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2347发布日期:2018-09-21 22:4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线、电缆越来越多的采用绕包屏蔽层来提高线缆的信号屏蔽,而屏蔽层一般是绕制于绕线筒上的,现有的绕线筒大多为一体成型为整体的圆筒,绕在这种圆筒上的线层使用之后,要将空的圆筒取出大多需要剪开破坏圆筒,才能使圆筒从放线轴取下,因此,现在的圆筒为了方便破坏,大多使用了纸筒,这也造成业界使用纸筒基本上为一次性的,无法进行循环的即时利用。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本绕线筒在使用放线后,可以方便的拆分和组合,从而是提高了操作的便捷,也节省了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具有塑料成型的筒体,所述筒体由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组成,所述第一半圆筒的两端部且靠内侧的一面设置有凹扣位,所述第二半圆筒的两端部且靠外侧的一面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与凹扣位可拆卸式卡接;所述凹扣位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凸扣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两端为圆形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筒的两端部的内侧面为向外倾斜的斜面,所述凹扣位设置于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的边缘均设置有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筒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半圆筒、第二半圆筒的环形端部设置有插拔位,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设置有插条,所述插条的两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插条与插拔位可插拔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外侧面均设置有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内侧面为光滑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吸附金属尘粒的磁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具有塑料成型的筒体,所述筒体由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组成,所述第一半圆筒的两端部且靠内侧的一面设置有凹扣位,所述第二半圆筒的两端部且靠外侧的一面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与凹扣位可拆卸式卡接;所述凹扣位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凸扣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配合。本绕线筒主要应用于线缆包材领域,使用时,将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组合,使凹扣位与凸扣进行卡接,即可形成一个绕线筒,当上机使用完包材之后,将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稍用力即可分开成为两部分,从而方便地从包材作业设备上取下,操作便捷,可重复使用,节省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第一半圆筒--1,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斜面--13,第二半圆筒--2,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22,插拔位--3,第一端板--4,第二端板--5,插条--61,横向筋条--62,纵向筋条--63,磁性件--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结构的绕线筒,具有塑料成型的筒体,所述筒体由第一半圆筒1和第二半圆筒2组成,所述第一半圆筒1的两端部且靠内侧的一面设置有凹扣位,所述第二半圆筒2的两端部且靠外侧的一面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与凹扣位可拆卸式卡接;所述凹扣位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凸扣包括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所述第一凸起21与第一凹槽11配合,所述第二凸起22与第二凹槽12配合。本绕线筒主要应用于线缆包材领域,使用时,将第一半圆筒1和第二半圆筒2组合,使凹扣位与凸扣进行卡接,即可形成一个绕线筒,当上机使用完包材之后,将第一半圆筒1和第二半圆筒2稍用力即可分开成为两部分,从而方便地从包材作业设备上取下,操作便捷,可重复使用,节省使用成本。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半圆筒1的两端部的内侧面为向外倾斜的斜面13,所述凹扣位设置于斜面13。这种向外倾斜的斜面13方便在分开第一半圆筒1和第二半圆筒2时更加方便,且在对接时,利用斜面13相互对接,可以使第一半圆筒1和第二半圆筒2相互配合更加紧密。

在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22的边缘均设置有圆角。将边缘设置有圆角,不但在扣接时更加容易,而且避免因尖况的棱线对人手造成伤害。

为了使本绕线筒具有较大绕制量,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筒还包括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所述第一半圆筒1、第二半圆筒2的环形端部设置有插拔位3,所述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均设置有插条61,所述插条61的两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插条61与插拔位3可插拔式连接。凸出部可以使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与筒体的配合更加稳固。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的外侧面均设置有横向筋条62和纵向筋条63,所述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的内侧面为光滑表面。横向筋条62和纵向筋条63相互交叉,这种筋条可以提高端板的结构强度,避免折损。

由于工作场所中,易产生大量的金属屑,为了避免金属屑随包材一起包于电线缆中,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板4和第二端板5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吸附金属尘粒的磁性件64。磁性件64可以将生产场所中的金属进行吸附,特别是包材吸附的金属屑,避免了包材将金属屑包于电线缆中,影响电线缆的成型质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