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819发布日期:2018-06-19 21:4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带生产所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盖带(CoverTape)全称“电子包装上封盖带”,又名上带、上封带、上盖带、封盖带、封装盖带、上封盖带等,主要应用于电子包装行业、电子元器件贴装工业中,即半导体元器件等的包装之载带盖带,通常与载带配合使用,可在外力或加热的情况下封合在载带的表面,形成闭合的空间,以保护载带口袋中电子元器件。

从结构上,盖带一般由聚酯薄膜(简称PET)或聚乙烯(简称PE)薄膜为基层,并复合或涂布有不同的功能层(抗静电层、胶层等),功能层位于基层之上。

在使用中,盖带主要配合载带(承载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口袋中,盖带封合在载带形成的口袋上方并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以前载带、盖带主要从国外进口,目前国内生产的载带有多种材质的,PC、PS、ABS、PET等,为配合不同的材质,国内也开发出多种盖带,每种盖带的剥离力不同,以配合不同的载带需求。

而在电子元器件在贴装时,盖带从载带上被剥离,而后自动贴装设备通过载带索引孔的精确定位,将口袋中盛放的元器件依次取出,并贴放安装在集成电路板(PCB板)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机械手可以准确定位,电子元器件应不会跳动或翻转,盖带从载带上剥离的力必须足够稳定,而如今电子元器件制造的尺寸越来越小,所以对盖带的剥离力稳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剥离力是盖带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现有技术中,在盖带的生产中,以往的盖带半切、分条加工是由两台机器设备分别独立来完成的,其效率低、成本高、精准度差,不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精准度高的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将半成品盖带进行半切的半切单元和将半切后的盖带进行分切的分切单元,所述分切单元位于半切单元后侧,且半成品盖带首先进入半切单元内进行半切后进入分切单元中被分切为条状盖带。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调节架,调节架内设有一纵向设置的矩形滑槽,半切成型刀辊两端部的轴上分别套有一滑块,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滑块上,所述滑块位于矩形滑槽内并可上下滑动;位于调节架的顶部设有一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丝,螺丝的底端固定在滑块的顶部;通过调节半切成型刀辊左右两边的螺丝,从而可确定刀刃切入半成品盖带的深浅,进而可在半切后的盖带上切出多条易撕线。

优选的,所述半切成型刀辊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台阶,台阶的外径小于刀刃的外径。

优选的,还包括显示器,所述刀刃切入盖带的深浅可通过显示器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所述显示器上具有轴心,轴心上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安装在滑块上的驱动齿啮合,通过滑块的上升/下降,进而通过驱动齿带动齿轮、丝杆、轴心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与半切成型刀辊之间设有进料传动轮和进料夹送轮,进料传动轮和进料夹送轮上下设置,半成品盖带绕过导向辊后通过进料传动轮和进料夹送轮之间进入半切成型刀辊与底辊两者之间,而后被半切成型刀辊上的刀刃半切出多条易撕线。

优选的,所述半切成型刀辊后方的机架上设有引导辊;位于引导辊后方的机架上设有上圆刀组和下圆刀组;所述下圆刀组上的下轴心通过两端的固定座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上圆刀组上的上轴心安装于下轴心上方,且所述上轴心和下轴心可转动;所述上轴心上设有若干个等间隔设置的上圆刀,所述下轴心上设有若干个等间隔设置的下圆刀,上圆刀和下圆刀一一对应并相向设置,待分切的盖带通过上圆刀和下圆刀之间、并被上圆刀和下圆刀分切为条状的盖带。

优选的,所述上圆刀安装在上刀座上,所述上刀座套在上轴心上并可在上轴心上轴向移动;相邻两个上圆刀之间的上轴心上套有若干个上刀垫片,固定在上刀座上的上圆刀安被夹持在两个上刀垫片之间,上轴心的端部上设有将上刀垫片锁紧的上刀螺母。

优选的,所述下圆刀穿在下刀轴心上,下刀轴心上还安装有若干个下刀垫片,下圆刀安被夹持在两个下刀垫片之间,下轴心的端部上设有将下刀垫片锁紧的下刀螺母。

优选的,所述上圆刀可相对下圆刀上下移动;所述上轴心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摇臂,所述上圆刀轴组按通过上轴心架放在摇臂上;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套在转动轴上,且转动轴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机架上;转动轴上装有蜗轮蜗杆装置,蜗轮蜗杆装置中的蜗杆上与机架上方的手轮连接,通过调节位于机架上方的手轮可带动蜗轮蜗杆装置并进而带动摇臂、从而调节上圆刀切入下圆刀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上圆刀可相对下圆刀轴向移动;所述转动轴上装有螺旋齿轮装置,螺旋齿轮装置上的丝杆与机架上方的手轮连接,调节位于机架上方的手轮可带动螺旋齿轮装置中的丝杆进而可带动转动轴上的齿轮从而调节上圆刀和下圆刀左右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使用本机器生产的盖带精准度高、安全可靠。

2.本设计的一体机是在一台机器上集成半切和分条两种功能,生产中可同时进行半切和分条加工,既保证了精准度,又降低了成本,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设计中的半切是用半切成型刀辊来完成的,实施中能够保证精度,其次,通过半切成型刀辊的调节可以实现半切的深度的可调;同时,半切的深度可以通过数字的方式显示出来。

4.本设计中的分条(分切)是采用上圆刀、下圆刀剪切的方式,通过此剪切方式,分条出来的材料端面(盖带成品)是平的,相对于以往的技术中使用:1)工业平刀片分条,用工业平刀片分条出来的材料端面边缘不平且会有翘边现象;2)用成型刀辊分条,在分条过程中会挤压材料成V形,造成端面不平;本设计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5.本设计除在盖带领域内使用外,还可以使用中邻近诸如食品包装等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半切成型刀辊及其上的刀刃与半成品盖带配合使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半切成型刀辊上下距离调节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半切成型刀辊与底辊的动力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轴心和下轴心及其上的上圆刀和下圆刀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轴心及其端部的摇臂配合及上圆刀和下圆刀的调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器安装原理示意图;

图中:

101.机架;102.半成品放卷辊;103.导向辊;104.进料传动轮;105.进料夹送轮;106.底辊;107.半切成型刀辊;108.易撕线;109.刀刃;109A.台阶;110.调节架;111.显示器;112.滑块;113.轴;114.轴承;115.螺丝;116.齿轮; 117.轴心;118.丝杆;119.齿轮;120.驱动齿;

201、202.手轮;203.引导辊;204.上轴心;205.下轴心;206.送料传动轮;207.送料夹送轮;208.废边排风管;209、210.收卷追踪轮;211.收卷轴;212、213.搖臂;214.上轴心的端部;215.下轴心的端部;216.上圆刀;217.下圆刀;

218.下刀垫片;219.上刀座;220.上刀垫片;221.上刀螺母;222.下刀螺母;223.上刀齿轮;224.下刀齿轮;225.转动轴;226.蜗轮、蜗杆装置;227.螺旋齿轮装置;

300.半成品盖带;301.半切后的盖带;302.废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盖带半切、分条一体机装置,参见图1至图7;它包括机架101;所述机架101上设有将半成品盖带300进行半切的半切单元和将半切后的盖带进行分切的分切单元,所述分切单元位于半切单元后侧,且半成品盖带首先进入半切单元内进行半切后进入分切单元中被分切为条状盖带。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所述半切单元包括半成品放卷辊102、导向辊103、进料传动轮104、进料夹送轮105、半切成型刀辊107,半切成型刀辊107下方设有底辊106,半切成型刀辊107和底辊106可通过安装在轴两端的轴承来转动,而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然后固定在机架101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半切成型刀辊107上安装有多个不同规格且呈环形的刀刃109,半切成型刀辊107的左右两边有台阶109A,台阶109A的外径要小于刀刃109的外径。

本设计中的半切成型刀辊与底辊之间的间距根据盖带功能设置层的厚度可调,为实现上述功能,本设计在半切成型刀辊107的两侧装有滑块112,所述机架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调节架,调节架内设有一纵向设置的矩形滑槽,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滑块上,所述滑块位于矩形滑槽内并可上下滑动;位于调节架的顶部设有一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丝,螺丝的底端穿过轴承固定在滑块的顶部;根据盖带设置层厚度的不同,通过调节半切成型刀辊左右两边的螺丝,从而可确定刀刃切入盖带的深浅,进而可在盖带上切出多条易撕线。

还包括显示器111,所述刀刃切入盖带的深浅可通过显示器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具体的,所述显示器111上具有轴心117,轴心117上连接有丝杆118(现有技术),所述丝杆118上安装有齿轮119,齿轮119与安装在滑块上的驱动齿120啮合,通过滑块的上升/下降,进而通过驱动齿带动齿轮、丝杆、轴心转动,而在轴心转动的过程中,其显示器可以将刀刃切入盖带的深浅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本设计半切成型刀辊107与底辊106之间通过齿轮116咬合传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且所述底辊/半切成型刀辊的轴与电机对应连接,中央控制单元可控制电机以调整半切成型刀辊107与底辊106的转速。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半成品放卷辊102与半切成型刀辊之间设有导向辊103,所述导向辊103的高度高于半切成型刀辊/半成品放卷辊的高度,同时,所述导向辊103与半切成型刀辊102之间设有进料传动轮104和进料夹送轮105,进料传动轮104和进料夹送轮105上下设置。

参见图1、图5至图6所示,本设计中的所述分切单元包括引导辊203;本设计在位于引导辊203后方的机架101上设有上圆刀组和下圆刀组,上圆刀组和下圆刀组分别包括上轴心204和下轴心205,所述下轴心205通过两端的固定座安装于机架101上;所述上轴心204安装于下轴心205上方,且所述上轴心205和下轴心205可转动,具体的,所述上轴心204和下轴心205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一驱动齿轮223、224,上轴心和下轴心端部上驱动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上轴心/下轴心的端部与一动力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上轴心204上设有若干个等间隔设置的上圆刀216,所述上圆刀216安装在上刀座219上,所述上刀座219套在上轴心204上并可在上轴心204上轴向移动,本设计中,相邻两个上圆刀216之间的上轴心204上套有上刀垫片220,固定在上刀座上的上圆刀安被夹持在两个上刀垫片之间,按所需要求排列好,然后用上轴心的端部上的上刀螺母221锁紧;同理,所述下轴心205上设有若干个等间隔设置的下圆刀217,所述下圆刀穿在下刀轴心上,下刀轴心上还安装有若干个下刀垫片,下圆刀安被夹持在两个下刀垫片之间,下轴心的端部上设有将下刀垫片锁紧的下刀螺母,其上圆刀216和下圆刀217一一对应并相向设置,待分切的盖带通过上圆刀和下圆刀之间并被上圆刀和下圆刀分切为条状的盖带303。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所述上圆刀216可相对下圆刀217上下移动;具体的,本设计是在所述上轴心20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搖臂212、213,所述上圆刀轴组整支按轴承位位置架放在上刀摇臂上;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套在转动轴225上,且转动轴两侧分别固定在机架101上;转动轴上装有蜗轮蜗杆装置226,蜗轮蜗杆装置包括一蜗杆,蜗杆上方与机架上方的手轮连接,下方与固定在摇臂上的蜗轮螺纹连接,通过调节位于机架上方的手轮202可带动蜗轮蜗杆装置并进而带动摇臂上下摆动,在摇臂上下摆动时,其上轴心上的上圆刀可相对下圆刀上下移动,以此实现调节上圆刀切入和下圆刀之间的深度。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所述上圆刀216可相对下圆刀217轴向移动;具体的,本设计是在靠近上轴心204端部的左右两侧机架101上分别设转动轴上装有螺旋齿轮装置227,螺旋齿轮装置上的丝杆与机架上方的手轮连接,调节位于机架上方的手轮201可带动螺旋齿轮装置中的丝杆进而可带动转动轴225上的齿轮从而调节上圆刀和下圆刀左右之间的间隙从而进行轴向移动(轴向移动的距离为毫米)。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所述机架101的下端上设有一废边排风管208,所述废边排风管208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对应连接,所述废边排风管208的中部设有废边进口,分切后的废边通过废边进口进入废边排风管内并被鼓风机排出的风流吹出。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所述上轴心204和下轴心205后侧的机架101上设有上下设置的送料传动轮206和送料夹送轮207,送料传动轮206和送料夹送轮207的后侧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收卷追踪轮209,各收卷追踪轮209的侧部分别设有一收卷轴211。

在使用中,如图1所示,半成品盖带300绕过导向辊103后进入进料传动轮104和进料夹送轮105之间,而后穿过进料传动轮104和进料夹送轮105进入半切成型刀辊107与底辊106两者之间,而后被半切成型刀辊107上的刀刃109半切,半切时刀刃109切入至盖带上的功能层内并止于基层上方从成形成易撕线108以便于后续的分切和使用,之后,待分切的盖带301通过引导棍203后进入上圆刀和下圆刀之间、并被上圆刀和下圆刀分切为条状的盖带303,分切为条状的盖带303之后通过送料传动轮206和送料夹送轮207,而后逐条一一通过收卷追踪轮209、210后卷绕在收卷轴上,分切后的废边通过废边进口进入废边排风管内并被鼓风机排出的风流吹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