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396发布日期:2019-06-14 22:4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吨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



背景技术:

吨袋多用于化工、建材和塑料等粉状、颗粒状或者块状材料的包装,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防潮防尘性能,以及结构较为牢固,被仓储和运输领域的从业者广泛的使用。

随着吨袋的不断使用,在对装满材料的吨袋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传统的吨袋仅使用条状提手进行转移,易掉落,并且在多个吨袋进行堆放时,由于结构设计简单,无法稳定的进行堆放,不便于转移运输,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结构设计简单,无法稳定多层堆放,不便于转移运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包括袋体、铆钉、螺母和中板,所述袋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边架,且边架上安装有铆钉,并且铆钉与袋体相互连接,所述袋体的顶端固定有顶块,且袋体的底端开设有底槽,并且袋体的垂直部分开设有侧窗口,所述侧窗口内设置有上柱,且上柱固定在活动板上,并且上柱上安装有螺母,所述活动板的底端边侧固定有下柱,且活动板远离铆钉的边侧上开设有第一操作窗,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固定有安装轴,且安装轴上安装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操作窗,所述中板固定在袋体的底面中心处,且中板上安装有磁铁,所述下柱与卡套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边架在袋体的边角共设置有4个,且边架与活动板为滑动连接,并且1个边架内设置有相互垂直的2个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边架的底端设置有宽度小于上柱直径且大于下柱直径的通槽,且上柱与侧窗口为滑动连接,并且侧窗口靠近铆钉的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圆弧形凹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窗的宽度与第二操作窗的宽度相同,且第一操作窗开设在活动板靠近上柱的一端,并且活动板的材质为铁。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安装轴与活动板构成转动机构,且活动板靠近铆钉的边侧与支撑板靠近铆钉的边侧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支撑板的材质为铁。

优选的,所述卡套与下柱为卡合连接,且下柱与活动板为垂直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不仅可以在装满材料后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且可以多层稳定的堆放,还设计了相关结构使得本装置可以使用叉车进行快速的转移;

1.边架、顶块和底槽相互配合,使得本装置可以多个堆放在一起,且稳定性较高,吨袋不易变形倾斜掉落,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2.侧窗口、上柱、活动板、螺母、下柱、支撑板、中板、磁铁和卡套相互配合工作,可以对袋体的底部进行加固和限位,保证使用叉车可以对装满材料的袋体进行稳定的转移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打开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边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套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边架;3、顶块;4、底槽;5、铆钉;6、侧窗口;7、上柱;8、活动板;9、螺母;10、下柱;11、第一操作窗;12、安装轴;13、支撑板;14、第二操作窗;15、中板;16、磁铁;17、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转移运输的吨袋,包括袋体1、边架2、顶块3、底槽4、铆钉5、侧窗口6、上柱7、活动板8、螺母9、下柱10、第一操作窗11、安装轴12、支撑板13、第二操作窗14、中板15、磁铁16和卡套17,袋体1的边角处设置有边架2,且边架2上安装有铆钉5,并且铆钉5与袋体1相互连接,袋体1的顶端固定有顶块3,且袋体1的底端开设有底槽4,并且袋体1的垂直部分开设有侧窗口6,侧窗口6内设置有上柱7,且上柱7固定在活动板8上,并且上柱7上安装有螺母9,活动板8的底端边侧固定有下柱10,且活动板8远离铆钉5的边侧上开设有第一操作窗11,活动板8的内部固定有安装轴12,且安装轴12上安装有支撑板13,并且支撑板13上开设有第二操作窗14,中板15固定在袋体1的底面中心处,且中板15上安装有磁铁16,下柱10与卡套17相互连接。

本例中边架2在袋体1的边角共设置有4个,且边架2与活动板8为滑动连接,并且1个边架2内设置有相互垂直的2个活动板8,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边架2可以对袋体1的边角进行限制,保证袋体1的稳定性,便于后续的堆放操作,且可以令活动板8在边架2内自由滑动,便于后续对袋体1底端的加固;

边架2的底端设置有宽度小于上柱7直径且大于下柱10直径的通槽,且上柱7与侧窗口6为滑动连接,并且侧窗口6靠近铆钉5的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圆弧形凹槽结构,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下柱10可以跟随活动板8的底端直接通过通槽运动出侧窗口6,而上柱7则可以卡进圆弧形凹槽结构中,起到对活动板8整体姿态的控制作用;

第一操作窗11的宽度与第二操作窗14的宽度相同,且第一操作窗11开设在活动板8靠近上柱7的一端,并且活动板8的材质为铁,上述的结构设计为叉车可以将装置整体转移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并且可以令装置整体在转移的过程中不易晃动;

支撑板13通过安装轴12与活动板8构成转动机构,且活动板8靠近铆钉5的边侧与支撑板13靠近铆钉5的边侧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支撑板13的材质为铁,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板13在以安装轴12位置打开后,可以与中板15上安装的磁铁16稳定的结合,并且为袋体1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叉车可以较为方便的将袋体1叉起转移;

卡套17与下柱10为卡合连接,且下柱10与活动板8为垂直分布,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卡套17可以通过下柱10对相邻的2个活动板8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保证了装置在被叉车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图1中与上柱7为螺纹连接的螺母9拧松,使螺母9不再挤压边架2,活动板8可以自由移动即可,接着推动活动板8在边架2向下滑动,活动板8的底端带着下柱10通过边架2底端的通槽与边架2脱离,而上柱7由于直径大于通槽的宽度,所以活动板8无法完全与边架2脱离,此时将处于垂直状态的活动板8旋转至水平状态,并将上柱7卡入图1中侧窗口6靠近铆钉5一侧的底端开设的圆弧形凹槽结构中,这样关于袋体1对称分布的边架2内的活动板8就运动至图2所示,拧紧螺母9,活动板8保持水平状态无法改变,2个相邻的活动板8安装有下柱10的一端相互靠近如图5所示,将卡套17对准下柱10,将卡套17套在下柱10上,进一步将活动板8的位置固定;

接着拨动支撑板13,支撑板13以安装轴12旋转出活动板8,并与图2中中板15上安装的磁铁16紧密结合,将袋体1中装满材料并封口,本装置中的袋体1以及袋体1的封口技术均为现有成熟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详细描述,此时位于相互平行的不同平面上的第一操作窗11和第二操作窗14如图2所示均对齐并处于同一直线上,使用叉车从袋体1的任意方向,将叉车的货叉对准第一操作窗11和第二操作窗14,使叉车通过活动板8和支撑板13将袋体1叉起,将边架2底端开设的底槽4对准另外一个边架2顶端的顶块3,放下袋体1,使2个不同边架2上的顶块3和底槽4卡合在一起,将多个袋体1进行堆放,当需要整体转移时,只需通过最下方的袋体1上安装的活动板8和支撑板13将堆放的多个袋体1叉起转移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