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2808发布日期:2019-05-24 21:5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密封罐,大都不能很好的耐腐蚀抗震动,在进行长时间运输时,不能保证密封罐和罐内存储的物品不受到破坏,而且传统密封罐采用钩扣进行密封,存在结构复杂、开合操作不便、外形不美观等缺点,而且使用多次会出现松弛,导致密封不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拥有较好的密封性,使用方便,耐腐蚀抗震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包括罐体和罐盖,防震环B紧密贴合在所述罐盖的竖直内壁,防震垫B紧密贴合在所述罐盖的水平内壁,防震环A紧密贴合在所述罐体的竖直内壁,防震垫A紧密贴合在所述罐体的水平内壁,所述罐体和罐盖的外表面涂覆有耐腐蚀漆膜;所述罐盖与罐体的接合面上设有圆周凹槽,所述罐盖的所述圆周凹槽内侧设有密封圈,所述罐体的所述圆周凹槽与所述密封圈紧密契合,所述罐盖与罐体的所述圆周凹槽外表面装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铁线圈A和铁线圈B,所述铁线圈B固定在所述罐盖的圆周凹槽外表面,所述铁线圈B左侧向上弯曲成矩形钩扣B,右侧开口,两条铁丝向下弯曲成L形钩扣,所述铁线圈A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圆周凹槽外表面,所述铁线圈A左侧设有旋转扣环,右侧向上弯曲成矩形钩扣,所述旋转扣环与所述矩形钩扣B可自由扣合,所述矩形钩扣A与所述L形钩扣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震环B和防震垫B的内部均设有气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罐体、罐盖和紧固装置采用不锈钢0Cr19Ni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耐腐蚀漆膜采用聚氨酯涂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采用HNBR氢化丁腈橡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震环A、防震垫A、防震环B和防震垫B采用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且密封罐使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密封罐的外表面还涂覆有耐腐蚀漆膜,不管是将密封罐放置于潮湿环境,还是使用密封罐存储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均不会对密封罐造成破坏。密封罐的内表面均紧密贴合了防震环和防震垫,在颠簸运输途中,也可以保证密封罐内的物品不会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紧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罐盖-2;密封圈-3;耐腐蚀漆膜-4;紧固装置-5;防震环A-6;防震垫A-7;防震环B-8;防震垫B-9;铁线圈A-5.1;铁线圈B-5.2;旋转扣环-5.3;矩形钩扣A-5.4;矩形钩扣B-5.5;L形钩扣-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耐腐蚀抗震动不锈钢密封罐,包括罐体1和罐盖2,防震环B8紧密贴合在所述罐盖2的竖直内壁,防震垫B9紧密贴合在所述罐盖2的水平内壁,防震环A6紧密贴合在所述罐体1的竖直内壁,防震垫A7紧密贴合在所述罐体1的水平内壁,所述罐体1和罐盖2的外表面涂覆有耐腐蚀漆膜4;所述罐盖2与罐体1的接合面上设有圆周凹槽,所述罐盖2的所述圆周凹槽内侧设有密封圈3,所述罐体1的所述圆周凹槽与所述密封圈3紧密契合,所述罐盖2与罐体1的所述圆周凹槽外表面装有紧固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紧固装置5包括铁线圈A5.1和铁线圈B5.2,所述铁线圈B5.2固定在所述罐盖2的圆周凹槽外表面,所述铁线圈B5.2左侧向上弯曲成矩形钩扣B5.5,右侧开口,两条铁丝向下弯曲成L形钩扣5.6,所述铁线圈A5.1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圆周凹槽外表面,所述铁线圈A5.1左侧设有旋转扣环5.3,右侧向上弯曲成矩形钩扣A5.4,所述旋转扣环5.3与所述矩形钩扣B5.5可自由扣合,所述矩形钩扣A5.4与所述L形钩扣5.6铰接。所述防震环B8和防震垫B9的内部均设有气泡,气泡有效提高防震作用。

将旋转扣环5.3与矩形钩扣B5.5分开,打开密封罐的罐盖2,将需要密封储存的物品装入罐体1中,再关上罐盖2,扣紧旋转扣环5.3,将其密封。密封罐的罐体1、罐盖2、密封圈3、紧固装置5、防震环A6、防震垫A7、防震环B8和防震垫B9均使用的耐腐蚀材料制作,密封罐的外表面还涂覆有耐腐蚀漆膜4,不管是将密封罐放置于潮湿环境,还是使用密封罐存储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均不会对密封罐造成破坏。密封罐的内表面均紧密贴合了防震环6、8和防震垫7、9,在颠簸运输途中,也可以保证密封罐内的物品不会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