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532发布日期:2018-12-18 21:3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准备各种规格整匝的线缆,以便施工过程中使用。

目前,公告号为CN10239879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它包括箱体和线轴,箱体下端的四个角安装有制动式车轮,箱体上部前后端分别设有推手,箱体里放置有两排两列共四个线轴,线轴两端的轴承支撑在快装式轴承座上,箱体的前后墙板上设有出线孔,出线孔与线轴之间设有线缆导向机构,箱体前后墙板上于出线孔的下方设有线头锁止机构,箱体的上端通过铰链设有顶盖, 箱体里于线轴的下方设有工具室,箱体的左右墙板上相应的设有工具门。

这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虽然能够对线缆的出线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其本身不能够携带备用的线缆,在箱体内的线缆使用完需要更换时,需要工作人员去管理线缆的位置取回新的线缆进行更换,然后才能继续使用,若线缆取回的不及时,花费的时间较长,则会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其能够自身携带备用线缆,在箱体内的线缆用完后,可以直接将备用的线缆更换上,避免线缆取回的不及时,影响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包括箱体、转轴、连接轴和轴承座,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出线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挡板,所述轴承座设置在箱体内,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与轴承座相匹配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设置在轴承座上,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装载备用线缆的装载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备用的线缆放置在装载版上,在箱体内的线缆用完后,将转轴从箱体内取出,把连接轴从转轴上拆卸下来,将备用的线缆套装在转轴上,再将连接轴安装在转轴上,并将转轴重新放回箱体内,且使连接轴上的滚动轴承处于轴承座内,完成直接对线缆的更换,与需要工作人员去管理线缆的位置取回新的线缆进行更换相比,避免线缆取回的不及时,影响施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装载板上设有用于对缠绕有线缆的线缆盘进行限位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够对线缆盘进行限位,在箱体移动过程中,避免线缆盘从装载板上掉落下来,将工作人员砸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装载板设置为“L”形,所述箱体侧壁背离箱体底部的一端设有连接板,“L”形所述装载板与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板靠近箱体内部的一侧设有斜坡,所述装载板铰接连接板的一端并背离箱体的一侧设有斜坡,所述限位杆设置在“L”形所述装载板平行于地面的部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刮风天气,可将装载板翻转至箱体顶部,挡住箱体顶部的开口,减小砂石、树枝或者其他杂质被风吹进箱体内部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上还设有观察板,所述观察板上设有观察孔,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条形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限位块,所述观察板的一端穿过条形口,且搭设在限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缆出线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孔观察箱体内部线缆的使用情况,若线缆即将用完,可先将备用线缆从装载板上去下,为更换线缆节省时间,避免更换时间较长,影响施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观察板上还设有便于将其拉动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线缆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把手直接将观察板从箱体内部取出,避免观察板的边缘处于条形口内,在取出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更换线缆的速度,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箱体侧壁上还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上夹块、下夹块、丝杠和手柄,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均通过滑移构件设置在箱体侧壁上,所述滑移构件包括燕尾块和燕尾槽,所述燕尾块设置在上夹块和下夹块上,所述燕尾槽设置在箱体侧壁上,所述燕尾块嵌设在燕尾槽内,所述上夹块靠近下夹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夹块靠近下夹块的一侧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槽形成一个圆孔,且圆孔的中心轴线与出线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丝杠通过支架设置在箱体侧壁上,所述丝杠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均通过通孔套设在丝杠上,且通孔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手柄连接于丝杠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截取施工需要的线缆后,使线缆头处于箱体外部,转动手柄,手柄带动丝杠转动,在丝杠转动过程中,上夹块和下夹块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当上夹块和下夹块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槽形成的圆孔将线缆夹住,对线缆头进行限位,避免线缆头通过出线孔滑落到箱体内部,为再次使用带来不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槽内均设有锥齿,且所述锥齿的尖锐部分均朝向两个弧形槽形成的圆孔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夹块和下夹块夹住线缆时,锥齿的尖锐部分抵触于线缆,增大了线缆与上夹块、线缆与下夹块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线缆从两个弧形槽形成的圆孔内脱落出去。

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柄与丝杠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缆头通过夹持进行限位后,将手柄从丝杠上拆卸下来,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转手手柄,导致上夹块和下夹块朝相互背离方向运动,解除对线缆头的限位,导致线缆头滑落回箱体内部。

进一步设置:所述丝杠与手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手柄呈中空状设置,所述手柄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上均设有弧形片,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片形成一个中空圆管,中空圆管的中心轴线与出线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中空圆管的外壁设有与手柄上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夹块和下夹块夹持住线缆头后,将手柄从丝杠上拆卸下来,并将手柄通过螺纹连接在两个弧形片形成的中空圆管上,中孔状的手柄将线缆头包裹住,避免线缆头暴露在外面,将从箱体周围走过的工作人员刮伤。

进一步设置: 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推动箱体,为推动箱体提供了一个施力点,与通过在箱体外部设置推动部件相比,节省空闲,便于运输,避免运输空间过小,导致无法将整个装置装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装载板的设置能够用于放置备用线缆,在箱体内部线缆用完后,能够及时进行更换,与需要工作人员去管理线缆的位置取回新的线缆进行更换相比,避免线缆取回的不及时,影响施工效率;

2、锁止机构的设置能够对线缆头进行限位,避免线缆头通过出线孔滑落回箱体内部,影响下次使用;

3、将手柄设置为中空状并与两个弧形片形成的中空圆管连接,能够通过中空状的手柄将线缆头包裹起来,避免线缆头刮伤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凹槽与箱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用于体现轴承座与滚动轴承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箱体与装载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用于体现锁止机构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丝杠与上夹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用于体现锥齿与弧形槽之间位置关系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转轴;3、连接轴;4、轴承座;5、出线孔;6、滚轮;7、挡板;8、滚动轴承;9、装载板;10、限位杆;11、连接板;12、观察板;13、观察孔;14、条形口;15、限位块;16、把手;17、锁止机构;171、上夹块;172、下夹块;173、丝杠;174、手柄;18、滑移构件;181、燕尾块;182、燕尾槽;19、弧形槽;20、支架;21、锥齿;22、弧形片;23、凹槽;2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转轴2、连接轴3和轴承座4,箱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出线孔5和便于推动箱体1的凹槽23,且凹槽23不会占用箱体1外部的空间,箱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6,如图1和图3所示,转轴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轴3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2与连接轴3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连接轴3靠近转轴2的一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内径与转轴2的直径相匹配,连接管套设在转轴2上,连接管和转轴2上均设有通孔,转轴2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管上通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时,螺栓穿过通孔并与螺母啮合,连接轴3上设有挡板7,轴承座4设置在箱体1内,连接轴3上设有与轴承座4相匹配的滚动轴承8,滚动轴承8设置在轴承座4上,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上还设有观察板12,观察板12上设有观察孔13和便于拉动观察板12的把手16,箱体1侧壁上设有条形口14,箱体1内部设有限位块15,观察板12的一端穿过条形口14,且搭设在限位块15上。

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侧壁背离箱体1底部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背离箱体1的一端铰接有装载板9,装载板9用于装载备用线缆,装载板9设置为“L”形,连接板11靠近箱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斜坡,装载板9铰接连接板11的一端并背离箱体1的一侧设有斜坡,“L”形装载板9平行于地面的部分上设有用于对线缆盘进行限位的限位杆10。

如图5所示,箱体1侧壁上还设有锁止机构17,锁止机构17包括上夹块171、下夹块172、丝杠173和手柄174,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均通过滑移构件18设置在箱体1侧壁上,滑移构件18包括燕尾块181和燕尾槽182,燕尾块181设置在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上,燕尾槽182设置在箱体1侧壁上,燕尾块181嵌设在燕尾槽182内,如图6和图7所示,上夹块171靠近下夹块172的一侧设有弧形槽19,上夹块171靠近下夹块172的一侧设有弧形槽19,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槽19形成一个圆孔,且上夹块171的弧形槽19内和下夹块172的弧形槽19内均设有锥齿21,锥齿21的尖锐部分均朝向圆孔的中心,圆孔的中心轴线与出线孔5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5和图7所示,丝杠173通过支架20设置在箱体1侧壁上,丝杠173上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均通过通孔套设在丝杠173上,且通孔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手柄174连接于丝杠173的一端,所述箱体1上还设有导向杆24,所述导向杆24贯穿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且所述导向杆24平行于丝杠173,手柄174与丝杠173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丝杠173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手柄174呈中空状设置,手柄174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上均设有弧形片22,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相互贴合时,两个弧形片22形成一个中空圆管,中空圆管的中心轴线与出线孔5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中空圆管的外壁设有与手柄174上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

实施过程:将缠绕有备用线缆的线缆盘套装在装载板9的限位杆10上,在箱体1内部的线缆用完后,拉动把手16,将观察板12从箱体1内拉出,并将转轴2从箱体1内取出,将螺栓和螺母从连接轴3上拆卸下来,从而将连接轴3从转轴2上拆卸下来,将带有备用线缆的线缆盘套装在转轴2上,通过螺栓螺母将连接轴3和转轴2重新连接在一起,并将转轴2重新放回箱体1内,且使连接轴3上的滚动轴承8处于轴承座4内,完成直接对线缆的更换,再将观察板12通过条形孔放置在箱体1内,且观察板12背离箱体1的一端搭设在限位块15上,完成观察板12的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板12上的观察孔13随时了解到箱体1内部线缆的使用情况。

在截取施工需要的线缆后,使线缆头处于箱体1外部,转动手柄174,且手柄174的转动方向与将手柄174安装在丝杠173上的转动方向相同,手柄174带动丝杠173转动,在丝杠173转动过程中,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当上夹块171和下夹块172相互贴合时,弧形槽19内的锥齿21抵触线缆,两个弧形槽19形成的圆孔将线缆夹住,对线缆头进行固定,将线缆头固定后,工作人员按住丝杠173,对丝杠173进行固定,再转动手柄174,将手柄174从丝杠173上拆卸下来,再将手柄174通过螺纹连接在两个弧形片22形成的中空圆管上,中孔状的手柄174将线缆头包裹住,避免线缆头暴露在外面,将从箱体1周围走过的工作人员刮伤。

将装载板9翻转至箱体1顶部,装载板9挡住箱体1顶部的开口,一方面,若遇到刮风天气,装载板9能够减小砂石、树枝或者其他杂质被风吹进箱体1内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电力施工用出线管理装置所转动的空间,为运输带来方便。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