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与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577发布日期:2019-04-16 23:3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与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与传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玻璃从一个加工工位搬送至另一个加工工位。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搬送的方式转移玻璃,或者使用简单的搬送机器进行搬运、传送玻璃。由于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容易发生玻璃划伤工人现象,且使用人工作业,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现阶段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上料与传送装置,但大多还是功能比较单一,不能进行比较复杂的操作,无法适应多种环境的工作,实际操作性较差,效率也比较低,且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具备应对多种场合的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该上料与传送设备操作方便、功能多样化,并可按用户的需求对上料与传送程序进行自由设计,可更改余地大,适应多种场合的上料与传送作业。同时,该设备将按照设置好的程序运行,可重复性高,可以保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与传送设备包括自动化搬送装置、上料机器人与自动化传送装置。

所述自动化搬送装置包括搬送机架主体、第一搬送机构、第二搬送机构与搬送篮;所述搬送机架主体下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一个机架地脚;所述第一搬送机构与第二搬送机构活动排列设置于搬送机架主体的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处。

所述第一搬送机构与第二搬送机构外侧均设置有数个定位外卡具、所述第一搬送机构与第二搬送机构中部均设置有数个定位内卡具,在搬运、传送过程中,所述定位外卡具与定位内卡具与搬送篮的对应卡孔进行卡扣连接,可以保障搬送篮的稳定。

所述第一搬送机构与第二搬送机构下侧还均设置有一个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搬送机构下侧还设置有一个横移气缸。当所述搬送篮装满玻璃时,所述升降气缸可以升降所述第一搬送机构,进而,将所述装满玻璃的搬送篮搬入所述第一工位;所述横移气缸将第一搬送机构从第一工位横移传送至第二工位;通过所述上料机器人将第二工位上的玻璃吸取、搬送至所述自动化传送装置;当所述搬送篮成为空篮时,所述升降气缸可以升降所述第二搬送机构,进而,将已成为空篮的所述搬送篮搬出所述第二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上料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PLC控制器、第一至第六关节轴、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机器人底座与叉臂。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所述机器人底座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下端;所述第一关节轴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关节轴上端;所述第二关节轴设置所述第一关节轴的左侧,与所述第一关节轴关节型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关节轴前侧;所述第三关节轴与所述第二关节轴关节型相连;所述第四关节轴与所述第三关节轴关节型相连;所述第五关节轴与所述第四关节轴关节型相连,所述第六关节轴与所述第五关节轴关节型相连;所述叉臂连接于所述第六关节轴。通过设置六个关节轴与两个伺服电机的配合作用可以保障叉臂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自由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架、数条平行排列设置于传送机架上的传送轴、设置于传送机架下侧的传动升降机构与传动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带动升降机构的升降实现传送装置的整体升降;所述传送轴上设置有数个传送轮,通过滚动所述传送轮带动所述传送轴,可以实现玻璃等制品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与传送设备包括一台自动化搬送装置、一台上料机器人与一台自动化传送装置。通过所述自动化搬送装置将玻璃等制品搬送至自动化搬送装置上,然后通过上料机器人将位于自动化搬送装置上的玻璃等制品吸取、移送至自动化传送装置上。所述上料机器人中设置有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设置自动化搬送装置、上料机器人与自动化传送装置的运作程序,使自动化搬送装置、上料机器人与自动化传送装置实现可重复性程序化运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料与传送设备作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均优与人工作业和其他普通上料与传送装置,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搬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自动化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搬送机架主体、11—第一搬送机构、12—第二搬送机构、13—第三搬送机构、14—搬送篮、15—玻璃、16—机架地脚、17—机架脚轮、18—定位外卡具、19—定位内卡具、101—搬送升降气缸、102—搬送横移气缸、141—卡槽、142—把手;

2—机器人主体、21—第一关节轴、22—第二关节轴、23—第三关节轴、24—第四关节轴、25—第五关节轴、26—第六关节轴、27—叉臂、271—叉臂吸盘、211—第一伺服电机、221—第二伺服电机、28—底座、281—底座机架、282—底座机架固定板;

3—传送机架、31—传送轴、32—传送轮、34—传动升降气缸、35—传动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的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该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包括一台自动化搬送装置、一台上料机器人与一台自动化传送装置。该设备操作方便、生产自动化,并可按用户的需求对上料、传送程序进行自由设计,可更改余地大。同时,该设备将按照设置好的程序运行,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为实现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搬送装置包括搬送机架主体1、第一搬送机构11、第二搬送机构12与搬送篮14;所述搬送机架主体1下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一个机架地脚16;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活动排列设置于搬送机架主体1的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处,所述搬送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依次被搬送至所述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处。

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外侧均设置有数个定位外卡具18,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搬送机构的所述定位外卡具的个数为4个;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中部均设置有数个定位内卡具19,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搬送机构的所述定位内卡具的个数为4个;所述搬送篮14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内卡具和所述定位内卡具相对应的卡孔,在搬运、传送过程中,所述定位外卡具18与定位内卡具19与搬送篮14的对应卡孔进行卡扣连接,可以保障搬送篮14的稳定。

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下侧还均设置有一个搬送升降气缸101,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下侧还设置有一个搬送横移气缸102。当所述搬送篮14装满玻璃15时,所述搬送升降气缸101可以升降所述第一搬送机构11,进而,将所述装满玻璃15的搬送篮14搬入所述第一工位;所述搬送横移气缸102将第一搬送机构11从第一工位横移传送至第二工位;通过所述机器人将第二工位上的玻璃15吸取、搬送至所述自动化传送装置;当搬送篮14成为空篮时,所述搬送升降气缸101可以升降所述第二搬送机构12,进而,将已成为空篮的所述搬送篮14搬出所述第二工位。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位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第三工位,所述第三工位上设置一个第三搬送机构13,所述第三搬送机构13下侧同样设置有一个搬送升降气缸101和一个搬送横移气缸102,所述第三搬送机构13可以衔接第一搬送机构11与第二搬送机构12,提高传送效率。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搬送机架主体1下侧的四个角位还均设置有一个机架脚轮17。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搬送篮14内侧还设置有数个卡槽141,所述卡槽141个数与盛放的玻璃15片数一致。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搬送篮14左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把手14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台上料机器人,该上料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2、PLC控制器、第一至第六关节轴26、第一伺服电机211、第二伺服电机221、机器人底座28与叉臂27。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内部;所述机器人底座28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下端;所述第一关节轴21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上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11设置于所述第一关节轴21上端;所述第二关节轴22设置所述第一关节轴21的左侧,与所述第一关节轴21关节型相连;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关节轴22前侧;所述第三关节轴23与与所述第二关节轴22关节型相连;所述第四关节轴24与所述第三关节轴23关节型相连;所述第五关节轴25与所述第四关节轴24关节型相连,所述第六关节轴26与所述第五关节轴25关节型相连;所述叉臂27连接于所述第六关节轴26。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底座28下端还设置有底座机架281、所述底座机架281下端设置有底座机架固定板282。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叉臂27上设置有数排叉臂吸盘271,所述叉臂吸盘271可以更好地吸取玻璃15,并保障玻璃15不被硬物磕碰与摩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台自动化传送装置,该自动化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架3、数条平行排列的传送轴31、传动升降机构35与传动升降气缸34,所述传送轴31上设置有数个传送轮32,通过滚动所述传送轮32带动所述传送轴31,可以实现玻璃15等制品的传送;通过升降所述传动升降气缸34带动传动升降机构35的升降实现传送装置的整体升降。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化上料与传送设备的较佳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还可以相互结合,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改进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