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699发布日期:2018-07-17 23:5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



背景技术:

浓酱灌装机主要是针对食品行业的酱类分装,适用于调味品中带颗粒并且浓度较大的辣椒酱、豆瓣酱、花生酱、芝麻酱、果酱、牛油火锅底料、红油火锅底料等物质的粘稠酱类的灌装。现有的浓酱灌装机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便于大范围推广,为此,提出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浓酱灌装机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便于大范围推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左侧连接有传送带支架,所述传送带支架的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传送带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通过传送带与第二辊轴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辊轴相连接,所述槽体的左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位于槽体顶部槽道内的推板,所述槽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柱连接有料槽,所述料槽的内腔设有转盘腔和出料腔,所述料槽的外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料槽连接有位于转盘腔内腔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的内腔分别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通过连接柱连接于第二活塞的顶部,所述槽体的外侧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气缸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腔的右侧顶部连通有贯穿料槽的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通过螺栓与连接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右侧设有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转盘与转盘腔的连接处为无缝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支撑柱均匀分布在料槽的底部前后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灌装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使得灌装瓶能够持续向槽体的顶部槽道内输送灌装瓶,方便于灌装瓶的排列和输送;

2、该灌装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盘每次旋转180度设置,使得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能够循环向出料腔内输送一定量的浓酱;

3、该灌装机通过第一活塞、连接柱和第二活塞互相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内的浓酱能够快速排出;

4、该灌装机结构简单,易于生产,造价较低,易于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料槽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料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传送带支架、3第一电机、4第一辊轴、5第二辊轴、6传送带、7气缸、8推板、9 PLC控制器、10第二电机、11支撑柱、12料槽、13转盘腔、14出料腔、15气管、16转盘、17第一活塞腔、18第二活塞腔、19第一活塞、20连接柱、21第二活塞、2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浓酱灌装机,包括槽体1,所述槽体1的左侧连接有传送带支架2,所述传送带支架2的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传送带支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所述第一辊轴4通过传送带6与第二辊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一辊轴4相连接,所述槽体1的左侧安装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活塞杆连接有位于槽体1顶部槽道内的推板8,所述槽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柱11连接有料槽12,所述料槽12的内腔设有转盘腔13和出料腔14,所述料槽12的外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料槽12连接有位于转盘腔13内腔的转盘16,所述转盘1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塞腔17和第二活塞腔18,所述第一活塞腔17和第二活塞腔18的内腔分别设有第一活塞19和第二活塞21,所述第一活塞19的底部通过连接柱20连接于第二活塞21的顶部,所述槽体1的外侧设有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的型号为AFPXHC40T、PLC FX2N-64MT-001或6ES7322-1HH01-0AA0均可,所述PLC控制器9分别与气缸7和第二电机10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出料腔14的右侧顶部连通有贯穿料槽12的气管15,使得出料腔14内浓酱能够顺利排出。

具体的,所述第一活塞19和第二活塞21均通过螺栓22与连接柱20相连接,方便于更换不同的第一活塞19和第二活塞21。

具体的,所述推板8的右侧设有弧形凹槽,使得灌装瓶能够顺利被推动。

具体的,所述转盘16与转盘腔13的连接处为无缝连接,防止浓酱泄漏。

具体的,所述支撑柱11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支撑柱11均匀分布在料槽12的底部前后两侧,使得料槽12的支撑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浓酱投入料槽12内,将灌装瓶放在传送带6上,第一电机3带动传送带6进行输送,使得灌装瓶向槽体1的槽道内输送,当灌装瓶抵触槽道边缘时,灌装瓶无法继续移动,槽道的宽度与灌装瓶宽度相同,使得灌装瓶刚好能在槽道内自由移动,PLC控制器9控制气缸7推动推板8向右移动,使得推板8将位于槽道内的灌装瓶向右移动一个灌装瓶的宽度距离,此时推板8挡柱灌装瓶继续向槽体1内输送的入口,推板8每推动一个灌装瓶,总是后一个灌装瓶位于前一个灌装瓶的位置上,从而保持灌装瓶总是处于出料腔14的底部出口正下方,在气缸7推出活塞杆时,PLC控制器9同时控制第二电机10带动转盘16旋转180度,使得第一活塞腔17由开口向上转动至开口向下位置,进而使得第一活塞腔17位于出料腔14内,此时第二活塞腔18的开口向上,浓酱灌入第二活塞腔18内,使得第二活塞21向下移动,第二活塞21通过连接柱20带动第一活塞19推出,从而将第一活塞腔17内的浓酱向外排出,排出的浓酱落入出料腔14内后从底部出口排出至灌装瓶内,从而完成灌装动作,间隔一定时间后PLC控制器9控制气缸7带动推板8向左移动至原点,此时下一个灌装瓶继续输送进入槽体1的槽道内,然后再次推动推板8向右动作,从而形成循环自动灌装作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