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可伸缩吸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772发布日期:2018-06-19 21:41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可伸缩吸尘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在散料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吸尘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罩都存在不可调节的问题。由于散料承运车辆规格型号不统一(特别是进料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而吸尘罩是按照能适应大部分车辆的进料口高度和水平距离而固定的,无法兼顾大小车辆不同的进料口高度和水平距离要求,因此装料时冒灰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可伸缩吸尘罩,该吸尘罩能实现吸尘的伸缩管和可移动的收尘口。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吸尘罩包括伸缩管和伸缩罩及与伸缩管连接的收尘管,所述伸缩管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收尘管上设置收尘口,所述收尘口在收尘管长度方向上移动,实现了伸缩管的上下伸缩以及收尘口的左右移动,全方位调节吸尘位置,使用灵活、应用更广泛。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为多级的管体组成的伸缩体,伸缩管最下端设置伸缩罩,所述伸缩罩上与收尘管之间设置一伸缩气缸,实现多级的管体的伸缩动作,该伸缩气缸控制伸缩罩与吸尘罩主体之间的距离,通过多级的管体实现长度的控制。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级的管体中与伸缩罩相连的一级管体在上端部轴向设置有2个或2个以上的螺栓固定孔,该管体上设置螺栓孔,螺栓拧入螺栓孔后与该管体内的管体拧紧固定,由于伸缩管等都是金属材质制造,重量较大,为了减小伸缩气缸的工作负荷,在伸缩管的管壁上开孔使用螺栓与另一级管体的管壁实现拧紧固定,特别是在伸缩管缩进后,避免重力作用对气缸的下拉,延长使用寿命并使得固定更安全、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管包括与伸缩管相连的固定部分以及在固定部分内滑动的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上设置有突出于收尘管的收尘口,所述收尘管包括设置在收尘管末端的气缸底座,所述气缸底座连接一气缸,该气缸伸入收尘管内驱动移动部分在收尘管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收尘口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分为一在收尘管上移动的片状体,所述收尘管对应该片状体在内部设置移动凹槽,该片状体上设置所述收尘口并与伸入收尘管内的气缸的驱动臂连接实现移动。所述收尘口通过收尘管上的安装孔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管一端设置一封盖,扣住收尘管一端,所述收尘管在该封盖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带有孔的固定片,并对应两个固定片设置一穿过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套设有一可旋转的壁厚不同的外管,所述外管连接一手柄,所述外管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卡住封盖实现封闭。固定杆穿进固定片的孔后,外管通过手柄旋转,从壁厚薄处转至壁厚厚处,与封盖挤压摩擦从而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主要吸尘口的上下伸缩以及收尘口的位置移动,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对于作业环境要求降低,可适应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吸尘及收尘位置,使用更灵活、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收尘管的示意图,该示意图显示的是没有加装收尘口的收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为吸尘口1及收尘管2,吸尘口1包括伸缩管3及伸缩罩4,所述伸缩管一般为2级管体组成,也可以为2级以上的管体组成,伸缩罩4为最下一级伸缩管3上连接的罩体结构。

伸缩管3最下端设置伸缩罩4,所述伸缩罩4上与收尘管2之间设置一伸缩气缸,实现多级的管体的伸缩动作,该伸缩气缸控制伸缩罩与吸尘罩主体之间的距离,通过多级的管体实现长度的控制。从图1中可以看出,标记5为气缸在收尘管的安装点,标记6为气缸在伸缩罩5的安装点。

如图1所示,所述收尘管2包括与伸缩管3相连的固定部分以及在固定部分内滑动的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上设置有突出于收尘管2的收尘口1,所述收尘管包括设置在收尘管末端的气缸底座7,所述气缸底座7连接一气缸,该气缸伸入收尘管2内驱动移动部分在收尘管2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收尘口1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分为一在收尘管2上移动的片状体,所述收尘管对应该片状体在内部设置移动凹槽,该片状体上设置所述收尘口并与伸入收尘管内的气缸的驱动臂连接实现移动。所述收尘口通过收尘管上的安装孔8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管2一端设置一封盖9,扣住收尘管1一端,所述收尘管在该封盖9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带有孔的固定片,并对应两个固定片设置一穿过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套设有一可旋转的壁厚不同的外管,所述外管连接一手柄,所述外管在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卡住封盖实现封闭。固定杆穿进固定片的孔后,外管通过手柄旋转,从壁厚薄处转至壁厚厚处,与封盖挤压摩擦从而实现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对技术特征和特点描述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需要,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同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改动或等同替换等,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