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09298发布日期:2018-09-21 23: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无边直筒管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所以无边直筒管被广泛的应用的化工、化纤、纺织及帘子布行业当中。

在使用过程中筒管底部会产生过剩的底角丝。底角丝是在纺丝过程中前期的备丝,是直捻机、倍捻机等加捻设备生产时必备的。当直捻机、倍捻机加捻完成后,就会将加捻成的满筒管上到大纱架或其他地方使用,在使用到规定的长度后,就会留有一部分多余的底角丝,一般有几十米到一百多米。一是为了加捻时备丝需要,二是留有余量,不会造成欠长影响产品质量。

经过对国内外现有的使用无边直筒管企业的调查,发现在处理多余的底角丝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无边直筒管带丝取下后,集中在一起,放在一个容器内,先一根一根的找到丝头,再利用一台废丝机将筒管上的底角丝将其从直筒管上面拉下来,然后再重新使用。二是将带丝的无边直筒管取下后,由人工在倒丝机上一个一个的就底角丝退绕下来后,再重新使用。以上两种方法一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二是需要投入设备,三是需要占用宝贵的生产场地,四是需要使用380伏的动力电,五是在退绕过程中会发生安全事故,制作这台无边直筒管底角丝处理装置的作用就是因为有的厂家在生产时发生了安全工伤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高效直筒管的底角丝退绕收集,降低投入成本且能够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包括:罩壳,其与至少一个所述直筒管对应设置;负压组件,其与所述罩壳连接,并在所述罩壳内形成负压;和集料箱;其中,所述直筒管上的底角丝在所述罩壳处形成的负压作用下,从所述直筒管上抽拉退绕,并进入所述集料箱。

还包括行走台车,其包括:台车本体,所述集料箱和负压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台车本体上;行走轮,其对应设置在所述台车本体底部;驱动组件,其与行走轮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台车本体的动作;和支撑架,其固定设置在台车本体上、或滑动设置在所述台车本体上,多个所述罩壳布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多个所述罩壳与大纱架上的所述直筒管对应设置。

所述负压组件包括:空气放大器;和压缩空气气源;其中,所述空气放大器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气源连通,所述空气放大器的负压口与所述罩壳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出气口与集料箱连接。

所述台车本体上设置有输气管,各所述空气放大器的进气口均与所述输气管连通;在所述大纱架上或者在所述大纱架前侧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与压缩空气气源连通,所述输气管与所述供气管之间设置有快接组件,通过所述快接组件实现输气管与供气管的接合和分离。

所述快接组件包括:伸缩风管,所述伸缩风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插接头,其设置在所述伸缩风管的另一端,并与所述供气管对应插接;和伸缩动力推杆,其设置在所述大纱架与插接头之间,并驱动所述伸缩风管动作,从而带动所述插接头与所述供气管实现接合和分离。

所述罩壳包括:罩壳本体,其截面呈锥形;主气道;至少两个分流气道,其与所述主气道连通,所述分流气道和所述主气道均布设在所述罩壳本体内,且所述分流气道绕所述主气道呈圆周均布设置;和负压腔,其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分流气道外端。

所述罩壳本体前端周边设置有聚气台沿,各所述负压腔均设置在所述聚气台沿内侧;在所述罩壳本体前端中部设置有分流顶锥,各所述负压腔绕所述分流顶锥呈圆周布设;所述负压腔、分流气道和主气道之间平滑过渡连通。

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大纱架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实现所述行走台车上的罩壳与所述大纱架上的直筒管的对应。

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如上述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行走轨道,其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大纱架之间,所述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匹配设置在行走轨道上;和控制系统,其控制所述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的行走和底角丝的处理动作。

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方法,利用上述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系统进行的底角丝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大纱架上直筒管的工作情况,确定需要进行直筒管底角丝处理的工位位置;将所述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移动至相应工位,并由控制系统控制负压组件动作,从而使得直筒管上的底角丝随气流抽拉退绕;待该工位的底角丝处理完成后,由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行进至下一工位,继续进行底角丝的抽拉退绕;直至所述集料箱收集至一定量后,进行集料箱的清理,并继续进行下一工位的处理工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在直筒管的底角丝的退绕收集过程中,能够达到每秒退绕9米的速度,相对于现有的人工退绕或机械退绕,单个直筒管的退绕效率能够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本申请能够通过对大纱架上的多个直筒管实现系统化、整体化的收集,从而实现更进一步的效率的提升,对于纺丝技术中底角丝的处理技术难题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②本发明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且压缩空气能够直接采用生产车间的压缩空气系统供气,无需增加其他设备,实现气流引导,不需要其他机械运动或者电力进行底角丝的收集处理,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维护频率和能源消耗,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处理装置的稳定性;

③本发明能够实现在车间内的周转移动,从而通过配置多台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实现整个车间内各大纱架之间的全自动化运动,多工位匹配收集处理,大大提高了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的自动化,能够进一步的为实现无人操控、自动化处理提供了先决的基础条件;

④本申请对于压缩空气的供给,采用快接组件实现各工位的气体的导通输送,同时保障了底角丝的处理过程中,罩壳与直筒管之间的对应,提高收集的彻底性和稳定性;

⑤本申请整体投入相对较少,且能够实现快速周转,灵活度高,且本申请在底角丝的收集过程中,能够杜绝棉尘的出现,并能够起到对车间空气的净化作用,具有经济、节能且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罩壳在行走台车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大纱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气放大器与罩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快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款姐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架与台车本体的滑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行走轨道的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罩壳、101为罩壳本体、102为主气道、103为分流气道、104为负压腔、105为聚气台沿、106为分流顶锥、200为空气放大器、201为进气口、202为负压口、203为出气口、300为集料箱、400为行走台车、401为台车本体、402为行走轮、403为驱动组件、404为支撑架、405为滑轨、406为顶推动力推杆、407为输气管、408为供气管、409为伸缩风管、410为插接头、411为伸缩动力推杆、412为密封圈、500为大纱架、501为直筒管、600为行走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9,本发明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包括罩壳100、负压组件和集料箱300,其罩壳100与至少一个直筒管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负压组件为空气放大器200和与之相连的压缩空气气源,空气放大器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气源连通,空气放大器的负压口与罩壳连接,空气放大器的出气口与集料箱连接,从而在罩壳100内形成负压;直筒管上的底角丝在罩壳100处形成的负压作用下,从直筒管上抽拉退绕,并进入集料箱300。

由于本申请需要在多个大纱架上进行周转或者在单个大纱架上的多个工位进行周转,故还需要设置行走台车400,该行走台车400包括台车本体401、行走轮402、驱动组件403和支撑架404,集料箱300和空气放大器200对应设置在台车本体401上;行走轮402对应设置在台车本体400底部;驱动组件403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行走轮传动连接,并驱动台车本体的动作;支撑架404固定设置在台车本体401上、或滑动设置在台车本体401上,当支撑架滑动设置在台车本体上时,在台车本体上设置有滑轨,支撑架匹配卡设在滑轨上,且在台车本体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顶推动力推杆,并且在空气放大器与集料箱之间通过可伸缩的波纹管连接。

多个罩壳100布设在支撑架404上,且多个罩壳100与大纱架500上的直筒管501对应设置,由于需要在大纱架500上的多个工位、以及各大纱架之间进行周转移动,故在行走台车与大纱架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定位组件实现行走台车上的罩壳与大纱架上的直筒管的对应,本实施例中的行走台车采用agv运输车,从而通过agv系统实现自动行走和导向,实现其无人自动化动作;也可以通过设置定位器、定位碰块等定位设备实现定位。

进一步的,在台车本体401上设置有输气管407,各空气放大器200的进气口均与输气管407连通;在大纱架500上或者在大纱架前侧的地面上设置有供气管408,供气管408与压缩空气气源连通,输气管407与供气管408之间设置有快接组件,通过快接组件实现输气管与供气管的接合和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快接组件包括伸缩风管409、插接头410和伸缩动力推杆411,伸缩风管409的其中一端与输气管407连通;插接头410设置在伸缩风管409的另一端,并与供气管408对应插接;伸缩动力推杆411设置在大纱架500与插接头410之间,并驱动伸缩风管409动作,从而带动插接头410与供气管408实现接合和分离。

由于供气管是设置在地面或者大纱架上,所以其上部设置有电磁阀门,当插接头导通时,电磁阀打开,进行输气,其工作时,需要先预先打开电磁阀门,从而保障供气管接头处的清洁,再进行插接导通;为了提高其密封效果,可以在插接头或供气管上设置密封圈,当二者结合时,通过密封圈412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一个罩壳100可以对应四个直筒管501,故其罩壳100的结构为,其包括:罩壳本体101、主气道102、四个分流气道103和负压腔104,其罩壳本体截面呈锥形;分流气道103与主气道102连通,分流气道103和主气道102均布设在罩壳本体101内,且分流气道103绕主气道102呈圆周均布设置;负压腔104对应设置在各分流气道103外端。

在罩壳本体前端周边设置有聚气台沿105,各负压腔104均设置在聚气台沿105内侧;在罩壳本体101前端中部设置有分流顶锥106,各负压腔104绕分流顶锥呈圆周布设;负压腔104、分流气道103和主气道102之间平滑过渡连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如上述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行走轨道600和控制系统,行走轨道600对应设置在各大纱架500之间,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匹配设置在行走轨道上;控制系统控制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的行走和底角丝的处理动作。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方法,利用上述的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系统进行的底角丝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大纱架上直筒管的工作情况,确定需要进行直筒管底角丝处理的工位位置;

通过agv系统或者其他定位组件,将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移动至相应工位,并由控制系统控制快接组件动作,实现输气管和共气管的导通对接,同时当支撑架滑动设置在行走台车上时,驱动支撑架靠近直筒管,开启压缩空气气源,并调节压力至0.6bar,从而使得直筒管上的底角丝随气流抽拉退绕;

待该工位的底角丝处理完成后,由控制系统控制用于大纱架无边直筒管底角丝的处理装置行进至下一工位,继续进行底角丝的抽拉退绕;

直至集料箱收集至一定量后,进行集料箱的清理,并继续进行下一工位的处理工作。

在生产车间中,一个车间有数十台、上百台的大纱架工作,直筒管的数量达到数千个,均需要对底角丝进行处理收集,作业强度非常大,本申请可以通过在一个行走台车上设置6个罩壳,每个罩壳对应4个直筒管,从而单次实现24个直筒管的底角丝的收集,单次的收集速度能够达到20秒以内,行走台车从一个工位移动至另一个工位的时间以40秒计算,则1分钟一辆台车即可实现24个直筒管的底角丝的处理,且能够实现无人操控,自动化作业。通过布置多台底角丝处理装置,从而能够满足整个车间的数千个直筒管的快速处理工作,保障了纺丝工艺的顺利进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