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比6比1的大载重货梯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670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曳引比6比1的大载重货梯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曳引比6比1的大载重货梯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曳引悬挂系统均以2n:1(n=1,2,3,4)结构形式设计,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192674A,一种电梯曳引悬挂系统,包括若干工作轮以及绕置在这些工作轮上的曳引悬挂索,工作轮一类为曳引轮,另一类为随轿厢和对重运动的导向轮,曳引悬挂索与其中一类工作轮采用轴向限位的全约束配合,与另一类工作轮采用轴向可滑动的自由约束配合。适于用在绕比为2:1或4:1的各种电梯系统中。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192675A,公开的一种曳引悬挂索,呈带状,曳引悬挂索的正反两面均为工作面,其中一侧工作面为平面,另一侧工作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凸筋,平面上还设有若干条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调节槽。曳引悬挂索包括若干条平行布置的牵引受力元件以及位于牵引受力元件外部的包覆层,曳引悬挂索的两个工作面为包覆层的相对两侧。能够应用于绕比为2:1或4:1的各种电梯系统中。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817166U,一种2:1悬挂系统的背包式电梯,由井道墙、控制柜、曳引机、轿厢、对重装置、轿厢反绳轮、提升钢丝绳、轿厢绳头固定装置、轿厢导轨、对重导轨、轿厢门、轿厢架、对重绳头固定装置、对重轮组成,适用于狭小井道和较低顶层高度的建筑物,尤其是老旧建筑物。

在各类电梯产品技术也不断创新的今天,节能、环保成为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载货电梯曳引主机由传统的传动效率低、能耗大、提升行程低、保养维护过程产生废油污染,向传动效率高、能耗小、提升行程高、保养维护过程不会产生废油污染的同步主机发展。由于同步主机主机相对同等绕绳悬挂比的异步主机主轴负荷小得多,对于大载重货电梯(载重>5000kg),曳引主机采用同步主机,绕绳悬挂比通常为2n:1(n=1,2,3,4)已不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绕绳悬挂比2:1和4:1,曳引主机成本高,产品技术设计价值低;而绕绳悬挂比8:1和16:1,因绕绳悬挂过于复杂,不利于整体产品结构布置,且产品速度也难以提升,运行效率低,不适用产品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规2n:1(n=1,2,3,4)绕绳悬挂比在大载重货电梯(载重>5000kg)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大载重货梯主机设计使用同步主机结构的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包括对重总成,其特征是把机房承载钢梁设计为“井”字形或“田”字形结构,包括两支平行布置的绳头钢梁和主机钢梁,另两支平行布置的对重钢梁和导向钢梁;并设置三组轿架结构,一组主轿架,两组前后副轿架;由前后副轿架悬挂轿厢负荷,并使单根曳引钢丝绳在其中一组副轿架上形成的悬挂股数为4股,在另一组副轿架上形成的悬挂股数为2股。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三组轿架结构中,主轿架位于轿厢中间部位,两组前后副轿架分别位于轿厢前后两端,且主轿架和前后副轿架通过稳衡钢梁连结成一体。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在所述的两组前后副轿架顶梁上分别设置两个轿顶轮,四个轿顶轮呈长方形点位布置。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绳头钢梁上设有轿厢悬挂绳头;所述机房承载钢梁的主机钢梁上安装曳引主机,并设置两只轿厢反绳轮;在所述对重钢梁上设有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以及对重悬挂绳头;在所述导向钢梁上设置两件前后导向轮。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在所述的两组前后副轿架顶梁上分别设置两个轿顶轮;所述机房承载钢梁的主机钢梁上设置两只轿厢反绳轮,两只轿厢反绳轮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轿顶轮之间的距离。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在所述导向钢梁上设置两件前后导向轮,两件前后导向轮分别与两组前后副轿架顶梁上的两个轿顶轮其中一个上下对应。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在所述的对重钢梁上设有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在对重总成顶部梁架上设有三件对重反绳轮,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和三件对重反绳轮上下对应。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钢梁为双拼工字钢结构,双拼工字钢的两支工字钢之间的距离大于曳引钢丝绳的直径;导向钢梁上设有两件前后导向轮,两件前后导向轮的导槽位于两支工字钢横向中间部位。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主机钢梁上设有曳引钢丝绳走偏纠正装置。

前述的一种曳引比6比1的电梯悬挂系统中,作为优选,所述绳头钢梁上设有轿厢悬挂绳头;在对重钢梁上设有对重悬挂绳头;轿厢悬挂绳头和对重悬挂绳头部位设有拉力计数装置。

本技术方案主要对大载重货梯轿厢悬挂系统布置进行研究,井道内的轿厢,通过前、后两组轿架的4件绳轮承担悬挂负荷;对重总成设计件只绳轮共同悬挂负荷。轿厢,对重总成,经过曳钢丝绳在轿厢前、后轿架上的绳轮以及各导向轮机构和机房绳头进行组合连接。要实现绕绳悬挂比6:1的绕比,首先对轿架进行一主二副的设计,主轿架主要起到连接前、后副轿架,保证轿厢的稳定性和安全钳负荷条件要求。前、后副轿架主要负荷轿厢悬挂结构要求,并在上梁相同尺寸位置布置轿顶轮。其次是对机房承载钢梁的合理设计,在满足基本承重技术前提下,避免因增加悬挂比而带来的结构复杂化。在进行曳引钢丝绳绕绳时,曳引钢丝绳经曳引轮向轿厢侧向绕行,经前轿架上的两件轿顶轮、主机钢梁上的两件轿厢反绳轮,形成单股曳引钢丝绳在前轿架上的4股悬挂组;再通过导向钢梁上的前后导向轮,然后曳引钢丝绳通过后轿架上的两件轿顶轮,形成单股曳引钢丝绳在后轿架上的两股悬挂组;由此完成曳引钢丝绳单根在轿厢侧悬挂股组为6股的绕绳悬挂比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特殊的6:1曳引绕绳悬挂比的设计,使大载重货梯主机采用无齿轮同步主机的范围更加广泛;在齿轮同步主机曳引轮主轴静载负荷较小情况下,降低了主轴的负荷要求,从而达到满足大载重货梯的使用;相对于同等载重和速度的有齿轮的异步曳引机的电梯,无齿轮同步曳引机,产品能耗降低约40%;由于主机为无减速机构,无需齿轮润滑油,产品使用过程无需更换润滑油保养所产生的废油环境污染;轿厢悬挂为前后轿架,受力平衡稳定,各种工况均不会发生偏载负荷,使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同时,本方案的大载重货梯,运行噪音小,完全满足相对较高的电梯行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房承载钢梁布置平面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房轿厢悬挂绕绳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房对重悬挂绕绳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总体结构悬挂绕绳展开布置示意图。

图5是图2的轿厢部位放大结构示图。

图中:1.对重悬挂绳头,2.对重钢梁,3.绳头钢梁,4.曳引钢丝绳,5.对重总成,6.对重反绳轮,7.主机钢梁,8.对重机房反绳轮,9.导向轮,10.曳引主机,11.轿顶轮,12.轿厢反绳轮,13.轿厢悬挂绳头,14.前后导向轮,15.轿厢,16.导向钢梁,17.后轿架,18.前轿架,19.主轿架,20.稳衡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曳引比6比1的大载重货梯悬挂系统,包括轿厢15、对重总成5、顶部的机房承载钢梁。

其中,机房承载钢梁为“井”字形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两支平行布置的绳头钢梁3和主机钢梁7,以及另两支平行布置的对重钢梁2和导向钢梁16;导向钢梁16位于绳头钢梁3和主机钢梁7一端上方。主机钢梁7对应轿厢15上的前轿架18,绳头钢梁3下方对应轿厢15的后轿架17。在绳头钢梁3上设有轿厢悬挂绳头13,如图2、图4所示,机房承载钢梁的主机钢梁7上除了安装曳引主机10外,并设置两只轿厢反绳轮12。在对重钢梁2上设有两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对重机房反绳轮8,以及布置在对重钢梁2一端的对重悬挂绳头1。在导向钢梁16上设置两件前后导向轮14。

导向钢梁16和对重钢梁2均为双拼工字钢结构,双拼工字钢的两支工字钢之间的距离为曳引钢丝绳4直径的3倍。导向钢梁16上设有的两件前后导向轮14其导槽位于两支工字钢横向中间部位。

轿厢15自身结构及悬挂系统布置如下:轿厢具有三组轿架结构,一组是位于轿厢15中间部位的主轿架19,如图5所示,两组前后副轿架分别位于轿厢前后两端,且主轿架19和前后副轿架通过两支稳衡钢梁20连结成一个整体。前后副轿架由位于轿厢15前侧位的前轿架18和位于轿厢15后侧位的后轿架17组成。两组前后副轿架顶梁上分别设置两个轿顶轮11,四个轿顶轮11呈长方形点位布置。机房承载钢梁的主机钢梁7上的两只轿厢反绳轮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轿顶轮11之间的距离,使两只轿厢反绳轮12外侧与两个轿顶轮11的内侧上下对应,保证曳引钢丝绳4垂直状态工作。进一步,导向钢梁16上的两件前后导向轮14分别与前轿架18顶梁上的一个轿顶轮11、后轿架17顶梁上的一个轿顶轮11上下对应。

在对重钢梁2上设有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8,在对重总成5顶部梁架上设有三件对重反绳轮6,如图3所示,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8和三件对重反绳轮6上下对应。即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8和三件对重反绳轮6为同一立平面布置。

主机钢梁7上设有曳引钢丝绳4走偏纠正装置。走偏纠正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机钢梁7上的支架,在曳引钢丝绳4垂直走向部位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位于8个小滑轮构成的圆盘中心,每个小滑轮可自由旋转。每个小滑轮均设置在弹性限位机构上,弹性限位机构与主机钢梁7连接。当曳引钢丝绳4朝某一方向偏离超过设计数值时,就会与其中一个小滑轮接触,从而在被纠正的同时给控制系统提供偏差数据。同样,后轿架17和前轿架18顶梁上也可设置曳引钢丝绳4走偏纠正装置。

本实施例的曳引钢丝绳4两端分别是设置在绳头钢梁3上的轿厢悬挂绳头13和设置在对重钢梁2上的对重悬挂绳头1。轿厢悬挂绳头和对重悬挂绳头部位设有拉力计数装置。通过拉力计数装置记录曳引钢丝绳4的日常工作数据。

由前后副轿架悬挂轿厢15负荷,并使单根曳引钢丝绳4在其中一组副轿架上形成的悬挂股数为4股,在另一组副轿架上形成的悬挂股数为2股。

具体的悬挂方法如下:曳引钢丝绳4的一端经曳引主机10的曳引轮,向轿厢15侧的前轿架18顶部一只轿顶轮11穿过,再向上绕到安装于主机钢梁7上的两只轿厢反绳轮12上方,然后向下到前轿架18的另一只轿顶轮11;再反向朝上绕到安装于导向钢梁16上的前后导向轮14,经两个前后导向轮14之后向下绕过后轿架17上方的两个轿顶轮11,直到向上连接到绕到绳头钢梁3与轿厢悬挂绳头13固定。曳引钢丝绳4的另一端经曳引主机10的曳引轮,通过导向轮9引至由三件对重反绳轮6和两件对重机房反绳轮8构成的轮组后,连接到对重钢梁2上的对重悬挂绳头1上。

在同等曳引功率条件下:绕绳悬挂比1:1时,其电梯载重量为1500kg,采用绕绳悬挂比4:1设计,电梯载重量为6000kg,本技术方案突破了常规绕绳悬挂比4:1等以下电梯载重量的局限性,特别是大载重物件运载要求,电梯载重量可达7000kg、8000kg、9000kg等,增加了50%的曳引载重能力,更适用于大载重电梯运载物件的要求。

从轿厢悬挂负荷稳定性方面来说,绕绳悬挂比4:1的电梯,其轿厢悬挂设计为轿厢中部位置负荷,轿厢载荷为集中负荷,在轿厢体深度较大时,当运大载重物件情况下,在装卸过程轿厢体易发生偏载,即电梯体前后发生倾斜,导致开门故障概率增大。而本实施例轿厢悬挂为轿厢前、后轿架,受力平衡稳定,悬挂点布置更为合理,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均不会发生偏载负荷,使电梯运行更加可靠。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机房承载钢梁设计为“田”字形结构等等,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