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36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包括吊柜本体(1)和设置于吊柜本体(1)正面敞开口上的柜门(2),吊柜本体(1)内部设置第一储物空间(9),第一储物空间(9)面面向吊柜本体(1)的正面敞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物盒(3)、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电机驱动电路(7)、控制按钮(8);各个电控伸缩杆(4)分别经过电机驱动电路(7)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为控制按钮(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7)为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供电;电源(6)、控制模块(5)和电机驱动电路(7)设置于吊柜本体(1)的内侧面,控制按钮(8)设置于吊柜本体(1)外底面;各个电控伸缩杆(4)相互并联构成电控伸缩杆机组,电机驱动电路(7)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吊柜本体(1)正、背面之间的间距为d,吊柜本体(1)中第一储物空间(9)由所对应吊柜本体(1)正面敞开口向内的净深d1,d1小于d,定义吊柜本体(1)正面指向其背面的方向为参考方向,吊柜本体(1)内部沿参考方向、位于第一储物空间(9)的后方设置第二储物空间(10),第二储物空间(10)沿沿参考方向的深度等于d-d1,吊柜本体(1)下表面对应第二储物空间(10)的位置设置贯穿吊柜本体(1)外部空间与第二储物空间(10)的敞开口,且该敞开口的尺寸与第二储物空间(10)竖直投影尺寸相等;储物盒(3)正面与背面之间的间距小于d-d1,储物盒(3)内部设置储物空间,储物盒(3)的正面设置连通其内部储物空间的敞开口,且该敞开口的尺寸与第二储物空间(10)的尺寸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底座分别设置于吊柜本体(1)内部第二储物空间(10)的内顶面,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均竖直向下,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储物盒(3)的顶端相连接,储物盒(3)在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经吊柜本体(1)下表面对应第二储物空间(10)的敞开口进出第二储物空间(10),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最短时,电控伸缩杆(4)底座到储物盒(3)外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吊柜本体(1)中第二储物空间(10)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控伸缩杆(4)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为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电控式储物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6)为外部供电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