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自动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030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自动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自动收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电器设备大多自带电线都较长,连上插座后多余部分散乱排列,既不美观,又容易受到腐蚀损毁,导致电线老化,降低电线的使用寿命,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市售的收线器仅仅是起到将线束盘绕的作用,无法方便的固定或快速调节长度,收线时也需要再次一圈圈的盘绕,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收放线且便于固定和调整长短的便携式自动收线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收线器,包括下开口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壳盖;在所述壳体内活动设置有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左、右滑道,在所述左、右滑道内滑动设置有上缠线杆,在左、右滑道底部之间固连有与所述上缠线杆相对平行的下缠线杆,在所述上、下缠线杆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在壳体底部相对两侧的侧壁边沿上分别开设有进、出线缺口,在所述出线缺口处的壳体外部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出线压块。

在所述进线缺口处的壳体外部设置有上下滑动的进线压块。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荧光条。

在所述出线压块和/或进线压块上设置有荧光条。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磁铁。

在所述壳体顶部和/或侧壁设置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保护电线,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快捷的对线束长度进行调节和固定,同时能够快速的自动进行收线;设置的挂钩或磁铁能够方便的将本装置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自动收线器,包括下开口的壳体1,在所述壳体1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壳盖2;在所述壳体1内活动设置有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左、右滑道3.1、3.2,在所述左、右滑道3.1、3.2内滑动设置有上缠线杆4,在左、右滑道3.1、3.2底部之间固连有与所述上缠线杆4相对平行的下缠线杆5,在所述上、下缠线杆4、5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6;在壳体1底部相对两侧的侧壁边沿上分别开设有进、出线缺口7、8,在所述出线缺口8处的壳体1外部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出线压块9;在所述进线缺口7处的壳体1外部设置有上下滑动的进线压块10。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荧光条11(根据需要,也可将荧光条11设置在进线压块10上);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磁铁12;在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挂钩13(根据需要,也可将挂钩13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

使用时,首先将壳盖2从壳体1上取下(连接方式可螺接或卡接),将内置的绕线装置取出,并将多余的电线14缠绕在上、下缠线杆4、5之间,再将绕线装置放入壳体1内,将电线两端分别从进、出线缺口7、8处伸出后,盖好壳盖2即完成绕线。由于回位弹簧6的拉力,此时上、下缠线杆4、5之间的距离最长,暴露在外的电线14最短;当需要拉长外部电线14时,推动出线压块9上移,出线缺口8处的电线14松开,拉动电线14,上缠线杆4沿左、右滑道3.1、3.2下移,此时回位弹簧6发生形变,电线14拉动至所需长度后,将出线压块9向下推并卡紧电线14即完成放线作业;收线时,只需将出线压块9上移,上缠线杆4在回位弹簧6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电线14即自动收入。荧光条11能够使操作者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准确的看到本装置的位置并进行操作;进线压块10和出线压块9能够精准的固定电线14的长度,防止电线14自动缩回;磁铁12和挂钩13能够使本装置具有多种方式固定放置,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放置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