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风滚筒及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9011发布日期:2018-07-18 00:0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吸风滚筒及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印刷技术中,在对纸张或者薄膜进行传送时,往往需要采用滚筒来进行导向或收卷,即将纸张或薄膜贴紧在滚筒上,再驱动滚筒进行转动,从而在纸张或者薄膜的一端施加拉力,来持续地拉动后面的纸张或者薄膜,来完成传送工作。

一般地,现有的滚筒主要分为普通的光整面滚筒、包胶滚筒以及吸风滚筒等,其中,光整面滚筒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容易生产,其缺点是在传送过程容易打滑,不利于传送;包胶滚筒的优点是比光整面滚筒具有较大摩擦力,传送较稳定,其缺点是滚筒外侧的包胶容易损坏,容易粘灰尘,降低传送的摩擦力;吸风滚筒的优点是可以将纸张或薄膜吸附在滚筒上,不会发生打滑的现象,且吸风滚筒可以调节吸附的区域,可以灵活地对纸张或薄膜进行传送,适用于多种场合。

现有的吸风滚筒中,为了设定滚筒表面的吸附区域,将整个滚筒设置成中空结构,内部插入导风管,导风管上设有扇形的导风腔体,扇形导风腔体的外缘与滚筒内腔壁贴合,导风管外接负压装置,滚筒中与导风管中扇形导风腔体对应的部位就具有吸附作用,滚筒在转动过程中,转动到扇形导风腔体对应的部位即可产生负压,从而在滚筒的设定区域产生负压,以便于物料在吸风滚筒上顺利过渡传送,避免物料被收卷在滚筒上。

上述现有的吸风滚筒存在的不足是:

1、导风管中扇形导风腔体的外缘需要在滚筒的长度范围内与滚筒的内腔壁体密封贴合,密封线长,密封难度大,很容易漏气,出现吸力不足的现象。

2、导风管的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安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滚筒,旨在解决传统吸风滚筒容易漏气、制造及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风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滚筒本体端面的导风件,所述滚筒本体与所述导风件可相对转动;所述滚筒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排吸风孔,所述滚筒本体内设有多个吸风通道,每个所述吸风通道至少与一排吸风孔连通;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滚筒本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吸风区,所述吸风区与进入所述吸风区的吸风通道连通,所述吸风区与负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滚筒本体连接的一端还设有进气区,所述进气区与进入所述进气区的所述吸风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区与所述吸风区隔离;在所述滚筒本体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进气区位于所述吸风区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区为自所述导风件表面开设并延伸至所述导风通道的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上除所述吸风区和进气区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导风件的端面可转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排所述吸风孔均沿着所述滚筒本体的轴向设置,多排吸风孔沿着所述滚筒本体的周向等间距平行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通道沿着所述滚筒本体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吸风通道等间距平行排列,所述吸风区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吸风区的宽度大于所述吸风通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上设有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风区连通,另一端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导风件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滚筒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导风件的吸风区与相同的所述吸风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本体的两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导风件的中间设有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设备,包括用于传送纸张或薄膜的滚筒,所述滚筒为上述任一种吸风滚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滚筒本体的表面开设吸风孔,在滚筒本体内设置吸风通道,在滚筒本体端部设置导风件,导风件内设置吸风区与部分吸风通道连通,通过负压设备对吸风区进行抽真空,将吸风通道内的空气抽离使其实现负压,进而将纸卷或者薄膜吸附在滚筒主体表面,防止其打滑;并且吸风区可以通过吸风通道与滚筒表面的吸风孔实现精准的配合,进而可以得到稳定的吸附力,使得纸张或薄膜的传送更加稳定、高效;另外,该吸风滚筒的结构简单,吸风通道和吸风区的设计简单,便于各组件拆装,并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滚筒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滚筒本体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滚筒本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导风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导风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滚筒本体;2-导风件;3-吸风孔;4-吸风通道;5-吸风区;6-进气区;7-安装部;8-安装孔;9-中间通道;10-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阅图1~3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风滚筒,包括滚筒本体1及连接于滚筒本体1端面的导风件2,滚筒本体1与导风件2可相对转动;滚筒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排吸风孔3,滚筒本体1内设有多个吸风通道4,每个吸风通道4至少与一排吸风孔3连通;导风件2与滚筒本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吸风区5,吸风区5与进入吸风区5的吸风通道4连通,吸风区5与负压装置连接。

该滚筒本体1通常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转动。上述的滚筒本体1通常为圆柱状,其轴向的尺寸大于径向的尺寸,可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其中心轴为轴转动,导风件2优选为与滚筒本体1的形状匹配的圆柱状,其一端与滚筒本体1的端面贴合,另一端外露。纸张或者薄膜卷绕于滚筒本体1上,由滚筒本体1的转动带动纸张或者薄膜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传动,导风件2与滚筒本体1的端面优选为紧密贴合且可转动连接,除了与吸风通道4连通的吸风区5以及其他需要与吸风通道4连通的区域之外,导风件2的其他部位与滚筒本体1的端面是密封且可转动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吸风通道4漏气,且便于吸风通道4实现负压。

上述吸风滚筒的工作原理是:

滚筒本体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导风件2进行转动,导风件2固定不动,即导风件2中的吸风区5也相对于驱动装置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在传送过程中,当纸张或薄膜移动到滚筒本体1的外表面时,位于纸张或薄膜下方的吸风通道4也随着滚筒本体1转动到吸风区5,实现与吸风区5的连通,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将吸风通道4内的空气吸出,纸张或薄膜覆盖于负压的吸风通道4对应的吸风孔3的部分被吸附,随着滚筒本体1的转动,将纸张或薄膜吸附在滚筒本体1的外表面并伴随滚筒本体1进行转动,从而可以稳定地对纸张或薄膜进行传送。一般地,在圆周方向上,位于前面的吸风通道4和位于其上方的纸张或薄膜先离开吸风区5,而位于后面的吸风通道4和位于其上方的纸张或薄膜再进入到吸风区5中,这样前后循环地对纸张和薄膜沿着滚筒本体1转动的方向进行传送,从而实现了纸张和薄膜的连续性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滚筒本体1的表面开设吸风孔3,在滚筒本体1内设置吸风通道4,在滚筒本体1端部设置导风件2,导风件2内设置吸风区5与部分吸风通道4连通,通过负压设备对吸风区5进行抽真空,将吸风通道4内的空气抽离使其实现负压,进而将纸卷或者薄膜吸附在滚筒主体表面,防止其打滑;并且吸风区5可以通过吸风通道4与滚筒表面的吸风孔3实现精准的配合,进而可以得到稳定的吸附力,使得纸张或薄膜的传送更加稳定、高效;另外,该吸风滚筒的结构简单,吸风通道4和吸风区5的设计简单,便于各组件拆装,并且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图3和图6,导风件2与滚筒本体1连接的一端还设有进气区6,进气区6与进入进气区6的吸风通道4连通,进气区6与吸风区5隔离;在滚筒本体1的转动方向上,进气区6位于吸风区5的后方。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导风件2除吸风区5与吸风通道4连通外,其他部位均与滚筒本体1的端面紧贴,进而防止漏气,吸风通道4随着滚筒本体1转动而对纸张或薄膜进行吸附时,纸张或薄膜受到负压影响而贴紧在滚筒本体1上,当该吸风通道4转动到吸风区5之外时,由于导风件2与滚筒本体1为紧贴连接,原来的负压吸风通道4依然保持负压,纸张或薄膜受到内外不平衡的压力,而继续贴紧在滚筒本体1上,并随着滚筒本体1进行转动,从而不能往预定的方向进行传送;这样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该进气区6,进气区6连通外部空间,为标准大气压,在滚筒本体1转动方向上,进气区6位于吸风区5的后方,当吸风通道4从吸风区5转动到进气区6时,其内部的负压状态被解除,从而为纸张或薄膜提供内外平衡的压力,使得纸张或薄膜自动脱离滚筒本体1,而继续朝着预定的路线传送下去。

进一步地,进气区6为自导风件2表面开设并延伸至吸风通道4的空腔结构,进气区6和吸风区5相隔离。优选的结构如图7所示,进气区6为能够将吸风通道4的端部外露的弧形槽结构,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弧形槽可以覆盖至少两个吸风通道4,根据实际需求,弧形槽的弧度优选大于30°,使得纸张或薄膜能够顺利脱离滚筒本体1。进一步地,导风件2上除吸风区5和进气区6之外的部分与导风件2的端面可转动密封连接,进而防止吸风通道4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每一排吸风孔3均沿着滚筒本体1的轴向设置,多排吸风孔3沿着滚筒本体1的周向等间距平行排列。对应地,吸风通道4沿着滚筒本体1的轴向延伸,多个吸风通道4等间距平行排列。其中,一个吸风通道4可以对应一排、两排、三排或更多排吸风孔3,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吸风通道4对应一排吸风孔3,吸风效果好且便于制造。

优选地,吸风通道4设置于滚筒本体1内部且靠近表面的区域,多个吸风通道4优选位于同一圆周上,即多个吸风通道4距离滚筒本体1表面的距离相同,多个吸风通道4的端面整体也为圆形,这样多个吸风通道4紧密规则排列,便于提高传送效率。相应地,吸风区5的形状为圆弧形,吸风区5的宽度大于吸风通道4的直径,即吸风区5覆盖多个吸风通道4的端面。该结构为优选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风区5还可以进一步向径向扩张,只要保证能够覆盖若干个吸风通道4即可。进一步地,为了使纸张或薄膜能够稳定的附着在滚筒本体1上进行传送,吸风区5优选覆盖至少1/4圆周内的吸风通道4。

优选地,吸风区5和进气区6为同心的弧形结构,这样,在滚筒本体1转动的过程中,吸风区5和进气区6能够刚好容纳所需的吸风通道4,从而能够准确、稳定地吸附纸张或薄膜,并及时释放纸张或薄膜,进而能更顺畅地对纸张或薄膜进行传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如图6和图7,导风件2上还设有中间通道9,中间通道9的一端与吸风区5连通,另一端设有通风口10,通风口10形成于导风件2的表面,通风口10与负压装置连接。设置上述中间通道9和通风口10的目的在于:将负压装置和吸风区5连接起来,通过设置中间通道9,可以确定通风口10与吸风区5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便于安装的需要将通风口10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通常吸风区5设置在滚筒本体1顶部以及向转动方向扩展的90°范围内,而直接将吸风区5与负压装置的连接孔设置在滚筒本体1的顶部显然缺乏合理性,且设备的通风孔通常设置在底部,以便于管路的连接,且不影响物料的正常输送。因此,作为一个优选方案,通风口10设置在导风件2的底部。

进一步地参考图6,中间通道9优选设置于导风件2的靠近中心轴的位置,吸风区5与导风件2的中心轴的距离大于中间通道9与中心轴的距离,这样,可以使中间通道9避开吸风通道4,防止吸风通道4漏气。优选地,中间通道9的形状也为圆弧形,自吸风区5延伸至导风件2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滚筒本体1的两端,两个导风件2的吸风区5与相同的吸风通道4连通。即,一个吸风通道4的两端可以同时被吸空,进而提高吸风速度和负压效果,更有利于纸张和薄膜的稳定传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滚筒本体1的两端设有安装部7,导风件2的中间设有与安装部7转动连接的安装孔8,安装部7穿过安装孔8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滚筒本体1可以相对于导风件2进行转动,即吸风通道4相对于吸风区5转动,从而可以持续地对纸张或薄膜进行传送。当导风件2只有一个时,一个安装部7穿过安装孔8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安装部7可以直接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印刷设备,其至少包括印刷机构和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纸张或薄膜的滚筒,该滚筒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滚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