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线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046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线线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收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线线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有线线盘一般包括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上集成有插座模块、温控模块、总电源开关等,所述后面板一般无功能结构设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930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插头固定的有线线盘,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a,所述支撑架1a的中部向前伸出一根水平轴2a,所述水平轴2a上转动套设有绕线轮3a,所述绕线轮3a上设有向外凸出的转动手柄4a。

但是现有的有线线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水平轴2a是从支撑架1a的中部向前伸出的,一方面整体结构不够简洁紧凑,而且在将绕线轮3a安装在水平轴2a上后,绕线轮3a远离支撑架1a的一端在转动时缺乏稳固的支撑,容易造成转动不平稳,整体的稳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洁紧凑、稳固性好、且绕线轮转动平稳的有线线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有线线盘,包括绕线轮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所述绕线轮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固定座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将绕线轮转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前后固定座之间,使得整体结构简洁紧凑,而且由于绕线轮的两端分别受到前后固定座的支撑,因此绕线轮在前后固定座上转动时较为平稳,整体结构稳固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前后固定座之间设有手提部。该设置可方便携带,并且结构简单紧凑,还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绕线轮与前面板可拆式连接,所述绕线轮前端与前面板的后侧面形成安装前固定座的环形凹槽,所述前固定座与环形凹槽转动连接。该设置可方便将绕线轮和前面板安装到前固定座上,且环形凹槽的设置可使三者的轴向位置得到限位,转动时不易发生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后固定座的后侧面上设有用于设置后面板的圆形凹槽,所述后面板与绕线轮的后端可拆式连接,所述绕线轮转动时带动后面板在圆形凹槽内周向旋转。该设置可方便将绕线轮和后面板安装到后固定座上,且圆形凹槽的设置可使三者的轴向位置得到进一步限位,转动时不易发生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后固定座的中心靠近绕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绕线轮内设有用于套在第一定位套筒内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后面板上的固定组件穿过第二定位套筒与绕线轮的后端可拆式连接。在后固定座的中心设置第一定位套筒,而在绕线轮内设置用于套在第一定位套筒内的第二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相当于绕线轮的中心轴,一方面可以更加可靠稳定地实现绕线轮在前后固定座上的转动,另一方面便于将后面板与绕线轮的后端可拆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面板上设有延伸至第二定位套筒内的沉孔,还包括一端带复位按钮的热保护器,所述热保护器安装在绕线轮的第二定位套筒内,且热保护器的复位按钮穿过后面板的沉孔后显露并内陷于后面板中。该设置只需在后面板上设置结构简单的沉孔,即可将复位按钮显露并内陷于后面板中,并可防止误操作复位按钮。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轮上且位于第二定位套筒内还设有套在热保护器外的第三定位套筒,所述热保护器的复位按钮依次穿过第三定位套筒和沉孔后显露并内陷于后面板中。该设置可使热保护器受到第三定位套筒和沉孔的限位后,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后面板上远离绕线轮的一侧设有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内铰接有一转动手柄。该设置可在转动手柄不使用时隐藏起来,结构更简洁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沉孔完全位于收纳凹槽内,所述转动手柄的自由端具有覆盖在沉孔上的盖合部。该设置可使转动手柄既可作为绕线手柄使用,又可盖合在沉孔上,进一步防止复位按钮误操作,且具有防尘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手柄的自由端与收纳凹槽之间形成有一手指避空位。该设置可方便翻转转动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有线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有线线盘的半剖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面板与转动手柄的爆炸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a-支撑架,2a-水平轴,3a-绕线轮,4a-转动手柄;

本实用新型图中:1-支撑架,2-绕线轮,3-前面板,4-后面板,5-插座模块,6-收纳凹槽,7-转动手柄,8-热保护器,9-复位按钮,10-环形凹槽,11-盖合部,12-沉孔,13-圆形凹槽,14-第一定位套筒,15-第二定位套筒,16-总电源开关,17-前固定座,18-后固定座,19-手提部,20-第三定位套筒,21-手指避空位,22-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有线线盘,包括绕线轮2和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固定座17和后固定座18,所述绕线轮2的两端分别与前后固定座17,18转动连接;所述前后固定座17,18之间设有手提部19;所述绕线轮2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前面板3和后面板4,所述前面板3上一般设有插座模块5和总电源开关16,所述绕线轮2与前面板3可拆式连接,所述绕线轮2前端与前面板3的后侧面形成安装前固定座17的环形凹槽10,所述前固定座17与环形凹槽10转动连接;所述后固定座18的后侧面上设有用于设置后面板4的圆形凹槽13,所述后面板4与绕线轮2的后端可拆式连接,所述绕线轮2转动时带动后面板4在圆形凹槽13内周向旋转;所述后固定座18的中心靠近绕线轮2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套筒14,所述绕线轮2内设有用于套在第一定位套筒14内的第二定位套筒15,所述后面板4上的固定组件22穿过第二定位套筒15与绕线轮2的后端可拆式连接;所述后面板4上靠近绕线轮2的一侧设有延伸至第二定位套筒15内的沉孔12,还包括一端带复位按钮9的热保护器8,所述热保护器8安装在绕线轮2的第二定位套筒15内,且热保护器8的复位按钮9穿过后面板4的沉孔12后显露并内陷于后面板4中;所述绕线轮2上且位于第二定位套筒15内还设有套在热保护器8外的第三定位套筒20,所述热保护器8的复位按钮9依次穿过第三定位套筒20和沉孔12后显露并内陷于后面板4中;所述后面板4上远离绕线轮2的一侧设有收纳凹槽6,所述收纳凹槽6内铰接有一转动手柄7;所述沉孔12完全位于收纳凹槽6内,所述转动手柄7的自由端具有覆盖在沉孔12上的盖合部11;所述转动手柄7的自由端与收纳凹槽6之间形成有一手指避空位2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