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0877发布日期:2018-09-05 00: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缆线卷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使用的通讯电缆、爆破母线等缆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涉及悬挂、回收等移动工作,传统采用人工圈放方式,缆线回收劳动强度大,回收过程缓慢,工作效率低下,有时在圈放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对缆线造成损坏或形成失爆,从而造成缆线材料的浪费,不利于缆线的重复使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煤矿巷道掘进时,爆破母线应当随用随挂,不得使用固定爆破母线。爆破母线等线缆的悬挂和回收时间过长将对掘进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非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适用于煤矿井下缆线快速卷放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主要由支撑架、轮圈、卷筒、转动轴、摇柄、压紧螺栓、限位部件、压板、套筒、滚轴组成,滚轴嵌于套筒内并焊接牢固,套筒下端焊接于支撑架上,卷筒一端与轮圈焊接,卷筒另一端与转动轴焊接,摇柄与转动轴一端焊接。

上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是:套筒通过压板和压紧螺栓紧固于支撑架上,防止套筒脱落。

上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是:限位部件焊接于套筒上,防止套筒和转动轴滑动超限。

上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是:转动轴嵌套于滚轴中心并焊接,滚轴支承转动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转动轴的正常工作位置和旋转精度,圈放时摇柄转动带动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维护简便,工作可靠,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使现场作业环境得到改善。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支撑架;2—轮圈;3—卷筒;4—转动轴;5—摇柄;6—压紧螺栓;7—限位部件;8—压板;9—套筒;10—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参见图1、图2,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主要由支撑架(1)、轮圈(2)、卷筒(3)、转动轴(4)、摇柄(5)、压紧螺栓(6)、限位部件(7)、压板(8)、套筒(9)、滚轴(10)组成,滚轴(10)嵌于套筒(9)内并焊接牢固,套筒(9)下端焊接于支撑架(1)上,卷筒(3)一端与轮圈(2)焊接,卷筒(3)另一端与转动轴(4)焊接,摇柄(5)与转动轴(4)一端焊接。

所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9)通过压板(8)和压紧螺栓(6)紧固于支撑架(1)上,防止套筒(9)脱落。

所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部件(7)焊接于套筒(9)上,防止套筒(9)和转动轴(4)滑动超限。

所述一种手动便携式缆线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轴(4)嵌套于滚轴(10)中心并焊接,滚轴(10)支承转动轴(4)及轴上零件,保持转动轴(4)的正常工作位置和旋转精度,圈放时摇柄(5)转动带动转动轴(4)。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