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1968发布日期:2018-10-16 22:3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物品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体领域,主要涉及空气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为物品提供加强保护的物品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护产品,在储存或运输前,人们会使用包装箱等来包装产品,通过给产品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包装箱包括纸质包装盒和空气缓冲装置,传统的纸质包装盒不能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使用泡沫、柔性塑料等将待包装产品经过多层包装,再放入包装盒中,以达到良好的抗跌抗撞性能,但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包装起来极不方便,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运输业的需求。

空气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气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又有利于环保。

被包装物品被放置在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内部,而在运输时,为了使所述空气缓冲装置不因被尖锐物刺破等原因而破坏,普遍选择将带有物品的所述空气缓冲装置放置于普通的外包装箱中进行运输。这就意味着所述普通的外包装箱中不仅要放置所述被包装物品,还要放置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因此占用空间比较大,换句话说,所述外包装箱中能放置的物品体积会因为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放置而受限,所以人们不得不增加所述外包装箱的体积来容纳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和内置于其中的所述物品,所以每次运输的量也会相应地减少,因此所述物品的价格会相应地因为运输成本的提高而增加,最终变成消费者的隐性开支。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空气缓冲装置都是将物品整体包裹,所以所述空气包装的用量也会比较大,而所述空气缓冲装置也是一项隐性成本,所以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用量越大,所述物品的成本也就越高,最高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越高。

此外,由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充满气之后内部的压力很大,所以当物品被严实地放置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内部之后,一旦外部的震荡力大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的缓冲力,那么内置于所述空气缓冲装置内部的物品则会因为没有移动余地而自身受力,最终导致所述物品被损坏。

另外,由于现有的空气缓冲装置都是将容纳于其中的物品整体包裹,若容纳于其中的物品数量为多个,那么在运输过程中或者是在遭受外力冲击时,物品与物品之间也会发生碰撞或摩擦,从而导致物品遭受二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能够为容纳于其中的物品提供独立的容纳空间,从而避免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互碰撞或摩擦,进一步提高容纳于其中的物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不仅能够为容置于其中的物品提供来自于底部和侧面的缓冲保护,而且还能够为容置于其中的物品提供来自于顶部的缓冲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所述物品包装装置能够最大化地为容纳于其中的物品提供容纳空间,从而提高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材料利用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通过一个或多个充气缓冲体制成,从而利用充气缓冲来为物品提供缓冲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结构多样化、能够根据物品的形状进行不同的搭配,从而使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适用范围广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能够根据物品的尺寸设计出相应的容纳空间,从而为物品提供合适尺寸的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为达上述至少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物品包装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充气缓冲体,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这些储气单元形成多个支承单元和多个缓冲单元,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单元在充气后凸起于设置于这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之间的所述支承单元,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之间形成一限位槽,以用于限位一待包装的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单元不能充气,所述支承单元相邻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能够充气并用于夹持该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单元通过热封使得充气量小于相邻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储气单元经过多列弯折缝热封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其长度方向分成多段,这些储气单元能够沿这些弯折缝弯折形成多个充气侧壁。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支承单元呈u型结构,以形成u型的所述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储气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列密封缝,其使得其中一些所述储气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不能充气从而形成所述支承单元,另一些所述储气单元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所述缓冲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缝与其中一列所述弯折缝对齐地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所述密封缝的所述储气单元沿其长度方向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承单元,另一部分形成所述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叠合于所述支承单元提供充气缓冲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另一部分形成的所述缓冲单元叠合于所述支承单元的外侧以及底侧以从其外侧和底侧提供缓冲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设置所述密封缝的所述另一些所述储气单元经弯折后形成叠层的充气缓冲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限位槽相间隔地布置,以用于分别限位多个该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相连接并形成双层叠合结构,其中所述双层叠合结构具有两排所述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相连接形成一包装体,两个所述包装物对扣的方式包装多个该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相连接形成一包装体,所述包装体支撑多个该物品,其中还包括一连续u形的充气缓冲体,以形成多个容纳槽,该物品的顶部被限位于所述容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弯折形成包括叠合的一上层部和一下层部的一主体部,所述上层部和所述下层部的边缘热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的充气端相连接,并使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底侧都是所述缓冲单元,所述支承单元位于其顶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充气缓冲体由塑封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所述至少两层气室膜之间配置有至少一充气阀,用于分别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由一层或多层阀膜形成,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能自动防止漏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包装盒,所述充气缓冲体被设置于所述包装盒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在未充气状态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在未充气状态时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充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包装体充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放入物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配合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包装体在未充气状态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包装体在充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包装体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配合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物品包装装置的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物品包装装置的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物品包装装置的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物品包装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充气缓冲体10制成,用于包覆一个或多个物品,所述物品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包装体,每个包装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

参考图1以及图16a至16c,各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由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塑封缝3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的立体包装装置,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所述塑封缝3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3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所述分隔缝3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31。所述分隔缝31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如图中所示,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可以分别成为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

所述分隔缝31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中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大小相同的充气柱,本发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也可以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大小不同的充气气柱。此外,大小气柱的排列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交替排列,可以在某些区域形成小气柱等,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6a至图16c所示是本发明的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a,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地被配置有一层或多层如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所述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所述气室膜11和12,并且厚度可以小于所述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23向所述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所述阀膜21和22上,以使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从而封闭所述进气通道23,以使所述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空气缓冲效果。如图16b所示,所述充气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16c所示,所述充气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阀膜26,其位于一层所述气室膜12和所述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所述阀膜22和所述气室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如图1所示,所述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当所述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所述充气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进入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且当各个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1所示,所述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充气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左侧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左侧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并且形成向所储气室14充气的所述进气通道23。

参照图1和图16a,所述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所述气室膜11,这样在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流体压力时,流体压力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所述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所述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所述气室膜11,从而关闭所述进气通道23。即所述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一层所述气室膜11。另外,如图1所示,各个所述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流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流时,会被所述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和图16a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时,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所述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所述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通道151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所述耐热层24和所述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所述主通道151,所述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所述接合缝36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所述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气体填充时,气体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后,相邻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所述进气通道23。值得一提的是,在另外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151也可以由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

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所述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多列弯折缝37,每列弯折缝37可实施为间断的热封线,其热封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后能够沿着这些弯折缝37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多个充气侧壁。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3中所示,相邻的多个储气单元13并排地排列,其中连续的多个储气单元13在充气后,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13相对于两侧储气单元13至少部分地向内凹以形成一限位槽1301,从而待包装的物品适合于被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301,并且两旁的储气单元13用于对所述物品从侧面提供缓冲。

也就是说,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一部分支承单元131,一部分缓冲单元132,其中各个所述支承单元131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缓冲单元132。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单元131不能充气,而所述缓冲单元132可以充气,这样当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2充气后,在所述支承单元132的底侧以及两所述缓冲单元132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1301。这样,待包装的物品适合于被支承在所述支承单元131,而其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2对待包装的物品提供缓冲作用。待包装的物品的底部适合于被夹持在两所述缓冲单元132之间,从而防止其晃动,又能为其提供缓冲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承单元131和所述缓冲单元132交替地分布,从而形成多个互相间隔的所述限位槽1301,这样多个待包装的物品可以分别卡合于这些限位槽1301。而且,这些物品可以互相间隔地布置,即相邻的这些物品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所述缓冲单元132,这样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这些物品之间可以不会相互之间碰撞,导致这些物品的损坏。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首尾热封连接。其充气端互相热封连接在一起。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侧共用一个主通道单元15,这样当通过所述主通道单元15充气时,气体可以向两侧分别进入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每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图中示意具有15个储气单元13,并且经多条热封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的弯折缝37的热封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分成多段,如图中所示,其设置有7列所述弯折缝37。其中8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着其长度方向可以全部充气,即可以全部形成所述缓冲单元132。其中另外7个所述储气单元13,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一部分形成所述缓冲单元132,另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承单元131。

更具体地,针对这7个所述储气单元13,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还设置有一密封缝38,其沿其宽度方向将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使所述密封缝38与所述充气阀20之间部分形成可以充气的所述缓冲单元132,而所述密封缝38与所述充气缓冲体10尾端之间形成不能充气的所述支承单元131,以用来形成所述限位槽1301。这样,每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7个所述支承单元131,7个所述限位槽1301,从而能够对7个物品进行包装,如图7中所示。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可以用来对14个物品进行包装。可以理解的是,如图中所示,所述密封缝38适合于与一列所述弯折缝37对齐地排列,如图1中所示,其与从充气侧开始算起的第3列所述弯折缝37对齐地排列。当然,在变形中,也可能是第4列所述弯折缝37。

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承单元131在另外的变形中,也可以能够充气,但是通过增加热封缝的方式使所述支承单元131在充气后高度明显小于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2,从而也能形成所述限位槽1301。例如,每个所述支承单元131再沿其长度方向增加多条热封缝,使其形成多个小直径的气室,其充气量较小,从而相对于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2能够形成内凹的所述限位槽1301。

另外,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能够沿着这些列所述弯折缝37进行弯折,从而形成多个充气侧壁。所述支承单元131被弯折后形成u型结构,这样形成u型的所述限位槽1301,相邻的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1也被弯折形成对应的u型结构。这样,物品的底部和两侧部都被两侧的所述缓冲单元132夹持,从而增强对所包装的物品的多方向的缓冲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中所示,各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经弯折以后能够形成双层充气缓冲结构,从而进一步地增强缓冲性能。更具体地,8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其长度方向全部能充气,经弯折以后能够在底部和侧部形成储气单元的叠层结构。而另外的7个所述储气单元13,其内侧是所述支承单元131,用来形成所述限位槽1301,而所述支承单元131长度方向的一体延伸的所述缓冲单元132被弯折并设置在外侧和底侧,从而用来提供缓冲。如图3中所示,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了叠层气柱结构,从而显著增强对所包装的物品的缓冲效果。

另外,当本发明的所述物品包装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包装体,每个所述包装体包括两个相连接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时,两个所述包装体可以上下对扣的方式将这些包装物品夹持在其中,从而从各个方向提供对这些物品的缓冲。然后,承载有这些物品的这些包装体可以放入其他包装结构如包装盒中,方便储存和运输。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包装体50和60,即第一包装体50和一第二包装体60以对扣的方式包装多个物品,所述第二包装体60设置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上方。

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装体5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容纳空间510和第二容纳空间520,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延伸并区隔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其各自是在充气侧壁之间形成。

详细而言,其中所述第一包装体50为一第一充气缓冲体51和一第二充气缓冲体52拼接而成并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510和一第二容纳空间520,即上述的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用来这里的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和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内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容纳槽5141,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内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容纳槽5241。即上述的限位槽1301形成这里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

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和所述第二空气缓冲体52均包括数个空气包装气柱并折叠为双层结构,之后再将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和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折叠后相应的边缘处进行缝合以固定其形状,并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包括一第一主体部511和一第一侧壁512,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均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包括一第一上层部5111和一第一下层部5112,所述第一侧壁512包括一第一内侧部5121和一第一外侧部5122,所述第一主体部511以及所述第一侧壁512均包括数个第一储气柱514。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为非连续充气。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并非全部能够充气,而不充气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形成了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

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和所述第一外侧部5122位于所述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之间,且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的一边并通过至少一第一热封线515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进行区分且所述第一侧壁512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预定的角度,如直角。

在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被具体实施为均匀地间隔充气。换句话说,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包括至少一第一容纳槽5141和一第一间隔体5142,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为不充气状态,形成所述第一间隔体5142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为充气状态,且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一间隔体5142间隔排列,从而对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进行区隔。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物品100的大小或客户的实际需求确定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的充气状态,比如每隔两个或以上充气的空气包装袋设置一个不充气的所述空气包装袋等,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以及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外层5122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为全充气状态,从而为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中的物品100提供全面的缓冲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一种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以及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外侧部5122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分别设置为一整体结构而不用经过多次热封连接而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从而节省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包装体50的生产时间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部513,所述第一连接部513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的另一边,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呈预定的角度,且所述第一连接部513通过一第二热封线516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进行区分,从而使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成为一凹形形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513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也为间隔充气状态,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以及所述第一侧壁512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储气柱514中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一间隔体5142的充气状态一致,从而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内形成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第一上层部5111的两端与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的两端通过一第一复合热封线517和一第二复合热封线518进行热封,从而使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呈一整体的凹形。换句话说,凹形的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的两个侧壁分别是所述第一侧壁51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513,其中所述第一侧壁512包括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和所述第一外侧部5122,凹形的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的底部为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并分别包括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和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包括一第二主体部521和一第二侧壁522,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均包括数个第二储气柱524并且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包括一第二上层部5211和一第二下层部5212,所述第二侧壁522包括一第二内侧部5221和一第二外侧部5222。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2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2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为非连续充气。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并非全部充气,而不充气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即形成了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

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和所述第二外侧部5222位于所述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11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的一边并通过至少一第三热封线525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进行区分且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呈预定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被具体实施为均匀地间隔充气。换句话说,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包括至少一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和至少一第二间隔体5242,其中形成所述第二间隔体5242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为充气状态,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为不充气状态,且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和所述第二间隔体5242间隔排列,从而对所述第二容纳槽5242进行彼此区隔。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物品100的大小或客户的实际需求确定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的充气状态,比如每隔两个或以上充气的第二储气柱设置一个不充气的所述第二储气柱等,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外层5222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为全充气状态,从而为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中的物品100提供全面的缓冲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一种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外侧部5222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分别设置为一整体结构而不用经过多次热封而形成多个所述空气包装袋,从而节省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包装体的生产时间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连接部523,所述第二连接部523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的211另一边,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呈一定的角度,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23通过一第四热封线526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进行区分,从而使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成为一凹形形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23所包括的第二储气柱524也为间隔充气状态,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22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中的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和所述第二间隔体5242的充气状态一致,从而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内形成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第二上层部521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的两端通过一第三复合热封线527和一第四复合热封线528进行热封,从而使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呈一整体的凹形。换句话说,凹形的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的两个侧壁分别是所述第二侧壁5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23,其中所述第二侧壁522包括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和所述第二外侧部5222,凹形的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的底部为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并分别包括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和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

再将所述第一包装体5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513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2的所述第二连接部523的边缘热封缝合,将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的自由边缘热封缝合,从而形成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包装体50。

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中的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所述第一上层部5111、所述第一侧壁512中的所述第一内侧部512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513形成了凹形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且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同样的,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中的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所述第二上层部5211、所述第二侧壁522中的所述第二内侧部52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23形成了凹形的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且形成有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再加上所述第一主体部511中的所述第一下层部5112、所述第一侧壁512中的所述第一外侧部5122、所述第二主体部521中的所述第二下层部521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522中的所述第二外侧部5222,共同形成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包装体50的第一实施例的双层结构,并且是对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进一步的缓冲保护。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结构完全相同,当物品100被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中以后,在所述物品100的顶端再放置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从而将所述物品100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和包围,以使当所述物品100在运输过程中或遭遇外力冲击时,能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缓冲保护。

当所述物品包装装置将所述物品100包装,所述物品100完整密实地包覆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之中,从而避免所述物品100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内来回晃荡。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的宽度b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5242的宽度b2均不小于所述物品100的宽度b,从而确保所述物品100能够被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以及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之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的宽度b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宽度b2与所述物品100的宽度b相同,以使当所述物品100被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之后在运输或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在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的内部来回移动或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物品包装装置对于物品100的缓冲保护效果。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需要运输或搬运物品100,并且是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对该物品100进行保护时,先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20放置于一运输箱200内,再将待运输的物品100放置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之内,最后再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覆盖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上方,并且使所述第二包装体60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位置相对应即可。

作为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对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步骤进行调整,比如先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60将所述待运输的物品100完全包覆,之后再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整体搬入所述运输箱200内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1至图15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结构并不相同。

如图11至图14所示,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为第三充气缓冲体61’,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包括至少一第三容纳空间610’,从而使物品100’被置于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之后,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所包括的所述第三容纳空间610’能包覆于所述物品100’的顶部,从而为所述物品100’提供全方位的缓冲保护。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被具体实施为一连续u形的充气缓冲体,并包括数个第三容纳槽6101’,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或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的数量相同,以使所述物品100’的顶部被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的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内,从而避免所述物品100’在运输过程中或遭遇外力冲击时因为相互之间的碰撞接触而产生损坏等情况。

详细而言,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包括数个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和数个第三间隔体6102’,所述第三间隔体6102’与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为间隔设置,从而将靠近的两个物品100’进行区隔,以避免物品100’与物品100’之间的相互接触或碰撞。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的一侧,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相邻侧边通过一第五复合热封线611’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一侧进行热封,相应的,在所述第三充气缓冲体61’的另一侧,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三容纳槽6101’的相邻侧边通过一第六复合热封线612’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另一侧进行热封,从而形成所述第三间隔体6102’。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位置与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中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及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的位置相对应,从而确保所述物品100’能够被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以及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完全包覆,而所述第三间隔体6102’的位置与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和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中所述第一储气柱514’和所述第二储气柱524’中的充气的空气包装袋相对应,从而将相邻的所述物品100’进行区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客户需求确定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以及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数量以及位置,只要确保所述物品100’能够被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第二容纳槽5241’以及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所述第三容纳6101’槽进行全方位的包覆即可,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当物品100’被置于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以后,将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覆盖于所述物品100’的顶面时,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高度h1’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高度h2’与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所述第三容纳空间610’的高度h3’之和不小于所述物品100’的高度h’。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高度h1’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高度h2’与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所述第三容纳空间610’的高度h3’之和被具体实施为等于所述物品100’的高度h’,从而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将所述物品100’密实地进行包覆,防止所述物品100’在运输过程中或是在遭遇外力冲击时,由于在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所述第二容纳槽5241’以及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内晃动而产生二次损伤。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宽度b3’不小于所述物品100’的宽度b’,以使所述物品100’能被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覆盖。优选地,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的宽度b3’与所述物品100’的宽度b’相等,从而确保所述物品100’被密实地覆盖于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内,而避免所述物品100’在运输或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内前后晃动。

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本发明揭露是技术方案对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比如将所述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60’都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揭露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结构,或者将所述第一包装体5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60’都设置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揭露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结构,或者是根据需求将所述第一包装体5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结构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等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5所示,当需要运输或搬运物品100’,并且是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对该物品100’进行保护时,先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包装体50’放置于一运输箱200’内,再将待运输的物品100’放置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51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514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520’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之5241’内,最后再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二包装体60’覆盖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的上方,并且使所述第二包装体60’的所述第三容纳槽6101对应所述物品100’的顶端。

作为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对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步骤进行调整,比如先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60’将所述待运输的物品100’完全包覆,之后再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整体搬入所述运输箱内200’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和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物品100(100’)均为太阳能面板,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袋不仅可以用于包装太阳能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用于包装外形尺寸与所述太阳能面板近似的、形状规则的物品,或者是易碎、易破损的玻璃或者塑料制品等,比如平板电脑、平板手机等,通过利用所述充气缓冲体对所述物品的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覆盖和保护,从而使得所述物品100(100’)在遭受外力冲击时,本发明所述的物品包装装置能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缓冲保护,因此能够避免所述物品100(100’)在运输过程中或者遭遇外力冲击时被损毁。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装体50(50’)是由所述第一充气缓冲体51(51’)和所述第二充气缓冲体52(52’)制成的两联排的物品包装装置,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客户需求对所述第一包装体50(50’)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比如增加更多的所述充气缓冲体从而制成三联排或更多联排的物品包装装置,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所述物品100(100’)。当所述第一包装体50(50’)的结构变化之后,所述第二包装体60(60’)的结构也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并做到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物品100(100’)。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