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76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通信、工业、航天等领域的设备中大量使用电缆,电缆做为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测试与系统等之间的直接连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

电缆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①导电线芯:用高电导率材料(铜或铝)制成;根据敷设使用条件对电缆柔软程度的要求,每根线心可能由单根导线或多根导线绞合而成;②绝缘层:用作电缆的绝缘材料应当具有高的绝缘电阻,高的击穿电场强度,低的介质损耗和低的介电常数;电缆中常用的绝缘材料有油浸纸、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橡皮等;电缆常以绝缘材料分类,例如油浸纸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等。③密封护套:保护绝缘线心免受机械、水分、潮气、化学物品、光等的损伤;对于易受潮的绝缘,一般采用铅或铝挤压密封护套。④保护覆盖层:用以保护密封护套免受机械损伤。一般采用镀锌钢带、钢丝或铜带、铜丝等作为铠甲包绕在护套外(称铠装电缆),铠装层同时起电场屏蔽和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作用;为了避免钢带、钢丝受周围媒质的腐蚀,一般在它们外面涂以沥青或包绕浸渍黄麻层或挤压聚乙烯、聚氯乙烯套。

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优点是线间绝缘距离小,占地空间小,地下敷设而不占地面以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但造价高,施工、检修均较麻烦,制造也较复杂。因此,电缆多应用于人口密集和电网稠密区及交通拥挤繁忙处;在过江、过河、海底敷设则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在需要避免架空线对通信干扰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美观或避免暴露目标的场合也可采用电缆

常规的电缆绕成圈采用手工或者定型的线盘绕制,绕制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特别是大的电缆绕制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解决常规的电缆绕成圈采用手工或者定型的线盘绕制,绕制会出现不规则,特别是大的电缆绕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出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以使绕制的电缆形状规则,并能根据需要绕制出不同大小的电缆圈。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将绕线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绕线装置包括螺栓以及依次连接的调线盘和把手,所述调线盘平行于水平面,其下表面的中心部位与支撑装置转动连接,调线盘能绕着自己的轴线并相对支撑装置转动,所述把手固定在调线盘的上表面的边缘处;

在调线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延伸轴线均与调线盘的轴线垂直相交,在条形槽中均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轴线平行于调线盘的轴线,其一端分别各插入一个条形槽中;

条形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槽底尺寸,且条形槽为T形槽,其槽底向下延伸并与调线盘的下表面连通,调节杆的直径大于条形槽槽底的宽度尺寸,所述螺栓的数量与调节杆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与一个调节杆的底部螺纹连接,且螺栓的头部压紧在调线盘的下表面上。

支撑组件为任何能将绕线盘支撑在地面上的机械结构装置,例如底座、支撑架等。

绕制电缆圈时,先松卸螺栓,根据所需绕制的线缆圈大小,移动调节杆,移动到所需位置后,拧紧螺栓,以使螺栓的头部压紧在调线盘的下表面上,调节杆的底部压紧在条形槽中,然后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调线盘或者调节杆或者徒手固定,接着手持把手,绕着调线盘的轴线转动,从而使电缆随着调节杆的转动,依次缠绕在调节杆的外围,继而成卷。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以使绕制的线缆形状规则,并能根据需要绕制出不同大小的电缆圈,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线盘和支撑装置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定位轴,所述下连接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装置上,所述上连接块的上表面与调线盘连接,其下表面与下连接块的上表面接触,在调线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调线盘的轴线重合,且通孔的底部贯穿上连接块,在下连接块上设置有与通孔轴线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在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直径与安装孔的直径一致,且安装轴与安装孔配合,定位轴上远离安装轴的一端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连接块的下表面上嵌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下端与下连接块的上表面接触,且调线盘转动时,滚珠在下连接块的上表面上滚动。

滚珠的设置降低了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线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调线盘的轴线重合,且导向环的横截面为圆形,调线盘的上表面边缘处圆滑过渡到导向环的外侧壁上。

导向环的设置使调线盘的侧壁圆滑,放置其在转动中碰伤或者划伤工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能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以使绕制的线缆形状规则,并能根据需要绕制出不同大小的电缆圈,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滚珠的设置降低了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的摩擦力;

3、本实用新型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导向环的设置使调线盘的侧壁圆滑,放置其在转动中碰伤或者划伤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调节杆与螺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调线盘,2-把手,3-条形槽,4-调节杆,5-螺栓,6-上连接块,7-下连接块,8-定位轴,9-安装轴,10-导向环,11-支撑板,12-支撑腿,1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将绕线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绕线装置包括螺栓5以及依次连接的调线盘1和把手2,所述调线盘1平行于水平面,其下表面的中心部位与支撑装置转动连接,调线盘1能绕着自己的轴线并相对支撑装置转动,所述把手2固定在调线盘1的上表面的边缘处;

在调线盘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3,所述条形槽3的延伸轴线均与调线盘1的轴线垂直相交,在条形槽3中均设置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的轴线平行于调线盘1的轴线,其一端分别各插入一个条形槽3中;

条形槽3的开口尺寸大于槽底尺寸,且条形槽为T形槽,其槽底向下延伸并与调线盘1的下表面连通,调节杆4的直径大于条形槽3槽底的宽度尺寸,所述螺栓5的数量与调节杆4的数量一致,其分别各与一个调节杆4的底部螺纹连接,且螺栓5的头部压紧在调线盘1的下表面上。

绕制电缆圈时,先松卸螺栓5,根据所需绕制的线缆圈大小,移动调节杆4,移动到所需位置后,拧紧螺栓5,以使螺栓5的头部压紧在调线盘1的下表面上,调节杆4的底部压紧在条形槽3中,然后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调线盘1或者调节杆4或者徒手固定,接着手持把手2,绕着调线盘1的轴线转动,从而使电缆随着调节杆4的转动,依次缠绕在调节杆4的外围,继而成卷。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快速调节的可调式线盘的结构,以使绕制的线缆形状规则,并能根据需要绕制出不同大小的电缆圈,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2

在所述调线盘1和支撑装置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块6、下连接块7和定位轴8,所述下连接块7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装置上,所述上连接块6的上表面与调线盘1连接,其下表面与下连接块7的上表面接触,在调线盘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调线盘1的轴线重合,且通孔的底部贯穿上连接块,在下连接块7上设置有与通孔轴线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在所述定位轴8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轴9,所述安装轴9的直径与安装孔的直径一致,且安装轴9与安装孔配合,定位轴8上远离安装轴9的一端穿过通孔。

实施例3

在所述上连接块6的下表面上嵌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下端与下连接块7的上表面接触,且调线盘1转动时,滚珠在下连接块7的上表面上滚动。

滚珠的设置降低了上连接块6和下连接块7之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4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板11和若干根支撑腿12,所述支撑腿12将支撑板11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板11平行于水平面,其上表面与下连接块7连接。

支撑组件为任何能将绕线盘1支撑在地面上的机械结构装置,例如底座、支撑架等。

实施例5

在所述调线盘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环10,所述导向环10与调线盘1的轴线重合,且导向环10的横截面为圆形,调线盘1的上表面边缘处圆滑过渡到导向环10的外侧壁上。

导向环10的设置使调线盘1的侧壁圆滑,放置其在转动中碰伤或者划伤工作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环10中空。中空的导向环10降低了原材料的用量。

实施例6

所述条形槽3有六个,并沿调线盘1的轴线中心对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