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311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类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日常生活中人们制造的垃圾越来越多。为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处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家庭生活中垃圾分类大多采用多个垃圾桶并用的方式。由于每个家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因此采用等容量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会造成垃圾桶的浪费,且垃圾桶的空间单一,不利于人们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如果垃圾不能进行有效分类处理,就会给后续的垃圾处理造成极大不便,进而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类垃圾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类垃圾桶包括盖体、上桶体和下桶体;所述盖体与上桶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上桶体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下桶体上;所述上桶体的内部至少划分为两部分,各部分的空间大小不等,其中一部分与所述下桶体内部连通,其余部分与所述下桶体内部之间隔断。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与下桶体采用插接或旋接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的内部划分为四部分,各部分分别用于盛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所述用于盛放可回收垃圾的部分与下桶体内部连通,所述用于盛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部分与下桶体之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的内部划分为第一至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和第四空间相邻,所述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和第四空间相邻;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横截面均采用一扇形结构,所述第四空间的横截面采用一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与第四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矩形结构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二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等于第三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与第四空间的横截面采用的矩形结构的宽度之和;所述下桶体采用与上桶体相同的外形轮廓;所述第一空间与下桶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均与所述下桶体内部隔断。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上桶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供电模块、开盖电机和微控制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供电模块和开盖电机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盖体与上桶体的侧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开盖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供电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的底部和下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重力感应器,所述上桶体中设置有语音播放器,所述重力感应器和语音播放器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内部的侧壁上和下桶体内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上桶体与下桶体均采用稻壳纤维制成。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上桶体划分为多个体积不等的容纳空间,方便使用者根据垃圾产生的实际数量,自行规划不同垃圾的归属空间,减少垃圾桶容纳空间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人们在家中进行有效垃圾分类,尤其针对小户型家庭,一桶搞定垃圾分类,有利于目前倡导的垃圾分类理念的具体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最终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斐波那契螺旋线进行设计,外形时尚美观,现代感强,满足年轻一族的审美需求,材料上选择稻壳纤维,突出环保主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类垃圾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类垃圾桶中上桶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类垃圾桶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上桶体;21-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4-第四空间;3-下桶体;41-红外感应器;42-电源开关;43-供电模块;44-开盖电机;45-微控制器;46-重力感应器;47-语音播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类垃圾桶,其包括盖体1、上桶体2和下桶体3。盖体1与上桶体2的侧壁活动连接,上桶体2可分离地设置在下桶体3上。上桶体2的内部至少划分为两部分,各部分的空间大小不等,其中一部分与下桶体3内部连通,其余部分与下桶体3内部之间隔断。具体地,上桶体2与下桶体3采用插接或旋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地,上桶体2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各部分分别用于盛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用于盛放可回收垃圾的部分与下桶体3内部连通,用于盛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部分与下桶体3之间设置有隔板。通过在上桶体2内部划分多个空间,能够方便人们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别进行盛放,进而从源头上促使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另外,通过对上桶体2内部进行非均匀划分,能够得到多个体积不等的容纳空间,从而方便使用者根据垃圾产生的实际数量,自行规划不同垃圾的归属空间,减少垃圾桶容纳空间的浪费。

具体的地,为合理分配不同种类垃圾的容纳空间,使垃圾桶在具备盛放垃圾的同时兼具时尚、美观等特点,采用斐波那契螺旋线对上桶体2和下桶体3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将上桶体2的内部划分为第一空间21、第二空间22、第三空间23和第四空间24。其中,第一空间21与第二空间22和第四空间24相邻,第三空间23与第二空间22和第四空间24相邻。第一空间21、第二空间22和第三空间23的横截面均采用一扇形结构,第四空间24的横截面采用一矩形结构。第一空间21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等于第二空间22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与第四空间24的横截面采用的矩形结构的长度之和。第二空间22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等于第三空间23的横截面采用的扇形结构的半径与第四空间24的横截面采用的矩形结构的宽度之和。下桶体3采用与上桶体2相同的外形轮廓。第一空间21与下桶体3内部连通,第二空间22、第三空间23和第四空间24均与下桶体3内部隔断。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桶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41和电源开关42,上桶体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供电模块43、开盖电机44和微控制器45。红外感应器41、供电模块43和开盖电机44均与微控制器45连接。电源开关42与供电模块43连接。盖体1与上桶体2的侧壁通过转轴连接,转轴与开盖电机44的输出轴连接。当红外感应器41感应到有人靠近时,红外感应器41将感应的人体红外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45。微控制器45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控制开盖电机44正转,开盖电机44带动转轴转动,开启盖体1,方便人们投放垃圾。当人员离去后,红外感应器41无感应,微控制器45控制开盖电机44反转,关闭盖体1,防止垃圾的异味外散。

上述实施例中,供电模块43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均与微控制器45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盖体的顶面上。采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

上述实施例中,上桶体2的底部和下桶体3的底部均设置有重力感应器46,上桶体2中设置有语音播放器47,重力感应器46和语音播放器47均与微控制器45连接。重力感应器46实时检测下桶体3内的垃圾重量和上桶体2内的垃圾重量,并将检测到的重量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45。当下桶体3内的垃圾重量或上桶体2内的垃圾重量达到微控制器45中预设的重量阈值时,微控制器45控制语音播放器47播放提醒信息,从而提醒人们及时倾倒垃圾。由于上桶体2可分离地设置在下桶体3上,当需要倾倒下桶体3内的垃圾时,将上桶体2拿开,倒出下桶体3内的垃圾。

上述实施例中,为方便在垃圾桶中套放垃圾袋,上桶体2内部的侧壁上和下桶体3内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挂钩。另外,上桶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豁口,豁口也用于方便套放垃圾袋。

上述实施例中,上桶体2与下桶体3均采用稻壳纤维制成,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分类垃圾桶能够使人们在家中进行有效垃圾分类,尤其针对小户型家庭,一桶搞定垃圾分类,有利于目前倡导的垃圾分类理念的具体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最终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