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034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差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能抑制被盆型齿轮和差速器箱搅起的油侵入通气室的差速装置。在差速装置(3)中,在差速器盖(7)的内部形成中间壁(24),上述中间壁(24)具有包围差速器壳(11)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24A),且沿着盆型齿轮(12)的端面从差速器盖(7)的底部朝向上部延伸,从而将外罩(8)的内部分隔为设置盆型齿轮(12)的第1空间(25)和与第1空间(25)相邻的第2空间(26)。另外,通气室(18)形成于第2空间(26),在通气室(18)的下方比里壁(22)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27)形成于差速器盖(7)。
【专利说明】
差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差速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将外罩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室的差速
目.0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等车辆所搭载的差速装置构成为,具有盆型齿轮的差速器箱设置在外罩内,利用盆型齿轮的旋转将存积于外罩内的油搅起进行润滑。
[0003]另外,通气室设于差速装置,上述通气室通过与油温的变化等造成的内部温度的变化相伴的气体的膨胀或收缩而使气体流通,使得外罩内部不会成为加压状态或负压状
??τ O
[0004]作为现有的具备通气室的差速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装置。该差速装置具备:差速器箱,其外周部设有盆型齿轮;外罩,其收纳差速器箱;以及通气室,其设于差速器箱的上方。
[0005]通气室具备:底壁,其形成有将外罩的内部和通气室连通的切口部;以及顶壁,其具有将外罩的外部和通气室连通的通气孔。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I:专利第4707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在这种现有的差速装置中,盆型齿轮和通气室设于外罩的内部的相同的空间,因此通过盆型齿轮的旋转而搅起的油易于流到通气室的下方。由此,油易于到达切口部,油经过切口部侵入通气室,该油有可能从通气孔向外部漏出。
[0011]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被盆型齿轮和差速器箱搅起的油侵入通气室的差速装置。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发明的差速装置具备:外罩,其包括通过接合面接合的第I外罩构件和第2外罩构件,在底部收纳油;驱动行星齿轮轴,其具有驱动行星齿轮,支撑于第I外罩构件且旋转自如,接受从动力源传来的驱动力;差速器箱,其具备差速机构,该差速机构在外周部具有与驱动行星齿轮啮合的盆型齿轮,设置于外罩的内部且旋转自如,将从驱动行星齿轮轴传来的驱动力输出到与左右驱动轮连结的第I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通气室,其位于差速器箱的上方,形成于第2外罩构件的上部,具有:顶壁、位于顶壁的下部的底壁、连结顶壁和底壁且设置为相互相对的一对侧壁、位于比第2外罩构件的接合面靠里侧且连结顶壁、底壁以及一对侧壁的里壁,顶壁、底壁以及一对侧壁的端面被第I外罩构件封闭;连通孔,其形成于底壁,连通外罩的内部空间和通气室;以及换气孔,其形成于顶壁,连通通气室和外罩的外部,在上述差速装置中,在第2外罩构件的内部形成有中间壁,上述中间壁具有包围差速器箱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且沿着盆型齿轮的端面从第2外罩构件的底部往上部延伸,从而将外罩的内部分隔为设置盆型齿轮的第I空间和与第I空间相邻的第2空间,通气室形成于第2空间,在第2外罩构件中在通气室的下方形成有比里壁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
[0014]发明效果
[0015]这样根据本发明,中间壁形成于第2外罩构件的内部,上述中间壁具有包围差速器箱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且沿着盆型齿轮的端面从第2外罩构件的底部往上部延伸,从而将外罩的内部分隔为设置有盆型齿轮的第I空间和与第I空间相邻的第2空间。
[0016]由此,被设置于第I空间的盆型齿轮搅起的油要流入设置通气室的第2空间,但该油被中间壁阻挡而不会过量地流入第2空间。
[0017]因而,能抑制被盆型齿轮搅起的油侵入通气室,能防止油从通气室向外罩的外部漏出。
[0018]另外,根据本发明,通气室形成于第2空间,在通气室的下方比里壁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形成于第2外罩构件。
[0019]由此,能通过鼓出部增大第2空间的容积并将通过盆型齿轮和差速器箱的旋转而流通的油引导到鼓出部。因此,能减少通过盆型齿轮和差速器箱的旋转而搅起的油的量,能更有效地抑制油到达通气室,能更有效地抑制油侵入通气室。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车辆后部的俯视图。
[002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0022]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差速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对于差速装置从差速器壳观看的差速器盖的内部的图。
[0024]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4的V— V方向向视截面图。
[002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4的VI— VI方向向视截面图。
[0026]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差速器盖的主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3:差速装置、5L:驱动轴(第I输出轴)、5R:驱动轴(第2输出轴)、6:差速器壳(第I夕卜罩构件)、7:差速器盖(第2外罩构件)、6A:接合面(第I外罩构件的接合面)、7A:接合面(第2夕卜罩构件的接合面)、7B:底部(第2外罩构件的底部)、7C:上部(第2外罩构件的上部)、7D:周壁(第2外罩构件的周壁)、8:外罩、10:驱动行星齿轮轴、10A:驱动行星齿轮、11:差速器箱、12:盆型齿轮、13:行星齿轮轴(差速机构)、14A、14B:行星齿轮(差速机构)、15A、15B:半轴齿轮(差速机构)、16L、16R:驱动轮、18:通气室、19:顶壁、19A:换气孔、20:底壁、20A:连通孔、20a:开口端(连通孔的上方的开口端)、20b:开口端(连通孔的下方的开口端)、21A、21B:侧壁、22:里壁、24:中间壁、24A:切口部、25:第I空间、26:第2空间、27:鼓出部、27A:倾斜壁、27a:上端部(鼓出部的上端部)、27b:下端部(鼓出部的下端部)、28:限制壁、29:凸起部、29A:开口、30:火花塞、L1: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2:旋转轴(第I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的旋转轴)、L3:假想平面(与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沿着倾斜壁延伸的假想平面)、P1:交点(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中心轴与假想平面相交的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差速装置的实施方式。
[0030]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差速装置的图。
[0031]首先,说明构成。
[0032]在图1、图2中,四轮汽车等车辆I是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FR)式的车辆。车辆I具备车体2,差速装置3设置于车体2的后部。差速装置3设于传动轴4和左右的驱动轴5L、5R之间。
[0033]在图2、图3中,差速装置3包括通过接合面6A、7A接合的差速器壳6和差速器盖7,具有在底部收纳油0(参照图5)的外罩8。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差速器壳6构成本发明的第I外罩构件,差速器盖7构成本发明的第2外罩构件。
[0034]在图5中,驱动行星齿轮轴10通过轴承9支撑于差速器壳6且旋转自如,驱动行星齿轮1A形成于驱动行星齿轮轴10的车辆I的前后方向后端。驱动行星齿轮轴10与传动轴4连接,驱动行星齿轮轴10与传动轴4 一体地旋转。
[0035]作为未图示的动力源的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未图示的变速器传递到传动轴4,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4传递到驱动行星齿轮轴1。
[0036]差速器箱11设置于外罩8的内部且旋转自如。
[0037]盆型齿轮12以与差速器箱1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差速器箱11的外周部,盆型齿轮12与驱动行星齿轮1A嗤合。
[0038]驱动行星齿轮轴10的旋转轴与盆型齿轮12的旋转轴正交,盆型齿轮12和驱动行星齿轮1A分别包括锥齿轮。
[0039]在图6中,在差速器箱11的内部具备:行星齿轮轴13,其与差速器箱11一体地旋转;一对行星齿轮14A、14B,其支撑于行星齿轮轴13的前后端且旋转自如;以及一对半轴齿轮15A、15B(在图5中图示半轴齿轮15),其分别与行星齿轮14A、14B啮合。
[0040]在图4中,驱动轴5L、5R的一端部插入差速器箱11的沿着旋转轴线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侧,驱动轴5L、5R的一端部与半轴齿轮15A、15B嵌合。
[0041 ]驱动轴5L、5R分别与左右的驱动轮16L、16R连接(参照图1)。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轴5L构成本发明的第I输出轴,驱动轴5R构成本发明的第2输出轴。
[0042]行星齿轮轴13以其轴线方向朝向与差速器箱11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差速器箱11。另外,一对行星齿轮14A、14B分别形成为当差速器箱11旋转时以差速器箱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公转,并且以行星齿轮轴13的轴线为中心自转。
[0043]而且,一对半轴齿轮15A、15B分别与差速器箱11的旋转轴线设为同轴地相对配置于差速器箱11的内部,并且沿着该旋转轴线具有用于与驱动轴5L、5R的一端部进行花键连接的多个花键齿。
[0044]这样构成的差速装置3在车辆I在平路上直行的情况下,当从驱动行星齿轮轴10的驱动行星齿轮1A向盆型齿轮12传递动力时,差速器箱11旋转。
[0045]此时,左右的驱动轮16U16R的滚转距离相等,因此一对半轴齿轮15A、15B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被夹在半轴齿轮15A、15B之间的行星齿轮14A、14B不自转,与差速器箱11、行星齿轮14A、14B以及半轴齿轮15A、15B成为一体而公转。
[0046]在车辆I转弯的情况下,转弯外侧的驱动轮16L和16R中的一方的滚转距离比转弯内侧的驱动轮16L和16R中的另一方的滚转距离长,因此转弯外侧的半轴齿轮15A、15B中的一方比转弯内侧的半轴齿轮15A、15B中的另一方更快地旋转。
[0047]此时,转弯外侧的半轴齿轮15A、15B中的一方比差速器箱11更快地旋转,转弯内侧的半轴齿轮15A、15B中的另一方比差速器箱11更慢地旋转。
[0048]因而,被一对半轴齿轮15A、15B夹着的行星齿轮14A、14B不仅进行公转还进行自转,能将来自差速器箱11的动力传递到以不同的速度旋转的左右的半轴齿轮15A、15B。
[0049]这样差速器箱11具备行星齿轮轴13、行星齿轮14A、14B以及半轴齿轮15A、15B,上述行星齿轮轴13、行星齿轮14A、14B以及半轴齿轮15A、15B将从驱动行星齿轮轴10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向与左右的驱动轮16L、16R连结的驱动轴5L、5R分配并输出,这些行星齿轮轴13、行星齿轮14A、14B以及半轴齿轮15A、15B构成本发明的差速机构。
[0050]在图4中,半圆状的凸起部8A、8B形成于差速器盖7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驱动轴5L、5R支撑于该凸起部8A、8B且旋转自如。此外,在差速器壳6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也形成半圆状的凸起部,驱动轴5L、5R支撑于该凸起部且旋转自如。
[0051 ]因而,由差速器壳6的凸起部和差速器盖7的凸起部8A、8B构成用于支撑驱动轴5L、5R的外罩8的圆筒状的凸起部。
[0052]如图5所示,油O收纳于外罩8的内部,使得在外罩8的底部,油O的液面的位置成为差速器箱11的下端所浸渍的位置。
[0053]在图4、图5中,通气室18以位于差速器箱11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于差速器盖7的上部。
[0054]在图4、图5、图7中,通气室18分别具有:顶壁19,其形成于差速器盖7;底壁20,其位于顶壁19的下部;一对侧壁21A、21B,其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将顶壁19和底壁20连结;以及里壁22,其在比接合面7A靠里侧将顶壁19、底壁20以及侧壁21A、21B连结。
[0055]该通气室18是由差速器壳6封闭包括接合面7A的顶壁19、底壁20、侧壁21A、21B以及里壁22的端部,由此形成包括密闭空间的通气室18。
[0056]在图5中,也可以是,空间6B形成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通气室18相对的差速器壳6侧,包含该空间6B而构成通气室18。
[0057]在图4、图5、图7中,连通孔20A形成于底壁20,连通孔20A将外罩8的内部空间和通气室18连通。换气孔19A形成于顶壁19,换气孔19A通过通气管(参照图2、图3、图5)31将通气室18和外罩8的外部、即外部气体连通。
[0058]另外,通气室18具备分隔壁23。分隔壁23在顶壁19和底壁20之间从里壁22朝向接合面7A突出,通过一对连通孔23A将通气室18的下方的空间和上方的空间连通。
[0059]该通气室18具有如下功能:在油温的变化等造成内部温度变化导致气体膨胀或收缩从而外罩8的内部成为加压状态或负压状态的情况下,将外部气体和外罩8的内部连通从而将外罩8的内部的压力保持为固定压力。
[0060]具体地,在外罩8的内部的压力变高的情况下,如图4、图5的箭头Ai所示,外罩8的内部的空气Ai从连通孔20A导入分隔壁23的下方的通气室18的空间。[0061 ] 该空气Ai在经过连通孔23A导入分隔壁23的上方的通气室18的空间后,从换气孔19A经过通气管31向通气室18的外部排出。
[0062]另一方面,在外罩8的内部成为负压的情况下,在从通气管31经过换气孔19A向分隔壁23的上方的通气室18的空间导入空气后,经过连通孔23A向分隔壁23的下方的通气室18的空间导入空气。然后,该空气从连通孔20A导入外罩8的内部。
[0063]另外,差速装置3的差速器箱11、盆型齿轮12浸渍于油0,由此进行盆型齿轮12与驱动行星齿轮轴10的驱动行星齿轮1A的啮合面的润滑以及差速器箱11的内部的行星齿轮14A、14B和半轴齿轮15A、15B的啮合面的润滑等。
[0064]因此,通气室18还具有在通过差速器箱11、盆型齿轮12的旋转而搅起油O的情况下,防止油O通过通气室18向外部气体漏出的功能。
[0065]在图4?图7中,中间壁24形成于差速器盖7的内部。中间壁24具有包围差速器箱11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24A,沿着盆型齿轮12的端面从差速器盖7的底部7B往上部7C延伸,从而将外罩8的内部分隔为设置盆型齿轮12的第I空间25和与第I空间25相邻的第2空间
26 ο
[0066]由此,通气室18形成于没有设置盆型齿轮12的第2空间26。
[0067]在图5中,鼓出部27形成于差速器箱11,鼓出部27比里壁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方鼓出。在此,差速器盖7具备周壁7D,该周壁7D形成里壁22且构成被中间壁24分隔的第2空间26,鼓出部27包括比周壁7D向车辆宽度方向外方鼓出的部位。此外,在图5中,用假想平面表示周壁7D的线,从该假想壁面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是鼓出部27。
[0068]在图5中,在比接合面7Α靠里壁22侧形成连通孔20Α,连通孔20Α倾斜,使得下方的开口端20b相对于上方的开口端20a远离鼓出部27。
[0069]鼓出部27具备倾斜壁27A,倾斜壁27A是倾斜的,鼓出部27的鼓出方向的端部即下端部27b比上端部27a位于鼓出部27的鼓出方向的外方。另外,鼓出部27的上端部27a的位置比差速器箱11的下端部I Ia靠上方。
[0070]驱动轴5L、5R的旋转轴L2位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上。另外,在设有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正交的假想平面L3和开口方向中心轴LI与假想平面L3相交的交点Pl的情况下,鼓出部27的倾斜壁27A沿着假想平面L3倾斜。
[0071]限制壁28以位于第2空间26的方式设于差速器盖7。限制壁28设于通气室18和鼓出部27之间,设置成在差速器盖7的上下方向上比鼓出部27偏向通气室18,覆盖连通孔20A的下方。
[0072]另外,限制壁28设于差速器盖7的周壁7D,在设有沿着倾斜壁27A延伸的假想平面L3的情况下,限制壁28从周壁7D延伸到与假想平面L3交叉的位置。在此,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正交的假想平面L3和沿着倾斜壁27A延伸的假想平面L3是同一平面。
[0073]在图5、图7中,凸起部29形成于周壁7D,凸起部29具有油流通用的开口 29A,火花塞30设于凸起部29且装拆自如。
[0074]油经过开口 29A导入到外罩8的内部,并且外罩8的内部的油经过开口 29A向外部排出。
[0075]凸起部29从周壁7D延伸到连通孔20A的下方,凸起部29形成在鼓出部27和限制壁28之间。
[0076]下面,说明作用。
[0077]如图5所示,当差速器箱11向逆时针旋转方向R旋转时,油O被设置于第I空间25的盆型齿轮12向上方搅起。
[007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在差速器盖7的内部形成中间壁24,该中间壁24具有包围差速器箱11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24A,且沿着盆型齿轮12的端面从差速器盖7的底部往上部延伸,由此将外罩8的内部分隔为设置盆型齿轮12的第I空间25和与第I空间25相邻的第2空间26。
[0079]由此,如图4、图6所示,由设置于第I空间25的盆型齿轮12搅起的油01要流入设置有通气室18的第2空间26,但该油01被中间壁24阻挡而不会过量地流入第2空间26。
[0080]因而,能抑制被盆型齿轮12搅起的油侵入通气室18,能防止油从通气室18向外罩8的外部漏出。
[008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通气室18形成于第2空间26,在通气室18的下方比里壁22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27形成于差速器盖7。
[0082]由此,能通过鼓出部27增大第2空间26的容积,能将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流动的油02(参照图5、图6)引导到鼓出部27。因此,能减少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搅起的油的量,能更有效地抑制油到达通气室18,能更有效地抑制油侵入通气室18。
[008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在比差速器盖7的接合面7A靠里壁22侧形成连通孔20A,连通孔20A倾斜,使得连通孔20A的下方的开口端20b相对于上方的开口端20a从鼓出部27向差速器盖7的接合面7A偏离。
[0084]由此,如图5所示,在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引导到鼓出部27的油03从鼓出部27被向上方搅起的情况下,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处于相对于从鼓出部27搅起的油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能防止油03经过连通孔20A侵入通气室18。
[008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鼓出部27具有倾斜壁27A,该倾斜壁27A在鼓出部27的鼓出方向的端部倾斜而使下端部27b比上端部27a位于鼓出部27的鼓出方向的外方,使连通孔20A倾斜,使得驱动轴5L、5R的旋转轴L2位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上,在设有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正交的假想平面L3和开口方向中心轴LI与假想平面L3相交的交点Pl的情况下,鼓出部27的倾斜壁27A沿着假想平面L3倾斜。
[0086]由此,在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引导到鼓出部27的油02从鼓出部27被向上方搅起的情况下,能使被向上方搅起的油03远离连通孔20A。
[0087]而且,在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引导到鼓出部27的油02从鼓出部27被向上方搅起的情况下,能使被向上方搅起的油03指向连通孔20A和驱动轴5L、5R的旋转轴L2之间,能不经过鼓出部27地使被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搅起的油04与限制壁28碰撞。
[0088]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抑制油经过连通孔20A侵入通气室18。
[008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将限制壁28以位于第2空间26的方式设于差速器盖7,并且将该限制壁28设置在通气室18和鼓出部27之间,在差速器盖7的上下方向上以比鼓出部27偏向通气室18的方式由该限制壁28覆盖连通孔20A的下方。
[0090]由此,使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搅起的油03与限制壁28碰撞,从而能使油03不易到达通气室18。
[0091]另外,在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引导到鼓出部27的油02从鼓出部27被向上方搅起的情况下,也使被向上方搅起的油03与限制壁28碰撞而不易到达通气室18。
[009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将限制壁28设于差速器盖7的周壁7D,该差速器盖7的周壁7D形成里壁22且构成被中间壁24分隔的第2空间26,在设有沿着倾斜壁27A延伸的假想平面L3的情况下,使限制壁28从周壁7D延伸到与假想平面L3交叉的位置。
[0093]由此,在流入鼓出部27的油03沿着倾斜壁27A向假想平面L3的方向飞溅的情况下,能使油03与限制壁28碰撞。因此,油03能不易侵入限制壁28的上表面和通气室18的底壁20之间的空间,能更有效地抑制油03经过连通孔20A侵入通气室18。
[009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在周壁7D中具有油流通用的开口29A,并形成安装火花塞30的凸起部29,凸起部29从周壁7D延伸到连通孔20A的下方,并且形成于鼓出部27和限制壁28之间。
[0095]由此,能使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而流入鼓出部27并沿着倾斜壁27A向上方飞溅的油03与凸起部29碰撞,能抑制上述油03大量地流入凸起部29和限制壁28之间。
[0096]而且,能使流入凸起部29和限制壁28之间的油03与限制壁28碰撞而防止其向上方移动,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油03侵入通气室18。
[009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鼓出部27的上端部27a的位置比差速器箱11的下端部Ila靠上方。
[0098]由此,能通过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的旋转将油02可靠地引导到鼓出部27,能减少被盆型齿轮12和差速器箱11向上方搅起的油的量。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油侵入通气室18。
[009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差速装置3中,在设有与连通孔20A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正交的假想平面L3和开口方向中心轴LI与假想平面L3相交的交点Pl的情况下,使鼓出部27的倾斜壁27A沿着假想平面L3倾斜,但不限于此。
[0100]例如也可以使倾斜壁27A朝向将驱动轴5L、5R的旋转轴L2和交点Pl连接的开口方向中心轴LI倾斜。
[0101]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施加变更。意图将所有的这种修改和等同物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主权项】
1.一种差速装置,具备: 外罩,其包括通过接合面接合的第I外罩构件和第2外罩构件,在底部收纳油; 驱动行星齿轮轴,其具有驱动行星齿轮,支撑于上述第I外罩构件且旋转自如,接受从动力源传来的驱动力; 差速器箱,其具备差速机构,该差速机构在外周部具有与上述驱动行星齿轮啮合的盆型齿轮,设置于上述外罩的内部且旋转自如,将从上述驱动行星齿轮轴传来的驱动力输出到与左右驱动轮连结的第I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 通气室,其位于上述差速器箱的上方,形成于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上部,具有:顶壁、位于上述顶壁的下部的底壁、连结上述顶壁和上述底壁且设置为相互相对的一对侧壁、位于比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接合面靠里侧且连结上述顶壁、上述底壁以及上述一对侧壁的里壁,上述顶壁、上述底壁以及上述一对侧壁的端面被上述第I外罩构件封闭; 连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底壁,连通上述外罩的内部空间和上述通气室;以及 换气孔,其形成于上述顶壁,连通上述通气室和上述外罩的外部, 上述差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内部形成有中间壁,上述中间壁具有包围上述差速器箱的外周部的圆弧状的切口部,且沿着上述盆型齿轮的端面从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底部往上部延伸,并将上述外罩的内部分隔为设置上述盆型齿轮的第I空间和与上述第I空间相邻的第2空间,上述通气室形成于上述第2空间, 在上述第2外罩构件中在上述通气室的下方形成有比上述里壁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接合面靠里壁侧形成上述连通孔, 上述连通孔是倾斜的,其下方的开口端相对于上方的开口端从上述鼓出部向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接合面侧偏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出部具有倾斜壁,该倾斜壁是倾斜的,上述鼓出部的鼓出方向的端部即下端部比上端部位于上述鼓出部的鼓出方向的外方, 上述连通孔是倾斜的,上述第I输出轴和第2输出轴的旋转轴位于上述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中心轴上, 在设有假想平面和交点的情况下,上述倾斜壁沿着上述假想平面倾斜,或者上述倾斜壁朝向将上述第I输出轴及第2输出轴的旋转轴与上述交点连接的上述开口方向中心轴倾斜,上述假想平面是与上述连通孔的开口方向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述交点是上述开口方向中心轴与上述假想平面相交的交点。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外罩构件设置限制壁,上述限制壁位于上述第2空间, 上述限制壁设于上述通气室和上述鼓出部之间,在上述第2外罩构件的上下方向上比上述鼓出部偏向上述通气室,覆盖上述连通孔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外罩构件中,上述限制壁形成于周壁,该周壁形成上述里壁,且构成被上述中间壁分隔的上述第2空间, 在设有沿着上述倾斜壁延伸的假想平面的情况下,上述限制壁从上述周壁延伸到与上述假想平面交叉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壁中具有油流通用的开口,形成有安装火花塞的凸起部,上述凸起部从上述周壁延伸到上述连通孔的下方,并且上述凸起部形成在上述鼓出部和上述限制壁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出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比上述差速器箱的下端部靠上方。
【文档编号】F16H57/04GK105909768SQ20161009488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
【发明人】桐山启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