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02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控制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差速转向机械中,多数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即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通过调节变量泵上的斜盘开度,使液压油流量改变,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其中,斜盘开度的控制调节主要通过拉索将方向柱和变量泵斜盘相连,并通过方向柱来控制变量泵斜盘,进而实现转向。

申请号为201420539694.1的名称为一种机械液压式差速转向控制装置,该发明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机、蜗轮蜗杆和齿轮转动,进而控制调整变量泵斜盘的开度,由于电机、蜗轮蜗杆和齿轮的传动固定、可靠,误差较小,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变量泵斜盘的开度,并能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反馈让变量泵斜盘回中位,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拉索机构不能使变量泵斜盘有效回中位的缺陷,且本执行机构为电控,不用像原来那样需要人工控制,但是该发明未能解决差速传动过程转动保护措施缺失的问题,以及构造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

(1)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在转化过程中利用液压离合器磨损浪费了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

(3)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由于每个电机规格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既解决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在转化过程中利用液压离合器磨损浪费了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又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由于每个电机规格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效果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包括直行传送带,所述直行传送带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所述快速传道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所述慢速传道与所述快速传道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所述间隔狭缝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所述间隔狭缝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所述间隔狭缝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所述直行辊杆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

所述差速控制模块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辅助转轮,所述辅助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驱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所述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所述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上,所述内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所述外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所述内边传动链轮与所述外边受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所述内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所述外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慢速传道滑轮的快速传滑轮,所述内边受动齿柱与所述外边受动齿柱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驱动大齿轮中心处设置有大齿轮旋转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快速传道与所述慢速传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摩擦纹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直行辊杆的杆身为表面处设置有一层泡沫外套。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边转轴与所述外边转轴设置在所述驱动大齿轮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的水平直径对称。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链的链身上设置有梯形齿孔。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边受动齿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安全垫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大齿轮轮盘的上下表面处设置有拂尘毛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大齿轮旋转轴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大齿轮护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电机上设置有辅助转轮,辅助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电机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驱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内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外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慢速传道滑轮的快速传滑轮,利用快速传滑轮与慢速传道滑轮的大小不一样,在保证相同角速度情况下确保了快速传滑轮块于慢速传道滑轮实现差速,出现转向,代替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

(2)本发明通过在内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外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内边传动链轮与外边受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不仅利用齿轮咬合传动的特点,还增加了链轮传动分担了齿轮的磨损,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3)本发明利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而且内边转轴与外边转轴设置在驱动大齿轮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的水平直径对称,这样的设计满足驱动大齿轮同时驱动外边受动齿柱与内边受动齿柱座相同角速度运动,避免因不同规格问题出现速度差不均匀,转向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差速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行传送带,2-快速传道,3-慢速传道,4-间隔狭缝,5-待转物件,6-差速控制模块,7-直行辊杆,8-直行出货带,9-电机,10-辅助转轮,11-安装孔,12-内边转轴,13-外边转轴,14-驱动大齿轮,15-内边受动齿柱,16-外边受动齿柱,17-传动链,18-内边传动链轮,19-外边受动链轮,20-快速传滑轮,21-慢速传道滑轮,22-安全垫片,23-固定座,24-拂尘毛刷,25-大齿轮旋转轴,26-大齿轮护具,27-摩擦纹路,28-泡沫外套,29-梯形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发明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包括直行传送带1,所述直行传送带1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2,所述快速传道2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3,所述慢速传道3与所述快速传道2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4,所述间隔狭缝4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7,所述间隔狭缝4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5,所述间隔狭缝4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6,所述直行辊杆7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8。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快速传道2与所述慢速传道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摩擦纹路27,增大表面摩擦力,保证为待转物件5提供足够转向力。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所述直行辊杆7的杆身为表面处设置有一层泡沫外套28,首先有效保护直行辊杆7免受损坏,其次增加摩擦确保顺利传送。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差速控制模块6包括电机9,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辅助转轮10,所述辅助转轮10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14,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驱动大齿轮14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设置在内边转轴12上,所述外边受动齿柱16设置在外边转轴13上,所述内边转轴12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18,所述外边转轴13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19,所述内边传动链轮18与所述外边受动链轮19之间通过传动链17连接,所述内边转轴12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21,所述外边转轴13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慢速传道滑轮21的快速传滑轮20,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与所述外边受动齿柱16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23,所述驱动大齿轮14中心处设置有大齿轮旋转轴25。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内边转轴12与所述外边转轴13设置在所述驱动大齿轮14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14的水平直径对称,保证驱动大齿轮14能够提供内边转轴12与外边转轴13相同的角速度,提高转向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传动链17的链身上设置有梯形齿孔29,增强了传动链17的牵引力,为驱动大齿轮14传动分担更多的拉力。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与所述固定座23之间设置有安全垫片22,防止受动齿柱15与所述固定座23直接接触造成磨损。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所述驱动大齿轮14轮盘的上下表面处设置有拂尘毛刷24,能有效清除驱动大齿轮14上下表面的灰层,避免出现灰层堵死的情况。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大齿轮旋转轴2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大齿轮护具26,首先能够有效保护大齿轮旋转轴25避免碰撞,其次能够起到固定驱动大齿轮14的效果,避免晃动,影响转向效果。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发明在工作时,首先打开差速控制模块6,将待转物件5置于直行传送带1上进行水平滑动,当待转物件5进入快速传道2与慢速传道3之间的间隔狭缝4上,由于差速控制模块6通过电机9上设置有辅助转轮10,辅助转轮10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14,电机9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驱动大齿轮14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内边受动齿柱15设置在内边转轴12上,外边受动齿柱16设置在外边转轴13,内边转轴12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21,外边转轴13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慢速传道滑轮21的快速传滑轮20,驱动大齿轮14直接作用在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上,利用快速传滑轮20与慢速传道滑轮21的大小不一样,确保了快速传滑轮20带动快速传道2水平移动,慢速传道滑轮21带动慢速传道水平移动,由于线速度不同,快速传滑轮20快于慢速传道滑轮21实现差速转向;又由于内边转轴12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18,外边转轴13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19,内边传动链轮18与外边受动链轮19之间通过传动链17连接,利用齿轮咬合传动的特点,还增加了链轮传动分担了齿轮的磨损,而且当齿轮损坏时依然可以通过链轮带动外边转轴13转动,同时差速转向的效果利用在大齿轮14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内边受动齿柱15设置在内边转轴12上,外边受动齿柱16设置在外边转轴13,而且内边转轴12与外边转轴13设置在驱动大齿轮14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14的水平直径对称,这样的设计满足驱动大齿轮14同时驱动外边受动齿柱16与内边受动齿柱15座相同角速度运动,使得快速传道2与慢速传道3的差速均匀,保证转向均匀进行,解决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由于每个电机规格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效果变差的问题,转向结束后待转物件5进入直行辊杆7上水平运往直行出货带8上,等待收集。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电机上设置有辅助转轮,辅助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电机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驱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内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外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慢速传道滑轮的快速传滑轮,利用快速传滑轮与慢速传道滑轮的大小不一样,在保证相同角速度情况下确保了快速传滑轮块于慢速传道滑轮实现差速,出现转向,代替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

(2)本发明通过在内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外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内边传动链轮与外边受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不仅利用齿轮咬合传动的特点,还增加了链轮传动分担了齿轮的磨损,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3)本发明利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而且内边转轴与外边转轴设置在驱动大齿轮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的水平直径对称,这样的设计满足驱动大齿轮同时驱动外边受动齿柱与内边受动齿柱座相同角速度运动,避免因不同规格问题出现速度差不均匀,转向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