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281发布日期:2019-06-14 22:4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现有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池上贴一张绝缘垫片,即垫片,而现有电池制造工艺中,上面垫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电池移送机构、垫片转移机构和垫片输送机构,所述电池转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电池固定装置,所述环形支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垫片转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有若干抓取装置,所述转盘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为现有技术,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环形支架以环形支架的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盘沿着转盘的中心旋转以及驱动转盘上下移动;转盘的水平高度高于环形支架和垫片输送机构的水平高度,且转盘的正投影与环形支架的正投影和垫片输送机构的正投影均部分重合。

上垫片时,垫片输送机构将垫片输送至转盘上抓取装置的下方,此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下移,其上的垫片抓取机构对垫片进行抓取,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上升,再旋转至电池移送装置上的电池固定装置的上方,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下降,抓取装置上点垫片被放置到电池上,完成垫片的安装,然后抓取装置松开垫片,且在该抓取装置下降松开垫片的同时,转盘上的其他抓取装置亦会下降,此时位于垫片输送机构上方的抓取装置会抓取垫片输送装置上的垫片,如此往复完成垫片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垫片抓取与垫片安装可同时完成,垫片安装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转盘呈“+”字型,所述转盘包括四个凸出端,所述凸出端等角度分布,所述抓取装置设置于所述凸出端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移送机构、垫片转移机构和垫片输送机构位于同一直线上,则当转盘上的某一凸出端位于电池移送机构上方时,与该凸出端相对的凸出端会位于垫片输送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对于环形支架与转盘的转动角度进行统一调控,转盘每次转动90°,环形支架每次转动一定距离,使得每次转动后,相邻的电芯固定装置依次位于转盘上位于环形支架上方的凸出端的下方,因此,转盘和环形支架转动后,转盘上总有一对相对的凸出端分别位于电池移送机构和垫片输送机构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抓取装置为真空吸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取装置包括设置设置于转盘上的真空吸管,所述真空吸管上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真空吸管通过气管接头与外接真空装置连接。

使用真空吸管吸取垫片,相比于机械抓取,可以更好地使垫片保持原状,利于垫片的安装,其中真空装置与真空吸管的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

优选的,所述电池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支架边缘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环形导轨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支撑块,所述环形导轨位于所述环形导轨的下方,所述环形导轨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且位于转盘的下方的环形导轨的高度低于其他部分的高度,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环形导轨的上表面相抵。

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杆在套筒中上下移动,当支撑块位于环形导轨上较高的位置时,将电池放入套筒内,然后环形支架转动,支撑块向高度较低的环形导轨滑动,从而使得电池随着支撑杆的下降而下降,直至旋转到转盘的下方,电池完全掉入到套筒中,此时垫片转移机构进行装垫片操作,由于电池完全掉入了套筒内,因此能有效避免垫片在安装过程中脱离,保证垫片顺利装入。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垫片时,垫片输送机构将垫片输送至转盘上抓取装置的下方,此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下移,其上的垫片抓取机构对垫片进行抓取,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上升,再旋转至电池移送装置上的电池固定装置的上方,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下降,抓取装置上点垫片被放置到电池上,完成垫片的安装,然后抓取装置松开垫片,且在该抓取装置下降松开垫片的同时,转盘上的其他抓取装置亦会下降,此时位于垫片输送机构上方的抓取装置会抓取垫片输送装置上的垫片,如此往复完成垫片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垫片抓取与垫片安装可同时完成,垫片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移送机构,11-环形支架,12-电池固定装置,121-套筒,122-支撑杆,123-支撑块,13-环形导轨,2-垫片转移机构,21-转盘,211-凸出端,22-抓取装置,221-真空吸管,222-气管接头,3-垫片输送机构,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一种电池自动上垫片机构,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电池4移送机构1、垫片转移机构2和垫片输送机构3,所述电池4转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环形支架11,所述环形支架11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电池4固定装置12,所述环形支架11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垫片转移机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转盘21,所述转盘21的边缘设置有若干抓取装置22,所述转盘21通过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为现有技术,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环形支架11以环形支架11的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盘21沿着转盘21的中心旋转以及驱动转盘21上下移动;转盘21的水平高度高于环形支架11和垫片输送机构3的水平高度,且转盘21的正投影与环形支架11的正投影和垫片输送机构3的正投影均部分重合。

上垫片时,垫片输送机构3将垫片输送至转盘21上抓取装置22的下方,此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21下移,其上的垫片抓取机构对垫片进行抓取,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21上升,再旋转至电池4移送装置上的电池4固定装置12的上方,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盘21下降,抓取装置22上点垫片被放置到电池4上,完成垫片的安装,然后抓取装置22松开垫片,且在该抓取装置22下降松开垫片的同时,转盘21上的其他抓取装置22亦会下降,此时位于垫片输送机构3上方的抓取装置22会抓取垫片输送装置上的垫片,如此往复完成垫片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垫片抓取与垫片安装可同时完成,垫片安装效率高。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转盘21呈“+”字型,所述转盘21包括四个凸出端211,所述凸出端211等角度分布,所述抓取装置22设置于所述凸出端211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4移送机构1、垫片转移机构2和垫片输送机构3位于同一直线上,则当转盘21上的某一凸出端211位于电池4移送机构1上方时,与该凸出端211相对的凸出端211会位于垫片输送机构3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控制模块对于环形支架11与转盘21的转动角度进行统一调控,转盘21每次转动90°,环形支架11每次转动一定距离,使得每次转动后,相邻的电芯固定装置依次位于转盘21上位于环形支架11上方的凸出端211的下方,因此,转盘21和环形支架11转动后,转盘21上总有一对相对的凸出端211分别位于电池4移送机构1和垫片输送机构3的上方。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抓取装置22为真空吸取装置。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真空吸取装置包括设置设置于转盘21上的真空吸管221,所述真空吸管221上设置有气管接头222,所述真空吸管221通过气管接头222与外接真空装置连接。

使用真空吸管221吸取垫片,相比于机械抓取,可以更好地使垫片保持原状,利于垫片的安装,其中真空装置与真空吸管221的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电池4固定装置12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支架11边缘的套筒121,所述套筒121内设置有支撑杆122,所述支撑杆122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环形导轨13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22下端的支撑块123,所述环形导轨13位于所述环形导轨13的下方,所述环形导轨13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且位于转盘21的下方的环形导轨13的高度低于其他部分的高度,所述支撑块123与所述环形导轨13的上表面相抵。

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杆122在套筒121中上下移动,当支撑块123位于环形导轨13上较高的位置时,将电池4放入套筒121内,然后环形支架11转动,支撑块123向高度较低的环形导轨13滑动,从而使得电池4随着支撑杆122的下降而下降,直至旋转到转盘21的下方,电池4完全掉入到套筒121中,此时垫片转移机构2进行装垫片操作,由于电池4完全掉入了套筒121内,因此能有效避免垫片在安装过程中脱离,保证垫片顺利装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