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鲜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843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鲜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鲜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冷鲜品都是直接用泡沫箱进行包装,使得食品直接跟泡沫箱和冰袋接触,造成食品不卫生、不安全、也不好看,使得冷鲜品没办法做成礼品等。

另外,现有的食材包装一般采用白色塑料箱包装,当在回收利用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会导致失明,还存在吸入等症状。PVC燃烧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且塑料是由石油炼制而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并不可再生。塑料的耐热性能较差,易于老化,且塑料无法自然分解,因此导致了许多动物的死亡悲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鲜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鲜包装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上端敞口且其内腔体呈上宽下窄的台体形状,所述盖体覆设在所述盒体的敞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盒体的内腔体设置成上宽下窄的台体结构,可方便使不同形状大小的食材都可以相对完全的放入盒体内,不至于使盒体内部空间过紧或过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盒体包括上端敞口的塑膜隔离盒和泡沫保温盒,所述泡沫保温盒套接在所述塑膜隔离盒的外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敞口端与所述塑膜隔离盒的敞口端对应布置,所述盖体覆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敞口端;所述塑膜隔离盒的内腔体呈下窄上宽的台体形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泡沫保温盒和塑膜隔离盒,可保证食材所处的内部环境较为稳定,提高了盒体的保湿性。

进一步,还包括冰袋,所述塑膜隔离盒和所述泡沫保温盒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冰袋放置在所述空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塑膜隔离盒和泡沫保温盒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冰袋,可使得冰袋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客供件,冷气形成对流,不易于冷气的快速消散,保证了食材的保鲜时效。

进一步,所述泡沫保温盒呈立方体结构,所述空腔环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和所述塑膜隔离盒之间。

进一步,所述所述塑膜隔离盒的敞口端设有一圈水平向外延伸的外沿,所述外沿搭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敞口端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塑膜隔离盒的敞口端设置一圈外沿,可方便塑膜隔离盒和泡沫保温盒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运输过程中塑膜隔离盒在泡沫保温盒内发生晃动。

进一步,还包括外盒体,所述外盒体套接在所述泡沫保温盒外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敞口端与所述外盒体的敞口端对应布置;所述盖体覆设在所述外盒体的敞口端。

进一步,所述外沿的周向边沿上设有一圈向下弯折并将所述泡沫保温盒敞口端包覆住的包边,所述包边被压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外侧壁和所述外盒体的内侧壁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包边,使得塑膜隔离盒的上端压在外盒体和泡沫保温盒之间,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内盖和泡沫保温层,所述外盖套接在所述外盒体敞口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内盖的周侧边沿弯折形成一圈限位板,所述内盖插接在所述外盖内且所述限位板抵接在所述外盖的底面上,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形成一安装腔,所述泡沫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泡沫保温层,使得包装盒整体的保鲜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塑膜隔离盒的内腔呈倒置的圆台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塑膜隔离盒的内腔设置成倒置的圆台形,使得塑膜隔离盒的容纳空间更大。

进一步,所述外盒体呈立方体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外盒体设置成立方体结构,方便包装和提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鲜包装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鲜包装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塑膜隔离盒;11、外沿;12、包边;13、内腔体;2、泡沫保温盒;21、空腔;3、外盒体;4、冰袋;5、盖体;51、外盖;52、内盖;521、限位板;53、泡沫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冷鲜包装盒,包括盒体和盖体5,所述盒体上端敞口且其内腔呈上宽下窄的台体形状,所述盖体5覆设在所述盒体的敞口端。本实施例通过将盒体的内腔体设置成上宽下窄的台体结构,可方便使不同形状大小的食材都可以相对完全的放入盒体内,不至于使盒体内部空间过紧或过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盒体包括上端敞口的塑膜隔离盒1和泡沫保温盒2,所述泡沫保温盒2套接在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外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敞口端与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敞口端对应布置,所述盖体5覆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敞口端;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内腔体呈下窄上宽的台体形状,优选为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内腔呈倒置的圆台形,以使得塑膜隔离盒的容纳空间更大。通过设置泡沫保温盒和塑膜隔离盒,可保证食材所处的内部环境较为稳定,提高了盒体的保湿性。

本实施例的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内腔体13的横截面为圆形,整个盒体的俯视图为外方内圆的结构,这样保证了塑膜隔离盒内的空间得到了最大的利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鲜包装盒还包括冰袋4,所述塑膜隔离盒1和所述泡沫保温盒2之间留有空腔21,所述冰袋4放置在所述空腔21内。通过在塑膜隔离盒和泡沫保温盒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冰袋,可使得冰袋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客供件,冷气形成对流,不易于冷气的快速消散,保证了食材的保鲜时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泡沫保温盒2呈立方体结构,所述空腔21环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和所述塑膜隔离盒1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敞口端设有一圈水平向外延伸的外沿11,所述外沿11搭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敞口端上。通过在塑膜隔离盒的敞口端设置一圈外沿,可方便塑膜隔离盒和泡沫保温盒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运输过程中塑膜隔离盒在泡沫保温盒内发生晃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冷鲜包装盒还包括外盒体3,所述外盒体3套接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外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敞口端与所述外盒体3的敞口端对应布置;所述盖体5覆设在所述外盒体3的敞口端。所述外盒体3优选为立方体结构,方便包装和提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外沿11的周向边沿上设有一圈向下弯折并将所述泡沫保温盒2敞口端包覆住的包边12,所述包边12被压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外侧壁和所述外盒体3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设置包边,使得塑膜隔离盒的上端压在外盒体和泡沫保温盒之间,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塑膜隔离盒1的外沿11呈四边形结构,所述外沿11的每一条边上均设有一个包边12,当所述塑膜隔离盒1放置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内时,所述外沿11搭放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上端,所述包边12向下插接在所述泡沫保温盒2的外侧壁和所述外盒体3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中,这样就保证了塑膜隔离盒的安装更加稳固,不容易发生晃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盖体5包括外盖51、内盖52和泡沫保温层53,所述外盖51套接在所述外盒体3敞口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内盖52的周侧边沿弯折形成一圈限位板521,所述内盖52插接在所述外盖51内且所述限位板521抵接在所述外盖51的底面上,所述内盖52和所述外盖51之间形成一安装腔,所述泡沫保温层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泡沫保温层,使得包装盒整体的保鲜效果更好。所述限位板插接在所述泡沫保温层的周侧外缘和所述外盖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内盖通过限位板将所述泡沫保温层包裹在所述外盖内部。

本实施例的冷鲜包装盒摒弃传统裸露泡沫箱的包装方式,与可降解的环保纸盒相结合,可用于包装普通食材,也可用于包装松茸等珍贵食材,使本身就象征珍稀的松茸更加尊贵化,无论是馈赠或是自用,一方面都更加凸显生活品味,另一方面也使得松茸的保鲜时间更长。

本实施例的冷鲜包装盒的组装方式为,先将泡沫保温盒放置在所述外盒体内,然后在所述泡沫保温盒内放入几个冰袋;将塑膜隔离盒放置在所述泡沫保温盒内,使得所述冰袋位于所述塑膜隔离盒外侧壁和所述外盒体的内侧壁之间的空腔内;然后将塑膜隔离盒的外沿四周的包边向下弯折并插接在所述泡沫保温盒的外侧壁和所述外盒体的内侧壁之间,整个盒体的俯视图为外方内圆的结构,然后再将食材放置在所述塑膜隔离盒的内腔体内,将盖体覆盖在所述外盒体的敞口端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