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变电设备起重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259发布日期:2018-08-14 19:5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起重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变电设备起重臂。



背景技术:

电站扩建或改造工程中起吊设备常使用吊车,普通吊车体积大,在带电设备区使用其起重臂的摆动和抬升受现场地理位置和周围带电设备的限制,使用很不方便,存在安全因患,有时不得不扩大停电范围以满足使用条件,例如更换110KV室外电流互感器时,一般电流互感器位于开关的后面,吊车站在路上起重臂要经过开关才能起吊互感器,起重臂的抬起高度受上方过线的影响,摆动角度受开关的限制;再如更换110KV母线PT时,其安装位置或者吊车够不着,或者起吊高度受上方带电母线的影响;类似情况很多,如更换或安装室外110KV甲(旁)刀闸、35KV室外开关、110KV线路PT等工作中,都存在因为起重设备受现场条件限制而扩大停电范围的情况,甚至不能使用起重设备。

专利号为201611114450.9的发明涉及建筑及起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吊架底座及变电站备用吊架。一种变电站吊架底座,其包括座体、支撑座、行走轮和调整平台。行走轮设置在座体底部,座体具有收纳腔。支撑座包括延伸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延伸部的一端。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收纳腔内,以使支撑部远离或靠近座体。支撑部用于支撑座体以使行走轮脱离地面。调整平台通过伸缩部与座体的顶面连接。这样的变电站吊架底座稳定、可靠,使用方便。一种变电站备用吊架,包括立柱、悬吊臂、吊装机构和上述的变电站吊架底座,立柱的一端与悬吊臂连接,立柱的另一端与调整平台的顶部连接,吊装机构设置在悬吊臂上远离立柱的一端。立柱和悬吊臂为可伸缩式结构。

然而,上述小型起重臂虽然可以直接到达设备附近,而且采用抬举的起重方法,起重高度受上方带电设备的影响较小,使用灵活、方便、安全,但是,其一价格昂贵,其二采用的也是起吊方式,在带电区使用起吊高度严重受限。其他产品也是采用起吊方式,而且体积较大,不满足变电站现场使用,目前为止能够满足我们要求的变电工程现场小型起重臂在国内外市场中仍是一片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变电设备起重臂,采用便捷高效的复合式起重方式,体积小,适用范围广,能满足变电站的各种现场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变电设备起重臂,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下臂结构以及与所述下臂结构连接的上臂结构,所述上臂结构为液压式或电动式多节折叠结构,所述上臂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臂和第二节臂,所述第一节臂设置为Z字形折叠臂,所述第一节臂的后端设置为伸缩臂结构,所述伸缩臂结构与所述下臂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节臂为叉形结构吊臂,所述第二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臂结构的前端设置一个开口且可以封闭的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上臂结构的前端的形成可转动的结构,保证圆环在上臂结构运动的每个角度始终保持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内壁镶衬木条或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外周设置一定数量的吊钩。

进一步地,所述上臂结构前端内部设置钢丝绳拉锁结构,所述第一节臂内部设置有油缸,可通过油缸动作带动拉锁结构,进行上下微调。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臂结构的头部设置有抱箍式吊环,用于起重时固定并起到吊钩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式吊环下端连接圆形滑槽,可以在起吊时旋转重物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在起吊抬升方式上采用了国际领先技术,吸取了传统折叠式起重臂和伸缩式起重臂的优点,不仅将折叠臂设计为Z字形液压或电动升降可折叠结构,可安装到小型化的检修车身底盘上,具有自重轻,作业半径小,占用空间小,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创新了传统的起吊方式,摆脱了起吊物体上方带电母线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可有效实现电站内部施工,而且折叠臂基础上融合伸缩臂,具有较好的抗弯能力和抗扭刚度,增大了作业半径。

2、本实用新型在起重臂的前端创新性加装了叉形结构吊臂,大大加强了起吊能力,同时可将所要起吊的设备放置在叉形臂内部,减小施工范围。

3、本实用新型起重臂的上臂结构前端设计有一个开口且可以封闭的吊环,圆环与上臂结构前端的固定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保证圆环在起重臂运动的每个角度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圆环外周根据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吊钩,以方便拆卸或安装设备时使用。

4、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抱箍起重方式,起重臂的伸缩臂头部装有抱箍形式的吊环,起重时抱箍不仅起到固定(不夹紧)作用,也可起到吊钩作用;抱箍式吊环下端连接有圆形滑槽,圆形滑槽的作用是可以旋转重物便于安装。起重时,抱箍式吊环和圆形滑槽位于电流互感器重心以上部位,保证了托举过程中的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施工过程中的起吊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小电力设施在检修或安装施工中的停电范围,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用户的可靠供电,通过该新型设备的应用,可提高电站施工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为以后电站施工或在应急救援领域中打下坚定基础,有效解决了电力设施施工和维护与系统安全和可靠供电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抱箍式吊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型变电设备起重臂,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下臂结构2以及与下臂结构2连接的上臂结构3,上臂结构3为液压式或电动式多节折叠结构,上臂结构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节臂4和第二节臂5,第一节臂4设置为Z字形折叠臂,第一节臂4的后端设置为伸缩臂结构,伸缩臂结构与下臂结构3连接;第二节臂5为叉形结构吊臂,第二节臂5设置在第一节臂4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上臂结构充分考虑了折叠臂和伸缩臂的优缺点,并加以创新,两者操作运行的原理不同:伸缩臂的顶部可通过飞臂连接工作篮,回转机构使工作臂360°全回转,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其重量一般占整机重量的20%~25%左右,所以其关键在于伸缩机构的形式和臂架截面形式,而折叠臂相对伸缩臂自重轻,作业半径小,制作简单,收纳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在随车起重机上应用相对成熟,不过随车起重机体积庞大,无法进入到电站内部进行施工,因此将折叠臂安装到小型化的底盘上是该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也为以后电站施工提供了一套新的施工方案。

本实用新型经过综合分析,该实用新型小型起重臂若采用伸缩臂,不能完全满足起重要求,伸缩臂作业半径大,臂长和吊重成反比关系。而采用折叠臂就能很好地解决小半径起吊问题,折叠臂结构占地面积小,起重能力强。为了增加高度,该小型起重臂折叠臂后端设置有一节伸缩臂,同时,本实用新型折叠臂前端设置有叉形结构吊臂,相比直臂而言,作业半径相应减小,但起吊能力加大,同时可将所要起吊的设备放置在叉形臂内部,减小施工范围,因此该实用新型选用折叠臂(增加伸缩功能)+叉形臂结构。

实际制作时,折叠臂可采用矩形截面,制造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抗弯能力和抗扭刚度、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臂架研制,伸缩臂可采用受弯为主的双向压弯椭圆形截面构件,上弯板为大圆弧槽形板,下弯板为椭圆形槽形板,且由下向上收缩,其重量优化,抗扭性能显著,具有固有的独特稳定性和抗扭曲能力,椭圆形起重臂的技术代表最高水平,由于不需采用加筋,因而每节臂截面的变化很小,有利于减轻起重机臂的重量,提高起重机的起重能力。

起重臂采用“Z”字形液压或电动升降可折叠的结构。这种结构最显著的优点是占用空间小,承载能力大。“Z”字形起重臂的下臂结构可以水平固定在底盘的上平面上。起重臂的上臂结构前端设计一个开口且可以封闭的圆环6,圆环内壁可以镶衬木条或橡胶垫。圆环与上臂结构前端的固定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保证圆环在起重臂运动的每个角度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圆环外周根据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吊钩,以方便拆卸或安装设备时使用。例如:在拆装PT/CT时,可以将该圆环固定在瓷套的外部,圆环内壁镶衬的木条或橡胶垫可以保证瓷套在作业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与金属圆环的碰撞,通过调整吊绳的长度,该圆环还能够起到防止设备倾斜翻倒的作用。

上臂结构前端内部设置钢丝绳拉锁结构7,第一节臂内部设置有油缸,可通过油缸动作带动拉锁结构,进行上下微调。上臂结构前端装有抱箍式吊环8,起重时抱箍式吊环不仅起到固定(不夹紧)作用(通过两侧手动夹紧装置),也可起到吊钩作用;抱箍式吊环8下端连接有圆形滑槽9,圆形滑槽9的作用是可以旋转重物便于安装。起重时,抱箍式吊环8和圆形滑槽9位于电流互感器重心以上部位,保证了托举过程中的稳定性。

经申请单位制造并实践使用显示,本实用新型起重臂可以使用工具车运输;可以到达室外110KV设备附近;抬举重量1000kg,抬起高度5米,可以抬起诸如220kv\110kv互感器、避雷器、刀闸、单相开关等设备;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走功能,起重部分采用双臂式液压折叠抬举方式,能够满足大多数变电站内部施工,可在全国进行推广,投入使用后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