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类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345发布日期:2018-08-29 01:0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纸类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客户对包装盒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可降解纸类已经成为了广泛使用的包装材料,纸类包装盒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

但是,目前的纸类包装盒中,纸类包装盒中通常只有一个腔室,不利于多种产品在盒中的整齐放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多种产品整齐放置的纸类包装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类包装盒,能够实现多种产品的整齐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类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板的第一翻转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转板的隔板;所述第一翻转板能够沿着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折痕朝向所述盒体内翻转并贴合于所述第一立板的内壁;所述隔板能够随所述第一翻转板翻入并立置于所述盒体内,以分隔所述盒体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底板为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对边上,所述底板的另两个对边上分别设有第二侧板、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有盒盖,且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由同一张纸板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上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缘上,所述隔板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贴合的第一分隔板、用于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贴合的第三分隔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三分隔板之间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三分隔板之间分别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用于插接固定于所述限位部中的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板的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设有用于进行翻转的折痕,所述第二翻转板上设有插槽,所述第二翻转板能够朝向所述盒体内翻转以使所述插槽插接于所述第二分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板上靠近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部分的高度朝向所述第三分隔板逐渐减小;所述隔板翻入所述盒体内且所述插槽与所述第二分隔板插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上缘靠近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部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内壁相贴合且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三分隔板之间的折痕的最高点与所述插槽的最高点高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三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的折痕高度,所述第二翻转板翻入所述盒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分隔板夹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盒盖包括第一边板、两个第二边板和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的顶板,所述顶板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边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个对边上,两个所述第二边板分别设于所述顶板的另两个对边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板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三立板、连接于所述第三立板的第三翻转板,所述第三翻转板能够沿着与所述第三立板之间的折痕翻转并贴合于所述第三立板的内壁,各所述第二边板分别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三翻转板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的第一插板,所述第二边板与所述第一插板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

优选地,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插板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

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板的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第三插板,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三插板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类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包括连接于底板的第一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第一翻转板和连接于第一翻转板的隔板;第一翻转板能够沿着与第一立板之间的折痕朝向盒体内翻转并贴合于第一立板的内壁;隔板能够随第一翻转板翻入并立置于盒体内,以分隔盒体的内腔。

该纸类包装盒可以利用隔板内旋对盒体的内腔进行分隔,从而在盒体中构建若干个独立空间,便于在装入多个产品或部件时合理分配盒体内的空间,可以更加直观、整齐地展示产品,且方便使用者拿取,实用性与通用性较强,可充分提高盒体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成本;隔板在盒体内立置可以提高盒体的挺度,第一翻转板翻转并贴合于第一立板,可以对第一立板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盒体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的刀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一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二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三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四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五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六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七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八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体成型过程的第九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盖成型过程的第一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中盒盖成型过程的第二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的开盖状态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的闭盖状态结构图。

图1至图14中,1-底板,101-限位部,2-第一侧板,201-第一立板,202-第一翻转板,203-隔板,2031-第一分隔板,2032-第二分隔板,2033-第三分隔板,3-第二侧板,301-第二插板,4-第二边板,401-第一插板,5-第三侧板,501-第二立板,5011-第三插板,502-第二翻转板,5021-插槽,6-顶板,7-第一边板,701-第三立板,702-第三翻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纸类包装盒,能够实现多种产品的整齐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纸类包装盒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和图14,包括盒体,盒体包括底板1和第一侧板2。第一侧板2包括连接于底板1的第一立板201、连接于第一立板201的第一翻转板202和连接于第一翻转板202的隔板203,第一立板201设于第一翻转板202与底板1之间,第一立板201、第一翻转板202、隔板203大体形成L形结构板。

第一翻转板202能够沿着与第一立板201之间的折痕朝向盒体内翻转并贴合于第一立板201的内壁。隔板203能够随第一翻转板202翻入盒体内并立置于盒体内,以分隔盒体的内腔。

本实施例中,利用隔板203内旋对盒体的内腔进行分隔,从而在盒体中构建若干个独立空间,便于在装入多个产品或部件时合理分配盒体内的空间,可以更加直观、整齐地展示产品,且方便使用者拿取,实用性与通用性较强,可充分提高盒体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成本;隔板203在盒体内立置可以提高盒体的挺度,第一翻转板202翻转并贴合于第一立板201,可以对第一立板201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盒体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盒体的底板1可以为矩形板,两个第一侧板2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个对边上,底板1的另两个对边上可以分别设有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5。第二侧边连接有盒盖,盒体和盒盖由同一张纸板制成,能够保证该纸类包装盒的牢固性,该纸板优选为可降解纸板,以提高环保性。相比于两个第一侧板2设置在底板1的两个临边上,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将两个第一侧板2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个对边上的方式可以更加方便地避免两个第一侧板2中的隔板203在盒体内发生干涉,便于设置。其中,通过对第一分隔板2031的长度设置可以实现盒体内分隔出的腔室大小的调整。两个第一分隔板2031的总长度应不大于第二侧板3的长度。当然,盒体的底板1不限于是矩形板,也可以为五边形板或者其他形状的板件。

进一步地,隔板203可以设置在第一翻转板202上靠近第二侧板3的侧缘上,请参考图1,在该纸类包装盒的刀版图中,隔板203大体与盒盖并列设置。隔板203包括用于与第二侧板3相贴合的第一分隔板2031、用于与第三侧板5相贴合的第三分隔板2033和设置在第一分隔板2031与第三分隔板2033之间的第二分隔板2032。第一翻转板202与第一分隔板2031之间、第一分隔板2031与第二分隔板2032之间、第二分隔板2032与第三分隔板2033之间分别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

在盒体成型的过程中,请参考图2至图5,各图中的箭头指示的为对应板件的弯折或翻转方向。第一翻转板202与第一分隔板2031之间的折痕处、第一分隔板2031与第二分隔板2032的折痕处、第二分隔板2032与第三分隔板2033的折痕处分别进行弯折,使隔板203成型;第一翻转板202翻入盒体内并与第一立板201相贴合时,隔板203随第一翻转板202内旋至盒体之中;隔板203内旋到位时,第一分隔板2031与第二侧板3相贴合,第三分隔板2033与第三侧板5相贴合,优选地,第三分隔板2033与第一分隔板2031位于第二分隔板203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分隔板2032可以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独立的腔室,第一分隔板2031、第三分隔板2033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第二分隔板2032在盒体内的稳定放置。

进一步地,底板1上可以设有限位部101,限位部101可以为孔或槽,第二分隔板2032上设有用于插接固定于限位部101中的限位凸起,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分隔板2032在盒体中立置的稳定性。其中,限位凸起、限位部101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二分隔板2032的长度进行设置,例如,每个第二分隔板2032上限位凸起可以设置两个。

进一步地,第三侧板5可以包括连接于底板1的第二立板501、连接于第二立板501的第二翻转板502,第二立板501设于第二翻转板502与底板1之间,第二翻转板502与第二立板50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翻转的折痕,第二翻转板502上设有插槽5021,第二翻转板502能够朝向盒体内翻转以使插槽5021插接于第二分隔板2032。具体请参考图7至图10,第二翻转板502内旋后,插槽5021可以对隔板203进行包、夹固定,可以增强隔板203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分隔板2032上靠近第三分隔板2033的部分的高度可以朝向第三分隔板2033逐渐减小。在隔板203翻入盒体内且插槽5021与第二分隔板2032插接的状态下,第二分隔板2032的上缘靠近第三分隔板2033的部分呈倾斜状,即,在第二分隔板2032的上缘上由一预设位置朝向第二分隔板2032与第三分隔板2033之间的折痕的方向上,该段第二分隔板2032的上缘的最高点逐渐降低。同时,第二翻转板502与第二立板501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分隔板2032与第三分隔板2033之间的折痕的最高点与插槽5021的最高点高度一致。在进行第二翻转板502翻转的过程中,第二分隔板2032已经立置于盒体中,第二分隔板2032上缘的倾斜部分可以减少插槽5021与第二分隔板2032上缘之间的撞击损伤,同时,第二分隔板2032与第三分隔板2033之间的折痕、插槽5021之间的高度关系可以提高插槽5021插接的可靠性,避免第二翻转板502发生摆动。

进一步地,第三分隔板2033的高度可以等于第三分隔板2033与第二分隔板2032之间的折痕高度,以便于制作。第二翻转板502翻入盒体内的状态下,第三分隔板2033可以夹设于第二翻转板502与第二立板501之间,即,当第二翻转板502在盒体中的位置确定后,第二翻转板502能够覆盖住部分或全部的第三分隔板2033,以进一步对隔板203进行定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盒盖具体可以包括与第二侧板3相连的顶板6、第一边板7和两个第二边板4,顶板6为矩形板,第一边板7、第二侧板3分别设于顶板6的两个对边上,两个第二边板4分别设于顶板6的另两个对边上。盒盖的顶板6与盒体中矩形的底板1形状相对应,便于拼装。

具体地,第一边板7可以包括连接于顶板6的第三立板701、连接于第三立板701的第三翻转板702,第三立板701设于第三翻转板702与顶板6之间。第三翻转板702能够沿着与第三立板701之间的折痕翻转并贴合于第三立板701的内壁,各第二边板4分别连接有第一插板401,该第一插板401用于插入第三立板701与第三翻转板702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第二边板4与第一插板40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请参考图11和图12,各图中的箭头指示的是对应板件的弯折或翻转方向。在盒盖成型过程中,先对第一插板401弯折成型,再翻转第三翻转板702。此种盒盖中,通过第一插板401与第三立板701、第三翻转板702之间的通槽进行插接即可完成盒盖的成型操作,能够提高该纸类包装盒的可重复利用率。

具体地,该纸类包装盒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二侧板3的用于插入第一翻转板202与第一立板201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的第二插板301,第二侧板3与第二插板30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连接于第二立板501的用于插入第一翻转板202与第一立板201相贴合形成的通槽中第三插板5011,第二立板501与第三插板501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弯折的折痕,从而方便地实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与第三侧板5之间的成型与固定,另外,综合盒体与盒盖的成型方式可知,该纸类包装盒通过一张纸板经若干次翻转、弯折即可成型,无需裱糊、无需插件,成型方便。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纸类包装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