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562发布日期:2019-10-15 20:2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自动化绕管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手段,但是,在毛细管绕管领域,绕管工作仍需要人力来完成,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以及绕管效率低等问题。例如: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手段,通常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毛细管色谱柱的绕管工作仍由人工来完成,且通常实验对毛细管绕管的需求量较大,以及需要将毛细管交叉缠绕至绕管柱上,单一的人工操作具有绕管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毛细管绕管工作由单一的人工操作实现,存在绕管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包括:

绕管基座,绕管基座上设置有N个绕管柱,其中N为大于等于5的整数;

引导部件,引导部件朝向绕管柱引导毛细管;

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引导部件连接,能够带动引导部件沿着绕管基座的旋转轴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平移;

移送机构,移送机构能够带动引导部件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做往复运动;

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绕管基座旋转;

升降机构、移送机构、引导部件均与绕管基座配合,用于毛细管交叉缠绕于绕管柱上。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平移部件、第二驱动件,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检测器,平移部件靠近绕管基座的一端与引导部件连接,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二驱动件和第一检测器连接,第一检测器用于对平移部件的所处位置进行检测,当第一检测器检测到平移部件位于预设的折返点时,第一检测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折返控制指令,第一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折返控制指令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平移部件做反向运动。

进一步地,平移部件包括:

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蜗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蜗杆与引导部件连接,蜗轮与蜗杆齿啮合;或,

齿轮齿条组件,齿轮齿条组件包括齿轮、齿条与第一滑轨,齿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齿条与第一导轨活动连接,齿条与齿轮齿啮合,齿条靠近绕管基座的一端与引导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移送机构包括:

偏心轮组件,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和推送件,偏心轮与推送件连接,当偏心轮带动推送件靠近引导部件的一端与引导部件抵接时,引导部件被送往绕管柱内侧,当推送件与引导部件分离时,引导部件返回至绕管柱外侧;或,

曲柄滑块组件,曲柄滑块组件包括曲柄、摇杆、滑块与第二滑轨,摇杆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摇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曲柄的一端连接,滑块与第二滑轨活动连接,当滑块与引导部件抵接时,引导部件被送往绕管柱内侧,当滑块与引导部件分离时,引导部件返回至所述绕管柱外侧。

进一步地,移送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检测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三驱动件与第二检测器连接,第二检测器用于对绕管柱的个数进行检测,当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每隔两个绕管柱经过移送机构时,第二检测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启动控制指令,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移送机构将引导部件送往绕管柱的内侧。

进一步地,绕管基座还包括转盘,

绕管柱与转盘采用键槽连接;或,

绕管柱与转盘采用螺纹连接;或,

绕管柱与转盘采用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绕管柱远离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困缚件,困缚件与绕管柱滑动连接,用于在绕管结束后将毛细管固定在绕管柱上。

进一步地,引导部件包括具有空腔的空心管,绕管基座上还设置有毛细管固定件,毛细管穿过空心管的空腔,且毛细管靠近绕管基座的一端通过毛细管固定件与绕管基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引导部件连接,用于带动引导部件在被送往绕管柱内侧后返回至绕管柱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升降机构设置于靠近箱体顶部的位置,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升降机构的一侧,引导部件设置于升降机构的底部,第一驱动件设置于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绕管基座设置于第一驱动件的顶部,引导部件设置于绕管基座的一侧,移送机构设置在引导部件与绕管基座相对的一侧;

箱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开闭的盖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包括:绕管基座、引导部件、第一驱动件以及升降机构。具体的,绕管基座与第一驱动件连接,引导部件与升降机构连接,移送机构设置于绕管基座的一侧。工作过程中,绕管基座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升降机构与引导部件连接,升降机构带动引导部件沿着绕管基座旋转轴方向做平移运动,移送机构带动引导部件沿着垂直于绕管基座旋转轴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做往复运动,引导部件带动毛细管在绕管柱内侧与外侧做往复运动,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交叉绕管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实现了毛细管的自动交叉化绕管,具有结构简单、绕管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检测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检测器,工作过程中,升降机构运动至预设的折返点时,第一检测器向第一控制器会发送折返控制指令,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升降机构反向运动。当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有两个绕管柱经过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同时给第三驱动件发送启动指令,使得引导部件在绕管柱的内侧与外侧交替摆动,可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自动多层交叉绕管工作。具有绕管效率高和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组件,移送机构为偏心轮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升降机构为蜗轮蜗杆组件,移送机构为偏心轮组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组件,移送机构为曲柄滑块组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引导部件水平输送毛细管;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升降机构为蜗轮蜗杆组件,移送机构为曲柄滑块组件;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6根绕管柱的绕管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子与箱体的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9根绕管柱的绕管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10根绕管柱的绕管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20根绕管柱的绕管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箱体;2:升降机构;20:第二驱动件;21:蜗轮蜗杆组件;211:蜗杆;212:蜗轮;22:齿轮齿条组件;221:齿轮;222:齿条;223:第一滑轨;3:引导部件;4:绕管基座;41:绕管柱;42:转盘;43:传动转轴;44:困缚件;5:第一驱动件;6:盖子; 61:合页;62:滑槽;7:毛细管架;8:第一检测器;9:第一控制器;10:复位机构; 11:移送机构;110:第三驱动件;11A:偏心轮组件;111偏心轮;112:推送件;11B:曲柄滑块组件;113:摇杆;114:曲柄;115:滑块;116:第二滑轨;12:第二控制器; 121:第二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毛细管绕管柱的绕管工作仍由人工来完成,单一的人工操作存在绕管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具体的,如图1-5所示,毛细管绕管装置包括绕管基座4、引导部件3、升降机构2、移送机构11以及第一驱动件5,绕管基座4上设置有N个绕管柱41,其中N为大于等于5的整数;引导部件3朝向绕管柱41引导毛细管;升降机构2与引导部件3连接,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绕管基座4的旋转轴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4平移;移送机构11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4做往复运动;第一驱动件5驱动绕管基座4旋转;升降机构2、移送机构11、引导部件3和绕管基座4配合以使得毛细管交叉缠绕于绕管柱上。

如图1-图5所示,在工作过程中,绕管基座4在第一驱动件5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升降机构2与引导部件3连接,升降机构2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做平移运动,移送机构11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垂直于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4做往复运动,用于将引导部件3送至绕管柱41内侧,从而将毛细管送至绕管柱41内侧,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交叉绕管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实现了毛细管的自动化交叉绕管,使得毛细管在绕管基座4上缠绕的更加紧密,且具有结构简单、绕管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绕管柱的个数N应大于等于5,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定。具体的,绕管柱的个数可设置为大于5的偶数,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中绕管基座4设置有10个绕管柱41,图10中绕管基座4设置有20个绕管柱41,毛细管可均匀、规则地缠绕至绕管柱41上。绕管柱的个数也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5的奇数,如图8 所示,绕管基座4上设置有9个绕管柱41,毛细管可更加紧密地缠绕至绕管柱41上。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绕管柱41的个数具体可以根据绕管基座4的直径、毛细管的缠绕量以及绕管柱41之间的间隙距离等信息进行设置。比如当毛细管的缠绕量较大,且绕管基座4的直径较大时,绕管柱41的个数可以设置较多,如图10所示,绕管基座4的直径为500mm,设置有20个绕管柱41可实现长度在50m以内的毛细管绕管工作,且缠绕的形状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毛细管的缠绕量较小,且绕管基座4的直径较小时,绕管柱41的个数应设置较少。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绕管基座4的直径分别为200mm和250mm,绕管柱41的个数N分别设置为9和10,可实现长度在20m以内的毛细管绕管工作。在本实施例中,绕管基座4的直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2包括平移部件、第二驱动件20,第一控制器9和第一检测器8,第一控制器9分别与第二驱动件20 和第一检测器8连接,第一检测器8用于对平移部件的所处位置进行检测,当第一检测器 8检测到平移部件位于预设的折返点时,第一检测器8向第一控制器9发送折返控制指令,第一控制器9根据接收到的折返控制指令控制第二驱动件20驱动平移部件做反向运动。

具体的,如图1-5所示,第二驱动件20与平移部件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装置连接,平移部件一端与引导部件3连接,第二驱动件20固定于箱体1上,平移部件与箱体1可活动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驱动件20正转或反转,可带动平移部件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轴向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平移部件同时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轴向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最终将毛细管送往至绕管基座4旋转轴轴向的不同高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升降机构2的设置,可实现毛细管自动沿着绕管基座4转轴轴向方向平移,具有自动化技术高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具体的,控制指令可以是电信号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对第二驱动件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第二驱动件20可以是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液压马达以及发动机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第一控制器9与第二驱动件20通过电线连接,齿条22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检测器8,每个第一检测器8都与第一控制器9通过电线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按下第一控制器9启动键,此时,第一控制器9会将第二驱动件20电路接通,第二驱动件20开始正转,平移部件沿着毛细管绕管装置的旋转轴方向平移。当平移部件到达折返点时,第一检测器8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9,第一控制器9同时切换第二驱动件20的电路反向连接,从而实现第二驱动件20的反转,平移部件同时也反方向平移,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自动绕管工作,具有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

具体的,控制器9可以是电磁继电器,检测器8可以是触碰开关,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启动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0转动,平移部件沿着毛细管绕管装置的旋转轴方向平移。当平移部件到达折返点时会触碰到触碰开关,触碰开关将闭合信号发送至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0驱动平移部件反向转动,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自动绕管。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对控制器9以及检测器8的型号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平移部件包括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蜗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蜗杆与引导部件连接,蜗轮与蜗杆啮合。

具体的,如图2和图5所示,蜗轮蜗杆组件21包括蜗轮212和蜗杆211,蜗轮212与第二驱动件20主轴直接连接,蜗杆211与蜗轮212啮合,蜗杆211两端设置有检测器8,蜗杆211可在绕管基座4轴向方向活动,蜗杆211靠近绕管基座4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驱动件20将动力传递给蜗轮212,带动蜗轮212正转,蜗轮212 将动力传递给蜗杆211,驱动蜗杆211沿着绕管基座4轴向方向做平移运动。

开始时,工作人员按下控制器启动键,此时,控制器会将第二驱动件20电路接通,第二驱动件20开始正转,第二驱动件20将动力传递给蜗轮212,带动蜗轮212正转,蜗轮212将动力传递给蜗杆211,驱动蜗杆211沿着绕管基座4轴向方向做平移运动。当蜗杆211到达最高点或最低点时,检测器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同时切换第二驱动件20的电路反向连接,从而实现第二驱动件20的反转,蜗杆211同时也反方向平移,最终将毛细管送往至绕管基座4的旋转轴轴向的不同高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升降机构2采用蜗轮蜗杆组件21,蜗轮蜗杆组件21结构简单,且传动准确。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与性能稳定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平移部件包括齿轮齿条组件,齿轮齿条组件包括齿轮、齿条与第一滑轨,齿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齿条的齿面与齿轮齿啮合,齿条与第一导轨活动连接,齿条靠近绕管基座的一端与引导部件连接。

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平移部件包括齿轮齿条组件22,齿轮221与第二驱动件20主轴直接连接,齿条222与第一滑轨223 可活动连接,第一滑轨223固定于箱体1上,齿条222靠近绕管基座4的一端还连接有引导部件3,齿条222与齿轮221的模数相等,齿条222与齿轮221啮合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驱动件20将动力传递给齿轮221,带动齿轮221正转,齿轮221 将动力传递给齿条222,驱动齿条222沿着绕管基座4的轴向方向做平移运动。开始时,工作人员按下控制器9启动键,此时,控制器9会将第二驱动件20电路接通,第二驱动件20开始正转,第二驱动件20将动力传递给齿轮221,带动齿轮221正转,齿轮221将动力传递给齿条222,驱动齿条222沿着绕管基座4的旋转方向做平移运动,当齿条222 到达最高点或最低点时,第一检测器8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一控制器9,第一控制器 9同时切换第二驱动件20的电路反向连接,从而实现第二驱动件20的反转,齿条222同时也反方向平移,最终将毛细管送往至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的不同高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2采用齿轮齿条组件22,齿轮齿条组件22具有易加工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成本低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移送机构包括偏心轮组件,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和推送件,偏心轮与推送件连接,当偏心轮带动推送件靠近引导部件的一端与引导部件抵接时,引导部件被送往绕管柱内侧,当推送件与引导部件分离时,引导部件返回至绕管柱外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移送机构11包括偏心轮组件11A,偏心轮组件11A包括偏心轮111和推送件112,偏心轮111与推送件112固定连接,推送件112靠近引导部件 3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抵接,推送件112用于将引导部件3送至绕管柱41的的内侧。偏心轮111与推送件112固定连接,推送件112靠近引导部件3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抵接,偏心轮111轴孔与第三驱动件110主轴直接连接,或偏心轮组件11A与第三驱动件110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推送件112用于将引导部件3送至绕管柱41的的内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工作过程中,第三驱动件110主轴与偏心轮111的轴孔连接,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轮111,偏心轮111转动,偏心轮111的边缘与推送件112连接,推送件112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抵接,偏心轮111转动的同时带动推送件112沿着垂直于绕管基座4旋转轴的方向平移,使得引导部件3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替摆动,从而毛细管也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叉缠绕,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偏心轮组件11A的设置,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移送机构包括曲柄滑块组件,曲柄滑块组件包括曲柄、摇杆、滑块与第二滑轨,摇杆远离的一端与曲柄的一端连接,摇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与第二滑轨活动连接,当滑块与引导部件抵接时,引导部件被送往绕管柱内侧,当滑块与引导部件分离时,引导部件返回至绕管柱外侧。

具体的,如图3-5所示,移送机构11包括曲柄滑块组件11B,曲柄滑块组件11B包括曲柄114、摇杆113、滑块115与第二滑轨116,摇杆113的与曲柄114的另一端连接,摇杆113的另一端与滑块115连接,滑块115与第二滑轨116活动连接,滑块115与引导部件3抵接,滑块115用于将引导部件3推向绕管柱41的的内侧。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曲柄114一端与第三驱动件110主轴直接连接,或,曲柄114一端与第三驱动件110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曲柄114与第三驱动件110主轴或传动装置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曲柄114的另一端与摇杆113的一端铰链连接,摇杆113 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块115,滑块115与第二滑轨116滑动连接,滑块115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连接,第二滑轨116固定于支架上。

如图3-5所示,在工作过程中,第三驱动件110提供动力,将动力直接或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曲柄114,从而带动曲柄114转动,由于导轨对滑块115的束缚作用,曲柄114 将动力传递给摇杆113时,摇杆113只能带动滑块115在第二滑轨116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引导部件3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替摆动,从而毛细管也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叉缠绕,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2采用曲柄滑块组件11B,曲柄滑块组件11B质量轻,动力损耗小。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功耗小与结构紧凑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移送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检测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三驱动件与第二检测器连接,第二检测器用于对绕管柱的个数进行检测,当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每隔两个绕管柱经过移送机构时,第二检测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启动控制指令,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移送机构将引导部件送往绕管柱的内侧。

更为具体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移送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10、第二检测器121和第二控制器12,第二检测器121分别与第三驱动件110 和第二控制器12连接,第二检测器121用于对绕管柱41的个数进行检测,第二控制器12 用于对第三驱动件110发送启停指令。在工作过程中,绕管基座4做圆周运动,当第二检测器121检测到有两个绕管柱41经过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二控制器12,第二控制器12同时给第三驱动件110发送启动指令,此时,第三驱动件110启动,将动力传递给移送机构11,移送机构11靠近绕管基座4的一端与引导部件3连接,且在垂直于绕管基座4旋转轴的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使得引导部件3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替摆动,从而毛细管也在绕管柱41的内侧与外侧交叉缠绕,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第二检测器121与第二控制器12的设置,使得毛细管绕管装置的性能更加稳定,绕管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绕管基座4还包括转盘42;绕管柱 41与转盘42采用键槽连接;或,绕管柱41与转盘42采用螺纹连接;或,绕管柱41与转盘42采用卡扣连接。具体的,为了使绕管柱41在绕管前后拆装方便,绕管柱41与转盘 42可拆卸连接。

例如,如图6所示,当绕管柱41与转盘42采用键槽连接时,工作人员在绕管前可将带有键的绕管柱41插入带有键槽的转盘42上,键槽的设置可防止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过程中绕管柱41与转盘42的相对转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结束后,工作人员可轻松的将绕管柱41从转盘42上取下,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采用键槽连接,键槽连接机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毛细管绕管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方便、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绕管柱41与转盘42采用螺纹连接时(图中未示出),绕管柱41上带有螺纹杆,转盘42上带有螺纹孔,工作人员在绕管前可将带有螺纹杆的绕管柱41放置在带有螺纹孔的转盘42上,绕管柱41上螺纹杆对准转盘42上的螺纹孔,然后拧紧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孔的设置可防止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过程中绕管柱41与转盘42的相对转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结束后,工作人员可轻松地拆下螺纹杆,将绕管柱41从转盘42上取下,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可靠性较高,使得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基座4在转动过程中运动轨迹更加准确。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绕管质量高以及性能稳定等优点。

当绕管柱41与转盘42采用卡扣连接时(图中未示出),工作人员在绕管前可将绕管柱41放置在盘上,利用卡扣将绕管柱41固定转盘42上,卡扣的设置可防止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过程中绕管柱41与转盘42的相对转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结束后,工作人员可轻松的将绕管柱41从转盘42上取下,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采用卡扣连接,卡扣连接拆卸较为方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绕管柱与转盘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绕管柱与转盘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绕管柱41上端设置有困缚件44,困缚件44与绕管柱41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1-6所示,在每个绕管柱 41的上端均设置有困缚件44。

如图1-6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当毛细管缠绕至绕管柱41上后,人们可将困缚件44 在绕管柱41上向下滑动,使困缚件44将毛细管紧紧地扣在绕管柱41上,防止其松动。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困缚件44的设置,可防止毛细管在绕管柱41上松动。因此,具有绕管效率高以及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引导部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空心管,绕管基座上设置有毛细管固定件,毛细管穿过空心管的空腔,且毛细管靠近绕管基座的一端通过毛细管固定件与绕管基座连接。具体的,空心管包括空心直管或空心L型管。

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引导部件3为空心直管,毛细管穿过空心直管与绕管基座 4的左侧抵接,另一端与毛细管架7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升降机构2带动引导部件3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毛细管通过空心直管被送往绕管基座4的侧壁上,并通过毛细管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将其固定,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引导部件3为空心直管,且与绕管基座4侧壁抵接,具有易加工、结构紧凑与成本低等优点。

如图4所示,引导部件3为空心L型管。在工作过程中,升降机构2带动引导部件3 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毛细管穿过空心L型管被送往绕管基座4的侧壁上,并将其固定,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引导部件3为空心L型管,引导部件3靠近箱体1内壁。因此,具有便于安装及固定等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10,复位机构10设置在引导部件3的两侧,用于驱动引导部件3在被送往绕管柱41内侧后快速返回至绕管柱41外侧。在工作过程中,当移送机构11将引导部件3送往至绕管柱41内侧时,由于绕管基座4在快速旋转,为了使毛细管准确的交叉缠绕至绕管柱41上,复位装置会驱动引导部件3快速的返回至初始位置,从而有力的保证引导部件3再次准确的将毛细管送往绕管柱41的外侧。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复位机构10的设置,使得毛细管绕管装置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复位机构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复位机构,本实施例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还包括箱体1。第一驱动件5设置于靠近箱体1底部的位置,升降机构2设置于靠近箱体1顶部的位置,第二驱动件20与升降机构2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引导部件3设置于升降机构2的底部,绕管基座4 设置于第一驱动件5的顶部,引导部件3设置于绕管基座4的一侧,移送机构11设置在引导部件3与绕管基座4相对的一侧;箱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开闭的盖子6。

具体的,如图1-5所示,箱体1用于保护各零件不受外部影响,以及部分零件的固定,第一驱动件5设置于靠近箱体1底部的位置,升降机构2设置于靠近箱体1顶部的位置,引导部件3设置于升降机构2的底部,绕管基座4设置于第一驱动件5的顶部,引导部件 3设置于绕管基座4的一侧。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驱动件5为绕管基座4提供动力,驱动绕管基座4在水平方向做圆周运动,第二驱动件20为升降机构2提供动力,驱动升降机构2沿着绕管基座4旋转轴方向做平移往复运动,同时带动引导部件3将毛细管送往绕管基座4的一侧,并将其固定于绕管基座4上,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箱体1的设置使得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外形美观与结构紧凑等优点,以及可大大延长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防止工作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如图1-5所示,箱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盖子6。在毛细管绕管装置绕管开始或结束时,工作人员需将绕管柱41装在转盘42上或从转盘42上取下。因此,盖子6的设置及其便利了工作人员对于绕管柱41的安装或拆卸。

如图1-5所示,盖子6与箱体1采用合页61连接。在绕管前,人们可将盖子6通过合页61的转动翻开,将绕管柱41安装至转盘42上,然后合上盖子6。在绕管结束后,人们可将盖子6通过合页61的转动翻开,将绕管柱41从转盘42上拿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盖子6与箱体1通过合页61连接,具有操作方便等优点。

如图7所示,盖子6与箱体1采用滑槽62连接。工作过程中,在绕管前,人们可将盖子6从滑槽62中抽出,将绕管柱41安装至转盘42上,然后再通过滑槽62将盖子6安装于箱体1上。在绕管结束后,人们可将盖子6从滑槽62中抽出,将绕管柱41从转盘42 上拿下,用于后面的操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盖子6与箱体1通过滑槽62 连接,滑槽62在使用过程中耐用性较高,可有效的延长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中的升降机构2为齿轮齿条组件22,移送机构11为偏心轮组件11A。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组件,移送机构为偏心轮组件,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性能稳定、绕管效率高等优点。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为蜗轮蜗杆组件21,移送机构11为偏心轮组件11A。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为蜗轮蜗杆组件21,移送机构11为偏心轮组件11A,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

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2为齿轮齿条组件22,移送机构11为曲柄滑块组件11B。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组件22,移送机构11B为曲柄滑块组件1,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

如图4和图5所示,升降机构2为齿轮齿条组件22,移送机构11为曲柄滑块组件11B。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升降机构为齿轮齿条组件22,移送机构11 为曲柄滑块组件11B,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对升降机构与移送机构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对驱动件的设置不做限定,可以是绕管基座由第一驱动件提供动力,升降机构由第二驱动件提供动力,移送机构由第三驱动件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绕管基座、升降机构以及移送机构的动力均由各自独立的驱动件提供。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三者之间互不影响,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也可以是绕管基座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驱动件连接,升降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件连接,移送机构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驱动件连接,绕管基座、升降机构以及移送机构所需动力均由同一驱动件提供。本实施例中毛细管绕管装置由于绕管基座、升降机构以及移送机构的动力均由同一驱动件提供,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

也可以是整个装置由两个驱动件提供动力,例如:升降机构和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移送机构直接与第二驱动件连接。或,升降机构和移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绕管基座直接与第二驱动件连接。或,绕管基座和移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件连接,升降机构直接与第二驱动件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毛细管绕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绕管效率高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转置对驱动件的个数以及驱动件与各个机构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毛细管由单一的人工操作实现,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毛细管绕管装置包括绕管基座、引导部件、第一驱动件以及升降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绕管基座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做圆周运动,升降机构与引导部件连接,升降机构带动引导部件沿着绕管基座旋转轴方向做平移运动,移送机构带动引导部件沿着垂直于绕管基座旋转轴方向相对于绕管基座做往复运动,引导部件带动毛细管在绕管柱内侧与外侧做往复运动,最终实现毛细管绕管装置的交叉绕管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绕管装置实现了毛细管的自动交叉化绕管,且具有结构简单、绕管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自动化技术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毛细管由单一的人工操作存在的绕管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