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6404发布日期:2019-10-13 02:04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



背景技术:

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是一种用以完成集装箱装卸、堆垛和水平运输作业的集装箱装卸搬运机械,由于其能够带载行驶,臂架能够带载变幅和伸缩。

当需要用正面吊起吊比额定载荷更重的集装箱或者将集装箱吊得比额定伸出量更远的时候(特殊起吊),普通正面吊的稳定性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用更大型号的重型正面吊。重型正 面吊的负载能力比普通正面吊大,可满足这些特殊工况的作业要求,但是同时,重型正面吊也比普通正面吊轴距更大,配重更重,且由于整机重量大,轮胎载荷大,也需要采用更大型号的轮胎,从而不仅造成产品成本更高,而且能耗也更大。但这些特殊的起吊需求只占正面吊工作量的30%甚至更少,为了满足这些特殊起吊,客户往往不得不采购一台重型正面吊,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420836514.6的一篇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配重小车的正面吊,包括正面吊主机;与所述正面吊主机铰接的配重小车;连接所述配重小车与所述正面吊主机的销轴;所述配重小车底部设置有车轮,使所述配重小车随所述正面吊主机移动;所述正面吊主机的尾部设置有配重连接接口,所述配重小车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配重连接接口匹配的主机连接接口,所述销轴插接在所述配重连接接口与所述主机连接接口 中。

上述专利文件在正面吊主机(主机)后铰接配重小车实现在特殊起吊工况下的临时配重,但是为节约各项成本,往往连接的配重小车其重量不能防止主机以前轮为轴线前倾,只能保证主机不会向前倾翻,因此配重小车的车轮经常悬空,而由于配重小车与主机铰接,因此在配重小车悬空前,若配重小车的中心线与主机的中心线间存在夹角,则配重小车悬空后会向一侧偏转与主机发生撞击,若配重小车旁有工作人员,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性能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包括主机和铰接于主机的后部的配重小车,所述主机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高度方向伸缩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支腿,所述主体的后部在其左右两侧均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限位配重块,所述限位配重块在靠近配重小车的侧面呈楔形,所述主机在与配重小车的铰接处还设有限制配重小车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主机的后部设有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配重小车在主连接板的上方设有副连接板,所述副连接板沿高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插接有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销,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主连接板的上表面用于限制副连接板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主连接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限位杆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且每个所述限位杆均与一个凹槽铰接,所述限位杆与凹槽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凹槽还设有防止限位杆弹出凹槽的弹簧卡扣。

优选地,所述主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限制限位杆的最大转角的限位台。

优选地,所述配重小车和限位配重块的表面均设有灯带和反光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设置由液压缸驱动沿高度方向动作的支腿,这样在起吊前可以先驱动液压缸带动支腿向下运动,撑起主机,防止主机在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滑移;并在主体的后部左右两侧设有由气缸驱动沿水平方向动作的限位配重块,这样在液压缸带动支腿撑起主机前,可以先驱动气缸带动限位配重块向后运动,保证配重小车的中心线与主机的重合,再将支腿下移撑起主机,防止配重小车偏转伤人,安全性能更高,且限位配重块可以提供额外的配重,有利于防止主机倾翻;

若气缸动作前配重小车的中心线与主机的中心线间存在夹角,则楔形的限位配重块在推出时其楔形面与配重小车的侧面抵接并产生挤压,可以促使配重小车的中心线与主机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在撑起主机和起吊过程中,配重小车均不会发生偏转,安全性能更高;

为防止主机在转弯过程中配重小车发生过大的偏转,主机在与配重小车的铰接处还设有限制配重小车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装置,可以保证配重小车的顺畅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在吊运集装箱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中主机与配重小车铰接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视图。

图中:1、主机;2、配重小车;3、支腿;4、限位配重块;5、限位装置;6、副连接板;7、连接销;8、限位杆;9、弹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配重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包括主机1和铰接于主机1的后部的配重小车2,所述主机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沿高度方向伸缩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支腿3,所述主体的后部在其左右两侧均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限位配重块4,所述限位配重块4在靠近配重小车2的侧面呈楔形,所述主机1在与配重小车2的铰接处还设有限制配重小车2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装置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由液压缸驱动沿高度方向动作的支腿3,这样在起吊前可以先驱动液压缸带动支腿3向下运动,撑起主机1,防止主机1在起吊的过程中发生滑移;并在主体的后部左右两侧设有由气缸驱动沿水平方向动作的限位配重块4,这样在液压缸带动支腿3撑起主机1前,可以先驱动气缸带动限位配重块4向后运动,保证配重小车2的中心线与主机1的重合,再将支腿3下移撑起主机1,防止配重小车2偏转伤人,安全性能更高,且限位配重块4可以提供额外的配重,有利于防止主机1倾翻;

若气缸动作前配重小车2的中心线与主机1的中心线间存在夹角,则楔形的限位配重块4在推出时其楔形面与配重小车2的侧面抵接并产生挤压,可以促使配重小车2的中心线与主机1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在撑起主机1和起吊过程中,配重小车2均不会发生偏转,安全性能更高;

为防止主机1在转弯过程中配重小车2发生过大的偏转,主机1在与配重小车2的铰接处还设有限制配重小车2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装置5,可以保证配重小车2的顺畅行驶。

优选地,所述主机1的后部设有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配重小车2在主连接板的上方设有副连接板6,所述副连接板6沿高度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插接有与连接槽转动连接的连接销7,所述限位装置5包括设置于主连接板的上表面用于限制副连接板6的最大偏转角的限位杆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主连接板的上表面的限位杆8用于限制副连接板6的最大偏转角,在副连接板6偏转至一定角度后即与限位杆8抵接,副连接板6无法继续偏转从而得到限位。

优选地,所述主连接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地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限位杆8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且每个所述限位杆8均与一个凹槽铰接,所述限位杆8与凹槽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凹槽还设有防止限位杆8弹出凹槽的弹簧卡扣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部分急转弯弯道的行驶工况,为防止配重小车2在转角处卡死,可以将限位杆8压入凹槽内,并用弹簧卡扣9卡住,使其无法弹出凹槽,这样配重小车2的偏转角得到扩大,适用范围更广,普通行驶工况下滑动弹簧卡扣9,压缩弹簧将限位杆8自动弹出,对配重小车2的偏转角进行限制,弹簧卡扣9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主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限制限位杆8的最大转角的限位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防止压缩弹簧将限位杆8弹出时限位杆8的转角过大,在主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台,用于限制限位杆8的最大转角。

优选地,所述配重小车2和限位配重块4的表面均设有灯带和反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和反光条在夜间作业时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提醒功能,防止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安全性能更高。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