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车用梭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4440发布日期:2019-04-05 21:42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梭车用梭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梭车用梭头。



背景技术:

无极绳绞车是以钢丝绳牵引的轨道运输设备,主要用于井下工作面的顺槽和采区大巷实现材料、设备的运输,特别适用于大型综采设备的运输牵引和长运距材料的运输,能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安全可靠性,可用于金属矿山和地面轨道运输,也可适用于坡度不大于30℃或弯曲、起伏变化的轨道运输。绞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机、张紧装置、梭车、尾轮、主压绳轮组、副压绳轮组、托绳轮组、拐弯轮组、电气系统组成。

梭车是无极绳绞车运输的关键部件,是钢丝绳两头的结合点,其由梭头、钢丝绳锁紧器、卷绳筒、车架、轮组组成。车架支撑在轮组上,梭头、钢丝绳锁紧器、卷绳筒固定在车架上。梭头是钢丝绳过主压绳轮组的导向器件,是保障钢丝绳能被主压绳轮压住不飘绳关键部件,如:钢丝绳飘绳必然造成梭车掉道或翻车事故。由于梭车每运行一趟,梭头都要受到几百次冲击碰撞,故每年都需要对梭头进行更换(至少两次)。

目前,所用的梭头是整体式结构的,其中间仅设置一供钢丝绳穿过的通道,故每次更换时,都要十几位矿工工人把钢丝绳从梭车紧固盘、储绳轮松开并取下,然后再从梭头中把钢丝绳拉出;把梭头拆下、并更换后,再把钢丝绳穿上梭头紧固盘,并把钢丝绳盘到储绳轮上,之后再进行紧绳。采用上述更换梭头的方式,需要的矿工工人的数量多、且更换时间长(最快需要1-2班十几位工人才能完成),不仅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梭车用梭头,以解决梭头更换时间长、需要矿工工人的数量多、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梭车用梭头,包括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所述第一梭头本体和所述第二梭头本体的顶部均设有用于与梭车相连的连接法兰;

所述第一梭头本体上设有第一绳体约束通道,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向所述第一梭头本体的顶部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梭头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梭头本体上设有第二绳体约束通道,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向所述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自起始端向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靠近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设置,且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低于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高于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自起始端向所述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高于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与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

位于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内的所述第一梭头本体上转动安装有挡绳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梭头本体上插装有销轴,所述挡绳板转动安装于所述销轴上;

所述挡绳板为扇形结构,所述挡绳板的圆周面上设有绳体约束槽,所述绳体约束槽与所述第一绳体约束通道之间形成供钢丝绳通过的空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还设有平直延伸段,所述平直延伸段向远离所述第一梭头本体的一侧延伸;所述平直延伸段与所述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过渡。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与所述销轴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梭头本体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椭圆长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梭车用梭头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该梭车用梭头包括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的顶部均设有用于与梭车相连的连接法兰;第一梭头本体上设有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向第一梭头本体的顶部延伸、并贯通第一梭头本体的顶部;第二梭头本体上设有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第二绳体约束通道向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延伸、并贯通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第一绳体约束通道自起始端向第二绳体约束通道方向倾斜延伸,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靠近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设置,且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低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起始端、高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第二绳体约束通道自起始端向第二梭头本体的底部倾斜延伸,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高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第一绳体约束通道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位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内的第一梭头本体上转动安装有挡绳板,基于上述结构,该梭车用梭头在使用中,通过第一梭头本体、以及第二梭头本体和挡绳板的配合来使钢丝绳能被主压绳轮压住、且不飘绳;对梭头进行更换时,先将钢丝绳的张紧力减小,之后将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从梭车上拆下,通过贯通第一梭头本体的第一绳体约束通道(预先将供挡绳板转动的转轴拆下)和贯通第二梭头本体的第二绳体约束通道实现钢丝绳与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的脱离;更换新的第一梭头本体和第二梭头本体时,将钢丝绳置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内,之后将挡绳板安装在第一梭头本体上,之后将第一梭头本体安装至梭车上,之后将第二梭头本体安装至梭车上、并使钢丝绳位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内,之后张紧钢丝绳,至此完成梭头的更换。

综上所述,采用该梭车用梭头,在保证对梭车正常导向和保证钢丝绳能被主压绳轮压住且不飘绳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更换梭头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更换效率,保证了正常的生产进度;同时,有效减少了更换梭头所需的矿工工人数量(3至4人在2小时左右便可完成),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低。

由于第一梭头本体上插装有销轴,挡绳板转动安装于销轴上,从而通过该结构不仅不影响挡绳板的偏摆,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和拆装方便;由于挡绳板为扇形结构,通过该结构不仅能保证对钢丝绳的阻挡效果,而且在安装时不会与梭车造成相互干涉,同时,通过扇形结构的平直面和梭车配合来对挡绳板进行偏摆过程中的限位;由于挡绳板的圆周面上设有绳体约束槽,绳体约束槽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之间形成供钢丝绳通过的空腔,从而通过绳体约束槽来对钢丝绳进行约束,保证了对梭车正常导向过程中钢丝绳位置的固定性。

由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还设有平直延伸段,平直延伸段向远离第一梭头本体的一侧延伸;平直延伸段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终端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过渡,从而通过平直延伸段对钢丝绳的阻挡,对经过第一绳体约束通道和第二绳体约束通道的钢丝绳进行捋平,以保证钢丝绳能被主压绳轮压住。

由于与销轴对应位置的第一梭头本体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椭圆长孔,从而通过椭圆长孔便于销轴的上下浮动,实现了空腔大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规格的钢丝绳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梭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梭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梭头本体与挡绳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挡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图中,1-第一梭头本体;101-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2-销轴;103-开口销;104-椭圆长孔;2-第二梭头本体;201-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2-平直延伸段;3-连接法兰;4-挡绳板;401-绳体约束槽;40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梭车用梭头,包括第一梭头本体1和第二梭头本体2,该第一梭头本体1和第二梭头本体2的顶部均设有用于与梭车相连的连接法兰3;该第一梭头本体1上设有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该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向第一梭头本体1的顶部延伸、并贯通第一梭头本体1的顶部(参见图3);该第二梭头本体2上设有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该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向第二梭头本体2的底部延伸、并贯通第二梭头本体2的底部(参见图2);该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自起始端向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方向倾斜延伸,该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的起始端靠近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的终端设置,且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的起始端低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的起始端、高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的终端,该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自起始端向第二梭头本体2的底部倾斜延伸,该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的终端高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的终端;该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通;位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内的第一梭头本体1上转动安装有挡绳板4。

在本方案中,该第一梭头本体1上插装有经过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的销轴102,该销轴102的两端延伸至第一梭头本体1的外侧,且位于外侧的销轴102上插装有开口销103,该挡绳板4转动安装于销轴102上(参见图1和图4);作为优选,与销轴102对应位置的第一梭头本体1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椭圆长孔104。

如图5和图6共同所示,该挡绳板4为扇形结构,该挡绳板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绳体约束槽401,该绳体约束槽401与第一绳体约束通道101之间形成供钢丝绳通过的空腔402。

作为优选,该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的终端还设有平直延伸段202,该平直延伸段202向远离第一梭头本体101的一侧延伸(参见图1);该平直延伸段202与第二绳体约束通道201的终端之间通过弧形结构进行过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