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472发布日期:2019-08-31 01: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防伪技术的发展,防伪标识已广泛应用于产品防伪。防伪标识的种类、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变化,以满足更高的防伪要求。

目前常见的防伪标识有数码标签防伪标识、荧光标签防伪标识、激光数码防伪标识、条形码标签防伪标识、二维码防伪标识等等,防伪的方式及技术多种多样,但似乎仍无法满足市场上的防伪需求,目前市场上仍然混迹着大量的假冒商品。由此可见,现有的防伪技术在可靠性上均有所欠缺,易被造假者突破技术而失去防伪的意义。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以其高可靠性和易用性而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其将随机纹理引入到防伪标识结构中,即在编码层周围布置随机纹理层,在进行防伪识别时,识别者摄取防伪标识的编码图案及随机纹理图案,编码图案可用于索引寻址,通过编码图案及随机纹理图案与基准图案的匹配对比,来最终判定识别者拍摄的防伪标识是真是假,具有较高的防伪可靠性。

但是,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仍存在着被造假者整体回收再利用的可能,特别是对于价值较高的产品,造假者以假乱真有利可图的话,就会不惜花费一定的成本将回收的真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转移设置到假的商品上,导致消费者买到假货还以为是正品,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一点在瓶装类产品上尤为常见,比如酒类、油类等瓶装产品,一般来说,瓶装类产品包括瓶盖、瓶身和罐装在瓶体内的液体,防伪标识都是设置在瓶盖上,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瓶装类产品时,将瓶盖旋转开启,揭下后一般都是将其丢弃,或者是在使用完产品后将瓶盖和瓶身一同丢弃,这就给造假者留下了很大的回收再利用的空间和可能。针对该问题,亟需提出一种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相整合的瓶盖结构,来防止造假者回收再利用。

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及瓶装组件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瓶盖相对瓶身旋转开启时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有效防止造假者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防伪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具有瓶口部;瓶盖,盖设于所述瓶口部,所述瓶盖与所述瓶口部转动配合;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连接于所述瓶盖并卡制于所述瓶口部,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包括编码层及随机纹理层,所述瓶盖相对所述瓶身转动带动所述编码层和随机纹理层相对转动。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随机纹理标识构件包括:基材层,能上下移动的卡制于所述瓶口部;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基体层,设置于所述随机纹理层上方,所述基体层固接于所述瓶盖并能随其转动,所述基体层为透明材质层;编码层,设置于基体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瓶盖包括:开口部,设于所述瓶盖顶部,所述随机纹理标识构件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基体层外周侧壁与所述开口部侧壁固接;所述开口部下部朝向开口部内侧凸设有卡置台,所述卡置台卡置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卡置台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瓶口部设有卡制孔,所述基材层下方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端固接于所述基材层,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卡制于下方的所述卡制孔。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卡制孔为多边形孔,所述连接体为横截面与所述卡制孔相同的多边形柱体。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卡制孔为方形孔,所述连接体为横截面与所述卡制孔相同的方形柱体。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基材层一体成型。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编码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随机纹理层相邻接并位于其上方。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编码层下方设有遮光涂布层,所述遮光涂布层覆盖于所述编码层下表面。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遮光涂布层为含有钛白粉的遮光涂料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编码层为黑色二维码,所述遮光涂布层为白色遮光涂料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编码层为光刻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基体层为透明胶片层或者透明聚酯膜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随机纹理标识构件包括:基材层,能上下移动的卡制于所述瓶口部;编码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基体层,设置于所述随机纹理层上方,所述基体层固接于所述瓶盖并能随其转动;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上。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瓶盖包括:开口部,设于所述瓶盖顶部,所述随机纹理标识构件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中,所述基体层外周侧壁与所述开口部侧壁固接;所述开口部下部朝向开口部内侧凸设有卡置台,所述卡置台卡置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卡置台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瓶口部设有卡制孔,所述基材层下方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端固接于所述基材层,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卡制于下方的所述卡制孔。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卡制孔为多边形孔,所述连接体为横截面与所述卡制孔相同的多边形柱体。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卡制孔为方形孔,所述连接体为横截面与所述卡制孔相同的方形柱体。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基体层开设有观察拍摄口,所述观察拍摄口对位于所述编码层,所述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上表面。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所述基体层开设有观察拍摄口,所述观察拍摄口对位于所述编码层,所述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下表面,所述基体层为透明层材质层。

优选的,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其中,基体层表面留有观察拍摄区域,所述拍摄区域对位于所述编码层,所述基体层为透明材质层,所述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观察拍摄区域之外的区域,所述随机纹理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具有下列优点及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能够随着消费者旋转开启瓶盖而改变编码层和随机纹理层的相对位置,确切的说是当瓶盖相对瓶身旋转上升时随机纹理层相对编码层转动,导致随机纹理层和编码层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无法再准确的恢复至原始的随机纹理图案,不能再用于与基准图案数据匹配对比进行防伪识别,失去了防伪的效用,有效的防止了造假者回收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编码层和随机纹理层的位置非常接近,基本可视为位于同一平面(拍摄平面),这样,当识别者在利用拍摄装置通过一次拍摄来同时获取编码图案及随机纹理图案时,可同时获得二者的清晰图案,利于后期的判定步骤顺利进行,有效提高防伪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中,将整个防伪标识构件整合于瓶盖结构中,在瓶盖如此小的空间中,将防伪标识结构做到小型化,且能保证较高的工艺成品率。

4、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的一方案中,编码层设置于基体层下表面,在编码层下方可设置一层涂布层,该涂布层可具有遮光作用,将编码层和随机纹理层分隔开,这样在拍摄和识别编码图案时,就可避免下方的随机纹理图案混入造成干扰。进一步的,也可避免光照编码层时产生的阴影投射到随机纹理层上,特别是投射到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的交界区域,这样在摄取和识别随机纹理图案时,上述的阴影将对随机纹理图案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识别和判断的准确性。

5、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已经大量实验验证,适合应用于各种规格的瓶装类产品的瓶盖,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旋转后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相对位置改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为第二实施例旋转后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相对位置改变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 瓶盖

101 开口部

102 卡置台

103 通孔

20 瓶身

201 瓶口部

202 卡制孔

100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

1 基材层

11 连接体

2 随机纹理层

3 基体层

31 观察拍摄区域

4 编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其仅为优选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中的瓶盖10可根据各种常见的瓶身20而配套设计其大小、规格、形状,一般来说瓶身的瓶口部201具有外螺纹,而瓶盖10具有内螺纹,从而瓶盖10能配合螺接于瓶身的瓶口部201,此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设置于瓶盖10的顶部,结合参考图1及图3,识别者需要从瓶盖的上方能够观察和拍摄到随机纹理图案及编码图案,一般来说,识别者对位于防伪标识构件的正上方,从上向下的拍摄瓶盖顶面的防伪标识,为了方便说明,定义随机纹理图案所朝向的方向为上方,即图1及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上方,相反的方向为下方,以下实施例中除有特殊说明外,所述上、下方向为上述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旋转后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相对位置改变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主要包括:瓶身20,具有瓶口部201;瓶盖10,盖设于瓶口部201,与瓶口部201螺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连接于瓶盖10并卡制于瓶口部201,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包括编码层4及随机纹理层2,瓶盖10相对瓶身20转动带动编码层4和随机纹理层2相对转动。

瓶盖10与瓶身20转动配合,例如常见的螺接配合。瓶盖10的顶部设置有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识别者能够从上而下的观察拍摄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得到编码图案和随机纹理图案。瓶盖10可为多种能与瓶身20配合使用的帽盖件,如常见的胶帽、塑料帽、胶盖件等。

瓶身20上部具有瓶口部201,瓶口部201与瓶盖10可螺接配合,使瓶盖10能相对瓶口转动开启,上升或下降。瓶口部201顶部可设置有卡制孔202。

本实施例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包括有:基材层1,通过一连接件11卡制于瓶身20,使其不能相对瓶身20转动;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材层1上,用于提供随机纹理图案,随机纹理层2包括多个随机布撒的纹理体;基体层3,设置于随机纹理层2上方,基体层3与瓶盖10固接,能随其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基体层3为透明层;编码层4,设置于基体层3,优选的为设置于基体层3的下表面,与随机纹理层2相邻接并位于其上方,编码层4用于提供编码图案。

本实施例中,瓶盖10顶部设有开口部101,用于设置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开口部101下部朝向开口内侧凸设有卡置台102,卡置台102卡置于基材层1的下表面,使基材层不能脱离瓶盖开口部101。卡置台102并不封闭,其上开设有通孔103。

基材层1为承载随机纹理层2基材,基材层1的底部即为整个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构件100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的底部通过一连接体11卡制于瓶身20,使基材层1不能相对瓶身20旋转,由上所述的,瓶盖10顶部开设有卡制孔202,连接体11的上端固接于基材层1底面,下端穿过通孔103而卡制于下方的卡制孔202,该通孔103的大小足够连接体11穿过并在其中做相对转动,连接体11与卡制孔202相互卡制配合,使二者不能相对转动但可相对上下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较容易联想到其实施方式,例如,卡制孔202为多边形孔(方形孔),而连接体11为横截面与卡制孔202相同的多边形柱体(横截面为方形的柱体),如此连接体11与卡制孔202配合时将无法相对转动,但可上下移动。在旋转瓶盖开启上升时,基材层1不相对瓶身20转动,但在卡置台102的作用下可随其上下移动,优选的,该连接体11可为一塑料连接柱,基材层1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连接体11与基材层1可为一体成型。连接体11的长度满足其能够卡制于卡制孔202即可,其余不做限定。

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材层1上,其包括多个纹理体,多个纹理体随机的平铺布撒在基材层1上,用以提供随机纹理图案。多个纹理体可布满基材层1的上表面,可粘接于基材层1上。

基体层3位于随机纹理层2上方,覆盖纹理体,使多个纹理体夹置于基材层1和基体层3之间,基体层3与瓶盖10顶部相固接,可跟随瓶盖10同步转动,固接方式可为常规的粘接等,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体层3的外周侧壁可与瓶盖10开口部101牢固粘接,在旋转瓶盖上升时,基体层3能随瓶盖10同步转动,由于下方的随机纹理层2不转动,那么基体层3同时在相对于随机纹理层2转动。基体层3跟随瓶盖10向上移动离开随机纹理层2,在基体层3和随机纹理层2之间形成一间隙空间,本实施例中基体层3与随机纹理层2不连接。

本实施例中,编码层4优选设置于基体层3的下表面,其成型方式例如可为光刻或者精密印刷等。当基体层3跟随瓶盖同步转动时,编码层4也跟随其同步转动,由上所述的,基体层3与随机纹理层2相对转动,那么就实现了编码层4与随机纹理层2的相对转动。

由于基体层3为贴合设置于随机纹理层2的上方,而编码层4又设置于基体层3的下表面上,所以,编码层3与随机纹理层2的位置将十分的临近,基本可视为位于同一平面(拍摄平面),这样当识别者利用拍摄终端通过一次拍摄来获取编码图案以及随机纹理图案时,将可很容易的同时获取清晰的编码图案和随机纹理图案,有效提高后期图案识别的准确度及防伪可靠性。并且,由于识别者是由上到下的去摄取和识别编码图案,所以编码层4设置于基体层3下表面的此种结构也可有效的防止编码层本身产生的阴影对图像识别的影响,因为识别者拍摄观察的是编码层4与基体层3相接触的那一面的图案,而光照阴影是无法影响到这一个表面的图案的。

基体层3可选择为透明胶片层或者透明聚酯膜层(透明PT膜层),这样,在工艺上,编码层4可直接通过光刻等方式而形成于透明胶片层或者透明PT膜层的下表面,然后再将形成有编码层4的透明胶片层或者透明PT膜层整体设置于随机纹理层2上,使多个纹理体夹置于基材层1和基体层3之间,保证其封装结构。

进一步的,在编码层4的下表面还可设置有遮光涂布层,覆盖住编码层4,优选的遮光涂布层可略大于编码层4的面积,大出编码层的部分涂布于基体层3的下表面,这样可保证遮光涂布层能完全遮盖编码层4,而不会产生漏光现象。遮光涂布层位于编码层4和随机纹理层2之间,将二者隔开。这样,当识别者自上而下拍摄和识别编码图案时,可避免下方的随机纹理图案混入造成干扰。进一步的,也可避免倾斜光线照射编码层时产生的阴影投射到随机纹理层上,特别是投射到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的交界区域,这样在摄取和识别随机纹理图案时,可避免上述的阴影对随机纹理图案造成影响,提高了识别和判断的准确性。该遮光涂布层例如可为含有钛白粉的涂料层,涂布层在遮光的同时,其本身的颜色应与编码层4有明显区别,以便不影响编码层的图案拍摄识别,例如编码层4可为黑色的二维码,而遮光涂布层为白色的遮光涂料层,这样既可起到遮光的作用,又可使编码图案与背景色明显区分,利于图案识别。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5至图8,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5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旋转后编码层与随机纹理层相对位置改变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编码层4设置于基材层1的上表面,而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体层3上表面或下表面,使编码层4能够和随机纹理层2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又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基体层3开设有观察拍摄开口,观察拍摄开口对位于编码层4,使识别者能够通过观察拍摄开口观察和拍摄到编码图案。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体层3上表面。

第二种,基体层3开设有观察拍摄开口,观察拍摄开口对位于编码层4,使识别者能够通过观察拍摄开口观察和拍摄到编码图案。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体层3下表面,基体层3为透明层。

第三种,基体层3表面留有观察拍摄区域31,如图5及图7所示,观察拍摄区域31对位于编码层4,基体层3为透明层。观察拍摄区域不设置随机纹理层2,也就是说,随机纹理层2设置于基体层3上观察拍摄区域31之外的区域,随机纹理层可设置于基体层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特征、技术原理均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瓶装组件的组成,其中部分层结构的选材和面积区域等说明均是示例性说明,并不用来做具体限定。当消费者旋转开启瓶盖使其相对瓶身旋转上升时,随机纹理层相对编码层转动,改变了随机纹理图案和编码图案的相对位置,使防伪标识的图案无法再与基准图案相匹配,失去了防伪的效用,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造假者整体回收再利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制造假货,以假乱真,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