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1162发布日期:2019-09-17 20:4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棒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钢棒具有高强度韧性、低松弛性、与混凝土握裹力强,良好的可焊接性、镦锻性、节省材料等特点,应用较广泛。钢棒通常比较长,在加工过程中极其不便,需要由特殊的装置进行送料。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4510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棒研磨的送料装置,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若干倾斜导轨,倾斜导轨的最低处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远离倾斜导轨的一侧处设置有输送台,输送台上设置有多个输送辊,输送辊由动力件带动转动。

使用时,由行车将钢棒放于机架上,钢棒通过倾斜导轨向下滚落至导向板上,再由导向板滚落至输送台,钢棒的底部与多个输送辊的顶面接触,动力件带动输送辊转动,从而带动钢棒开始水平移动,将钢棒送往下一工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钢棒散落在机架上后,需要手动推动钢棒使其由机架的水平位置转移至倾斜导轨处,再由倾斜导轨滚至输送台上,由于钢棒自身重力比较重,工人推动钢棒无疑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用于放置钢棒的散料架,多个散料架的一端处设置有输送装置,散料架与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架,转运架上设置有转运车,转运架连接有供转运架及转运车上下移动的转运升降组件,转运车与转运架之间设置有转运移动组件,转运移动组件驱动转运车在散料架与输送装置之间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置于散料架上时,可由转运升降组件带动转运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转运车的顶端与多个工件抵接并将其向上顶起,然后由转运移动组件带动转运车向靠近输送装置的方向移动,然后再由转运升降组件带动转运车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直至工件的底部与输送装置的顶端抵接,最后在输送装置的输送下运送至下一工序,转运车可将工件由散料架转移至输送装置上,实现转运动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转运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地面的转运固定轴,转运固定轴转动连接于转运V形杆的中间部分,转运V形杆的一端铰接有转运连接杆,转运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运架铰接,转运V形杆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驱动墩料V形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升降组件的设置可避免转运架在升降时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而提高转运架升降的稳定性;驱动件驱动转运V形杆转动,使得转运V形杆靠近转运连接杆的一端向上转动,带动转运连接杆与转运架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转运架的顶端与工件的底部抵接并将其顶起,通过动力件的驱动带动转运架上下移动,使用该装置达到省力的效果,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转运液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驱动转运架上下移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移动组件包括与转运架转动连接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连接有共同的链条,链条与转运车连接,主动链轮由动力件带动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可带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传送,进而带动转运车沿转运架的长度方向向靠近输送装置的方向移动,链轮与链条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实现整体的传送,便于使用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移动组件还包括与转运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多个主动链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轴与动力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多个主动链轮一同转动,一个转动轴即可同时带动多个主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多个链条传送,减少转运电机的数量,从而节省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设置在地面,转动轴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万向联轴器,转动轴与转运架之间连接有稳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设置在底面可减少转运架的承重,转运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将带动转动轴一同移动,万向联轴器的设置使得转动轴的两端依然可转动连接于地面,避免整个转动轴均与转运架一同上升或下降,减少转运架的承重,以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为转运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可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运车移动,电机的结构及原理较简单,且电机转速平稳,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料架为倾斜设置,散料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墩料架将工件向上顶起并释放后,工件落在散料架的顶面,可沿散料架的倾斜方向自由滚动至散料架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便于后续转移至输送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散料架之间设置有墩料架,墩料架连接有墩料升降组件,墩料升降组件带动墩料架将工件顶起以脱离散料架或使工件的底部重新与散料架的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车将多个待加工的工件放于散料架上,通常工件将出现堆积的现象,此时,由墩料升降组件带动墩料架向上移动,使得墩料架的顶面与工件的底部接触并将其向上顶起,使得工件的底部与散料架的顶面脱离,然后墩料升降组件再带动墩料架快速向下移动,使得工件的底部重新与散料架的顶面接触,位于顶层的工件将向下滚落至散料架的顶面,从而将工件散开,使其不再堆积于散料架上,整个过程无需工人手动推动工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墩料升降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墩料升降组件包括墩料固定轴,墩料固定轴的轴线与散料架的长度方向垂直,墩料固定轴的外壁滑移连接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墩料V形杆,每个墩料V形杆的一端铰接有墩料连接杆,墩料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墩料架铰接,墩料V形杆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驱动墩料V形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墩料V形杆转动,使得墩料V形杆靠近墩料连接杆的一端向上转动,带动墩料连接杆与墩料架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墩料架的顶端与工件的底部抵接并将其顶起,通过动力件的驱动带动墩料架上下移动,使用该装置达到省力的效果,便于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转运升降组件可带动转运车上下移动以支撑或释放工件,转运移动组件可将支撑有工件的转运车向靠近输送装置的方向移动,整个过程无需手动移动工件,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墩料架的设置使得堆积在散料架上的工件沿散料架的长度方向分散排列,代替工人手动推动工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现墩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体现转运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散料架;11、散料挡板;111、减震垫;2、墩料架;21、墩料挡板;3、墩料升降组件;31、墩料固定轴;32、墩料V形杆;321、墩料液压缸;33、墩料连接杆;4、输送装置;41、输送架;42、输送辊;421、输送电机;5、转运装置;51、转运架;52、转运车;521、竖直杆;5221、移动轮;6、转运升降组件;61、转运固定轴;62、转运V形杆;621、转运液压缸;63、转运连接杆;7、转运移动组件;71、转动轴;711、转运电机;712、万向联轴器;713、稳定杆;72、主动链轮;73、从动链轮;74、导向链轮;75、链条;8、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棒加工上料系统,包括多个倾斜设置的散料架1,多个散料架1平行并排设置,每个散料架1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输送辊42,散料架1与输送辊42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5,转运装置5连接有转运升降组件6和转运移动组件7。

散料架1为长条形立于地面8的架体,顶面为倾斜设置的平面,一端向地面8倾斜,多个散料架1平行并排设置,每个散料架1的两端处设置有散料挡板11。散料挡板1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底端与散料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散料挡板11相对一侧的底部均向靠近散料架1中心处的方向倾斜。

每两个散料架1之间设置有墩料架2。墩料架2为长方体板状结构,长度方向与散料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墩料架2位于散料架1的一端处,顶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散料架1顶端的位置高度。结合图2,墩料架2的两端处设置有墩料挡板21。墩料挡板2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底端与墩料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墩料挡板21相对的一侧的底部均向靠近墩料架2中心处的方向倾斜。墩料架2的底部连接有两组墩料升降组件3,两组墩料升降组件3分别位于墩料架2的两端处。

墩料升降组件3包括墩料固定轴31。墩料固定轴31为圆柱状结构,轴线与散料架1的长度方向垂直,两端处均固定于地面8且底部与地面8留有一定的空间。两个墩料固定轴31分别位于墩料架2对应一端的下方,墩料固定轴31上设置有多个墩料V形杆32。

墩料V形杆32为倒V形的杆状结构,弯折状的中心处套设于墩料固定轴31的外壁且与墩料固定轴31的外壁转动连接,多个墩料V形杆32沿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墩料V形杆32对应设置在墩料架2的下方,墩料V形杆32由墩料液压缸321带动转动。墩料液压缸321的活塞杆为水平设置,轴线与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一致,靠近墩料V形杆32的一端与其铰接,铰接轴的轴线位于水平面内且与墩料液压缸321的活塞杆的轴线垂直,墩料液压缸321的活塞杆伸缩时将带动墩料V形杆32转动。

墩料V形杆32远离墩料液压缸321的一端连接有墩料连接杆33,墩料连接杆33为杆状结构,底端与墩料V形杆32远离墩料液压缸321的一端铰接,铰接轴与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一致,墩料V形杆32转动时带动墩料连接杆33向上或向下运动。墩料连接杆33靠近墩料架2的一端与墩料架2的底部铰接,铰接轴与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一致。

墩料液压缸321的活塞杆收缩时,拉动墩料V形杆32使其以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得墩料V形杆32的顶端向上做弧线运动,带动墩料连接杆3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墩料架2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当墩料液压缸321的活塞杆延伸时,推动墩料V形杆32使其以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反向旋转,使得墩料V形杆32的顶端向下做弧线运动,带动墩料连接杆33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墩料架2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回看图1,需要运送工件时,首先通过行车将多个工件放于散料架1上,通常部分工件将在散料架1上堆积,此时,由墩料液压缸321带动墩料V形杆32转动,使得墩料连接杆3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墩料架2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使得墩料架2的顶端与工件的底端接触并将工件向上顶起,工件则脱离散料架1;然后再由墩料液压缸321带动墩料V形杆32反向转动,则墩料架2沿竖直方向快速向下移动并降至原来的高度,由于墩料架2顶端的位置高度比散料架1顶端的位置高度低,当墩料架2降至原位时,工件将被释放并重新落回散料架1的顶端,堆积在顶层的工件也将直接与散料架1的顶端接触;然后所有工件将沿散料架1的倾斜方向进行滚动并依次排列在散料架1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处。

散料架1的顶面设置有减震垫111。减震垫111为橡胶材质的减震垫111,大小与散料架1的顶面大小一致。当工件由墩料架2落至散料架1上时,减震垫111可减小工件与散料架1顶面发生碰撞的撞击力,尽可能的保护工件的表面无撞痕。

参考图1,散料架1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输送装置4,输送装置4包括多个输送架41。输送架41为长条形立于地面8的架体,长度方向与散料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个输送架41与散料架1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输送架41上设置有输送辊42。输送辊42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结构,轴线与散料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两端转动连接于输送架41,由输送电机421带动转动。输送电机421固定于输送架41上,输送电机421的电机轴与输送辊42的一端固定连接,输送电机421带动对应的输送辊42转动。

参考图1,每两个散料架1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转运装置5,转运装置5包括转运架51。转运架51为截面呈工字形的长条状架体,长度方向与散料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靠近输送装置4的一端延伸至输送装置4远离散料架1的一端。结合图3,每个转运架51连接有两组转运升降组件6,两组转运升降组件6分别位于转运架51的两端处。

转运升降组件6包括转运固定轴61。转运固定轴61为圆柱状结构,轴线与墩料固定轴31的轴线一致,底部固定于地面8且底部与地面8留有一定的空间,两个转运固定轴61分别位于转运架51对应一端的下方,转运固定轴61上设置有多个转运V形杆62。

转运V形杆62为倒V形的杆状结构,弯折状的中心处套设于转运固定轴61的外壁且与转运固定轴61的外壁转动连接,多个转运V形杆62沿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每个转运V形杆62对应设置在转运架51的下方,转运V形杆62由转运液压缸621带动转动。转运液压缸621的活塞杆为水平设置,轴线与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一致,靠近转运V形杆62的一端与其铰接,铰接轴的轴线位于水平面内且与转运液压缸621的活塞杆的轴线垂直,转运液压缸621的活塞杆伸缩时将带动转运V形杆62转动。

转运V形杆62远离转运液压缸621的一端连接有转运连接杆63,转运连接杆63为杆状结构,底端与转运V形杆62远离转运液压缸621的一端铰接,铰接轴与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一致,转运V形杆62转动时带动转运连接杆63向上或向下运动。转运连接杆63靠近转运架51的一端与转运架51的底部铰接,铰接轴与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一致。

转运液压缸621的活塞杆收缩时,拉动转运V形杆62使其以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得转运V形杆62的顶端向上做弧线运动,带动转运连接杆6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转运架51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当转运液压缸621的活塞杆延伸时,推动转运V形杆62使其以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反向旋转,使得转运V形杆62的顶端向下做弧线运动,带动转运连接杆63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转运架51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转运架51上设置有转运车52。转运车52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长度方向与转运架51的长度方向一致,顶端呈V字形的缺口状,下部连接有两个竖直杆521。竖直杆521为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两个竖直杆521分别位于转运车52长度方向的两侧,靠近转运车52的一侧与转运车52固定连接。

竖直杆521上设置有移动轮5221。移动轮5221的轴线与转运架51的长度方向垂直,靠近竖直杆521的一侧与竖直杆521转动连接,底端与转运架51工字形的下部滚动连接。

转运车52连接有转运移动组件7,结合图4,转运移动组件7包括两个转动轴71。转动轴71为圆柱状结构,轴线与转运固定轴61的轴线一致,两个转动轴71分别位于对应转运固定轴61的一侧,转动轴7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地面8,另一端连接有转运电机711,转运电机711固定于地面8,转运电机711带动转动轴71转动。

转动轴71上套设有多个主动链轮72。多个主动链轮72沿转动轴7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且与转动轴71的外壁固定连接,每个主动链轮72位于转运架51对应端的下方。转运架51的两端处分别转动连接有从动链轮73。转运架51靠近转动轴71的一端处的侧壁设置有导向链轮74。主动链轮72、从动链轮73、导向链轮74之间连接有共同的链条75,链条75绕过转运架51的顶部与底部形成闭合回路,链条75的顶端与转运车52的底端固定连接。

转动轴71上设置有多个稳定杆713。稳定杆713为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一端与转运架5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转动轴71的外壁并与其转动连接,稳定杆713与主动链轮72一一对应设置,位于主动链轮72的一侧。转动轴71的两端均连接有万向联轴器712。

转运电机711带动转动轴71转动,使得主动链轮72转动,进而带动链条75进行传送,链条75又带动从动链轮73、导向链轮74转动,使得转运车52可跟随链条75沿转运架51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移动轮5221将在转运架51上同向滚动,稳定杆713的设置使得转运架51向上移动时转动轴71跟着一起移动,以保证链条75平稳的传送,同时,万向联轴器712的设置使得转动轴71的两端可以转动固定于地面8,中间部分可以跟随转运架51一同向上移动,配合转运架51的移动以及链条75的传送。

当工件在散料架1上散开并滚至靠近转运车52的一端时,转运液压缸621带动转运架5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转运车52顶部与工件的底部抵接并将工件向上顶起,同时,转动轴71上两个万向联轴器712中间的部分也跟随一起向上运动,转动轴71两端的部分则在原来的位置高度转动;此时,工件卡嵌于转运车52顶部的缺口处,再由转运电机711带动链条75进行传送,使得转运车52沿转运架51的长度方向向靠近输送架41的方向移动,当转运车52位于对应两个输送辊42之间时,转运电机711停止转动;然后再由转运液压缸621带动转运架51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直至工件的底部与输送辊42的顶部抵接,最后在输送电机421的带动下将工件沿多个输送辊42的分布方向传送至下一工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由行车将多个工件放于散料架1上,此时,部分工件将堆积,由墩料液压缸321带动墩料架2上下移动,从而将散料架1上的工件散开,工件滚至散料架1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然后转运液压缸621带动转运架51向上移动,使得转运车52将工件顶起,再由转运电机711带动链条75传送,转运车52跟随链条75一同移动至输送辊42的一侧,然后转运液压缸621再带动转运架51下降,工件即被转运至输送辊42上,由输送电机421带动输送辊42转动,并将工件传送至下一工序;转运车52的设置代替工人手动移动工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