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裁切上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96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楞纸板生产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瓦楞纸裁切上纸机构。



背景技术:

在瓦楞纸板生产线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原纸,原纸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纸板的成品质量。原纸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原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力不均的情况,面纸的张力不均会直接造成面纸打皱、脱胶等严重质量问题。

纸箱的印刷开槽,是将纸板送入印刷机,通过印刷部和模切部进行印刷和裁切。由于各设备厂家不同,生产的设备也不同。原有的送纸设备为两人翻纸进纸。如此操作不仅工作强度大,在印刷机告诉运转的情况下,人工翻纸往往跟不上,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较差,搬运节奏较慢,人力耗费较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好,搬运节奏较快,人力耗费较小的瓦楞纸裁切上纸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瓦楞纸裁切上纸机构,包括印刷部和模切部,所述印刷部包括印刷架,所述印刷架内设有水平的转动梁,所述转动梁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翻转上纸机构;所述翻转上纸机构包括旋转配合套装在所述转动梁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承重板,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在上料工位和翻转上纸工位之间往复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杆在上纸工位时,所述承重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转动杆在翻转上纸工位时,所述承重板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配合设置在所述印刷架内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转动杆之间连接设有缆绳一,且所述缆绳一与所述传动轮之间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传动轮的轴线呈偏心设置;所述印刷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轮旋转的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梁与所述传动轮之间连接设有缆绳二,所述缆绳二与所述传动轮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传动轮的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设有缆绳一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印刷架限位配合的限位轮。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板与所述转动杆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在上纸工位时,所述承重板位于与地面贴近的位置处。

在印刷机前部设计安装可移动自动上纸设备,设计可升降和转向的纸板堆放台,后接纸板输送带,连接印刷机进纸部。减少人工翻纸强度,节省人力,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缆绳二的长度固定,缆绳一在传动轮的转动下长度变化,在传动轮转动的情况,缆绳一的长短变化带动翻转装置绕转动梁转动。缆绳一、缆绳二和转动杆形成一个三角形关系,增加转动的稳定性。

限位轮碰撞印刷架后停止运动,限制翻转装置的最大反转角度,同时也起到翻转动点的作用。

当缆绳一的长度最长时,转动杆回复到原位,承重板与地面贴近,可安放纸板;当缆绳一的长度最短时,转动杆的转动角度最大,承重板与地面距离最大,纸板被翻转入印刷部内,完成搬运工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好,搬运节奏较快,人力耗费较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印刷架, 3-缆绳一,4-缆绳二,11-转动梁,12-传动轮,21-转动杆,22-承重板,23-限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瓦楞纸裁切上纸机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印刷部和模切部,印刷部包括印刷架1,印刷架1内设有水平的转动梁11,转动梁11上与其旋转配合套装设有翻转上纸机构;翻转上纸机构包括旋转配合套装在转动梁11上的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一端设有承重板22,转动杆2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转动杆21在上料工位和翻转上纸工位之间往复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杆21在上纸工位时,承重板22与水平面平行,转动杆21在翻转上纸工位时,承重板22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

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配合设置在印刷架1内的传动轮12,传动轮12与转动杆21之间连接设有缆绳一3,且缆绳一3与传动轮12之间的连接点相对于传动轮12的轴线呈偏心设置;印刷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传动轮12旋转的电机。

转动梁11与传动轮12之间连接设有缆绳二4,缆绳二4与传动轮12之间的连接点位于传动轮12的轴线上;转动杆21设有缆绳一3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印刷架1限位配合的限位轮23;承重板22与转动杆21垂直;转动杆21在上纸工位时,承重板22位于与地面贴近的位置处。

工作时,承重板22上堆放纸板,电动机带动传动轮12转动,缆绳一3缩短并带动转动杆21转动,设置在转动杆21顶部的限位轮23触碰印刷架1的顶部,转动杆21停止转动,承重板22向印刷架1内倾斜,将纸板滑入印刷架1内,完成纸板搬运的工作;电动机反转,缆绳一3伸长,转动杆21回复原位,承重板22贴近地面,可再次堆放纸板。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