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味垃圾袋及垃圾投放装置及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8960发布日期:2020-09-04 12:4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减味垃圾袋及垃圾投放装置及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清洁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味垃圾袋及垃圾投放装置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易腐化的动植物有机物,以及相当多的水分,因此极易发生发酵、腐化和霉变作用,形成有害的垃圾渗漏液,产生多种有害的气体,发出多种难闻臭味。目前,多数的垃圾,在家里、小区和街道人行道上放置,特别是在高气温时,会大幅度增加臭味的产生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对不及时投放垃圾的家庭中(即使在冬季也可产生明显的臭味),还有因人力不足而不可能及时进行垃圾收集清理的街道人行道两侧的公共的垃圾投放装置中,以及生物类可腐化垃圾含量高时,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均严重影响居家和外部环境以及民众的健康。同时,还消耗了后续沼气发电的底料。

为了解决减味和除味这个问题,现有的方式有:等离子除臭、臭氧除臭、除味剂除臭、杀菌剂除臭、干燥剂除臭(如专利号cn201521107914.4)、以及生活垃圾粉碎下水道排出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均存在设备成本及使用成本很高、以及使用过程繁琐等诸多不易推广实施的缺点。直到目前,如何使生活垃圾减味,仍然是未很好解决或没有很好办法解决的突出问题。长久以来,国内外的塑料垃圾袋,尤其是在家中和公共场合应用的塑料垃圾袋,均仅是垃圾的普通装载物,大多仅材质和形状的不同。因此,根据生活垃圾发酵、腐化和霉变的特点,通过对塑料垃圾袋的特别设计,发挥对生活垃圾中水分和液体的“下滤出、上蒸发”目的,以干扰发酵、腐化和霉变的过程,自动且不间断地达成减少多种臭味的产生,是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尚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减味垃圾袋及垃圾投放装置及夹持装置,从而可以在很低成本下,在垃圾产生的最早期,即开始自动且不间断地实现垃圾减味,并且易于推广实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味垃圾袋,包括袋子本体,所述袋子本体内设置有封线及漏液孔,所述封线将袋子本体分隔成盛装腔及储液腔,所述盛装腔与储液腔通过漏液孔相通;所述盛装腔用于装垃圾,所述储液腔用于存放从盛装腔内流出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将袋子本体分隔成储液腔及盛装腔,在使用时将袋子本体活动固定在垃圾桶等垃圾投放装置上,投放垃圾时将垃圾投入盛装腔,位于盛装腔底部的液体成分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漏液孔,可以自动不间断地流入储液腔进一步储存收集,而位于盛装腔内液体的已汽化成分,直接通过蒸发离开袋子本体,由于垃圾中液体的“下滤出和上蒸发”的双重作用,可以达到干扰垃圾中有机物的发酵、腐化和霉变的发生,从而明显减少臭味产生。

本装置能够实现对垃圾中的液体成分实现“下滤出和上蒸发”的双重作用,以达到干扰垃圾中有机物的发酵、腐化和霉变的发生,从而明显减少臭味产生。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袋子本体可以由任意材质制成,可以是防水布,也可以是塑料膜,也可以是其他柔软不透水的材质制成的,但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本装置优先使用塑料膜制成的袋子本体。

可选的,所述封线为弧形封线,所述漏液孔位于弧形封线两侧或中间部分。

弧形封线使得垃圾中的液体向低处流动,再经过漏液孔,可以自动不间断地流入储液腔中。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封线只是优选的最佳形状封线,也可以使用带一定角度的直角形封线及其他同等功效形状的封线。

可选的,所述漏液孔内设置有短封隔线,所述短封隔线将漏液孔分隔成外滤孔部和内滤孔部。

所述外滤液孔部和内滤液孔部,使得垃圾中液体易于从盛装腔流入储液腔,同时还不易发生完全堵死的情况,还有助于增加漏液孔部分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袋子本体的袋口处设置有挂袋孔,所述袋子本体通过所述挂袋孔悬挂于其他物体上。

可选的,还包括加强封线,所述加强封线设置于储液腔内,且加强封线位于封线的下方,所述加强封线用于加强弧形封线对盛装腔内垃圾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优先采用塑料膜制备的袋子本体,所述本案中弧形封线、短封隔线及加强封线都是在袋子本体上热压形成的,弧形封线、短封隔线及加强封线处袋子本体的两侧都是粘结在一起的。

一种制备减味垃圾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塑料膜热压粘合制备成若干独立或相接的封闭套袋;

s2:在每个封闭套袋上热压形成弧形封线、短封隔线及加强封线;

s3:在每个封闭套袋上开设挂袋孔;

s4:将相接的封闭套切割成单个或若个离断线相接的袋子。

一种垃圾投放装置,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减味垃圾袋通过所述固定结构活动固定于桶体上;且当减味垃圾袋活动固定于桶体时,减味垃圾袋的盛装腔及储液腔均处于伸展开状态,储液腔位于盛装腔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挂袋钩,所述挂袋钩设置于桶体的外桶壁或内桶壁或桶口上,减味垃圾袋通过自身的挂袋孔活动固定在挂袋钩上。

挂袋钩可以设置在桶体的任意位置,减味垃圾袋活动固定在桶体内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即可。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卡袋环,所述卡袋环与桶体的桶口端,共同通过凸凹嵌合作用,将减味垃圾袋夹紧在桶体上时,减味垃圾袋的储液腔和盛装腔均处于伸展开状态;所述桶体内设有通过转轴转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承托减味垃圾袋的盛装腔,且桶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挡板的转动角度。

在本方案中,固定结构包括卡袋环及挡板两部分,在具体使用中桶体上可以只设置卡袋环或者只设置挡板,也可以卡袋环和挡板都设置。设置限位块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挡板的无限制转动,使得挡板能够在支撑盛装腔内的垃圾时始终保持与桶体的桶底平齐的状态。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内环及外环,所述内环及外环用于夹紧减味垃圾袋的周壁;且当减味垃圾袋的周壁被夹持于内环与外环之间时,减味垃圾袋的储液腔和盛装腔均处于伸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设计减味垃圾袋,是一种生活垃圾中水分和渗漏液分离、收集、水汽排出的独特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减味措施,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如干燥剂、除味剂除臭、杀菌剂除臭等去味方式存在的使用成本较高和使用过程繁琐等的问题;相比于现有的等离子除臭、臭氧除臭、以及生活垃圾粉碎下水道排出等的方式,则存在设备结构复杂和设备成本很高的问题;对于这些诸多存在的难以推广实施的情况来说,本实用新型则具有成本极低效果明显等许多的优点,从而非常易于推广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极低成本下实现垃圾减味,极易于推广实施。同时,还可根据市场对该新型减味垃圾袋的实际需求,灵活采用不同的材质、大小、形状和储液腔容量等设计,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生产出不同型号和功能特点的减味垃圾袋及附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垃圾中的液体成分实现“下滤出和上蒸发”的双重作用,以达到干扰垃圾中有机物的发酵、腐化和霉变的发生,从而明显减少臭味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减味垃圾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垃圾投放装置的实施例1剖面示意简图;

图3是垃圾投放装置的实施例2剖面示意简图;

图4是垃圾投放装置的实施例3剖面示意简图;

图5是垃圾投放装置的实施例3俯视图;

图6是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01、袋子本体,102、挂袋孔,103、盛装腔,104、内漏孔部,105、短封隔线,106、外漏孔部,107、加强封线,108、储液腔,109、弧形封线,110、侧边封线,111、底边封线,201、桶体,202、挂袋钩,203、卡袋环,204、内环,205、外环,206、挡板,207、转轴,20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减味垃圾袋,包括袋子本体101,袋子的本体通过热压的方式设置有弧形封线109、短封隔线105及加强封线107,弧形封线109及短封隔线105将袋子本体101分隔成盛装腔103及储液腔108,短封隔线105两侧设置有内漏孔部104及外漏孔部106,盛装腔内的液体可以经由内漏孔部104及外漏孔部106进入储液腔108;袋子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挂袋孔102,袋子本体101的底部可呈圆弧型(这样可以增加储液腔108的空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用的塑料膜的袋子本体,弧形封线109、短封隔线105及加强封线107都是热压形成的,利用热压的目的是为了将袋子本体1两侧塑料膜粘在一起,弧形封线109、短封隔线105及加强封线107其实是袋子本体101两侧塑料膜壁粘结在一起部分,因此其他同样能将袋子本体101两壁粘结在一起的方式(如胶水粘结)亦可以用在本种减味垃圾袋中。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所提供的减味垃圾袋只是优选的实施例,附图1中弧形封线109的圆弧端朝向袋子本体101的袋口处,在其他实施例弧形封线109的圆弧端也可以朝向袋子本体101的袋底处;附图1中内漏孔部104及外漏孔部106设置在弧形封线109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漏孔部104及外漏孔部106可以设置在弧形封线的圆弧的最低的部分,只要盛装腔103的液体能流进储液腔108即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袋子本体101的侧边封线110及底边封线111也可以是弧形等形状的;同理附图1中底边封线111可以朝向下方(这个方向是相对于附图1而言)的圆弧形,但底边封线111的朝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的,其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垃圾投放装置实施例1

如附图2所示,一种垃圾投放装置,包括桶体201、桶体201上设置有挂袋钩203。在附图2中,减味垃圾袋的挂袋孔102通过挂的方式活动固定在桶体201的挂袋钩203上,同时本实施例中桶体201选用规则的圆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选用其他形状的桶),故而在附图2中桶体201只画出桶口部分,其他部分未画出;附图2中减味垃圾袋亦只画出袋口部分,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桶体201的桶口处安装桶盖,但为了保证垃圾中的液体能够及时挥发出来,需要在桶盖上开设若干小孔。

垃圾投放装置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一种垃圾投放装置,包括桶体201,桶体201的桶口上,设置有与桶口形状相适配的卡袋环203,卡袋环203将减味垃圾袋的袋口处周壁卡套在桶体201的投放口上。

同时本实施例中桶体201选用规则的圆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选用其他形状的桶),故而在附图4中桶体201只画出桶口部分,其他部分未画出;附图4中减味垃圾袋亦只画出袋口附近部分,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桶体201的桶口处安装盖,但为了保证垃圾袋内液体形成水汽能够及时挥发出来,需要在桶盖上开设若干孔或通道。

垃圾投放装置实施例3

如附图4及附图5所示,一种垃圾投放装置,包括桶体201,桶体201的桶壁上通过转轴207安装有一对相互对称的挡板206,同时桶体201的桶壁上安装有限位块208,限位块208用于限制挡板206向桶底处翻转。当减味垃圾袋固定到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投放装置中时,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减味垃圾袋的弧型封线位于两块挡板206之间,减味垃圾袋的储液腔108位于挡板206下方,减味垃圾袋的盛装腔103位于挡板206的上方。

同时为了保证减味垃圾袋不会从桶体201上掉落,可以在桶体201上设置如实施例1所示的挂袋钩202来挂住减味垃圾袋的挂袋孔102,也可以在桶口处设置如实施3所示卡袋环203来卡套住垃圾袋。

同时本实施例中桶体201选用规则的圆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选用其他形状的桶),故而在附图5中桶体201只画出桶口部分,其他部分未画出;附图5中减味垃圾袋亦只画出袋口部分,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桶体201和其他垃圾投放装置的口处安装盖,但为了保证垃圾袋内液体形成水汽能够及时挥发出来,需要在桶盖上开设若干孔或通道。

一种减味垃圾袋夹持装置,如附图6所示,包括内环204及外环205,当内环204与外环205用于夹紧减味垃圾袋袋口处的周壁时,减味垃圾袋的储液腔和盛装腔均处于伸展开状态。本方案中内环204与外环205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外环205夹紧在内环204上,且内环204与外环205之间存在空隙以便于夹持减味垃圾袋,同时在本方案中,为了能够保证减味垃圾袋的储液腔和盛装腔均处于伸展开状态,可以采用吊夹或者支撑的方式使得内环与外环处于悬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装置可以夹持任意一种形状的垃圾袋,也可以用来夹持其他物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减味垃圾袋的制作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塑料膜粘合制备在一起成独立或若干相接封闭套袋;

s2:在每个封闭套袋上热压形成弧形封线、短封隔线及加强封线;

s3:在每个封闭套袋上开设挂袋孔;

s4:将相接的封闭套切割成若个袋子。

采用本方法制得减味垃圾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