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094发布日期:2019-06-22 00:1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渣回收的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



背景技术:

多晶硅在经过铸锭、破锭、切片等程序后,制作成待加工的硅片,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微量的硼、磷等,就形成P-N结。然后采用丝网印刷,将精配好的银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面涂一层防反射涂层,电池片就至此制成。

在硅片的切割工艺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硅渣,回收该部分硅切割渣能够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在硅切割渣的回收工艺之前,需要进行硅渣的烘干、筛分等预处理工艺。为了整合硅渣的烘干、筛分工艺,从而缩短总工时并提高烘干效率,发明人设计了用于硅渣自然晾干的晾干装置。

该晾干装置在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的环境下,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地烘干、筛分硅废料,但是,在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的环境下,硅废料的晾干时间将增加,干燥效率低。为了解决该问题,该晾干装置内部的烘干腔中配备有基于轨道移动的辅助烘干设备以在晾干装置完成筛分后,提供辅助热量以一定程度上缩短烘干时间。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辅助烘干设备的轨道由于其上开设有用于设置滚轮的开口以提高轨道上的移动架的移动流畅性,硅渣在干燥过程中会有硅渣、甚至尺寸稍大的硅废料落入轨道内,这部分硅渣不仅不易收集,而且若轨道内部堆积较多的硅渣,还将造成轨道内部不易清理,以及滚轮无法正常转动,失去了便于移动架移动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以解决现有的常规轨道内容易堆积硅渣所造成的硅渣不易收集、不易清理、以及滚轮被磨损且无法正常转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包括两根轨道、以及架设在两根轨道上用于安装吹风装置的移动架,所述轨道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结构,轨道内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的转轴的两端活动插入轨道的内壁上,运行过程中,滚轮与移动架底部开设的通槽接触,所述轨道外壁上安装有集渣器,所述集渣器与轨道的外壁构成封闭的集渣腔,轨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连通轨道内部和集渣腔,轨道内部设置有位于滚轮下方的排渣板,所述排渣板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轨道内部的底面上,所述排渣板中部高于排渣板的两侧,所述排渣板的两侧分别穿过对应的排渣口并延伸至集渣腔中。

目前,为了在光照强度弱、光照时间短的情况下提供辅助加热,在晾干装置的烘干腔中设置有辅助加热工装,该工装可在烘干腔中基于轨道自由移动,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例如局部硅废料堆积导致晾干效果差,进行有针对性地烘干,进而提高烘干效率,缩短总的烘干时间。

在对辅助加热工装的不断改进过程中,发明人将轨道内部设置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结构,由于移动架和安装在移动架上的吹风装置本身质量不大,因此即使设置为上述中空结构,轨道依然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支撑移动架和吹风装置。轨道内部空间中设置有若干滚轮,优选地,滚轮为等间距设置,两个相邻滚轮之间的间距与滚轮自身的直径大致相同,滚轮的转轴的两端活动插入轨道的内壁中以使得滚轮能够在轨道上旋转。运行时,移动架底部设置的两个通槽分别与两根轨道卡接,通槽的下表面高于轨道的上表面,通槽内部的上表面与滚轮接触,使得通槽内部的上表面与轨道上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接触面积,大幅提高了移动架的移动性能,使得即使通槽内或者轨道上局部被高温的酸性气体所腐蚀,移动架也具备很好地移动性能。

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轨道的开口向上,且滚轮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在筛分、晾干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硅废料,尤其是尺寸很小的硅渣会在吹风装置产生的流动空气的影响下在烘干箱中乱窜,最终部分硅渣、甚至尺寸稍大一点的硅废料会通过轨道顶部的开口进入轨道内部,这部分落入轨道内的硅渣不仅使得轨道的清理难度大,同时也无法收集这部分硅渣,当硅渣在轨道内堆积到一定程度后,甚至会造成滚轮磨损或者无法正常转动。当硅废料较多时,这种现象特别明显,辅助加热工装仅工作2~3小时后,轨道内便会堆积约1厘米左右的硅渣,同时还伴随有一些尺寸较硅渣稍大的硅废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轨道进行了改进。首先在轨道的两侧安装集渣器,集渣器的左侧或者右侧设置有开口,集渣器与轨道侧壁共同构成封闭的集渣腔以用于收集轨道中排除的硅渣。优选地,集渣器与轨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可拆卸式连接。轨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连通轨道的内部和和集渣腔,轨道内部设置有位于滚轮下方的排渣板,排渣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轨道内部的底面上。优选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楔形口,该楔形口用于与支撑杆的顶部匹配,使得排渣板能够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排渣板的结构为其中部区域高于其两侧区域,即从轨道中心至轨道侧面的方向,排渣板的高度逐渐降低。排渣板的结构可以是多种,例如拱形结构、坡形结构等,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硅渣落至轨道内部后,会掉落在排渣板上,之后硅渣顺着排渣板的倾斜方向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排渣口方向移动,并最终移动在集渣器中收集。

通过上述机构,当硅渣落入轨道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动至集渣器中收集,而集渣器可以从轨道的侧壁上拆卸,方便工作人员收集在筛分、晾干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硅渣,同时,硅渣不会在轨道内堆积,从根源上消除了滚轮被磨损或者无法正常转动的隐患。另外,本装置合理地利用了吹风装置所产生的流动空气,部分流动空气可以从轨道顶部的开口中进入轨道内部并冲刷排渣板表面,使得排渣板表面粘附的硅渣进入排渣器中,进而提高了硅渣的收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排渣板包括刚性排渣板和柔性排渣板,所述刚性排渣板位于轨道内部,所述柔性排渣板连接在刚性排渣板的两侧,所述柔性排渣板部分位于集渣腔中。所述排渣板分为位于轨道内部的刚性排渣板、以及连接在刚性排渣板两侧的柔性排渣板。刚性排渣板和柔性排渣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镶接或者粘接。刚性排渣板位于轨道的内部空间,而柔性排渣板则作为延伸部分,将排渣板从轨道内部延伸至集渣腔中。这种结构有利于工作人员从轨道上部的开口或者轨道的两端直接取出排渣板,例如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轨道一端的开口中拖动排渣板的一端,即可将排渣板拖出轨道,在拖出过程中柔性排渣板产生一定的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排渣板采用金属制成,柔性排渣板采用硅橡胶制成。刚性排渣板可以采用多种金属制成例如铝合金、铁、铜等等,柔性排渣板采用硅橡胶制成,为了降低硅橡胶表面的粘度,可以在硅橡胶表面涂覆一层油漆,以减少尺寸很小的硅渣在柔性排渣板上的粘附量。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排渣板由两块平板焊接而成,所述两块平板之间的夹角为90~150°。作为刚性排渣板的一种具体结构,刚性排渣板由两块平板焊接而成,平板之间的夹角在90~150°,优选地,夹角为120°。上述结构便于硅渣通过排渣口移动至集渣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排渣板的厚度为0.5~1.5cm。

作为集渣器与轨道的优选的连接方式,所述集渣器卡接在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与集渣器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集渣器上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与卡槽相匹配。优选地,卡凸与卡槽过盈配合,或者卡凸上设置有磁铁,安装时,将集渣器的开口端朝向排渣口,之后将卡凸对齐卡槽并卡在卡槽中以使得集渣器与轨道相对固定。相较于螺纹连接,卡接的安装方式更加容易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条,所述两条卡槽分别位于排渣口的上方和排渣口的下方,所述卡槽为水平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集渣器顶部开设有若干通孔。由于集渣器是封闭空间,当空气带动硅渣从轨道内部冲向集渣腔时,空气容易在集渣腔中产生局部回流,并将集渣腔中的硅渣带入至排渣板上。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集渣器的顶部开设若干通孔,一方面通孔可以允许空气通过,避免空气在集渣腔中产生回流,另一方面硅渣由于自身重力和尺寸等因素,不易从通孔中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6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得当硅渣落入轨道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动至集渣器中收集,而集渣器可以从轨道的侧壁上拆卸,方便工作人员收集在筛分、晾干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硅渣,同时,硅渣不会在轨道内堆积,从根源上消除了滚轮被磨损或者无法正常转动的隐患;

2、本实用新型合理地利用了吹风装置所产生的流动空气,部分流动空气可以从轨道顶部的开口中进入轨道内部并冲刷排渣板表面,使得排渣板表面粘附的硅渣进入排渣器中,进而提高了硅渣的收集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排渣板包括刚性排渣板和柔性排渣板,有利于工作人员从轨道上部的开口或者轨道的两端直接取出排渣板;

4、本实用新型在集渣器顶部开设有通孔,一方面通孔可以允许空气通过,避免空气在集渣腔中产生回流,另一方面硅渣由于自身重力和尺寸等因素,不易从通孔中排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移动架架设在轨道上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轨道,2-排渣口,3-滚轮,4-转轴,5-集渣器,6-通孔,7-卡凸,8-支撑杆,9-刚性排渣板,10-柔性排渣板,11-移动架,12-吹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硅切割渣回收生产线用移动工装,包括两根轨道1、以及架设在两根轨道1上用于安装吹风装置12的移动架11,所述轨道1为开口向上的中空结构,轨道1内部设置有多个滚轮3,所述滚轮3的转轴4的两端活动插入轨道1的内壁上,运行过程中,滚轮3与移动架11底部开设的通槽接触,所述轨道1外壁上安装有集渣器5,所述集渣器5与轨道1的外壁构成封闭的集渣腔,轨道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渣口2,所述排渣口2连通轨道1内部和集渣腔,轨道1内部设置有位于滚轮3下方的排渣板,所述排渣板安装在支撑杆8上,所述支撑杆8固定在轨道1内部的底面上,所述排渣板中部高于排渣板的两侧,所述排渣板的两侧分别穿过对应的排渣口2并延伸至集渣腔中;所述排渣板包括刚性排渣板9和柔性排渣板10,所述刚性排渣板9位于轨道1内部,所述柔性排渣板10连接在刚性排渣板9的两侧,所述柔性排渣板10部分位于集渣腔中;所述刚性排渣板9采用金属制成,柔性排渣板10采用硅橡胶制成;所述刚性排渣板9由两块平板焊接而成,所述两块平板之间的夹角为90~150°;所述刚性排渣板9的厚度为0.5~1.5cm;所述集渣器5卡接在轨道1上;轨道1与集渣器5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集渣器5上设置有卡凸7,所述卡凸7与卡槽相匹配;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条,所述两条卡槽分别位于排渣口2的上方和排渣口2的下方,所述卡槽为水平卡槽;集渣器5顶部开设有若干通孔6;所述通孔6的直径为3~6mm。

如图3所示,运行时,移动架11在轨道1上移动,进而带动吹风装置12移动,吹风装置12产生的热流动空气对晾干装置的烘干腔内部进行加热,并将部分筛分、晾干过程中产生的硅废料带至轨道1内的刚性排渣板9上,并沿着刚性排渣板9、柔性排渣板10,通过排渣口2进入集渣器5中,之后,空气通过通孔6流出集渣器5,而硅渣收集在集渣器5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取下集渣器5,收集集渣器5中的硅渣,由于集渣器5中的硅渣持续受热流动空气的烘干,因此可直接将其放入已烘干好的硅渣中,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工作人员无需对轨道1进行清理,也从根源上避免了滚轮3被磨损或者无法正常转动的情况,维修时,仅用开启轨道1的一端,拖动刚性排渣板9至轨道1外侧清洗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