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9297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灰库,属于电力除尘领域。



背景技术:

煤灰火力发电企业为了进行灰渣的综合利用,通常在火力发电厂的后部设置有灰库,可存储锅炉燃烧设计煤种约24-48小时的灰量,并在灰库内装车外运。灰库一般为混凝土结构的库壁围成的圆形筒仓,包括位于上层的灰库本体和位于下层的灰库运转层,灰库运转层内设运输通道。干灰通过气力输送系统由管道从灰库顶部送入灰库本体进行储存,灰库本体底部设置卸灰口,卸灰口下部连接到卸灰设备——干灰散装机,干灰散装机放置于灰库运转层上,卸灰设备出口下部接至运输车辆。灰库运转层上的干灰散装机卸料时,因与灰库运转层运输通道的罐车接口不是无缝对接,加之干灰密度较小、卸料设施出力较大,很容易造成粉煤灰扩散,影响该灰库运转层的工作环境。同时,灰库运转层内一般不设置地面冲洗水,地面积灰无法进行清理,长期运行会导致运转层积灰严重。这些有害灰尘不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灰库运转层冒灰及积灰,有效地改善灰库运转层工作环境,结构简单,节能方便的灰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灰库,包括位于上层的灰库本体,与之对应的下层灰库运转层,所述灰库本体的顶部配有布袋除尘器和真空压力释放阀,布袋除尘器净化从灰库本体排出的含尘空气,真空压力释放阀在灰库本体大量卸灰时,平衡灰库本体内外压力,所述灰库运转层设有吸尘管,吸尘管向上引接排尘管道,排尘管道另一端接至灰库本体顶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尘管为沿灰库运转层库壁的一根母管,贯通整个灰库运转层,在吸尘管中间位置向上引接排尘管道将收集的灰尘排入灰库本体内,排尘管道沿中间灰库本体的库壁爬升至灰库本体的顶部,接入灰库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与灰库本体对应的吸尘管向下设有分支管路Ⅰ和分支管路Ⅱ,所述分支管路Ⅰ用于卸灰时罐车处的收尘,所述分支管路Ⅱ用于灰库运转层底面上积灰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路Ⅰ设置一道阀门Ⅰ,阀门Ⅰ后设置软管Ⅰ,所述软管Ⅰ接至罐车卸灰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路Ⅱ设置一道阀门Ⅱ,阀门Ⅱ后设置软管Ⅱ,所述软管Ⅱ接至灰库运转层地面吸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灰库本体为多个;运转层为位于多个灰库本体下方的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吸尘管为无缝钢管,为防止管道磨损,管道壁厚为6-1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灰库,防止灰库运转层冒灰及积灰,有效地改善灰库运转层工作环境,结构简单,节能方便。

通过设置布袋除尘器一方面能过滤含尘空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灰库本体内的负压;灰库本体顶部设有真空压力释放阀,保证灰库本体在大量卸灰或温度急剧变化时,平衡灰库本体内外压力,从而保证灰库的安全;灰库运转层设有吸尘管,在吸尘管向上引接排尘管道,可以利用排尘管道将运转层的积灰通过灰库负压抽至灰本体库内,在改善灰库运转层积灰的同时没有增加电耗与气耗损失,节能方便;管路Ⅰ上的软管接至罐车卸灰口,可以将罐车卸灰口冒出的灰抽至灰库本体内,减少冒灰口排放到运转层中的灰尘;管路Ⅱ上的软管接至运转层地面吸灰,软管的应用扩大了吸灰的面积,能有效处理整个运转层地面的灰尘;采用阀门进行操控,使得管路易于操作、检修;整个排尘管道和吸尘管无电耗及气耗损失,并且能达到灰库运转层除灰的效果,节能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灰库本体,2、灰库运转层,3、排尘管道,4、吸尘管,5、分支管路Ⅰ,6、分支管路Ⅱ,7、阀门Ⅰ,8、软管Ⅰ,9、阀门Ⅱ,10、软管Ⅱ,11、布袋除尘器,12、真空压力释放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灰库,包括位于上层的灰库本体1,与之对应的下层灰库运转层2,所述灰库本体1的顶部配有布袋除尘器11和真空压力释放阀12,布袋除尘器11净化从灰库本体1排出的含尘空气,真空压力释放阀12在灰库本体1大量卸灰时,平衡灰库本体1内外压力,所述灰库运转层2设有吸尘管4,吸尘管4向上引接排尘管道3,排尘管道3另一端接至灰库本体1顶部。

电厂锅炉底部排出的干灰通过静电除尘器收集,在静电除尘器底部加装气力输送系统仓泵及管道,通过压缩空气的动力,将干灰输送至灰库本体1内,灰库本体1的顶部,配有布袋除尘器11,灰库本体1顶部的布袋除尘器11是将含尘空气由底部进风口进入布袋除尘器11箱体内,粉尘通过滤袋产生筛分、惯性、扩散、黏附和静电等各种效应的作用,被滞阻在滤袋外壁。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滤袋从上箱体出风口排出,同时由于布袋除尘器11的排气,也增加了灰库本体1内的负压。

灰库本体顶部还设有真空压力释放阀12,保证灰库本体1在大量卸灰或温度急剧变化时,平衡灰库本体1内外压力,从而保证灰库的安全。因灰库本体1内的空气被排入的干灰挤出,同时灰库本体1下部设置了卸灰装置,随着干灰的卸出,最终使得灰库本体1内呈现一种负压的状态。

灰库运转层2设有吸尘管4,在吸尘管4向上引接排尘管道3,排尘管道3另一端接至灰库本体1顶部,正好因为灰库本体1的负压,可以保证吸尘管不往外冒灰,又保证了收集到管道中的灰通过布袋除尘器11的处理在灰库本体1中进行沉降、堆积。

所述吸尘管4为沿灰库运转层库壁的一根母管,贯通整个灰库运转层2,在吸尘管4中间位置向上引接排尘管道3将收集的灰尘排入灰库本体1内,排尘管道3沿中间灰库本体1的库壁爬升至灰库本体1的顶部,接入灰库本体1内。可以利用排尘管道将运转层的积灰通过灰库负压抽至灰本体库内,在改善灰库运转层积灰的同时没有增加电耗与气耗损失,节能方便。

与灰库本体1对应的吸尘管4向下设有分支管路Ⅰ5和分支管路Ⅱ6,所述分支管路Ⅰ5用于卸灰时罐车处的收尘,所述分支管路Ⅱ6用于灰库运转层2底面上的积灰的清理。所述管路Ⅰ5设置一道阀门Ⅰ7,阀门Ⅰ7后设置软管Ⅰ8,所述软管Ⅰ8接至罐车卸灰口;所述管路Ⅱ6设置一道阀门Ⅱ9,阀门Ⅱ9后设置软管Ⅱ10,所述软管Ⅱ10接至灰库运转层2地面吸灰;管路Ⅰ上的软管接至罐车卸灰口,可以将罐车卸灰口冒出的灰抽至灰库本体内,减少冒灰口排放到运转层中的灰尘,管路Ⅱ上的软管接至运转层地面吸灰,软管的应用扩大了吸灰的面积,能有效处理整个运转层地面的灰尘。采用阀门进行操控,使得管路易于操作、检修,整个排尘管道和吸尘管无电耗及气耗损失,并且能达到灰库运转层除灰的效果,节能方便。

所述灰库本体1为多个;运转层2为位于多个灰库本体1下方的一个整体,灰库本体1可以为多个,最好为3个;吸尘管4为无缝钢管,为防止管道磨损,金属管道应选择壁厚不低于6mm管道,最优壁厚为8mm,金属管道软管长度设置应适当考虑余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灰库,防止灰库运转层冒灰及积灰,有效地改善灰库运转层工作环境,结构简单,节能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