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8768发布日期:2019-08-13 21:2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属于上梁式轿顶组件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顶层高度的限制,增加轿厢的稳定性,也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上梁式轿顶,上梁上平面及轿厢上导靴距地坎面距离太高,在这些部件方面允许的顶层高度太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轿架与轿顶是分开的,上梁与轿顶间距太大,立梁的高度要求更高,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轿架与轿顶是分开的,上梁与轿顶间距太大,立梁的高度要求更高,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包括前顶板、后顶板、左边框、右边框、导靴安装座、梁板和加强板,所述前顶板上端设置有后顶板,所述左边框设置于前顶板左端上部,所述前顶板右端上部设置有右边框,所述导靴安装座设置于前顶板中部,所述导靴安装座上部设置有梁板,所述右边框左端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板与后顶板上下相互对称,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左边框与右边框左右相互对称,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板与左边框呈相互垂直结构,有利于增强组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后顶板与右边框呈相互垂直结构,有利于增强组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设置有4个,且左右两两相互对称,上下两两相互对称,有利于增强组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板采用Q275钢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左边框采用Q275钢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有利于通过采用上梁式轿顶可以节省上梁与轿顶间的空间;降低了立梁高度,节约成本;同时降低了上梁上平面及轿厢上导靴距地坎面的高度,在计算顶层高度时,这些部件方面允许的顶层高度更低;且省却了矫正架;由于轿顶直接与立梁连接,轿厢更稳定;加强板可以增加组件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轿架与轿顶是分开的,上梁与轿顶间距太大,立梁的高度要求更高,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顶板-1、后顶板-2、左边框-3、右边框-4、导靴安装座-5、梁板-6、加强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梁式轿顶组件:包括前顶板1、后顶板2、左边框3、右边框4、导靴安装座5、梁板6和加强板7,前顶板1上端设置有后顶板2,左边框3设置于前顶板1左端上部,前顶板1右端上部设置有右边框4,导靴安装座5设置于前顶板1中部,导靴安装座5上部设置有梁板6,右边框4左端设置有加强板7,前顶板1与后顶板2上下相互对称,左边框3与右边框4左右相互对称,前顶板1与左边框3呈相互垂直结构,后顶板2与右边框4呈相互垂直结构,加强板7设置有4个,且左右两两相互对称,上下两两相互对称,前顶板1采用Q275钢材质,左边框3采用Q275钢材质。

本专利所述的梁板6是楼盖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结合。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6体系是目前使用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楼盖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影响。整浇楼盖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彼此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受力和变形。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采用上梁式轿顶可以节省上梁与轿顶间的空间;降低了立梁高度,节约成本;同时降低了上梁上平面及轿厢上导靴距地坎面的高度,在计算顶层高度时,这些部件方面允许的顶层高度更低;且省却了矫正架;由于轿顶直接与立梁连接,轿厢更稳定;加强板7可以增加组件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轿架与轿顶是分开的,上梁与轿顶间距太大,立梁的高度要求更高,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