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起重臂、含该起重臂的起重机及超起支臂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3920发布日期:2018-07-27 09:2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起重臂、一种具有该起重机起重臂的起重机以及一种将超起支臂(abspannstütze)安装至该起重机起重臂的方法。上述起重机例如可以是汽车式起重机,具有可绕水平轴变幅且可绕竖轴旋转的起重机起重臂。起重机起重臂上设有两个超起支臂,其铰接在起重机起重臂上,因而能够从大体上相互平行地叠合在起重机起重臂上的运输位置偏转至竖起的工作位置,特别是能够呈v形展开。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超起支臂安装至起重机起重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用拉索加固起重机起重臂,这对起重机起重臂的最大起重量是有利的。为此,起重机起重臂上设有超起支臂,这些超起支臂呈v形从起重机起重臂突出,并且通过其远离起重机起重臂的末端将拉索朝臂头方向拉紧。起重臂由此被预紧/拉直,并且能够起升更大的最大重量。其中所用的起重臂通常是能够从供超起支臂铰接的铰接段中伸出数个臂段的伸缩臂。

ep1342692b1披露一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汽车式起重机,其能够在不使用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将超起支臂安装至起重机起重臂。为此,将超起支臂安放在借助起重机下车而得到固定的托架上,并借助螺栓将超起支臂保持在伸缩臂上。在此状态下,汽车式起重机可以移行至施工现场并在需要时安装超起支臂。但这里的问题是,在施工现场或者在路上行驶时,下车的不可避免的变形会传递到超起装置上并有可能造成损伤。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汽车式起重机也需要对超起支臂采取单独的防偏转措施,以免超起支臂在转弯或类似情形下转离起重机起重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留自装能力(即汽车式起重机能够在不使用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安装超起支臂的特性)的情况下克服上述不足。这可以通过包含权利要求1的全部特征的起重机起重臂而达成。通过包含权利要求9的全部特征的起重机同样能达成这一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优点,本发明的起重机起重臂包括呈直线或大体呈直线地沿纵向延伸的臂体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安放起重机起重臂的超起支臂的安放元件。所述起重机起重臂的特征在于,安放元件被设计为占据安放位置和/或被转移至安放位置,在安放位置上,安放元件从臂体突出。

本发明的起重机起重臂自身就能承载超起支臂,而在现有技术中,超起支臂布置在固定于汽车式起重机的下车上的安装支臂上。

优选地,安放元件进一步被设计为占据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上,安放元件贴靠臂体。由于安放元件具有占据不同位置的能力,配置有所述起重机起重臂的起重机获得了自行安装被安放在下车上的超起支臂的能力,其中仍能形成以下状态:超起支臂能够被安放到与起重机起重臂连接的安放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变体,安放元件设于臂体的纵向三等分的中间部分。臂体具有一定的纵向伸展度,其中安放元件设于超起支臂的后部区域或中间区域。这样就可以配合普通的固定手段将超起支臂安放在臂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安放元件可偏转地设于臂体上,其中优选地,可偏转的安放元件的偏转轴大体平行于臂体的纵轴延伸。

上述可偏转性有助于方便而快速地将超起支臂安装至起重机起重臂。

其中,安放元件可具有用于容置超起支臂的定位构件的槽隙,该定位构件优选为定心销。此处同样可以这样设置:安放元件具有定位构件,而对应的槽隙可设置在超起支臂上。通过定位构件与槽隙的配合作用,防止可被安放在安放元件上的超起支臂发生侧滑和/或侧向偏转。其中,起重机下车的公差和变形对定位构件与槽隙的配合作用和相互卡合没有影响。

定位构件也可以是超起支臂和安放元件上平行延伸的止挡。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变体,臂体配置有两个安放元件,所述安放元件优选可分别绕一平行于臂体的纵向延伸的偏转轴偏转。通过设置两个安放元件,可以将ty型超起装置所需要的两个超起支臂固定至起重机起重臂。

其中可设置成:两个安放元件设于臂体的相对纵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所述起重机起重臂是可伸缩的起重臂,并且臂体是从中可伸出若干伸缩段的铰接段,其中优选地,铰接段具有用于超起支臂的连接构件,该超起支臂用于加固起重机起重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起重机,具有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实施的起重机起重臂,其中起重机起重臂通过其变幅运动定义一变幅平面,所述至少一个安放元件处于其安放位置时垂直于该变幅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改进方案,所述起重机配置有两个设于起重机起重臂的相对侧的安放元件,其中两个安放元件优选通过变幅平面的法线彼此相连。

此外可作如下设置:所述起重机进一步具有两个超起支臂,这两个超起支臂通过铰接连接与起重机起重臂连接,优选与铰接段的端区连接,从而能够从大体上相互平行地叠合在起重机起重臂上的位置偏转至竖起的工作位置,特别是能够呈v形展开,其中超起支臂处于叠合在起重机起重臂上的位置时可通过铰接连接和相应定向的安放元件与起重机起重臂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每个超起支臂均配置有定位构件,优选为定心销,该定位构件被设计为在超起支臂处于叠合位置时嵌入从起重机起重臂突出的安放元件的槽隙中,防止超起支臂发生侧向偏转,并且将超起支臂转移至预定位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超起支臂安装至起重机起重臂的方法,其中在实施该方法时,将超起支臂安放在起重机的下车上,使得超起支臂在起重机起重臂落幅后相互平行地且在同样的高度上位于起重机起重臂的两个纵侧,分别通过一个铰接连接将超起支臂与起重机起重臂连接,超起支臂借助该铰接连接能够到达从起重机起重臂突出的工作位置,并且将超起支臂的安放元件分别送入其安放位置,安放元件处于该安放位置时从起重机起重臂突出,使得超起支臂的定位构件与安放元件配合作用,以免超起支臂发生侧向偏转。

此外可作如下设置:超起支臂上设有可伸出的安装支臂,其中在实施所述方法时,进一步地:可伸出的安装支臂呈伸出状态,以便被安放到起重机的下车上,在建立超起支臂与起重机起重臂的铰接连接后,其中起重机起重臂为了建立连接而优选处于落幅位置,并且安放元件处于贴靠位置,超起支臂借助铰接连接从起重机起重臂朝工作位置方向偏转,将超起支臂上伸出的安装支臂推入,将超起支臂的安放元件分别送入其安放位置,并且超起支臂借助铰接连接从起重机起重臂回转,以便脱离其朝工作位置方向偏转的状态,从而将超起支臂分别安放在相应的安放元件上,使得超起支臂不会侧向偏转,其中优选地,超起支臂上的定位构件为此而与安放元件配合作用。

根据所述方法的可选变体,借助下车上要被安放超起支臂的起重机的起重机起重臂来实施将超起支臂安放到起重机的下车上这一操作,其中优选在起重机起重臂落幅至完全落幅位置以建立与超起支臂的铰接连接的过程中,安放元件在起重机起重臂上占据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上,安放元件分别贴靠起重机起重臂。

安放元件处于贴靠位置时在垂直于变幅平面的方向上的延伸度小于安放元件处于安放位置时在垂直于变幅平面的方向上的延伸度。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描述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技术细节和优点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起重机侧视图;

图2a为具有超起支臂的起重机起重臂的侧视图,超起支臂处于第一状态;

图2b为具有超起支臂的起重机起重臂的侧视图,超起支臂处于第二状态;

图2c为起重机起重臂的侧视图,示出处于运输位置以及安装和工作位置的拉杆;

图3a为处于第一状态的起重机起重臂的截面图;

图3b为处于第二状态的起重机起重臂的截面图;

图4为起重机起重臂的安放元件即将与超起支臂配合作用时的详细视图;

图5为安放元件与超起支臂配合作用时的详细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汽车式起重机的示意图;及

图7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汽车式起重机的两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6和图7示出现有技术。图1中示出的汽车式起重机100以已知的方式具有可绕竖轴旋转且固定在车架上的上车50。上车50上铰接有可绕水平轴变幅的伸缩臂10,该伸缩臂由铰接段11和若干可从铰接段中伸出的伸缩段12、13、14和15接合而成。在铰接段11的凸缘16上可铰接两个超起支臂30。在超起支臂30的远离铰接段11的末端上设有转向滑轮,其用于导引伸向臂头的拉索。其中,超起支臂30通过铰接连接33连接至铰接段11。图6示出两种不同的起重臂状态,其中超起支臂30被起重臂10安放在汽车式起重机100的下车40上。为此,下车40上设有用于容置超起支臂30的托架41。

图7示出截面图,其中两个超起支臂30借助托架41布置在下车40上。超起支臂30在此以某种方式布置在下车40上,使得起重机起重臂10落幅后位于两个超起支臂30之间。这种配置所存在的问题已在说明书前言部分做过阐述。

图1示出汽车式起重机100,其包括本发明的起重机起重臂10。其中,布置在已落幅的起重机起重臂10侧旁的超起支臂30也可以被安放在固定于下车40上的托架41上。起重机起重臂10还具有安放元件20。

图2a示出超起支臂30被安放在固定于下车40上的托架41上的状态。为此,所谓的安装支臂32从超起支臂30向外伸出,使得起重机起重臂10能够不受超起支臂影响地进行运动。如此一来,起重机起重臂10可以起幅并将超起支臂30安放在单独的低架拖车(tiefleger)上。布置在起重机起重臂10上的安放元件20在此期间处于释放位置,在此释放位置上,安放元件20贴靠臂体。在附接状态下,起重机起重臂10能够在安放元件20不与起重机起重臂10落幅后位于其侧旁的超起元件30发生接触的情况下起幅。

图2b再度示出处于落幅位置的起重机起重臂10的侧视图。不同于图2a的是,安放元件20处于从起重机起重臂突出的安放位置。当安放元件20处于这个位置时,起重机起重臂10无法在不接触侧向偏移布置的超起支臂30的情况下起幅。此外可看到,安装支臂32处于回缩状态,因而不接触设于下车40上的托架41。因此在这个视图中,超起支臂30仅固定在起重机起重臂10上,超起件会在起重机起重臂10起幅时一同运动。下车40由于变形而有可能产生的力的作用不会从托架41传递到超起支臂30上。附图标记33示出铰接连接,超起支臂30借助该铰接连接可转移至其从起重机起重臂10伸出的工作位置。为此一般需要使用液压缸。

下面参照图2c对拉杆的安装进行说明。在运输位置(双向箭头的位置a)上,杆体50与杆体51之间的连接52解除,杆体50处于其经偏转而到达的运输位置。将超起支臂30安放到安放元件20上之后,确切的连接位置52同时由杆体50和杆体51定义(参考图2c中的安装和工作位置b)。

图3a为沿图2a中的a-a线所截取的截面示意图。从中可看到起重机起重臂10以及可偏转地铰接在其一侧的安放元件20。安放元件20在图中处于释放位置,即贴靠起重机起重臂10。在此情况下,起重机起重臂10能够不受超起支臂30影响地进行运动。例如,可以借助起重机起重臂10将超起支臂30装到单独的低架拖车上。此外还能在超起支臂30的底部看到定位构件31,其用于对超起支臂30进行相对于起重机起重臂10的定位。这个定位构件31在此嵌入安放元件20的槽隙(未示出)中,同时也防止超起支臂30发生侧向偏转。

图3b为沿图2b中的b-b线所截取的截面示意图。可以看到,安放元件20此时处于从起重机起重臂10突出的安放位置。为此,安放元件20沿偏转轴21向上偏转,继而与超起支臂30的定位构件31配合作用。由于图2b中示出的安装支臂32也已进入回缩位置,因此,超起支臂30此时仅固定在起重机起重臂10上。一方面通过铰接连接30,另一方面通过安放元件20。其中,安放元件绕偏转轴21的偏转可以借助简单的螺栓连接而实现。

图4示出起重机起重臂10在附属的安放元件20即将与超起支臂30的定位构件31配合作用时的局部图。可以看到,安放元件20处于其安放位置,并且可以通过槽隙22与实施为定心销的定位构件31配合作用。通过相向运动或者通过超起支臂30的下降,定心销伸入槽隙22并防止超起支臂30发生侧向偏转。与此同时,支臂也被送入预定位置。

图5示出超起支臂的下降状态,在此状态下,定位构件31插入安放元件20的槽隙22中。

以下说明的是将超起支臂30安装至起重机起重臂10的方法。

其中,超起支臂30上的安装支臂32处于伸出状态。接着,借助后续要被安装超起支臂30的起重臂10将这些超起支臂安放到起重机100的下车40的托架41上。当两个超起支臂30位于下车40上为其设置的托架上时,注意使起重机起重臂10的安放元件20处于其释放位置,即贴靠起重机起重臂10。而后可将起重机起重臂10完全落幅并定位在超起支臂30旁边。当起重机起重臂10与布置在起重机起重臂10侧旁的超起支臂30位于同一平面时,借助铰接连接33将超起支臂连接至起重机起重臂10。随后就可以相对于起重机起重臂10竖起超起支臂,因为铰接连接33可以借助液压缸或其他构件将超起支臂30转移至其工作位置。此时,通过将超起支臂30展开几度,就可以推入安装支臂32并且使起重机起重臂上的安放元件20朝两侧偏转进入安放位置。而后,超起支臂30朝对应的安放元件20下降,从而被安放在对应的安放元件20上。通过定位构件31与安放元件20或者与定位构件31的配合件的配合作用,超起支臂30被锁定而无法侧向偏转。

较之现有技术,其优点是不必在超起支臂与起重机起重臂10之间采取附加的锁定措施。下车40在施工现场或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变形不会传递到超起装置上,因而不会损伤超起装置或超起支臂。与定位构件配合作用的安放元件将支撑、侧向运输锁定以及安装拉杆时的定位辅助功能集于一体。下车40的公差和变形对此没有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