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789发布日期:2019-02-01 19:3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的存放与供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最常用的导电器材。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然而现在的线缆多是缠成盘装,然后由塑料膜封装。虽然很简洁,成本也最低,但是包装一经打开,线缆就会散乱,尤其在现场涉及多条线路施工时,容易造成错误施工。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装置,可以使打开包装后的线缆能够不散乱,而且可以避免接错线缆等施工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易散乱,易发生错接事故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装置,包括理线架和缠线轴;所述理线架包括四根竖梁和四根水平梁,四根所述水平梁首尾顺次连接构成矩形的顶面,四根竖梁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该矩形的顶点处,其下端向下延伸,以形成长方体形的架体;在所述架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支轴横梁,所述支轴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侧面的两根竖梁连接;所述缠线轴包括缠线杆和两块挡线板,所述缠线杆为一杆件,用于缠绕线缆;两块所述挡线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缠线杆的两端且板面与所述缠线杆垂直;在所述挡线板远离所述缠线杆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挡线板垂直的架轴杆,用于将所述缠线轴支撑在所述的支轴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架轴杆远离所述挡线板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所述架轴杆连接,所述夹持块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卡爪和滑动卡爪,所述夹持块的下部沿所述架轴杆轴向开有滑槽,所述滑动卡爪嵌在其中并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卡爪和滑动卡爪之间的缝隙构成安装卡口,用于卡接在所述的支轴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缠线杆和架轴杆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支轴横梁为多根,在所述架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所述支轴横梁的数量相等并形成若干对相互平行的支轴横梁;每对所述支轴横梁上设架有多个缠线轴。

进一步,在所述理线架上还设置有四根水平底梁,四根所述水平底梁首尾顺次连接构成矩形;该矩形位于所述理线架的下部,其四个顶点各与一个所述的竖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竖梁的竖直方向上开有长孔形滑槽,在所述支轴横梁的两端的相应位置开有螺纹盲孔,所述支轴横梁与所述竖梁之间通过位于长孔形滑槽形中的螺栓形成螺纹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线缆止回器,所述线缆止回器连接在所述理线架上或放置在所述理线架旁;所述线缆止回器整体为水平面设置的凹槽,该凹槽中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棘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棘轮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止回棘爪,两个所述棘轮之间的距离与线缆的外径相适应,以形成过线通道,所述线缆与两个所述棘轮接触,两个棘轮能够向出线方向转动;所述止回棘爪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另一端自由延伸且朝向进线方向,用于在棘轮向进线方向转动时卡止棘轮。

进一步,两个所述的棘轮的中心分别与一个两爪卡盘的两个卡爪铰接,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两爪卡盘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的卡爪朝下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的棘轮位于所述的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凹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梯形,该凹槽的进线口开设在所述梯形的长底端,该凹槽的出线口开设在所述梯形的短底端。

进一步,在所述进线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能够水平旋转的导线轮,用以防止线缆卡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线缆放置整齐,方便取用。由于线缆缠于缠线轴上,可以根据取用的需求直接取用,取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摆动,使得在电缆取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好,以及拉扯线缆导致剩下的线缆不会出现散乱的情况。

2、供线稳定可靠。由于线缆缠于缠线轴上可以方便地确定正在供线的缠线轴,有效地防止线缆错接事故。

3、有效防止线缆回缩。由于采用了线缆止回器,在正常使用中,棘轮会正常转动,如果缠线轴倒转,则棘轮会在止回棘爪的作用下卡止,防止线缆倒回。

4、通过采用缠线轴对线缆进行包装,一方面使得在搬运过程中不会造成将线缆包装外层磨破,可以对线缆塑料包装和线缆进行保护,另外缠线轴上始终能够显示线缆的信息,避免线缆使用过程中出错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缠线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理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止回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理线架;11—竖梁;12—水平梁;13—支轴横梁;2—缠线轴;21—挡线板;22—缠线杆;23—架轴杆;24—轴承;25—夹持块;251—固定卡爪;252—滑动卡爪; 3—线缆止回器;31—棘轮;32—止回棘爪;33—过线通道;34—导线轮;4—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线缆装置,包括理线架1和缠线轴2;所述理线架1包括四根竖梁11和四根水平梁12,四根所述水平梁12首尾顺次连接构成矩形的顶面,四根竖梁11 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该矩形的顶点处,其下端向下延伸,以形成长方体形的架体;在所述架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支轴横梁13,所述支轴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侧面的两根竖梁11连接;所述缠线轴2包括缠线杆22和两块挡线板21,所述缠线杆22 为一杆件,用于缠绕线缆4;两块所述挡线板21分别固定在所述缠线杆22的两端且板面与所述缠线杆22垂直;在所述挡线板21远离所述缠线杆22的一面固定有与所述挡线板 21垂直的架轴杆23,用于将所述缠线轴2支撑在所述的支轴横梁13上。所述挡线板21 优选为圆形。

作为优化,所述架轴杆23远离所述挡线板21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块25,所述夹持块 25的上部通过轴承24与所述架轴杆23连接,所述夹持块25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卡爪251 和滑动卡爪252,所述夹持块25的下部沿所述架轴杆23轴向开有滑槽,所述滑动卡爪252 嵌在其中并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卡爪251和滑动卡爪252之间的缝隙构成安装卡口,用于卡接在所述的支轴横梁13上。这样方便在抽出线缆4时转动,以实现连续供线。

作为优化,所述缠线杆22和架轴杆23的截面为正多边形。这样可以方便线缆4缠在缠线杆22上。

作为优化,所述支轴横梁13为多根,在所述架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所述支轴横梁13的数量相等并形成若干对相互平行的支轴横梁13;每对所述支轴横梁13上设架有多个缠线轴2。这样可以节约空间,放置更多的线缆4。

作为优化,在所述理线架1上还设置有四根水平底梁,四根所述水平底梁首尾顺次连接构成矩形;该矩形位于所述理线架1的下部,其四个顶点各与一个所述的竖梁1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增加架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在所述竖梁11的竖直方向上开有长孔形滑槽,在所述支轴横梁13的两端的相应位置开有螺纹盲孔,所述支轴横梁13与所述竖梁11之间通过位于长孔形滑槽形中的螺栓形成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支轴横梁13的位置来调整缠线轴2的高度。

作为优化,还包括线缆止回器3,所述线缆止回器3连接在所述理线架1上或放置在所述理线架1旁;所述线缆止回器3整体为水平面设置的凹槽,该凹槽中在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棘轮31,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棘轮3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止回棘爪32,两个所述棘轮31之间的距离与线缆4的外径相适应,以形成过线通道33,所述线缆4与两个所述棘轮31接触,两个棘轮31能够向出线方向转动;所述止回棘爪3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另一端自由延伸且朝向进线方向,用于在棘轮31向进线方向转动时卡止棘轮31。

在正常使用中,棘轮31会正常转动,如果缠线轴2倒转,则棘轮31会在止回棘爪 32的作用下卡止,防止线缆4倒回。

作为优化,两个所述的棘轮31的中心分别与一个两爪卡盘的两个卡爪铰接,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两爪卡盘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的卡爪朝下设置,以使两个所述的棘轮31位于所述的凹槽内。这样可以通过调节两爪卡盘来调整过线通道33的宽度,以适应外径的线缆4。

作为优化,所述凹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梯形,该凹槽的进线口开设在所述梯形的长底端,该凹槽的出线口开设在所述梯形的短底端。这样方便进线,也便于在出线时防止线缆4摆动。

作为优化,在所述进线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能够水平旋转的导线轮34,用以防止线缆4卡顿。

此外,为防止线缆4被棘轮31的棘齿破坏,可以在棘齿的齿顶处敷设橡胶层,橡胶层还可以增加线缆4与棘齿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