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盖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424阅读:1472来源:国知局
翻盖盖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容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盖盖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用于包装容器的盖子多数仅仅只能达到封闭容器开口的功能,例如一般的水杯盖和饮料瓶盖等,打开容器后,盖子往往被随手放置在一边或者随手丢弃,随手放置使得盖子很容易沾染污染物而滋生内部细菌,而随手丢弃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专利CN205293570U公开了一种盖子,盖子本体为环状结构,在盖子本体的下端面上设有内凹的盖子连接槽,盖子本体的内环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盖子连接槽连通的卡槽,相邻两个卡槽之间设有支撑部,在盖子本体上设有至少具有一个孔的弹性胶圈,弹性胶圈分别套在盖子本体内环壁的两个位置相对的支撑部之间,弹性胶圈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状,该专利通过在环状结构的盖子内环壁上均匀设置卡槽以及支撑部,在两侧位置相对应处套设置少具有一个孔的弹性胶圈并且交错设置,使得弹性胶圈之间形成网格状,不仅能够用于分隔物品,而且在清理时只需拆下弹性胶圈进行擦拭即可完成清理,节省时间,上述盖子虽然易于清洗,但其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日常使用时网格状橡胶圈更容易积灰,容易造成盖子污染的情况。

除上述情况外,在实际应用中,一部分容器由于放置物品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存在较大的开口,但当物品从容器中倒出时并不需要较大的开口,此时,使用者很容易因为倒出物品时容器的开口较大而造成物品浪费的情况。

专利CN106901577A公开了一种盖子,其在盖体的内部上设置有朝下延伸的凸起,凸起与凸起顶端竖直相切的切线组成型腔,当打开盖子时,盖子内壁的水被储存在型腔里面,避免了水沿着盖子内壁流出,盖上盖子时,型腔里面的水再流回杯子中,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上述盖子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其内壁上水资源的浪费,但无法避免从容器中倒出物品时由于容器开口较大使用者不易控制造成的物品浪费的情况。

因此,研究一种能有效避免容器中物品的倒出浪费且不易被污染的翻盖盖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避免容器中物品的倒出浪费且不易被污染的翻盖盖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翻盖盖子,包括盖体和两个小翻盖,以盖体与容器连接后面向容器内部的表面为内表面,内表面的相对面为外表面;

两个小翻盖分别与盖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且位于盖体相对的两侧,两个小翻盖与盖体贴合后盖体上被覆盖的部位分别开设有通孔,两个小翻盖覆盖的通孔的形状不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盖体为椭圆形状;所述盖体具有双层结构,由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与小翻盖连接,下盖为中空结构,且边缘内侧设有与容器连接的结构,上盖与下盖通过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盖子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从容器中倒出少量物品时仅仅打开小翻盖即可,当需要从容器中倒出大量物品时仅仅打开上盖即可,防止从容器中倒出物品时由于容器开口较大使用者不易控制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的情况,节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盖子始终与容器连接在一起,防止盖子被污染。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与容器连接的结构为所述与容器连接的结构为凹槽或凸起,容器开口处外壁上设有凸起或凹槽,下盖与容器通过卡扣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上盖与下盖还通过搭扣连接,铰链和搭扣分别位于盖体相对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盖体上设有两个凹槽,小翻盖嵌在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凹槽为盖体自中间部位向边缘凹陷形成的铲形槽。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小翻盖与盖体的中间部位通过铰链连接,小翻盖上开设销孔,盖体上设有穿过销孔的销轴,所述小翻盖上与铰链连接位置相对的一侧连接手持件。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小翻盖与盖体贴合后,小翻盖沿通孔边缘向盖体的内表面延伸出凸起,在使用过程中打开小翻盖使得凸起脱离通孔,容器中的物品可以从通孔中倒出,使用结束后盖上小翻盖,使得凸起嵌入通孔内,将小翻盖与盖体固定在一起,防止非使用状态时由于碰撞导致容器中的物品泄露。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所述通孔为一个水滴形孔和若干个圆形孔,盖体上同时设置两种形状的通孔更加方便使用,当需要从容器中倒出极少量的物品时打开圆形孔上的小翻盖即可,当需要从容器中倒出相对较多的物品时打开水滴形孔上的小翻盖即可。

如上所述的翻盖盖子,盖体由一体成型加工制得。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盖盖子,能有效避免从容器中物品的倒出浪费,节约资源。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盖盖子,能有效避免盖子被污染的情况,避免了细菌的进一步滋生,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盖盖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盖子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盖子中上盖开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盖子中小翻盖Ⅰ开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盖子中小翻盖Ⅱ开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盖子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小翻盖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小翻盖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盖体,1-1为上盖,1-2为下盖,2-1为小翻盖Ⅰ,2-2为小翻盖Ⅱ,3为手持件,4-1为凸起Ⅰ,4-2为凸起Ⅱ,5-1为通孔Ⅰ,5-2为通孔Ⅱ,6为搭扣,7为铰链Ⅰ,8为铰链Ⅱ,9为凹槽,10为销孔,11为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盖子包括小翻盖Ⅰ2-1、小翻盖Ⅱ2-2和一体成型加工制得的盖体1,以盖体1与容器连接后面向容器内部的表面为内表面,内表面的相对面为外表面。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分别与盖体1的外表面的中间部位通过铰链Ⅰ7活动连接且位于盖体1相对的两侧,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上都开设有销孔10,盖体1上设有穿过销孔10的销轴11,如图5~7所示,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上都通过三个销孔10旋转卡接在销轴11上,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上与铰链Ⅰ7连接位置相对的一侧连接有手持件3。盖体1上设有两个凹槽9,该凹槽9为盖体1自中间部位向边缘凹陷形成的铲形槽,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嵌在凹槽9内,小翻盖Ⅰ2-1与盖体1贴合后在盖体1上被覆盖的部位开设有通孔Ⅰ5-1,小翻盖Ⅱ2-2与盖体1贴合后在盖体1上被覆盖的部位开设有通孔Ⅱ5-2,通孔Ⅰ5-1和通孔Ⅱ5-2形状不同,通孔Ⅰ5-1为水滴形孔,通孔Ⅱ5-2为若干个圆形孔,水滴形孔的尺寸大于每个圆形孔的尺寸。另外,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与盖体1贴合后,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沿通孔Ⅰ5-1和通孔Ⅱ5-2边缘向盖体的内表面延伸出凸起Ⅰ4-1和凸起Ⅱ4-2,凸起可防止容器中的物品沿小翻盖Ⅰ2-1和小翻盖Ⅱ2-2和凹槽9之间的间隙处洒出来,有效的提高了盖体的密封性。

盖体1为椭圆形状且具有双层结构,由上盖1-1和下盖1-2组成,上盖1-1与两个小翻盖连接,下盖1-2为中空结构,且边缘设有与容器开口处凸起连接的凹槽,上盖1-1与下盖1-2的边缘处通过铰链Ⅱ8连接,使得上盖1-1和下盖1-2之间活动连接。另外在上盖1-1与下盖1-2铰链Ⅱ8连接部位的相对另一侧还设有搭扣6,当使用时需要使物品大量的倒出时,可打开搭扣6使下盖1-2的开口处暴露出来,物质从该处倒出来,当使用时需要少量物品倒出时,不必打开搭扣6,仅打开小翻盖Ⅰ2-1或小翻盖Ⅱ2-2就可将物品从通孔Ⅰ5-1或通孔Ⅱ5-2中倒出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