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3500发布日期:2019-01-13 17: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



背景技术:

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及氯等16种元素。这16种必需营养元素因其在作物体内含量不同,又可分为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如碳、氢、氧、氮、磷、钾等;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如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及氯等。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肥料对农作物增产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液肥吸收较快,且省时省力,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相对于固体肥料来说,液体肥料储存技术难度较大,在储存的过程中,一方面液肥中的固体易析出,另一方面在贮存罐中易出现上下液肥浓度不均匀的现象,影响液肥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使贮存罐中的液体肥处于流动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固体的析出,提高液肥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包括:

罐体,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罐体内侧壁下部倾斜卡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最低端与所述罐体内侧壁底部固接,其中,所述罐体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管;

导流机构,其包括竖直间隔卡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罐体内侧壁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罐体内侧壁形成第三空腔,且所述第三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侧壁下部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内流孔,所述第一隔板底端间隔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平行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竖截面为U形,所述第二隔板侧壁上下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内流孔;

循环机构,其包括贯穿设于所述第三空腔侧壁最低端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第一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出液端连通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远离所述第一循环泵的一端依次水平密封穿过所述罐体侧壁上部、第二隔板侧壁、第一隔板侧壁,以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一端竖直向下连通有导液管,其中,所述第一三通管剩余的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出液端与第二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三通管剩余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自由端依次水平密封穿过所述罐体侧壁中下部、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出液管均沿其周向间隔连通多个喷管,所述喷管上间隔设置多个出液孔,所述第二出液管位于罐体外的部分设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罐体顶端设有降压阀。

优选的是,密封穿过所述第二内流孔固设有通管,所述通管设有加长杆蝶阀,所述加长杆蝶阀的旋转手柄位于所述罐体外。

优选的是,

还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外的竖直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竖直管上下端水平连通的两个水平管,其中,与所述竖直管上端连通的水平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空腔上部连通,与所述竖直管下端连通的水平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空腔下部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出液口处卡设有第一过滤网。

优选的是,位于所述竖直管下端的所述水平管内卡设有第二过滤网。

优选的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以及压力数据显示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设于所述罐体内侧壁,所述压力数据显示器固设于所述罐体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使贮存罐中的液体肥处于流动状态,保障了罐体内液肥的浓度上下均匀一致,避免固体的析出,同时相对于搅拌法贮藏液肥,循环流动式一方面可以避免液肥对罐体内搅拌设备的腐蚀,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难度。

第二、设置所述底板、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一方面底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部,可以避免底部固体的析出,同时在使用时也可以使所述罐体内的液肥全部流出,减少肥料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隔板上设置第一内流孔,在第二隔板上设置第二内流孔,液肥在所述罐体内形成S形流通路径,使液肥充分流动,避免固体析出,影响肥料的使用,同时第一隔板底端设置多个缺口可以避免液肥残留在所述第一空腔内。

第三、设置第一循环泵、第一出液管,一方面设置第一循环泵,可以实现所述罐体内液体的循环流动,保障了所述罐体内上下液肥的浓度均匀,避免了固体的析出,有效提高了液肥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第四、设置第二循环泵、第二出液管和出料管,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排料,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出液管可以实现在排料的同时所述罐体内液肥一直处于循环流动状态,避免在排料时罐体内有固体析出,同时也可以保证排料时罐体的液肥浓度上下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包括:

罐体1,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罐体1内侧壁下部倾斜卡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最低端与所述罐体1内侧壁底部固接,其中,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管15,所述进料管15的自由端可靠近所述底板4设置;

导流机构,其包括竖直间隔卡设于所述罐体1内的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2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4固接,所述第一隔板3与所述罐体1内侧壁形成第一空腔24,所述第一隔板3与所述第二隔板2之间形成第二空腔25,且所述第一空腔24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空腔25的底部,所述第二隔板2与所述罐体1内侧壁形成第三空腔,且所述第三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空腔25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隔板3侧壁下部间隔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内流孔28,所述第一隔板3底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29,所述缺口29平行于所述第一隔板3的竖截面为U形,所述第二隔板2侧壁上下等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内流孔27;

循环机构,其包括贯穿设于所述第三空腔侧壁最低端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第一三通管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6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6出液端连通有第一出液管8,所述第一出液管8远离所述第一循环泵6的一端依次水平密封穿过所述罐体1侧壁上部、第二隔板2侧壁、第一隔板3侧壁,以与所述第一空腔24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8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4内的一端竖直向下连通有导液管11,其中,所述第一三通管5剩余的一端与第二循环泵7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7出液端与第二三通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9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上设有第三阀门21,所述第二三通管9剩余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出液管12,所述第二出液管12自由端依次水平密封穿过所述罐体1侧壁中下部、第一隔板3、以及第二隔板2,以使所述第二出液管1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4、第二空腔25、第三空腔内,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4、第二空腔25、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出液管12均沿其周向间隔连通多个喷管18,所述喷管18上间隔设置多个出液孔26,以使所述第二出液管12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12位于罐体1外的部分设有第四阀门23。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最低端为所述底板4与所述罐体1底部之间距离最小的一端。使用过程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所述第二内流孔27可靠近所述底板4设置,所述第一隔板 3、第二隔板2具体可按等分所述罐体1内径设置,所述进料管15的自由端可靠近所述底板4设置。使用过程中,将液肥由进料口加入所述罐体1内,开启第一循环泵6,液肥通过第一循环泵6由第一出液管8进入所述第一空腔24,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内流孔28进入所述第二空腔25,再通过所述第二内流孔27进入第三空腔,最后由出料口流出,液肥形成循环流动状态,同时也可以选择打开第二循环泵7,关闭第三阀门21,液体由第二出液管12进入所述第一空腔24、第二空腔25、第三空腔,实现双循环;出料时开启第一循环泵6、第二循环泵7,开启第三阀门21,液肥由出料管10流出,完成排料。采用该技术方案,首先,设置所述底板4、第一隔板3、以及第二隔板2,一方面底板4倾斜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下部,可以避免底部固体的析出,同时在使用时也可以使所述罐体1内的液体全部流出,减少肥料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隔板3上设置第一内流孔28,在第二隔板2上设置第二内流孔27,液肥在所述罐体1内形成S形流通路径,使液肥充分流动,避免固体析出,影响肥料的使用,同时第一隔板3底端设置多个缺口29可以避免液肥残留在所述第一空腔24内;其次,设置第一循环泵6、第一出液管8,一方面设置第一循环泵6,可以实现所述罐体1内液肥的循环流动,保障了所述罐体内上下液肥的浓度均匀,避免了固体的析出,有效提高了液肥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最后,设置第二循环泵7、第二出液管12和出料管10,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排料,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出液管12可以实现在排料的同时所述罐体1内液肥一直处于循环流动状态,避免在排料时罐体1内有固体析出,同时也可以保证排料时罐体1的液肥浓度上下均匀。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降压阀30,以控制所述罐体1内的压力。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及时调控罐体1内的压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密封穿过所述第二内流孔27固设有通管22,所述通管22设有加长杆蝶阀,所述加长杆蝶阀的旋转手柄位于所述罐体1外,以便于控制所述加长杆蝶阀的闭合。采用该技术方案,以便于控制所述加长杆蝶阀闭合,使操作更为简单。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外的竖直管16、以及分别与所述竖直管16上下端水平连通的两个水平管17,所述竖直管16的上端连通一个水平管17,所述竖直管16的下端连通一个水平管17,其中,与所述竖直管16上端的水平管17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空腔上部连通,与竖直管16下端的水平管17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空腔下部连通。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随时监控所述罐体1内液肥的液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液口处卡设有第一过滤网,以减少固体进入所述第一循环泵6和第二循环泵7。采用该技术方案,以避免罐体1内的固体进入所述第一循环泵6 和第二循环泵7,延长第一循环泵6和第二循环泵7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竖直管下端的所述水平管内卡设有第二过滤网,以减少固体进入所述竖直管16内。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罐体1内的固体进入竖直管16,而使竖直管16堵塞。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3、以及压力数据显示器14,所述压力传感器13固设于所述罐体1内侧壁,所述压力数据显示器14固设于所述罐体1外侧壁,以随时观察所述罐体1内的压力值。采用该技术方案,有效检测所述罐体1的压力,保证罐体1内的压力适宜。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动式液肥贮存罐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