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煤机吊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2980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煤机吊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煤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煤机吊挂。



背景技术:

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工作原理为:利用特制的振动电机或两台电动机带动激振器驱动给煤机箱体的斜槽沿倾斜方向作周期直线往复振动,当给煤机箱体振动的加速度垂直分量大于重力加速度时,槽中的煤被抛起,并按照抛物线的轨迹向前跳跃运动,抛起和下落在瞬间完成,由于激振源的连续激振,给煤机箱体连续振动,斜槽中的煤连续向前跳跃,以达到给煤的目的。

如图1-2所示,传统的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前后吊挂均采用三段吊钩式结构,上部分是固定装置,中间穿一根吊钩,中部是一个吊篮,中间穿一根吊钩,下部是一根吊钩焊接在给煤机箱体上。三段式结构保证了吊挂的灵活性,使给煤机箱体有一定的振幅,确保物料在箱体的振动下向前移动。然而,两个吊钩的结合处相互摩擦,再加吊篮和吊钩都是普通材质,磨损很快。正常情况下,大约1个月就磨损得很薄,必须对上部分的吊钩、中部的吊篮及吊钩、下部的吊钩进行更换,否则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日常维护中,机修工需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定期更换,不仅占用较多的工时,且材料消耗较严重。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既能保证吊挂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吊挂耐磨性,从而大大延长吊挂使用寿命的给煤机吊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吊挂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吊挂耐磨性,从而大大延长吊挂使用寿命的的给煤机吊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给煤机吊挂,包括前部吊挂和后部吊挂;所述前部吊挂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之间通过与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相连的吊钩相钩连;所述后部吊挂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二固定装置和连接吊钩;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连接吊钩直接相钩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前部吊挂具体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前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吊篮以及连接第一支撑装置与吊篮的第一吊棍;所述吊篮内还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相钩连的吊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固定于给煤机前部生根点的上端,包括第一橡胶外圈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一钢丝弹簧,第一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吊篮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一吊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篮位于第一支撑装置下方并与之固定相连,包括吊篮框架、吊篮橡胶外圈和位于吊篮橡胶外圈内部的吊篮钢丝弹簧;所述吊篮橡胶外圈位于吊篮框架内,与吊篮框架下端两侧固定相连,吊篮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上端相钩连的吊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第一高铬链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钩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一高铬链条的开口方向则与吊钩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后部吊挂具体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后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装置、第二高铬链条以及连接第二支撑装置和第二高铬链条的第二吊棍;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固定于给煤机后部生根点的上端,包括第二橡胶外圈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二钢丝弹簧,第二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第二高铬链条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二吊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吊钩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连接吊钩;所述连接吊钩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二高铬链条的开口方向则与连接吊钩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型号具体为MZG-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高铬链条和第二高铬链条均为废旧浅槽分选机所用高铬链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传统给煤机吊挂的三段式吊钩结构有2个转动结合点,在机械结构上称为2个转动副;转动副越多,结构就越灵活,筛分设备对灵活度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给煤效果;本装置保留了2个或更多的转动副,因此,吊挂的灵活性得到了保证;

(3)传统给煤机吊挂的吊钩相扣的方式在振动过程中接触点为移动摩擦,本装置的接触点变为滚动摩擦,因而摩擦力大大减小,延长了接触点的磨损周期;

(4)本装置在振动过程中接触点处采用的高铬链条为废弃的浅槽分选机所用的高铬链条,这种材质具有比合金钢高得多的耐磨性,比一般白口铸铁高得多的韧性、强度,同时它还兼有良好的抗高温和抗腐蚀性能,加之生产便捷、成本适中,而被誉为当代最优良的抗磨料磨损材料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传统给煤机吊挂的前部吊挂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传统给煤机吊挂的后部吊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给煤机吊挂的前部吊挂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给煤机吊挂的后部吊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前部吊挂,2为后部吊挂,31为给煤机箱体,32为给煤机前部生根点,33为给煤机后部生根点,4为第一固定装置,41为吊钩,42为第一支撑装置,421为第一橡胶外圈,422为第一钢丝弹簧,43为吊篮,431为吊篮框架,432为吊篮橡胶外圈,433为吊篮钢丝弹簧,44为第一吊棍,5为连接装置,51为第一高铬链条,6为第二固定装置,61为第二支撑装置,611为第二橡胶外圈,612为第二钢丝弹簧,62为第二高铬链条,63为第二吊棍,7为连接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给煤机吊挂,用于吊挂式振动给煤机(型号具体为MZG-110),包括前部吊挂1和后部吊挂2。

前部吊挂1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31前部的左右两侧;前部吊挂1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4和连接装置5,第一固定装置4和连接装置5之间通过与第一固定装置4固定相连的吊钩41相钩连;

其中,第一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装置42、吊篮43以及连接第一支撑装置42与吊篮43的第一吊棍44,吊篮43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5相钩连的吊钩41;第一支撑装置42固定于给煤机前部生根点32的上端,包括第一橡胶外圈421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一钢丝弹簧422,第一橡胶外圈421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吊篮43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一吊棍44;吊篮43位于第一支撑装置42下方并与之固定相连,包括吊篮框架431、吊篮橡胶外圈432和位于吊篮橡胶外圈432内部的吊篮钢丝弹簧433;吊篮橡胶外圈432位于吊篮框架431内,与吊篮框架431下端两侧固定相连,吊篮橡胶外圈432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5上端相钩连的吊钩41;

连接装置5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31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第一高铬链条51;吊钩41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31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一高铬链条51的开口方向则与吊钩41相配合。

后部吊挂2具体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31后部的左右两侧;后部吊挂2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二固定装置6和连接吊钩7,第二固定装置6与连接吊钩7直接相钩连;

其中,第二固定装置6包括第二支撑装置61、第二高铬链条62以及连接第二支撑装置61和第二高铬链条62的第二吊棍63;第二支撑装置61固定于给煤机后部生根点33的上端,包括第二橡胶外圈611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二钢丝弹簧612,第二橡胶外圈611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第二高铬链条62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二吊棍63;

连接吊钩7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31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连接吊钩7;连接吊钩7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31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二高铬链条62的开口方向则与连接吊钩7相配合。

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传统给煤机吊挂的三段式吊钩结构有2个转动结合点,在机械结构上称为2个转动副;转动副越多,结构就越灵活,筛分设备对灵活度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给煤效果;本装置保留了2个或更多的转动副,因此,吊挂的灵活性得到了保证;

(3)传统给煤机吊挂的吊钩相扣的方式在振动过程中接触点为移动摩擦,本装置的接触点变为滚动摩擦,因而摩擦力大大减小,延长了接触点的磨损周期;

(4)本装置在振动过程中接触点处采用的高铬链条为废弃的浅槽分选机所用的高铬链条,这种材质具有比合金钢高得多的耐磨性,比一般白口铸铁高得多的韧性、强度,同时它还兼有良好的抗高温和抗腐蚀性能,加之生产便捷、成本适中,而被誉为当代最优良的抗磨料磨损材料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