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482发布日期:2018-09-25 20:30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板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围板箱结构不能满足单元化回收,普遍操作方式为托盘、围板、箱盖、内衬分类后再集中打包回收,不方便种类点数,丢失现象普遍。目前市场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单元化回收可满足小订单客户需要,方便发货方管理和回收,也方便客户小批量订单的管理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围板箱,目的是方便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围板箱,包括下托盘、箱盖、围框、内衬装置和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托盘上的回收底盖,所述围框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内衬装置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回收底盖具有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内衬装置和围框的容置腔。

所述内衬装置包括底托板以及设置于底托板上且相垂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相平行的多个且第一隔板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隔板具有让所述第二隔板嵌入的第一卡槽,第二隔板具有让第一隔板嵌入的第二卡槽。

所述围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围板上且与第二围板为可拆卸式连接的边条,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均为U形结构。

所述边条设置两个,两个边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板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的材质为PP蜂窝板,所述边条的材质为ABS。

本实用新型的围板箱,通过将内衬装置和围框设置成可折叠的,并设置有回收底盖,从而便于围板箱的回收利用,特别适合小批量产品的包装和回收。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围板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围板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围板箱处于回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围板箱处于回收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箱盖;2、下托盘;3、回收底盖;4、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边条;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底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板箱,包括下托盘2、箱盖1、围框、内衬装置和还包括设置于下托盘2上的回收底盖3,围框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内衬装置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回收底盖3具有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内衬装置和围框的容置腔。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当围框和内衬装置均处于展开状态时,围框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矩形框,内衬装置放置于围框内的矩形空腔中,箱盖1盖在围框的顶部开口将围框的顶部封闭,围框的底部开口由回收底盖3封闭,围框插入回收底盖3的容置腔中。回收底盖3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矩形结构,容置腔为回收底盖3的中空内腔且容置腔为矩形腔体。下托盘2为矩形结构,下托盘2具有容纳回收底盖3的中空内腔且该中空内腔为矩形腔体,下托盘2对回收底盖3提供支撑和定位作用。下托盘2为采用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下托盘2为川字平板托盘,底部有排水孔。箱盖1为矩形结构,箱盖1为采用聚丙烯材料压铸而成,箱盖1上设有提手。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围框和内衬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有内衬装置放置于回收底盖3的容置腔中,围框放置于内衬装置上,箱盖1盖在回收底盖3上,箱盖1将回收底盖3封闭,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围板箱处于回收状态,也是处于体积最小的状态,便于回收利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内衬装置包括底托板9以及设置于底托板9上且相垂直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分别设置相平行的多个且第一隔板7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底托板9为矩形平板,底托板9的材质为PP中空板。在内衬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底托板9对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提供支撑作用,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竖直放置于底托板9上。内衬装置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待周转的物品的储物腔,内衬装置上的所有储物腔呈n*m矩阵式分布,各个储物腔是由底托板9、两个相邻的第一隔板7和两个相邻的第二隔板8包围形成的矩形腔体。第一隔板7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隔板7为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第二隔板8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隔板8为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与底托板9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与底托板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隔板8为长条板且第二隔板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隔板7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隔板7为长条状结构且第一隔板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当第一隔板7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隔板7处于长度最小的状态,此时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8处于距离最近的状态,内衬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在内衬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后,可将所有内衬装置放置于回收底盖3的容置腔中,此时可先将相连接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放置于容置腔中,然后将底托板9放置于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上,然后将折叠后的围框放置于底托板9上,最后盖上箱盖1。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为插接连接,第一隔板7具有让第二隔板8嵌入的第一卡槽,第二隔板8具有让第一隔板7嵌入的第二卡槽。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处相互插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的材质相同,均为PP中空板。在本实施例中,内衬装置的第一隔板7设置三个,第二隔板8设置五个。

如图1至图4所示,围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以及设置于第一围板4上且与第二围板5为可拆卸式连接的边条6,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作为优选的,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均为U形结构,第一围板4的开口和第二围板5的开口相对,边条6设置两个,两个边条6分别与第一围板4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围板4的开口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一个边条6,而且边条6是通过铆钉固定在第一围板4上,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的材质为PP蜂窝板,边条6的材质为ABS。

作为优选的,第二围板5与边条6为插接连接,边条6具有让第二围板5嵌入的插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围框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围板5的开口端的两侧部分别嵌入一个边条6上设置的插槽中,实现与边条6的装配。在将第二围板5与边条6拆卸分离后,可将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进行折叠,折叠后的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呈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围板4和第二围板5可以堆叠放置于处于折叠状态的内衬装置上,便于回收利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