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0882发布日期:2018-10-30 23:50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有时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道管理也就是吸除气道分泌物,即痰液,是一项常规而重要的治疗性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严格无菌,否则容易造成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此操作过程需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目前均为简易一次性塑料袋包装。

为了方便操作及取用方便,临床上通常将需要的不同规格的吸痰管放置在病床附近的柜子或平台上;但是临床上发现存在下列问题:首先,由于不同规格的吸痰管的长度不同,而且,监护病房在每张病床周围的仪器设备比较多,给吸痰管的规范放置造成困难;其次,摆放在一起成堆的吸痰管在选择使用拿出时,相互之间会干扰,拿起一根吸痰管时可能会把其他吸痰管拉出,掉落到地上导致混乱,且摆放时也不规范,不符合现代医学器具规范;最后,一次性吸痰管的外包装在撕开后,丢弃也不方便,不规范,因其本身较轻,即使是扔到垃圾桶也不方便,需要在拆除后就近扔掉,也防止撕除包装的吸痰管与其他东西接触导致感染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吸痰管存放、取用互不干扰,方便选择规格使用及收集包装纸,有效提高了医护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医疗器具的规范化管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收集箱和分隔框,所述存放箱为长40-60cm、宽20-3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存放箱右侧面为开口,内部中空放置有分隔框,所述分隔框通过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存放箱内空间划分为均匀的吸痰管存放腔,所述存放箱上面板右侧设有与每列吸痰管存放腔对应的标识区域,所述存放箱后侧与收集箱活动连接,收集箱为长40-60cm、宽10-2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上侧面为开口并通过合页安装收集箱箱盖,收集箱内部设有收集袋,收集袋通过收集箱上端设置的固定孔与收集箱固定。

优选的,所述分隔框上至少设置4-6块横向隔板和4-6块纵向隔板。

优选的,所述存放箱后侧面上设置有榫孔与收集箱前侧设置的塑料榫将收集箱和存放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箱盖上设有子扣与收集箱上表面设置的母扣可连接锁定。

优选的,所述存放箱、收集箱和分隔框均为医用透明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每个吸痰管单独存放于吸痰管存放腔中,存放、取用互不干扰,存放箱上面板右侧设有与每列存放腔对应的标识区域,可根据规格将吸痰管按每列放置,有利于医疗器具的规范化管理;并设置有收集箱和收集袋能收集吸痰管包装纸,有利于提高医护效率和质量,避免感染等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存放箱和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收集箱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存放箱和分隔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存放箱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存放箱,101-榫孔,102-标识区域,2-收集箱,201-塑料榫,202-收集箱箱盖,203-合页,204-子扣,205-母扣,206-固定孔,207-收集袋,3-分隔框,301-吸痰管存放腔,302-横向隔板,303-纵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所述存放箱1为长40-60cm、宽20-3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存放箱1右侧面为开口,内部中空放置有分隔框3,所述分隔框3通过横向隔板302和纵向隔板303将存放箱1内空间划分为均匀的吸痰管存放腔301,所述存放箱1上面板右侧设有与每列吸痰管存放腔301对应的标识区域102,所述存放箱1后侧与收集箱2活动连接,收集箱2为长40-60cm、宽10-2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上侧面为开口并通过合页203安装收集箱箱盖202,收集箱2内部设有收集袋207,收集袋207通过收集箱2上端设置的固定孔206与收集箱2固定。

其中,分隔框3上至少设置4-6块横向隔板302和4-6块纵向隔板303。

其中,存放箱1后侧面上设置有榫孔101与收集箱2前侧设置的塑料榫201将收集箱2和存放箱1连接。

其中,收集箱箱盖202上设有子扣204与收集箱2上表面设置的母扣205可连接锁定。

其中,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均为医用透明塑料材料。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均为医用透明塑料材料;便于观察箱内情况,如吸痰管存放量不足时可及时补充;

存放箱1为长40-60cm、宽20-3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存放箱1右侧面为开口,内部中空放置有分隔框3,所述分隔框3通过横向隔板302和纵向隔板303将存放箱1内空间划分为均匀的吸痰管存放腔301,分隔框3上至少设置4-6块横向隔板302和4-6块纵向隔板303,存放箱1上面板右侧设有与每列吸痰管存放腔301对应的标识区域102;使用时,将吸痰管按照每一类规格放置于每列吸痰管存放腔301内,并通过标识笔在标识区域102标识,存放的方式为吸痰管规格由小到大依次存放,在取放时,因每个吸痰管在一个独立的空腔内放置,吸痰管相互之间不会干扰,一方面可以规整的收纳所需要的吸痰管,另一方面,操作者能快速找到相应规格的吸痰管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存放箱1后侧与收集箱2活动连接,存放箱1后侧面上设置有榫孔101与收集箱2前侧设置的塑料榫201将收集箱2和存放箱1连接,收集箱2为长40-60cm、宽10-2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上侧面为开口并通过合页203安装收集箱箱盖202,收集箱箱盖202上设有子扣204与收集箱2上表面设置的母扣205可连接锁定;收集箱2内部设有收集袋207,收集袋207通过收集箱2上端设置的固定孔206与收集箱2固定;收集箱2及收集袋207的设置,解决了目前,在使用吸痰管拆除一次性吸痰管的包装纸后,需要妥善的放置包装纸,同时应该避免吸痰管移动及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放置感染,使用时将包装纸拆除后直接将其放置到收集箱2的收集袋207内,同时其余医用废物也可放置在其中,操作完成后收走收集袋207后更换新的即可,有利于提高医护效率和质量,避免感染等安全隐患。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临床吸痰管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存放箱1、收集箱2和分隔框3均为医用透明塑料材料;

存放箱1为长40-60cm、宽20-3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存放箱1右侧面为开口,内部中空放置有分隔框3,所述分隔框3通过横向隔板302和纵向隔板303将存放箱1内空间划分为均匀的吸痰管存放腔301,分隔框3上至少设置4-6块横向隔板302和4-6块纵向隔板303,存放箱1上面板右侧设有与每列吸痰管存放腔301对应的标识区域102;

存放箱1后侧与收集箱2活动连接,存放箱1后侧面上设置有榫孔101与收集箱2前侧设置的塑料榫201将收集箱2和存放箱1连接,收集箱2为长40-60cm、宽10-20cm、高20-30cm的长方体箱体,上侧面为开口并通过合页203安装收集箱箱盖202,收集箱箱盖202上设有子扣204与收集箱2上表面设置的母扣205可连接锁定;收集箱2内部设有收集袋207,收集袋207通过收集箱2上端设置的固定孔206与收集箱2固定;

除上述实施例1所述操作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存放箱1和收集箱2拆开使用,拆开后,将存放箱1直立放置,成为一个长20-30cm、宽20-30cm、高40-60cm的存放箱1,开口方向向上,吸痰管从上端实现取放,存放箱1的分隔框3内吸痰管存放腔301内部垫有不同高度的海绵垫,用于放置不同规格长度的吸痰管,使得吸痰管放置后头端突出存放箱1上端开口3-5cm,方便取放,可根据规格将吸痰管按每列放置,有利于医疗器具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护效率和质量,避免感染等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