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房电梯限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271发布日期:2019-02-15 19:4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有机房电梯限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用限速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限速器。



背景技术:

电梯限速器,是电梯安全保护系统中的安全控制部件之一,当电梯在运行中无论何种原因使轿厢发生超速,甚至发生坠落的危险,而所有其他安全保护装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则限速器和安全钳发生联动动作,使电梯轿厢停住,但目前的电梯无法在运行检测时无法远程实现人工触发制动、人工复位制动的功能,需要近距离操作,这会造成很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远程触发和复位的一种电梯限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机房电梯限速器,包括支架,支架上部安装有限速器开关,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绳轮组件,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用于绕钢丝绳的绳轮机构和棘轮机构,所述绳轮组件一侧设置有制动组件,还包括铰接在侧壁上的用于触发制动组件进行工作的的止块组件,所述绳轮机构内还设置有驱动止块组件旋转的垂体组件,所述止块组件一侧设置有伸出侧板的驱动杆,还包括驱动驱动杆运动的机械触发复位机构,使得止块本体可以触发制动组件触发或复位;所述机械触发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侧壁上可相对侧壁运动的机械复触位板,所述机械复触位板上设置有第二触复位通孔,所述驱动杆伸出第二触复位通孔,所述机械复触位板一侧设置第二闸线,所述机械复触位板另一侧设置有第三闸线。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触复位通孔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机械复触位板上设置有第四腰形孔,还包括第二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固定螺钉穿过第四腰形孔固定在侧壁上,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对驱动杆起导向作用的导向腰形槽,所述导向腰形槽的两端位于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两对角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壁上沿第二闸线和第三闸线方向分别设置有机械触发固定板和机械复位固定板,所述第一闸线、第二闸线和第三闸线分别穿过电气复位固定板、机械触发固定板和机械复位固定板,所述第二闸线上还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机械触发固定板和机械复触位板之间,所述第三闸线上还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位于机械复位固定板和机械复触位板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垂直设置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安装有可卡入棘轮机构的棘爪,所述棘爪下部设置有第三通孔,还包括制动瓦,所述制动瓦上部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制动瓦下部设置有第三腰形孔,所述位于制动组件处的侧壁设置有位于上部的第二通孔和位于下部的第二腰形孔,还包括穿过第二通孔的制动瓦轴与穿过第二腰形孔的制动轴,所述棘爪通过第三通孔安装在制动轴上,所述制动瓦通过第三腰形孔安装在制动瓦轴上,所述第一腰形孔穿过制动瓦轴。

进一步的是:所述垂体组件包括第一垂体组件和第二垂体组件,所述第一垂体组件包括第一垂体支架,所述第一垂体支架一端与绳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一垂体支架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垂体,所述第一垂体一侧设置有可与止块组件接触的第一打杆,所述第一垂体另一侧设置有穿过第一垂体支架的第一连动轴;

所述第二垂体组件包括第二垂体支架,所述第二垂体支架一端与绳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二垂体支架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垂体,所述第二垂体一侧设置有可与止块组件接触的第二打杆,所述第二垂体另一侧设置有穿过第二垂体支架的第二连动轴,所述第一垂体组件和第二垂体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垂体组件和第二垂体组件运动半径的弹簧机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绳轮组件中部跟随绳轮组件同步转动,所述连杆两端均设置有腰形限位孔,所述两个腰形限位孔分别套设在第一连动轴和第二连动轴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弹簧机构包括螺杆,所述第二垂体支架靠近第二垂体一侧设置有弹簧挡块,所述弹簧挡块内设置有弹簧穿过孔,所述螺杆一端通过固定铜块安装在第一垂体支架与绳轮组件铰接处,所述螺杆另一端穿过弹簧穿过孔,所述螺杆穿过弹簧挡块一端设置有两个弹簧固定垫圈,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杆上且位于两个弹簧固定垫圈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块组件包括止块本体,所述止块本体中部与支架的侧壁铰接,所述止块组件一端设置有与棘爪接触用于阻挡棘爪的玻珠螺丝,所述止块组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垂体组件外部旋转力的紧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机房电梯限速器在进行制动检测时,即使限速器未超过限定速度,也可通过手动拉闸线的方式进行远程触发和复位等操作,从而无需人工靠近限速器进行操作,增加了制动检测时的安全性,且制动组件将压缩弹簧设计为竖直结构,且通过将压缩弹簧、制动瓦轴和棘爪的联动设计,使得制动结构只需占用绳轮组件一侧的小空间即可实现对绳轮组件的制动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电梯限速器的占用空间,使得本电梯限速器能适应小空间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限速器主示图

图2为电梯限速器示意图。

图3为电梯限速器爆炸图。

图4为支架示意图。

图5为绳轮机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垂体组件示意图。

图7为第二垂体组件示意图。

图8为弹簧机构示意图。

图9为止块组件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支架1、限速器开关2、绳轮机构3、棘轮机构4、压缩弹簧5、棘爪6、第三通孔7、制动瓦8、第一腰形孔9、第三腰形孔10、第二通孔11、第二腰形孔12、制动瓦轴13、制动轴14、止块组件15、止块本体151、玻珠螺丝152、紧定螺钉153、第一垂体组件16、第一垂体支架161、第一垂体162、第一打杆163、第一连动轴164、第二垂体组件17、第二垂体支架171、第二垂体172、第二打杆173、第二连动轴174、弹簧挡块175、弹簧机构18、螺杆181、固定铜块182、弹簧固定垫圈183、弹簧184、连杆19、腰形限位孔20、驱动杆21、机械复触位板28、第二触复位通孔29、第二闸线30、第三闸线31、第四腰形孔 32、第二固定螺钉33、导向腰形槽34、第二复位弹簧36、第三复位弹簧37、机械触发固定板39、机械复位固定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有机房电梯限速器,包括支架1,支架1上部安装有限速器开关2,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支架1内设置有绳轮组件,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用于绕钢丝绳的绳轮机构3和棘轮机构4,所述绳轮组件一侧设置有制动组件,还包括铰接在侧壁上的用于触发制动组件进行工作的的止块组件15,所述绳轮机构3内还设置有驱动止块组件15 旋转的垂体组件,所述止块组件一侧设置有伸出侧板的驱动杆21,还包括驱动驱动杆21运动的机械触发复位机构,使得止块本体可以触发制动组件触发或复位,所述机械触发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侧壁上可相对侧壁运动的机械复触位板28,所述机械复触位板28上设置有第二触复位通孔29,所述驱动杆21伸出第二触复位通孔29,所述机械复触位板28一侧设置第二闸线30,所述机械复触位板28另一侧设置有第三闸线31,所述第二触复位通孔29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机械复触位板28上设置有第四腰形孔32,还包括第二固定螺钉33,所述第二固定螺钉33穿过第四腰形孔32固定在侧壁上,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对驱动杆21起导向作用的导向腰形槽34,所述导向腰形槽34的两端位于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两对角之间,在进行制动触发时,人工拉动第二闸线30,使得机械复触位板28向第二闸线30方向运动,驱动驱动杆21沿导向槽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制动机构对绳轮组件形成制动,当需要复位时,人工拉动第三闸线31,使得机械复触位板28向第三闸线31方向运动,驱动驱动杆21沿导向槽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止块组件恢复对制动机构的抵触力,从而使得制动组件复位,对绳轮组件的制动消失,实现了制动复位操作,由于第二触复位通孔29位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保证了驱动杆21能在导向槽内运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侧壁上沿第二闸线30和第三闸线31方向分别设置有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40,所述第二闸线30和第三闸线31分别穿过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40,所述第二闸线30上还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3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6位于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触位板28之间,所述第三闸线31上还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7,所述第三复位弹簧37位于机械复位固定板40和机械复触位板28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6和第三复位弹簧37的设置可以使得当两根闸线分别拉动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40做完触发和复位动作后,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 40可复位到原位,从而进行下一轮触发或复位操作,且由于第二触复位通孔29为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使得当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40复位后,机械触发固定板39和机械复位固定板40触发的驱动杆21不会发生复位情况,从而减少了误触发的可能性。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垂直设置的压缩弹簧5,所述压缩弹簧5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压缩弹簧5的上端安装有可卡入棘轮机构4的棘爪6,所述棘爪6下部设置有第三通孔7,还包括制动瓦8,所述制动瓦8上部设置有第一腰形孔9,所述制动瓦8下部设置有第三腰形孔10,所述位于制动组件处的侧壁设置有位于上部的第二通孔11和位于下部的第二腰形孔12,还包括穿过第二通孔11的制动瓦轴13与穿过第二腰形孔12的制动轴14,所述棘爪6通过第三通孔7安装在制动轴14上,所述制动瓦8通过第三腰形孔10安装在制动瓦轴13上,所述第一腰形孔9穿过制动瓦轴13,还包括铰接在侧壁上的用于阻挡棘爪6的止块组件15,所述绳轮机构3内还设置有驱动止块组件15旋转的垂体组件,上述电梯限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梯达到限速器的限速后,电梯下降速度增加,从而使得绳轮组件的转速增加,即垂体组件受到的离心力增加,从而使得垂体组件的运动半径增加,垂体组件首先撞到限速器开关2,电梯电源被切断,曳引机制动器动作,电梯停止;如曳引机制动器动作不及时或失效,垂体组件继续转动打到止块组件15的驱动杆21上,使得止块组件15旋转,止块组件15失去对棘爪6的阻挡力,在压缩弹簧5的驱使下,棘爪6 卡入棘轮机构4内,此时棘轮机构4仍会跟随绳轮机构3继续向下转动一段距离,使得棘爪 6带动压缩弹簧5下压,在下压时同时带动制动轴14运动到第二腰形孔12的下部,使得制动瓦8通过第三腰形孔10安装在制动轴14上,从而使得制动瓦8的下端跟随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在第一腰形孔9的限位下,制动瓦8的上部向绳轮组件方向运动,卡住绳轮组件内的钢丝绳,起到制动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限速器中的制动组件将压缩弹簧5设计为竖直结构,且通过将压缩弹簧5、制动瓦轴13和棘爪6的联动设计,使得制动结构只需占用绳轮组件一侧的小空间即可实现对绳轮组件的制动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电梯限速器的占用空间,使得本电梯限速器能适应小空间的使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垂体组件包括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 17,所述第一垂体组件16包括第一垂体支架161,所述第一垂体支架161一端与绳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一垂体支架161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垂体162,所述第一垂体162一侧设置有可与止块组件15接触的第一打杆163,所述第一垂体162另一侧设置有穿过第一垂体支架161的第一连动轴164;所述第二垂体组件17包括第二垂体支架171,所述第二垂体支架171一端与绳轮组件铰接,所述第二垂体支架171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垂体172,所述第二垂体172一侧设置有可与止块组件15接触的第二打杆173,所述第二垂体172另一侧设置有穿过第二垂体支架171的第二连动轴174,所述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运动半径的弹簧机构18,在具体工作时,在绳轮组件正常转动时,在弹簧机构18的作用下,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的运动半径小,使得垂体组件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打杆163和第二打杆173不会打到止块组件15,从而对后续的制动组件进行触发,当电梯超过限速器的限定速度后,轿厢下降速度增加,使得绳轮组件转速增加,从而使得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受到的离心力增加,从而使得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克服弹性机构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的运动半径加大,从而使得第一打杆163或第二打杆173能打到限速器开关2和止块组件15,从而触发电梯电源被切断和制动组件进行制动操作,采用此种机械触发结构能使得触发更准确。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5所示,还包括连杆19,所述连杆19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绳轮组件中部跟随绳轮组件同步转动,所述连杆19两端均设置有腰形限位孔20,所述两个腰形限位孔20分别套设在第一连动轴164和第二连动轴174上,所述连杆19的设置可对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运动半径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当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 17的运动半径增大后,也只能在腰形限位孔20的限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在超速情况下,第一打杆163或第二打杆173也能准确打到限速器开关2和止块组件15。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8所示,还包括弹簧机构18包括螺杆181,所述第二垂体支架171 靠近第二垂体172一侧设置有弹簧挡块175,所述弹簧挡块175内设置有弹簧穿过孔,所述螺杆181一端通过固定铜块182安装在第一垂体支架161与绳轮组件铰接处,所述螺杆181 另一端穿过弹簧穿过孔,所述螺杆181穿过弹簧挡块175一端设置有两个弹簧固定垫圈183,所述弹簧184套设在螺杆181上且位于两个弹簧固定垫圈183之间,在正常旋转过程中时,第一垂体支架161和第二垂体支架171的的相反两端之间受到弹簧184力的作用,使得第一垂体支架161和第二垂体支架171在很小的运动半径范围内转动,当超速时,第一垂体组件 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增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184力,使得弹簧184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垂体组件16和第二垂体组件17中的第一垂体162和第二垂体172的运动半径增加,从而使得第一打杆163和第二打杆173能打到止块组件15起到驱动制动组件的作用,从而使得制动组件不会发生误启动的情况。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9所示,所述止块组件15包括止块本体151,所述止块本体151中部与支架1的侧壁铰接,所述止块组件15一端设置有与棘爪6接触用于阻挡棘爪6的玻珠螺丝152,所述止块组件15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垂体组件外部旋转力的紧定螺钉153,在原始状态时,止块组件15的玻珠螺丝152端与棘爪6相互抵触,使得棘爪6不会卡入棘轮机构 4内,当紧定螺钉153端受到垂体组件给予的外力后,止块本体151会绕铰接点旋转,使得玻珠螺丝152对棘爪6的抵触力消失,从而使得制动组件得到触发进行制动操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