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屉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132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屉式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屉式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抽屉式包装盒通常包括内盒及外盒。内盒包装好物品后,将内盒插入外盒中,内盒中物品不会掉出,从而对内盒中物品提供保护。

然而,现有抽屉式包装盒的内盒在外力作用下均可以轻易相对外盒往外滑动,例如:当使用时,向外抽拉内盒时,内盒可以被轻易的从外盒中往外拉,容易造成内盒中物品掉落;或者当进行运输及搬运时,受自身重力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内盒也可以轻易的相对外盒自行往外滑动,导致内盒中物品的掉落,以上情况,对于内盒中的物品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抽屉式包装盒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屉式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抽屉式包装盒的内盒,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外盒轻易滑出,导致内盒内的物品掉落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屉式包装盒,包括外盒及内盒,其中:

外盒,包括两个外盒侧板,且至少一个外盒侧板上开设有向外盒内部折弯的第一卡板;

内盒,能够抽拉地置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内盒包括两个内盒侧板,且所述内盒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板相对应的第一卡孔;

所述第一卡板能向外盒内部折弯置于所述第一卡孔内,将所述内盒与外盒锁定限位。

当内盒放入外盒中时,外盒上的第一卡板能折入内盒侧板上对应的第一卡孔中,防止内盒从外盒中抽出或自行滑出,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内盒内的物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孔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卡板向外盒的内部折弯时,第一卡板一端从限位部并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并由所述限位部限位。

当外盒上的第一卡板折入内盒侧板上对应的第一卡孔中时,进一步通过限位部对第一卡板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卡板从第一卡孔中出来,从而阻止内盒从外盒中被抽出或自行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第一卡板向所述外盒内部弯折时依次通过第一孔以及限位部置于第二孔内。

通过设置第一孔,在对第一卡板按压折弯时,能够使第一卡板更容易被按入第一孔并通过限制部,到达第二孔中,并通过限位部限制第一卡板从第二孔中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内盒还包括内侧板,所述内侧板贴设在内盒侧板的内侧,且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孔形状相同且位置相对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卡板置于第一卡孔内时穿过所述连接孔。

通过设置内侧板,与内盒侧板构成双层结构,增强内盒在内盒侧板一侧的强度,并增强内盒垂直于内盒侧板方向的缓冲性能;在内侧板上设置连接孔,可以使第一卡板以更大角度折入内侧板,而不是紧贴在内侧板的侧壁上,增强第一卡板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的轮廓面积大于第一卡孔的轮廓面积。

连接孔的轮廓面积大于第一卡孔的轮廓面积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加工误差,不会导致连接孔与第一卡孔相互交错,保证第一卡板顺利地折入过渡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外盒侧板上设有撕裂部位,所述第一卡板置于所述撕裂部位上。

当需要将内盒从外盒中抽出时,可以通过撕裂部撕掉,从而将第一卡板去掉,解除锁定限位,使内盒可以从外盒中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内盒的内盒底板上设有第二卡板,所述外盒的外盒底板上设有第三卡板,所述内盒相对于外盒抽出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板与第三卡板卡接。

当内盒可以从外盒中抽出时,在靠近外盒出口处,通过第二卡板与第三卡板卡接,阻止内盒完全从外盒中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卡板与内盒底板呈锐角设置,且所述锐角的开口方向指向内盒的抽出方向。

将第二卡板与内盒底板设置为锐角且开口方向指向内盒的抽出方向,当将内盒从外盒中抽出时,更容易实现第二卡板与第三卡板的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卡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向外盒底板方向弯折并支撑所述第三卡板。

通过在第三卡板上设置延伸板,并向外盒底板方向弯折,使第三卡板与外盒底板形成一个锐角,并与第二卡板与内盒底板形成的锐角相对,使第二卡板与第三卡板更好的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盒底板上设有垫板,所述垫板覆盖所述内盒底板。

通过设置垫板,使内盒底部形成双层结构,一方面增强内盒底部的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对内盒底板所用材料的断面行了遮挡,增强了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内盒放入外盒中时,通过将设置在外盒上的第一卡板折入设置在内盒上的第一卡孔,实现内盒与外盒的锁定限位,以防内盒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外盒滑出,从而对内盒中的物品提供更好的保护,防止内盒中的物品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抽屉式包装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抽屉式包装盒外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抽屉式包装盒内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抽屉式包装盒内盒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抽屉式包装盒外盒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抽屉式包装盒内盒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内盒;10、第一卡位部;100、第一卡孔;1001、第二孔;1002、第一孔;101、限位部;11、内盒侧板;12、内侧板;13、内盒底板;14、内盒后板;15、内盒前板;16、连接孔;17、垫板;18、第二卡板;2、外盒;20、第一卡件;200、第一卡板;201、撕裂部位;202、撕裂线;21、外盒侧板;22、外盒顶板;23、外盒底板;24、第二卡位部;240、延伸板;241、第三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抽屉式包装盒,如图1-6所示:该抽屉式包装盒包括内盒1及外盒2,其中:

外盒2,包括两个外盒侧板21、外盒底板23及外盒顶板22,两个外盒侧板21、外盒底板23及外盒顶板22构成一个前端开口的腔体,其中:外盒2开口的一端为前,相反的一端为后。

内盒1,包括两个内盒侧板11、两个内侧板12、内盒底板13、内盒后板14、及内盒前板15,并构成顶部开口的腔体,其中:顶部是指内盒1开口的方向,底部是指与内盒1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向。两个内侧板12分别和两个内盒侧板11贴靠,并处于内盒1腔体的内部,通过设置内侧板12可以构成双层侧板,增强内盒侧板11的强度,并增强内盒侧板11的缓冲性能;内盒后板14及内盒前板15均可以设置为单层或双层,当设置为双层时可以进一步增强内盒1的缓冲性能,内盒1可以抽拉地放置在外盒2的空腔中。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外盒侧板2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件20,第一卡件20处于外盒侧板21上的任意位置,第一卡件20包括第一卡板200、撕裂部位201以及撕裂线202,其中:第一卡板200位于撕裂部位201上,撕裂部位201被撕裂线202包围,第一卡板200可向内盒1的内部弯折,并且能绕第一卡板200与外盒侧板21的连接处弯转,且能弯转的一端远离外盒2开口方向,第一卡板200为弹性部件,例如瓦楞纸、有弹性的塑料等。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两个外盒侧板21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卡件20,并且位置相互对应。

内盒侧板11相对第一卡板20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位部10,该第一卡位部10包括限位部101及第一卡孔100,其中:第一卡孔100与第一卡板200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卡孔100沿外盒侧板21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板200沿外盒2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第一卡板200能更容易被按入第一卡孔100中,限位部101对称设置并分置于第一卡孔100的上下两边,彼此并不接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卡孔100还包括第一孔1002及第二孔1001,限位部101设置在第一孔1002与第二孔1001之间,第一孔1002远离外盒2出口设置,第二孔1001靠近外盒2出口设置。

具体的,第一卡板200一端向外盒2内部弯折时,依次通过第一孔1002以及限位部101到达第二孔1001内,将内盒1与外盒2锁定限位,并通过限位部101限制第一卡板200从第二孔1001中脱离,从而阻止内盒1从外盒2中抽出或自行滑出。

需要注意的是,限位部101采用弹性材料,例如瓦楞纸等,当第一卡板200经过限位部101时,限位部101与第一卡板200相应变形,从而使第一卡板200可以直接被按压过去,到达第二孔1001中。

当需要将内盒1从外盒2中抽出时,通过撕裂线202将撕裂部位201撕掉,从而将第一卡板200去掉,解除第一卡板200对内盒1的锁定限位,使内盒1可以从外盒2中抽出。

优选的,上述内侧板12上设有与第一卡孔100形状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孔16,第一卡板200置于第一卡孔100内时穿过所述连接孔16,通过在内侧板12上设置连接孔16,使第一卡板200以更大角度折入内侧板12,而不是紧贴内侧板12,增强第一卡板200对内盒1的锁定效果。如图4所示,连接孔16的轮廓面积大于第一卡孔100的轮廓面积,因为在内盒1折叠成型时,如果存在折叠加工误差,会导致连接孔16与第一卡孔100相互交错,第一卡板200无法顺利地折入连接孔16中,而连接孔16的轮廓面积大于第一卡孔100的轮廓面积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加工误差,不会导致连接孔16与第一卡孔100相互交错,保证第一卡板200能够顺利折入连接孔16中。

优选的,内盒1的内盒底板13靠近内盒后板14位置上设有第二卡板18,第二卡板18朝向远离内盒1腔体的方向弯折,且第二卡板18可弯折的一端靠近内盒前板15的方向,与内盒底板13的连接部位远离内盒前板15的方向,第二卡板18与内盒底板13呈锐角设置,且锐角的开口方向指向内盒的抽出方向。

外盒2的外盒底板23上相应的设有第二卡位部24,第二卡位部24包括第三卡板241及延伸板240,其中:第三卡板241与外盒底板23相连并向外盒2内部弯折,当内盒1相对于外盒2抽出时,第三卡位板241和第二卡板18能够卡接,第三卡板241可以弯折的一端,在长度方向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延伸板240,并且第三卡板241与第二卡板18相对应的位置不设延伸板240,从而不会干涉第二卡板18与第三卡板241卡接,延伸板240向外盒底板23方向弯折并支撑第三卡板241,通过延伸板240的支撑,使第三卡板241与外盒底板23形成一个锐角,并且和第二卡板18与内盒底板13形成的锐角相对应,使第二卡板18与第三卡板241更容易地实现卡接。

当将内盒1从外盒2中抽出时,内盒1相对于外盒2抽出到第一位置时,第二卡板18与第三卡板241卡接,从而防止内盒1完全从外盒2中抽出,上述第一位置是指,第二卡板18与第三卡板241完全卡接时内盒1相对于外盒2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卡板241可以设置为与外盒底板23出口处的边缘相连,此时,外盒2出口处,外盒底板23与第三卡板241形成双层结构,可以增强外盒底板23出口处的强度,同时可以遮挡外盒底板23在外盒2出口处的断面,起到美化效果;第三卡板241也可以设置为连接到外盒底板23靠近出口处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盒底板13上设有垫板17,通过设置垫板17,垫板17可以覆盖整个内盒底板13并与内盒底板13形成双层结构,一方面增强内盒1底部的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对内盒底板13上的断面进行了遮挡,增强了美观效果。

优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外盒2、第一卡板200及第二卡位部24采用一体折叠成型。

优选的,如图6所示,上述内盒1、第一卡位部10及第二卡板18采用一体折叠成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盒2的外盒侧板21上设置第一卡件20,在内盒1的内盒侧板11上相应位置设置第一卡位部10,通过第一卡件20与第一卡位部10的连接,阻止内盒1从外盒2中抽出或自行滑出;在外盒底板23上设置第二卡位部24,在内盒底板13上设置第二卡板18,通过第二卡板18与第二卡位部24的卡接阻止内盒1完全从外盒2中抽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案对内盒1中的物品提供更好的保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