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膜机构及其薄膜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798发布日期:2018-06-22 22:5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供膜机构及其薄膜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膜机构及其薄膜包装机。



背景技术:

商业化社会,企业为宣传自己的产品,都会力争使自己产品的外包装更美观更显高档,通常需在方形包装盒的外表面再包装上一层透明的薄膜。如电子产品、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等的外包装上均需用一方形包装袋以起到防潮、防刮花或美观等作用。

现有的薄膜包装机供膜机构的薄膜张力大小无法自适应调节,使得在将薄膜包裹于包装物品时若薄膜张力过大则容易在物品在薄膜包裹时容易产生薄膜破损,

造成包装良率降低,若薄膜张力过小时则容易使得薄膜无法贴紧物品表面,造成物品和薄膜之间间隙余料过大,包装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的薄膜包装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膜机构及其薄膜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膜机构用于支撑薄膜料卷以提供薄膜包装包装盒,包括支架、供膜组件以及收膜组件,所述供膜组件和收膜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共同界定一入料口;所述供膜组件包括支撑辊、主动辊以及压辊组件,所述支撑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用于为薄膜料卷提供支撑;所述收膜组件夹持薄膜料卷的薄膜一端以张开并收卷薄膜;所述主动辊和压辊组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主动辊和压辊组件弹性活动配合以共同夹持薄膜。

优选地,所述压辊组件包括压辊、连接轴以及弹力调节组件;所述压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并可相对支架弹性位移配合主动辊配合夹持薄膜;所述弹力调节组件与所述压辊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调节组件转动配合,以改变弹力调节组件弹力大小。

优选地,所述弹力调节组件包括凸轮、活动杆、活动块、弹性件以及连接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压辊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支架位移;所述活动杆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活动块活动配合;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活动块和连接块之间,所述凸轮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并可跟随所述连接轴转动,以使凸轮边缘不同位置与连接块接触。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动杆。

优选地,所述弹力调节组件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压辊相对两端。

优选地,所述弹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连接轴至少一端连接,旋转手柄以带动连接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供膜组件还包括供膜支架以及调节辊组件;所述调节辊组件包括调节辊、公滑块以及母滑块;所述公滑块与所述供膜支架连接,所述母滑块与所述调节辊连接,所述公滑块和母滑块滑动配合,以调节入料口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所述压辊上设置有刺针,所述刺针外露于所述压辊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刺针外露于压辊外表面的长度为0.1mm-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薄膜包装机包括前述的供膜机构。

1、通过供膜组件和收膜组件配合将薄膜在竖直方向提供一张开的薄膜。

通过将压辊组件与主动辊弹性活动配合设置,以共同夹持薄膜,且压辊组件的弹力大小可调,来改变对薄膜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薄膜张力大小可以跟随包装盒的位移进程进行自适应调整,既保证了在薄膜包装过程中薄膜的张力可以根据薄膜包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贴紧包装盒,减小薄膜和包装盒之间的间隙余量,又减少了薄膜在包装过程中薄膜受损的风险,增加了薄膜包装良率。

2、通过设置手柄以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压辊组件的弹力和主动辊之间的夹持弹力大小。

进一步,通过连接轴连接两个弹力调节组件,从而实现压辊组件两端的弹力调节组件可以同步调节。

3、通过在压辊上设置刺针,以在薄膜上穿刺穿孔,以便在理角切角和热缩工序中薄膜包装袋内的气体被排出,使得薄膜可以紧密贴合包装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薄膜包装机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薄膜包装机的供膜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供膜机构的供膜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供膜机构的压辊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C是图3B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D是供膜机构的收膜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推盒机构推盒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夹盒机构夹盒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撑膜机构撑膜制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扩袋机构扩袋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扩袋机构扩袋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推盒机构推盒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夹盒机构夹盒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撑膜机构撑膜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扩袋机构扩袋第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E是扩袋机构扩袋第二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F是包装盒完成扩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热切封口机构对包装盒热切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热切封口后的包装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B是热切封口后的包装盒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理角切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理角切角机构A工位理角动作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B是理角切角机构A工位理角动作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薄膜热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包装盒薄膜热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包装盒薄膜热缩后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种薄膜包装机100,用于包装方形包装盒,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机构10,制袋包装机构20,扩袋机构25、热切封口机构26、理角切角机构27以及出料机构70。方形包装盒为外表面为长方体、正方体状的盒体,该外表面的非棱处可做镂空处理,其转角可为直角,倒直角和圆形倒角,只要形状近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盒体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方形包装盒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中后续所述的包装盒均为方形包装盒。

入料机构10用于运送待包装的方形包装盒,制袋包装机构20提供一张开的薄膜并将薄膜制成具有开口的包装袋并使包装袋包裹于包装盒。扩袋机构25将包装袋的开口展开,使开口处薄膜的上端面薄膜和下端面薄膜之间的间距减小,以使薄膜贴紧包装盒以便热切封口机构26精确切除薄膜余料,从而使包装袋包裹于包装盒的六个面,理角切角机构27将封口后的包装袋边角余料理直并切除,切除的边角余料被废料收集机构30回收,完成对包装袋理角和余料切除的包装盒经出料机构70送出。

于部分实施例中,薄膜包装机100还包括薄膜热缩机构40,薄膜热缩机构40设置于理角切角机构27以及出料机构70之间,完成对包装袋理角和余料切除的包装盒先经薄膜热缩机构40对包装袋的热缩,使包装袋进一步紧贴于包装盒后经出料机构70送出。

请再参阅图1,制袋包装机构20包括机架(图未示)、与机架连接并依次设置的供膜机构21、推盒机构22、夹盒机构28、撑膜机构23以及制袋热切机构24。其中供膜机构21用于提供一张开的薄膜,该薄膜优选为单层薄膜。推盒机构22将从入料机构10进来的包装盒推向供膜机构21所提供的薄膜,使得薄膜包裹于包装盒相邻的三个面。夹盒机构28将包裹有薄膜的包装盒夹持,防止包装盒位移,同时防止薄膜相对包装盒位移。制袋热切机构24将薄膜热切,使薄膜形成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包装袋包裹于包装盒。撑膜机构23在制袋热切机构24对薄膜进行热切前,夹持将形成包装袋的相对两侧开口处的薄膜,以便在制袋热切机构24对薄膜进行热切时,相对两侧开口处的薄膜不会发生严重形变,成型效果更优,从而使包装盒的包装效果更好。扩袋机构25将包装袋两侧开口的薄膜展开,使得包装袋开口相对两侧的薄膜间距减小,同时使包装袋相对两侧的薄膜更好的贴合于包装盒,便于热切封口机构26对包装袋进行封口实现对包装盒的全方位包装。理角切角机构27将封口后的包装袋边角理直并切除,从而使包装袋很好贴合与包装盒,使包装效果更优。

可以理解制袋包装机构20中供膜机构21用于提供张开的薄膜,以使薄膜可以在包装过程中制成包装袋。推盒机构22、夹盒机构28、撑膜机构23以及制袋热切机构24用于配合将供膜机构21所提供的薄膜制成包装袋,因此推盒机构22、夹盒机构28、撑膜机构23以及制袋热切机构24可以称之为制袋机构。

请参阅图2,其中供膜机构21包括供膜组件211和收膜组件213,供膜组件211和收膜组件213配合在竖直面上提供一张开的薄膜,并在供膜组件211和收膜组件213之间界定一入料口215,薄膜垂直与入料口215的入料方向相互垂直,且该薄膜的宽度大于包装盒的长度,以确保可以完整包裹包装盒。

请参阅图3A,供膜组件211包括供膜支架2111、支撑辊2112、主动辊2113、压辊组件2114、第一纠偏辊2115、调节辊组件2116以及张力辊2117。支撑辊2112、主动辊2113、压辊组件2114、调节辊组件2116以及张力辊2117均安装于供膜支架2111。

支撑辊2112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轴承2010,通过轴承2010与供膜支架2111连接,从而实现支撑辊2112与供膜支架2111的转动配合。轴承2010优选为滚珠轴承,以使轴承2010转动更为顺滑。支撑辊2112为两个形成双支撑结构,薄膜料卷210放置于支撑辊2112上,在外力拉动薄膜料卷210的薄膜时,薄膜料卷210可以与支撑辊2112可以发生相对转动。在支撑辊2112的相对两端设置有限位件2011,限位件2011之间的距离与薄膜料卷210的长度相匹配,防止薄膜拉力不均匀时薄膜产生褶皱,影响后续薄膜对包装盒的包装效果。

主动辊2113设置于调节辊组件2116和支撑辊2112之间,用于调节薄膜料卷210出来的薄膜的张力。第一纠偏辊2115设置于支撑辊2112和主动辊2113之间,用于调节从薄膜料卷210出来的薄膜偏移度,确保薄膜在包装包装盒时的平整。

调节辊组件2116包括调节辊2012、母滑块2013以及公滑块2014。调节辊2012用于与收膜组件213配合界定入料口215,调节辊2012与母滑块2013连接,并可相对母滑块2013相对转动。公滑块2014与供膜支架2111连接,母滑块2013与公滑块2014滑动配合,从而带动调节辊2012在竖直方向上位移,进而可以根据包装盒的高度来调节入料口215的高度。

张力辊2117设置于调节辊2012和主动辊2113之间,并与供膜支架2111活动连接,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调节薄膜料卷210提供的薄膜张力大小。

薄膜料卷210提供的薄膜从主动辊2113和压辊组件2114之间穿过,压辊组件2114与主动辊2113弹性活动配合共同夹持薄膜,且压辊组件2114的弹力大小可调,通过调节压辊组件2114的弹力大小来改变对薄膜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薄膜张力大小可以跟随包装盒的位移进程进行自适应调整,既保证了在薄膜包装过程中薄膜的张力可以根据薄膜包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贴紧包装盒,减小薄膜和包装盒之间的间隙余量,又减少了薄膜在包装过程中薄膜受损的风险,增加了薄膜包装良率。

请参阅图3B,压辊组件2114包括压辊2201、弹力调节组件2202以及连接轴2203。压辊2201与供膜支架2111转动连接,并可相对供膜支架2111相对弹性位移以配合主动辊2113夹持薄膜。弹力调节组件2022设置于压辊2201的相对两端,与供膜支架2111固定连接,并与连接轴2203转动配合。通过连接轴2203旋转,使得弹力调节组件2202同步动作,以调节压辊2201与主动辊2113之间的夹持力度大小。

具体地,弹力调节组件2202包括活动块2204、弹性件2205、连接块2206、活动杆2207以及凸轮2208。活动块2204连接与压辊2201的端部,弹性件2205设置于连接块2206和活动块2204之间,优选为弹性件2205套设于活动杆2207。活动杆2207与连接块2206可活动配合,连接块2206与供膜支架2111固定连接。活动杆2207一端与连接轴2203活动连接,并以连接轴2203为转轴转动,活动杆2207相对的另一端与活动块2204固定连接。

凸轮2208与连接轴2203固定连接,且凸轮2208边缘与连接块2206接触,凸轮2208可以跟随连接轴2203同步转动,通过旋转连接轴2203,使得凸轮2208跟随连杆2203同步旋转,从而使凸轮2208边缘不同位置与连接块2206接触,从而凸轮2208的旋转带来的连接轴2203位置在Z轴方向上的变化,转化为活动杆2207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进而转化为弹性件2205的弹性形变,以最终改变压辊2201对主动辊2113弹性压力,以改变对压辊2201和主动辊2113对薄膜的弹性夹持力度。

弹力调节组件2022还包括手柄2209,手柄2209与连接轴2203连接,通过旋转手柄2209可以带动连接轴2203旋转,从而带动凸轮2208旋转,改变弹性件2205的伸缩,进而改变弹性件2205的弹力大小。

请参阅图3C,压辊组件2114还包括刺针2200,刺针2200外露于压辊2201的外表面并与压辊2201同步转动配合,用于刺穿薄膜,在薄膜上预留穿孔(图未示),在薄膜受到挤压向包装盒靠近时空气可以从穿孔中溢出,以便薄膜紧密贴合于包装盒的表面。刺针2200均匀布设,并外露于压辊2201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在薄膜上均匀刺出穿孔,在薄膜贴紧包装盒过程中可以均匀排气。刺针2200外露于压辊2201表面的长度为0.1mm-2mm,且外露部分的针头呈锥形状,呈环形布设于压辊2201外表面,在刺穿薄膜时可以在薄膜上留穿孔,穿孔的直径为0.05mm-2mm,在薄膜贴紧包装盒过程中穿孔可以排气从而使得薄膜可以紧密贴合在包装盒的表面,使得包装效果更优,同时由于穿孔直径在0.05mm-2mm,在热缩的时候薄膜紧缩使得穿孔最终闭合,不会影响包装成品的防水防尘效果。进一步,可以通过旋转手柄使得压辊2201在竖直方向上位移,从而带动刺针同步位移,以改变薄膜上穿孔的大小。压辊组件2114和主动辊2113配合形成刺膜组件,将薄膜刺穿。

请参阅图3D,收膜组件213包括收膜支架2131、收膜辊2132、从动辊2133以及第二纠偏辊2134。收膜辊2132、从动辊2133以及第二纠偏辊2134均与支架收膜支架2131连接。收膜辊2132可相对收膜支架2131转动,收膜辊2132夹持薄膜料卷的一端,配合供膜组件211使得薄膜在竖直面上保持一定张力张开。收膜辊2132与电机(图未示)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收膜辊2132旋转收卷薄膜,使得薄膜在对包装盒包装过程中对有切痕的薄膜料进行卷收,从而保证供给包装盒包装的薄膜没有切痕,确保包装效果。从动辊2133用于与供膜组件211的调节辊2012配合,界定入料口215。第二纠偏辊2134设置于收膜辊2132和从动辊2133之间,用于对卷收的薄膜进行纠偏调整,确保薄膜卷收跑偏。

请参阅图4A-4B及图5A-5B,供膜机构21在竖直面上提供一张开的薄膜。顶升机构1022将包装盒M送入到入料口215处。推盒机构22可以是推盒片或推盒杆,其可以沿着包装盒前进的方向位移,即X轴方向位移,给包装盒以垂直薄膜方向上的推力,将包装盒推向入料口215处的薄膜,使得薄膜包裹于包装盒的三个面,该三个面其中两个面相互平行,另一个面连接该相互平行的两个面。在薄膜包裹于包装盒的三个面后形成如图5B所示的三个相邻的开口a、b、c,其中两个开口a、b在包装盒的相对两侧。

夹盒机构28包括夹盒件281,夹盒件281为两个与机架连接,并分别设置于入料口215的Z轴方向的相对两侧,包装盒被包裹薄膜后,夹盒件281动作在Z轴方向上相向位移,即竖直方向上位移,夹持包装盒的上端及下端相对两个面,将包装盒夹持定位,同时也使紧贴在包装盒上的薄膜和包装盒之间无法移位,薄膜贴紧包装盒。

在包装盒被夹盒机构28夹持定位后,撑膜机构23进入薄膜相对两侧的开口a、b,将开口a、b处的薄膜在Z轴方向撑开,防止薄膜因外力、自身重力或静电作用贴合或靠近,以确保制袋热切机构24在热切制袋工序中,开口a、b处的薄膜不会发生严重形变,确保后续对开口a、b处薄膜的精确封口包装。具体地,撑膜机构23包括两个撑膜件231,撑膜件231为片状结构其与机架连接,呈闭合状进入包装薄膜相对两侧的开口a、b。撑膜件231进入开口后,在Z轴方向上相背位移将薄膜相对两侧的开口a、b在Z轴方向上撑开,使得开口a、b的上侧薄膜和下侧薄膜尽可能与包装盒对应面,对应等高并保持平行。

请参阅图4C-4D以及图5C-5D,撑膜机构23将开口a、b处的薄膜撑开后,制袋热切机构24将包装盒相对两侧开口a、b之间的开口c热切封口,封口处形成封装线h2,进而使包装在包装盒表面的薄膜被热切形成具有两侧相对开口a、b的包装袋。同时使供膜机构21提供的薄膜在热切处重新熔接形成切痕h1(形成如图4D所示)以确保供膜机构21所提供的薄膜为张开的薄膜。

在制袋热切机构24对薄膜c处开口进行热切封口时,撑膜机构23对开口a、b处的薄膜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开口a、b处的薄膜切痕规整,便于开口a、b热切封口时开口a、b处的薄膜紧贴包装盒,确保整体包装效果。

具体地,制袋热切机构24包括制袋热切刀241和制袋底刀243,制袋热切刀241、制袋底刀243与机架连接设置于入料口215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撑膜机构23将相对两侧开口的薄膜撑开后,推盒机构22向远离包装盒方向位移复位。然后,制袋热切机构24的制袋热切刀241和制袋底刀243相向位移,将开口c处的上下薄膜热切,将开口c热切封口,同时在热切处的供膜机构21上的薄膜和包装在包装盒上形成包装袋的薄膜上均形成封装线h2。进而使得具有三个开口a、b、c的包装薄膜,变为只有两个相对开口a、b的包装袋。

同时,在收膜机构213转动,将入料口215处的薄膜重新拉直,以便下一次的对包装盒进行薄膜包装,也将薄膜料卷上的切痕h1卷收,防止在后续工序中由于薄膜上的切痕存在而影响整体包装效果。

在制袋热切机构24完成热切制袋动作之后,扩袋机构25进入包装袋相对两侧的开口a、b,然后撑膜机构23复位,也即退出包装盒与薄膜,以准备下一次撑膜。可以理解,撑膜机构23和扩袋机构25也可以同时进入包装袋两侧开口a、b。

请参阅图4E以及5E-5F,扩袋机构25包括两个扩袋片251,扩袋片251呈闭合状进入包装袋两侧的开口a、b,然后撑膜机构23在Y轴方向上向远离包装盒方向位移复位,同时,两个扩袋片251在X轴方向上分别朝相反方向位移展开,将开口a、b处的薄膜水平撑开,使得开口a、b处上端面的薄膜和下端面的薄膜之间的间距减小甚至相接触,以使薄膜贴紧包装盒,便于薄膜紧密贴合于包装盒的表面,形成如图5F所示的被包装袋六个面包装的包装盒。

然而,包装袋在包装包装盒后,包装袋还会存在余料薄膜,该些余料薄膜包括边余料薄膜e以及角余料薄膜f。为了使薄膜更为紧密贴合与包装盒,实现对包装盒的精确紧密包装,需尽可能多的将多余的边余料薄膜e以及角余料薄膜f切除。

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扩袋机构25可以是没有的,制袋热切机构24将薄膜封口制成具有两侧开口的包装袋后,热切封口机构将包装袋的两侧开口封口。

请参阅图6,热切封口机构26将部分余料薄膜热切,从而使得包装袋封口的同时包装袋的薄膜尽可能的贴紧包装盒,实现对包装盒的精细包装。

本实施例中热切封口机构26将图5F中的包装袋边余料薄膜e热切,同时将薄膜包装袋封口形成如图7A所示的包装袋包装的包装盒。

如图7B所示,在包装盒完成热切封口后,薄膜和包装盒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间隙余量d,同时包装袋薄膜还存在角余料f,因此还需进行理角切角工序,将包装袋薄膜的边角理直并切除,以进一步较小包装盒和包装袋薄膜之间的间隙余量。

如图8所示,理角切角机构27分为A工位27a和B工位27b,A工位27a和B工位27b分别设置在包装盒相对的两侧,且A工位27a和B工位27b的机械结构基本一致,其分别用于完成对收容有包装盒的包装袋的相对两侧的边角进行理角,并将理直的薄膜余料切除,在切除处形成使薄膜结合,减小包装盒和薄膜之间的间隙的余量,使得包装薄膜尽可能的贴紧包装盒,起到更优的包装效果。

请参阅图9A-9B,其中A工位27a的理角切角机构27包括理角机构271a、切角机构272a以及拉角机构273a。理角机构271a、切角机构272a、拉角机构273a依次设置在包装盒的一端。理角机构271a包括理角件2711a,理角件2711a可以是滚筒,光杆或滑块。用于将包装袋的边角理直。理角件2711a为两个,其设置于包装盒一侧,逐渐位移靠近包装盒的待理角的侧壁。理角件2711a在位移过程之中将制成包装袋的薄膜逐渐贴近包装盒,然后理角件2711a沿着包装盒的侧壁移动或滚压包装袋,使包装袋薄膜紧贴包装盒,进而使包装盒前端的边角理直。且若包装薄膜上刺穿有极小的穿孔时,在移动或滚压过程中,若包装薄膜上刺穿的穿孔,在理角件2711a移动或滚压过程空气可以从穿孔中跑出,从而使得包装袋的薄膜更容易贴紧包装盒。

理角机构271a还包括夹角件2713a,夹角件2713a与理角件2711a相邻,以在理角件2711a将包装袋边角理直后夹持固定,防止薄膜回位,影响包装效果。同时,也便于切角机构272a将理直并拉直定位的薄膜余料切除。

切角机构272a包括切角热切刀2721a以及切角底刀2723a,理直固定后的薄膜边角置于切角热切刀2721a以及切角底刀2723a之间,切角热切刀2721a以及切角底刀2723a相向运动以切除理直固定后的边角,并在切割处形成封装线以使薄膜包裹密封包装盒。

拉角机构273a可以是机械手,其包括第一拉角件2731a和第二拉角件2733a。第一拉角件2731a和第二拉角件2733a在切角机构272将边角切除后,将切除的边角余料拉离包装盒。

可以理解,理角机构271a包括理角件2711a也可以设置于包装盒的相对两侧,只需理角件2711a在移动的时候可以将包装有包装盒的包装袋边角施力并理直即可。在A工位27a将包装盒一端的边角理直后,B工位27b对包装盒相对的另一端边角理直。

B工位27b的机械结构与A工位27a基本相同,对称设置,均包括理角机构271b、切角机构272b以及拉角机构273b。包装盒在A工位27a对包装袋的一端进行理角和切角完成后,在B工位27b,以同样的方法步骤完成该包装盒相对另一端的包装袋边角的理角和切角工作。

A工位27a的理角切角工序和B工位27b的理角切角工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在其中一个工位完成理角切角工序,再到另一个工位完成理角切角工序。

请参阅图10A,完成理角切角工序的包装盒在薄膜热缩机构40内均匀受热收缩,贴紧包装盒。

请参阅图10B-10C,若薄膜上有穿孔时,薄膜包装袋内多余的气体N将从穿孔排出,使得薄膜包装袋更为紧密贴合包装盒M,做到精准包装。

同时,在薄膜热缩机构40的热力作用下薄膜热缩的时候将穿孔封闭,使得包装薄膜包装袋从新形成密闭环境包裹包装盒M,并经出料机构70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膜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供膜组件和收膜组件配合将薄膜在竖直方向提供一张开的薄膜。

通过将压辊组件与主动辊弹性活动配合设置,以共同夹持薄膜,且压辊组件的弹力大小可调,来改变对薄膜的夹持力度,从而使得薄膜张力大小可以跟随包装盒的位移进程进行自适应调整,既保证了在薄膜包装过程中薄膜的张力可以根据薄膜包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贴紧包装盒,减小薄膜和包装盒之间的间隙余量,又减少了薄膜在包装过程中薄膜受损的风险,增加了薄膜包装良率。

2、通过设置手柄以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压辊组件的弹力和主动辊之间的夹持弹力大小。

进一步,通过连接轴连接两个弹力调节组件,从而实现压辊组件两端的弹力调节组件可以同步调节。

3、通过在压辊上设置刺针,以在薄膜上穿刺穿孔,以便在理角切角和热缩工序中薄膜包装袋内的气体被排出,使得薄膜可以紧密贴合包装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