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装水拔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938发布日期:2019-02-10 23:5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装水拔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桶装水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桶装水拔盖机,其用于拔除桶装水的水桶上的封装盖。



背景技术:

在桶装水制造过程中,需要先对回收使用的水桶拔除封装盖,然后对水桶进行消毒清洗,接着才可以再次灌装并用塑胶盖封装。

为了降低工作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通常人们是通过具有拔盖装置的拔盖生产线拔除水桶的封装盖的。操作人员先将水桶放置到生产线上的链板式传送带上,当水桶被移动至拔盖装置位置时,用一个挡停装置使水桶停止移动,然后拔盖装置一方面夹住水桶的桶身,另一方面夹住水桶的桶颈上的封装盖并向上提拉,从而完成封装盖的拔除。此时挡停装置解除对水桶的锁止,拔除封装盖的水桶继续前移,而挡停装置再次对后续的水桶挡停锁止,并重复拔除封装盖的动作。

现有的此类拔盖生产线虽然可实现桶盖的自动拔除,但是其仍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当挡停装置使水桶锁止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仍然保持运行状态,以避免传送带的频繁启动。这样,锁止的水桶和传送带之间会形成一个摩擦。特别是,传送带上的水桶是连续放置的,因此,当任意一个水桶被锁止时,传送带上后续的全部水桶都会被同时止停,从而造成极大的摩擦阻力,显著地增加输送线的功耗和磨损。其次,由于水桶的止停和桶盖的拔除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前面的水桶结束拔除桶盖后,后续的水桶才能向前移动并开始桶盖的拔除,因此不利于提高桶盖拔除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桶装水桶盖拔除生产线所存在的功耗和磨损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桶装水拔盖机,可显著地减小传送带工作时的功耗和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桶装水桶盖拔除生产线所存在的不利于提高拔盖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桶装水拔盖机,可显著地提高桶盖拔除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桶装水拔盖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用于输送桶体的传送带、桶体夹持装置、以及与桶体夹持装置相对应的拔盖组件,在传送带上等间距地设有若干用于定位水桶的定位元件、以及位于定位元件旁侧的联动元件,所述桶体夹持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拔盖组件和对应的桶体夹持装置相连接,所述桶体夹持装置具有一个初始位置以及一个终止位置,所述机架上设有可使桶体夹持装置由终止位置移回初始位置的复位装置,当传送带上的水桶移动至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旁侧时,联动元件使连接在一起的桶体夹持装置、拔盖组件与水桶同步移动至终止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拔盖组件和体夹持装置相连接,从而使两者可一起沿着机架移动。需要拔除桶盖时,我们可先依次将水桶放置到传送带上,并通过定位元件准确可靠地定位,使相邻的水桶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间距。当传送带上的水桶移动至桶体夹持装置旁侧时,对应地位于定位元件旁侧的联动元件即可推动桶体夹持装置向前移动,进而使连接在一起的桶体夹持装置、拔盖组件与水桶同步向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桶体夹持装置即可动作,将水桶牢牢地夹持住,而拔盖组件则可同时动作,将水桶上的桶盖拔除,以完成桶盖的拔除。也就是说,在整个拔除桶盖的过程中,传送带始终保持连续运行状态,而水桶则在传送带上保持同步向前移动状态,从而可彻底避免水桶与传送带之间形成相对摩擦,而复位装置则可使桶体夹持装置连同拔盖组件一起移回初始位置而复位,以便于后续水桶的桶盖拔除。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以设置多个桶体夹持装置以及相应的拔盖组件,从而可依次进行拔盖,以提高拔盖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夹持装置包括可移动地设置机架上的支架、横向地设置支架上由气缸驱动的U形压叉,当水桶移动至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旁侧时,U形压叉横向伸出,使水桶的桶颈位于U形压叉内。

当U形压叉由气缸驱动横向伸出时,需要拔除桶盖的水桶的桶颈刚好被卡位在U形压叉内,从而对水桶形成上下方向的限位,避免在拔盖装置向上拔除桶盖时桶身的向上移动。现有的桶体夹持装置通常是直接夹持下部的桶身,然后依靠夹持时的摩擦力避免桶身向上移动。我们知道,对桶身的夹持力要比相应的摩擦力大,也就是说,对桶身的夹持力要大于限位桶身所需要的力,而桶身部分的圆周面是抗压强度和刚性最弱的,因此,极易造成夹持时桶身的下凹,一方面容易造成水桶的损坏,另一方面容易影响水桶夹持时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U形压叉一方面方便从侧向夹持水桶,有利于避免与上下移动的拔盖组件形成干涉,另一方面,U形压叉自身不对水桶形成夹持作用,当拔盖组件向上提拉水桶时,U形压叉的水桶的桶身与桶颈的连接处形成阻挡,该限位阻力与拔盖组件对水桶产生的向上提拉力完全相等,从而可显著地降低桶体夹持装置对水桶表面的压力,并且水桶的桶身与桶颈的连接处的抗压强度和刚性要比桶身的圆周面强很多,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桶体夹持装置对水桶造成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水平地设置在机架上的环形导轨,所述环形导轨内设有与桶体夹持装置相连接的同步链条,所述环形导轨包括前后两段半圆形的导轨、以及连接在半圆形导轨之间的左右两段直线形的导轨,从而使所述环形导轨呈长圆形,所述直线形的导轨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环形导轨上设有若干所述的桶体夹持装置。

由于直线形的导轨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平行,因此,当桶体夹持装置在环形导轨中的直线形的导轨上移动时,桶体夹持装置以及与其连接的拔盖组件可始终保持与传送带上的水桶同步移动。当桶体夹持装置位于直线形的导轨的一端时,其处于初始位置;当联动元件推动桶体夹持装置移动至直线形的导轨的另一端时,其处于终止位置,从而完成对一个桶盖的拔除。同步链条可使设置在环形导轨上的各桶体夹持装置保持同步移动。当传送带上后续联动元件推动环形导轨上后一个桶体夹持装置移动时,前一个位于终止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即可转向进入半圆形的导轨,从而与相应的联动元件脱开,直至沿着环形导轨重新移动至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夹持装置的数量为4个,所述环形导轨中半圆形的导轨的长度与直线形的导轨的长度相等。

由于环形导轨中半圆形的导轨的长度与直线形的导轨的长度相等,靠近传送带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后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初始位置,另一条直线形的导轨与后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第一等待位置;相应地,靠近传送带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前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终止位置,另一条直线形的导轨与前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第二等待位置。也就是说,当其中1个桶体夹持装置位于初始位置时,其余的3个桶体夹持装置分别位于终止位置、第一等待位置和第二等待位置。这样,当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夹持第一个水桶并同步移动至终止位置而完成桶盖的拔除时,位于第一等待位置的一个桶体夹持装置刚好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便夹持第二个水桶,并与其同步向前移动;与此同时,其余的两个桶体夹持装置则分别前移一个位置。以此类推,四个桶体夹持装置即可循环工作,从而实现连续的桶盖拔除,并且可有效地避免各桶体夹持装置之间形成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拔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竖直向下的升降气缸,在升降气缸向下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可夹持桶盖的手指气缸。

手指气缸具有类似人的手指一样的灵活性,可方便地夹持桶盖。当升降气缸带动手指气缸上升时,即可使桶盖与桶颈相分离。采用气缸作用动作执行元件的动力源,具有快速、干净的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既可显著地减小传送带工作时的功耗和磨损,又可显著地提高桶盖拔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 11、传送带 111、定位元件 112、联动元件 2、桶体夹持装置 21、支架 22、U形压叉 3、拔盖组件 31、横梁 32、升降气缸 33、手指气缸 4、环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桶装水拔盖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上用于输送桶体的传送带11,传送带优选地可采用链板式的传送带,从而有利于水桶的平稳放置和移动。此外,我们需要在机架上可移动地设置用于夹持水桶的桶体夹持装置2、用于拔除桶盖的拔盖组件3,并且拔盖组件和桶体夹持装置相连接。另外,在传送带上等间距地设置若干用于定位水桶的定位元件111,并在各定位元件旁侧设置联动元件112。桶体夹持装置具有一个初始位置以及一个终止位置。

需要拔除桶盖时,我们可先依次将水桶放置到传送带上,并通过定位元件使水桶准确可靠地定位在传送带上,使相邻的水桶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间距。优选地,定位元件包括前、后、左、右四个竖直向上的定位片,定位片固定在传送带的链板上,四个定位片位于一个与水桶的桶底直径相适配的圆上,以便使水桶可放入四个定位片内定位。当然定位片的上端可向外侧倾斜形成导向段,以便于水桶的放入。

当传送带上的第一个水桶移动至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旁侧时,位于定位第一个水桶的定位元件旁侧的联动元件即可推动桶体夹持装置向前移动,进而使连接在一起的桶体夹持装置、拔盖组件与水桶同步向前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桶体夹持装置即可动作,将水桶牢牢地夹持住,而拔盖组件则可同时动作,将水桶上的桶盖拔除,以完成桶盖的自动拔除。也就是说,在整个拔除桶盖的过程中,传送带始终保持连续运行状态,而水桶则在传送带上保持同步向前移动状态,从而可彻底避免水桶与传送带之间形成相对摩擦。需要说明的是,联动元件可以是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凸块、竖直的杆件等,从而可方便地带动桶体夹持装置向前移动。还有,本实施例中的方向是以传送带的移动方向为基准的,位于传送带移动方向前面的为前侧,位于传送带移动方向后面的为后侧,并以此定义左侧和右侧。也就是说,传送带上的水桶是从后侧向前侧移动的。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个用以使桶体夹持装置从终止位置复位移动至初始位置的复位装置,当桶体夹持装置连同拔盖组件一起移动至终止位置并完成桶盖的自动拔除时,复位装置使该桶体夹持装置有终止位置移回初始位置,以便于后续水桶的桶盖拔除。

为了便于对水桶的夹持,桶体夹持装置包括可移动地设置机架上的竖直的支架21、横向地设置在支架上并由气缸驱动的U形压叉22,U形压叉水平设置,并且U形压叉的开口宽度应大于水桶的桶颈外径。当水桶移动至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旁侧时,气缸驱动U形压叉横向伸出,使水桶的桶颈位于U形压叉的开口内,从而可有效地限制水桶的上移。

本实用新型的复位装置包括水平地设置在机架上的环形导轨4,环形导轨内设置同步链条,桶体夹持装置的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环形导轨上,并且支架与同步链条相连接。环形导轨设置在传送带的左侧,具体包括前后两段半圆形的导轨、以及连接在半圆形导轨之间的左右两段直线形的导轨,从而使整个环形导轨呈长圆形,并且直线形的导轨与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平行。当然,环形导轨上应设有若干所述的桶体夹持装置,各桶体夹持装置通过同步链条形成同步移动。

当桶体夹持装置在环形导轨中靠近传送带的右侧的直线形的导轨上移动时,桶体夹持装置以及与其连接的拔盖组件可始终保持与传送带上的水桶同步移动。当桶体夹持装置位于右侧的直线形的导轨的后端时,其处于初始位置;当联动元件推动桶体夹持装置向前移动至直线形的导轨的前端时,其处于终止位置,从而完成对一个桶盖的拔除。当传送带上后续联动元件推动环形导轨上后一个桶体夹持装置移动时,前一个位于终止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即可转向进入半圆形的导轨,从而与相应的联动元件脱开,直至沿着环形导轨重新移动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桶体夹持装置可设置4个,相应地,与桶体夹持装置相连接的拔盖组件的数量为4个,每个桶体夹持装置与一个拔盖组件相连接。此外,环形导轨中半圆形的导轨的长度与直线形的导轨的长度相等。这样,右侧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后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初始位置,左侧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后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第一等待位置;相应地,右侧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前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终止位置,左侧的直线形的导轨与前面的半圆形的导轨连接处即构成第二等待位置。也就是说,当其中1个桶体夹持装置位于初始位置时,其余的3个桶体夹持装置分别位于终止位置、第一等待位置和第二等待位置。这样,当位于初始位置的桶体夹持装置夹持第一个水桶并同步移动至终止位置而完成桶盖的拔除时,位于第一等待位置的一个桶体夹持装置刚好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便夹持第二个水桶,并与其同步向前移动;与此同时,其余的两个桶体夹持装置则分别前移一个位置。以此类推,四个桶体夹持装置即可循环工作,从而实现连续的桶盖拔除,并且可有效地避免各桶体夹持装置之间形成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可通过相应的传动机构使环形导轨内的同步链条的移动速度与传送带的移动速度保持一致。

优选地,拔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上向着传送带一侧延伸的横梁31,横梁上设置竖直向下的升降气缸32,在升降气缸向下的活塞杆端部设置可夹持桶盖的手指气缸33。

手指气缸为一种现有的气动元件,其具有类似人的手指一样的灵活性,可方便地夹持桶盖。当升降气缸带动手指气缸上升时,即可使桶盖与桶颈相分离。采用气缸作用动作执行元件的动力源,具有快速、干净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