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传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9331阅读:1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传动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钢带传动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运输工具,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成为高层建筑物必需的运输工具。传统的电梯主要使用钢丝绳作为曳引及吊挂的载体,钢丝绳不仅作为安全部件,承载着轿厢及对重的重量,更是作为曳引的载体,驱动电梯轿厢上下运转。钢丝绳作为电梯重要部件己经被使用了许多年,但是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钢丝绳具有钢材用量大、容易磨损、受力不均匀、需润滑、会生锈、维修保养麻烦、安装要求高、曳引轮直径要求大使得电梯整体结构变大等缺点。因此,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已出现了用钢带代替钢丝绳的趋势,并且未来将会是主流。钢带的优势是钢丝绳无法比拟的,当然钢带也有其缺点,比如提升钢带左右游走容易跑偏,造成电梯振动产生噪音,同时也加剧了提升钢带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带传动电梯,钢带的厚度较小,能够减小曳引轮、轿顶轮、及对重轮的外径,使得电梯整体结构变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带传动电梯,其包括井道、轿厢导轨、轿厢、对重导轨、对重架、对重块、曳引系统,其中所述的曳引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曳引机、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轿顶轮、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轮、以及由所述曳引机驱动且分别缠绕在曳引轮、轿顶轮、及对重轮上的钢带,所述的钢带厚度为2~5mm,宽度为20~40mm,所述曳引轮、轿顶轮、及对重轮的外径为所述钢带厚度的30~40倍。

优选地,所述钢带包括多根相平行设置的钢丝绳、以及将所述钢丝绳包裹成一体的包裹层,所述包裹层上设有多个沿所述钢带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圆柱形导向面,所述圆柱形导向面沿所述钢带延伸方向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导向面的圆心位于所述钢带厚度的中心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钢带上设有四个沿所述钢带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圆柱形导向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导向面的直径与钢带最薄部分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2~2.2。

优选地,所述钢带传动电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两侧与所述对重导轨相配合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滑槽、以及设于所述滑槽内部与所述对重导轨相匹配的配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为位于所述滑槽内且能够滚动地设置在所述对重导轨两侧的滑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轮可绕着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对重架两侧。

更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对重架同侧的多个所述滑轮沿着所述对重架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钢带传动电梯的钢带厚度较小,能够减小曳引轮、轿顶轮、及对重轮的外径,使得电梯整体结构变小,降低对井道最顶层的安装空间需求,便于将电梯安装在井道较小的建筑内。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钢带传动电梯能够保证钢带在导向槽中平稳运行,避免了钢带运动过程中跑偏的现象,而且还改善钢带的受力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小振动及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带传动电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带传动电梯的去除曳引机后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架与对重导轨相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井道;2、轿厢导轨;3、轿厢;4、对重导轨;5、对重架;6、对重块;7、曳引系统;71、机架;72、曳引机;73、轿顶轮;74、对重轮;8、钢带;81、钢丝绳;82、包裹层;83、圆柱形导向面;9、限位部;91、滑槽;92、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的一种钢带传动电梯,其包括井道1、轿厢导轨2、轿厢3、对重导轨4、对重架5、对重块6、曳引系统7。其中曳引系统7包括机架71、设置在机架71上的曳引机72、设置在轿厢3顶部的轿顶轮73、设置在对重架5上的对重轮74、以及由曳引机72驱动且分别缠绕在曳引轮、轿顶轮73、及对重轮74上的钢带8。钢带8的厚度为2~5mm,宽度为20~40mm,曳引轮、轿顶轮73、及对重轮74的外径为钢带8厚度的30~40倍,使得钢带8的受力更加均匀。

钢带8包括多根相平行设置的钢丝绳81、以及将钢丝绳81包裹成一体的包裹层82。包裹层82上设有多个沿钢带8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圆柱形导向面83,圆柱形导向面83沿钢带8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设置。圆柱形导向面83的圆心位于钢带8厚度的中心线上。优选的,钢带8上设有四个沿钢带8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圆柱形导向面83。圆柱形导向面83的直径与钢带8最薄部分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2~2.2。比值太小的话无法形成导向面,若比值太大的话,则会造成圆柱形导向面83的部位过厚,不利于钢带8的折弯。优选的,圆柱形导向面83的直径与钢带8最薄部分的厚度比值为2.2。

曳引轮、轿顶轮73、对重轮74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导向槽,该导向槽的槽底两侧对应圆柱形导向面83的位置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弧形半径与圆柱形导向面83的弧形半径匹配。优选的,导向槽的宽度与钢带8的宽度相同,或大于钢带8的宽度但不超过5mm,避免电梯运行时钢带8左右偏移,也使得钢带8既能够实现电梯标准要求的打滑功能,又使钢带与曳引轮、轿顶轮73、对重轮74之间更加耐磨,提高了钢带8的使用寿命。

钢带传动电梯还包括设置在对重架5两侧与对重导轨4相配合的限位部9。用于防止对重架5在沿着对重导轨运行时发生晃动。限位部9包括滑槽91、以及设于滑槽9内部与对重导轨4相匹配的配合部。优选的,配合部为位于滑槽91内且能够滚动地设置在对重导轨4两侧的滑轮92。滑轮92可绕着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对重架5的两侧。滑轮92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对重架5的两侧。并且对重架5同侧的多个所述滑轮沿着对重架5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轿厢3能够平稳运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