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和瓶盖的防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809阅读:1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盖和瓶盖的防盗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尤其涉及一种瓶盖和瓶盖的防盗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容器瓶外盖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大部分容器瓶外盖不是透明的且将整个容器瓶内盖隐藏在外盖内部,导致整个容器瓶盖(包括内盖和外盖)失去了不易察觉是否被开启的原有防盗作用,而本身容器瓶外盖不具备防盗功能,如果消费者不小心拧开瓶盖又重新拧紧瓶盖,饮料本身其实已经被开启过了,但由于内盖防盗环被外盖挡住了,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买到被开启过的饮料,鉴于以上原因,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具有防盗功能的容器瓶外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瓶盖的防盗结构,其能解决不易察觉双层瓶盖是否被开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瓶盖的防盗结构,所述防盗结构包括设于与其对应的容器瓶上的外盖、及位于所述外盖内部以封盖所述容器瓶瓶口的内盖,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防盗结构包括第一防盗环,所述第一防盗环套于所述容器瓶上并与所述容器瓶连接,且所述第一防盗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盖。

优选的,所述的外盖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一防盗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为易撕裂的断点环或切线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盗环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容器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防盗环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配合而与所述容器瓶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盗结构还包括第二防盗环,所述第二防盗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盖上,所述第二防盗环套于所述容器瓶上并与所述容器瓶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内盖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二防盗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为易撕裂的断点环或切线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盗环上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容器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对应配合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防盗环通过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配合而与所述容器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包括设于与其对应的容器瓶上的外盖、及位于所述外盖内部以封盖所述容器瓶瓶口的内盖,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盗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内盖上设置有凸圈,所述的凸圈连接所述的外盖。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外盖设置有第一防盗环,该第一防盗环在外盖拧开的时候就会跟外盖断裂分离而留在瓶口,所以只要打开瓶盖,其第一防盗环就会跟外盖分离,就很容易发现该容器瓶被开启,这样就实现了容易察觉容器瓶是否被开启的功能,而内盖也连接有第二防盗环,就实现了双层防盗的功能;其所述的外盖与内盖连接,只要开启外壳,内盖就会被带着拧出,开启瓶盖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盖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盖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盖的立体图;

图5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对应容器瓶的立体图。

图中:1.外盖

11.第一防盗环 12.第一连接部 121.切线环

13.第一防滑纹

2.内盖

21.第二防盗环 22.第二连接部 221.断点环

23.凸圈 24.第二防滑纹

3.容器瓶

31.第二卡扣部 32.第二扣合部 33.瓶口 34.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包括一种瓶盖的防盗结构,所述防盗结构包括设于与其对应的容器瓶3上的外盖1、及位于所述外盖1内部以封盖所述容器瓶3瓶口33的内盖2,所述防盗结构包括第一防盗环11,所述第一防盗环11套于所述容器瓶3上并与所述容器瓶3连接,且所述第一防盗环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盖1。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盖1设置有第一防盗环11,该第一防盗环11在外盖1拧开的时候就会跟外盖1断裂分离而留在容器瓶3上,所以只要打开瓶盖,其第一防盗环11就会跟外盖1分离,就很容易发现该容器瓶3被开启,这样就实现了容易察觉容器瓶3是否被开启的功能。

如图2至4所示,所述防盗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所述的外盖1通过一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的第一防盗环11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为易撕裂的断点环221或切线环121,所述的断点环221或切线环121可设置于靠近外盖1底端至中间的任意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12连接所述的外盖1和第一防盗环11,使第一防盗环11在外盖1开启时与外盖1分离而留在容器瓶3上,实现防盗功能。当该第一防盗环11为断点环221时,该第一防盗环11易与外盖1分离,开启瓶盖不费力;当该第一防盗环11为切线环121时,所述第一防盗环11与外盖1分离时,第一防盗环11上不留痕迹,外盖1开启后容器瓶3整洁美观。

如图5所示,所述防盗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所述的第一防盗环11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容器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扣部31,所述第一防盗环11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31配合而与所述容器瓶3连接。所述第一防盗环11上的第一卡扣部可根据第二卡扣部31的实际外形、位置进行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扣部为凸起,所述的第二卡扣部31为扣槽,该凸起卡在该扣槽内,使第一防盗环11卡在容器瓶3上,这样外盖1开启后,第一防盗环11就会留在容器瓶3上不脱落,实现防盗功能。

如图4所示,一种实施中,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所述防盗结构还包括第二防盗环21,所述第二防盗环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内盖2上,所述第二防盗环21套于所述容器瓶3上并与所述容器瓶3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盖2设置有第二防盗环21,该第二防盗环21在内盖2拧开的时候就会跟内盖2断裂分离而留在容器瓶3上,所以只要打开瓶盖,其第二防盗环21就会跟内盖2分离,就会发现该容器瓶3被开启,这样就实现了双层防盗的功能。

如图3至4所示,所述防盗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所述的内盖2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所述的第二防盗环21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2为易撕裂的断点环221或切线环121,其他部件同上述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连接部22连接所述的内盖2和第二防盗环21,使第二防盗环21在内盖2开启时与内盖2分离而留在容器瓶3上,实现防盗功能。当该第二防盗环21为断点环221时,该第二防盗环21易与内盖2分离,开启瓶盖不费力;当该第二防盗环21为切线环121时,所述第二防盗环21与内盖2分离时,第二防盗环21上不留痕迹,内盖2开启后容器瓶3整洁美观。

同理,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防盗环21上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容器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对应配合的第二扣合部32,所述第二防盗环21通过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32配合而与所述容器瓶3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扣合部为凸起,所述的第二扣合部32为扣槽,该凸起卡在该扣槽内,使所述第二防盗环21卡在容器瓶3上不脱落,这样内盖2开启后,第二防盗环21就会留在容器瓶3上,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包括设于与其对应的容器瓶3上的外盖1、及位于所述外盖2内部以封盖所述容器瓶3瓶口33的内盖2,所述的瓶盖还包括上述的防盗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瓶盖,由于具有带第一防盗环11的外盖1,以及带第二防盗环21的内盖,就可以实现双层防盗,不打开外盖1就能知晓容器瓶3是否被开启。

其一种实施例为:所述瓶盖的内盖2上设置有凸圈23和第二防滑纹24,所述的内盖2通过螺纹与容器瓶3螺纹连接,所述的凸圈23连接所述的外盖1,所述的外盖1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纹13。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防滑纹13和第二防滑纹24能增加瓶盖开启时的摩擦力,使瓶盖易打开。所述的内盖2和外盖1通过凸圈连接,就只要拧外盖1就能带出内盖2,该瓶盖的开启简单易行。

所述的瓶盖一般用于饮料瓶上,所述的瓶盖一般螺纹连接在饮料瓶瓶口处,所述的瓶盖包括外盖1和内盖2,所述的外盖1起美观的作用,正真起密封作用的是内盖2,只要饮料瓶被开启,其外盖1必备打开,其第一防盗环11就会与外盖1断裂,再次拧紧外盖也会被购买者知晓的,使外盖1也增加了防盗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开启瓶盖时,当内盖2与容器瓶3螺纹连接时,用力拧外盖1,连接外盖1和第一防盗环21的断点环221首先被拉断,所述第一防盗环11与外盖1分离,因为有凸圈23的连接,所述内盖2跟随外盖1一起开启,同理其第二防盗环21与内盖2分离,最终外盖1和内盖2一起被拧出容器瓶3,而第一防盗环21和第二防盗环21都留在容器瓶3上,从而实现内外盖双层防盗的作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