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4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贮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各大医院中最常见的物品,几乎每间病室的卫生间内都有垃圾桶,但这依旧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因为诸多原因并不能随时把垃圾扔到卫生间的垃圾桶里,如正在输液时吃的食物的外包装、口服药的外包装等,这些经常会散落在外,而且老年住院患者往往伴发肺部感染,经常把咳出的痰吐在纸里,然后放在床头、床旁桌上或放入床档上悬挂的塑料袋里,既影响医院病室整体环境整齐美观,又容易造成住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为痰中有许多致病菌会挥发到空气中)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医院现有的垃圾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医用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垃圾桶,包括“C”形支撑架,在支撑架开口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传动室,传动室的顶部向一侧延伸形成平行于支撑架顶面的夹板,所述支撑架顶面和夹板之间形成床夹持部;在所述支撑架内竖直排列有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连接在从传动室穿出且底部固定于支撑架底面的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包括相互嵌套的外旋转轴和内旋转轴,外旋转轴嵌套在内旋转轴的中上部,外旋转轴与第一桶体连接,内旋转轴与第二桶体连接;所述外旋转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上端通过连接杆与位于传动室外部的第一旋钮连接;所述内旋转轴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上端通过连接杆与位于传动室外部的第二旋钮连接。

在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所述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固定于支撑架的侧壁上。

所述夹板上形成有螺纹孔,固定栓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向配合。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医院现有的垃圾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问题。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证了医院病室整体环境整齐美观,另一方面避免了住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且经济、适用、环保、美观,清洁及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 2.夹板;

3.传动室; 4.第一桶体;

5.第二桶体; 6.第一桶盖;

7.第二桶盖; 8.外旋转轴;

9.内旋转轴; 10.第一齿轮;

11.第二齿轮; 12.第三齿轮;

13.第四齿轮; 14.第一旋钮;

15.第二旋钮; 16.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垃圾桶,包括“C”形支撑架1,在支撑架1开口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传动室3,传动室3的顶部向一侧延伸形成平行于支撑架1顶面的夹板2,所述支撑架1顶面和夹板2之间形成床夹持部;在所述支撑架1内竖直排列有第一桶体4和第二桶体5,第一桶体4和第二桶体5连接在从传动室3穿出且底部固定于支撑架1底面的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包括相互嵌套的外旋转轴8和内旋转轴9,外旋转轴8嵌套在内旋转轴9的中上部,外旋转轴8与第一桶体4连接,内旋转轴9与第二桶体5连接;所述外旋转轴8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与第三齿轮12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2上端通过连接杆与位于传动室外部的第一旋钮14连接;所述内旋转轴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第四齿轮1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3上端通过连接杆与位于传动室外部的第二旋钮15连接。

在所述第一桶体4和第二桶体5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桶盖6和第二桶盖7,所述第一桶盖6和第二桶盖7固定于支撑架1的侧壁上。

所述夹板2上形成有螺纹孔,固定栓16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向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床板插入支撑架1和夹板2之间形成的床夹持部内,通过固定栓16对床板进行固定。转动第一旋钮14和第二旋钮15使第一桶体4和第二通体5分别绕着外旋转轴8和内旋转轴9旋转180°,将一次性垃圾袋套入第一桶体4和第二通体5内,再次反方向旋转第一旋钮14和第二旋钮15,使第一桶体4和第二通体5旋进支撑架内。

患者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将果皮纸屑放置于第一桶体4内,将咳出的痰等易传染的物体放入第二桶体5内,这样也可对不同的垃圾的倾倒时间进行管理。患者需要向垃圾桶内扔垃圾时,旋转旋钮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