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2018发布日期:2018-10-26 21:2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真空罐。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为了储存干燥后并打开了包装的食物,一般人都会把这些食物放在真空罐中以进行储存。但是,目前的真空罐,大多都是在罐体设置有抽气阀来进行真空抽取的,若阀门使用久了以后,就会因老化而导致漏气,从而让罐体内无法保持真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罐,能够在多次使用以后,依然可靠地保持罐体内处于真空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罐,包括罐体、顶盖和用于抽出所述罐体内气体的抽气机构,所述顶盖的侧边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罐体的卡件,所述顶盖设置有用于容设所述抽气机构的容槽,所述抽气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容槽;所述容槽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罐体的通气道,所述容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通气道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在所述罐体内处于真空状态时闭合所述通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密封帽,所述密封帽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气道,所述密封帽的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通气道两端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帽设置有破真空孔,所述破真空孔的顶部设置有隔绝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帽、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隔绝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设置有手提件,所述手提件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卡件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所述顶盖抵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机构包括真空抽气嘴,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真空抽气嘴的侧壁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抽气机构进行抽气,且通过控制机构来保持罐体内外隔绝,从而让罐体内保持能够稳定地保持真空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气机构拆离顶盖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罐体,2—顶盖,3—抽气机构,4—控制机构,11—手提件,12—卡槽,13—第二密封圈,21—卡件,22—容槽,23—第一密封圈,31—真空抽气嘴,41—密封帽,42—第一限位件,43—第二限位件,44—破真空孔,45—隔绝件,221—通气道,222—限位槽,23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罐,包括罐体1、顶盖2和用于抽出所述罐体1内气体的抽气机构3,所述顶盖2的侧边转动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罐体1的卡件21,所述顶盖2设置有用于容设所述抽气机构3的容槽22,所述抽气机构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容槽22;所述容槽22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罐体1的通气道221,所述容槽2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3,所述通气道221设置有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用于在所述罐体1内处于真空状态时闭合所述通气道221。

在需要把本实用新型抽取至真空时,先把顶盖2盖在罐体1上,然后利用卡件21锁住顶盖2和罐体1,再把抽气机构3安装至容槽22,之后把抽气机构3连接至抽气泵,利用抽气泵把罐体1内的气体逐渐抽走,此时罐体1内的气体把控制机构4顶起而使得控制机构4打开;当罐体1内的气体降低至一定值时,罐体1内处于保存食物所需的真空状态,抽气泵停止工作,此时由于罐体1内外压强差较大,罐体1的外气压会把控制机构4施压使得控制机构4闭合通气道221,然后即可把抽气机构3拆下,控制机构4可稳定地闭合通气道221使得罐体1内外隔绝。相比于传统的真空罐,本实用新型的抽气机构3和控制机构4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因抽气机构3老化而导致无法可靠隔绝罐体1内外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密封帽41,所述密封帽41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气道221,所述密封帽41的侧边分别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通气道221两端的第一限位件42和第二限位件43。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密封帽41的位置来控制通气道221的开闭的:当需要抽气时,抽气机构3与顶盖2之间处于抵压状态,罐体1内的气体顶起密封帽41而进入抽气机构3中,此时第二限位件43与通气道221的底端抵触,从而让制密封帽41在气体的冲击下脱离通气道221;在抽气完毕以后,连接于抽气机构3的抽气泵停止工作,罐体1内的气压小于抽气机构3与顶盖2之间的空间的气压,因此抽气机构3与顶盖2之间的空间的气体压向密封帽41而使得密封帽41闭合通气道221,从而让罐体1内部与外界隔绝,此时第一限位件42抵触通气道221的顶端而避免密封帽41在外界气压下顺着通气道221进入罐体1中。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压的变化来改变密封帽41的位置,并通过第一限位件42和第二限位件43来避免密封帽41脱离通气道221,从而保证了控制机构4控制通气道221开闭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道2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所述第一限位件42的限位槽222。使得密封帽41被外界气体压向通气道221时,第一限位件42能够恰好容设于限位槽222中,保证密封帽41不易松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帽41设置有破真空孔44,该破真空孔44贯穿于密封帽41;所述破真空孔44的顶部设置有隔绝件45。破真空孔44和隔绝件45的设置,用于在罐体1内外气压差过大而导致无法打开顶盖2时,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戳穿隔绝件45的方式对罐体1内部进行破真空处理,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地打开。当然,在采用戳穿隔绝件45的方式进行破真空以后,再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利用胶布或者其他物品贴住戳穿的孔即可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帽41、所述第一限位件42、所述第二限位件43和所述隔绝件45通过注塑一体成型。避免了气体从控制机构4各部件的连接缝隙处进入罐体1内,保证了控制机构4的整体性以及气密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设置有手提件11,所述手提件11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卡件21的卡槽12。手提件11便于让使用者能够稳定地提起本实用新型,而卡槽12与卡件21的配合则是用于让卡件21的锁住功能更加稳定,从而避免因卡件21松动而导致顶盖2与罐体1的因连接不稳定而摔落。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与所述顶盖2抵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即本实用新型盖上顶盖2时,顶盖2直接与第二密封圈13抵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外界气体不会从罐体1与顶盖2的连接处进入罐体1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更加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机构3包括真空抽气嘴31,所述第一密封圈23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真空抽气嘴31的的侧壁的插槽231。插槽231的设置,用于避免外界气体由第一密封圈23与插槽231的抵触处进入罐体1内,从而保证了罐体1的气密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