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838发布日期:2019-08-23 22:5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厂的生产线上,在产品上粘贴标签是一道常用的工序,所述标签可以使食品袋的封口胶、产品条形码或产品合格证等。标签通常整齐的贴附在标签底纸上,形成标签纸带,标签纸带通常为卷式或者片式。

现在工厂常用的将标签贴附在产品上的工序是通过自动贴标机或者自动扣盖机实现的,但是标签与标签底纸的分离是通过手工作业的方式实现的,作业人员将标签从标签底纸上剥离后再通过自动贴标机或自动扣盖机贴到产品的指定位置上,这种手剥的方式相当繁琐,效率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由于人工操作存在失误,会造成标签的报废率很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良率。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化标签供料装置,能够自动剥离标签以将标签提供给下一道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签供料装置,所述标签供料装置具有剥离机构,能够自动实现将标签纸上的标签从标签底纸上剥离,无需人工干预,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标签供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

储标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放置卷式标签纸,且所述储标桶的最大径向距离可调;

剥离机构,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将标签纸上的标签从标签底纸上剥离;

接标盘,其设置于所述剥离机构的一侧,用于接收剥离后的标签;

回收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回收标签底纸;

动力机构,其包括主动力机构和标签纸驱动机构,所述主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回收桶转动以及带动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运转,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标签底纸移动;

其中,在标签纸移动路径上设置有导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标签纸。

优选地,所述储标桶包括旋转轴和多个支撑片,所述多个支撑片间隔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且所述支撑片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当卷式标签纸套设在所述储标桶上时,所述支撑片的自由端被压缩以使得所述储标桶的最大径向距离与卷式标签纸的夹孔直径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剥离机构包括:

压块轴,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压块轴一端的部分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卡槽;

剥刀,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并置于所述压块轴的下方,且所述剥刀远离所述压块轴的一端设置有刃口;

压板,其一端与所述压块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剥刀的刃口之间形成用于标签纸通过的间隙;

锁块,其通过一销轴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锁块置于所述压块轴卡槽所在的一侧,所述锁块与所述压块轴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齿;

其中,所述锁块上设置有一手扭,当推动所述手扭,所述锁块绕着所述销轴转动,所述锁块与所述压块轴分离,所述压板能够绕着所述压块轴自由转动。

优选地,所述锁块上卡齿相对的一端与一扭力弹簧相连,所述扭力弹簧紧抵所述锁块以使得所述锁块与所述压块轴分离后能够自动复位。

优选地,所述回收桶包括:

回收轴,其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回收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

底纸卡勾,其为U型管状结构,所述底纸卡勾插设在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所述底纸卡勾与所述回收轴同步运转;

其中,所述标签底纸卡设在所述回收轴和底纸卡勾之间以实现与所述回收桶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动力机构包括:

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与一主同步带轮相连;

第一从同步带轮,其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主同步带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同步带轮与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相连,以带动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运转;

第二从同步带轮,其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主同步带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从同步带轮与所述回收桶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回收桶与所述第二从同步带轮联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分别设置有一张紧轮,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张紧力。

优选地,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包括:

主动齿轮,其与所述第一从同步带轮相连;

从动齿轮,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底纸导向板,所述标签底纸通过所述底纸导向板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穿出,以使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所述标签底纸运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标签纸移动路径上的多个导向轴以及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的挡圈,且所述挡圈能够沿着所述导向轴自由滑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设置有多个指槽。

优选地,所述接标盘上设置有多个自由转动的滚轮,所述多个滚轮的顶端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标签的承接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标签供料装置,包括有剥离机构,通过剥离机构上的压板和剥刀的配合,以及纸的张力作用下,标签能够从标签底纸上剥离,无需人工干预,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大大提供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标签供料装置的储标桶的最大径向距离可调,便于安装卷式标签纸,并且适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标签供料装置可以通过一个步进电机同时驱动标签纸驱动机构运转以及带动回收桶转动,步进电机带动主同步带轮转动时,第一从同步带轮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标签纸驱动机构运转,而第二同步带需保持松动,能够打滑,在第一从同步带轮带动标签纸驱动机构运转时,由于第二同步带可以打滑,故回收桶可以不同步发生转动,避免了回收桶转动过快拉动标签底纸而将标签纸扯断,结构简单而且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剥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标签纸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供料装置的主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标签供料装置,所述标签供料装置包括了支撑架110、活动设置在支撑架110上的储标桶120、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0上的剥离机构140、设置在剥离机构140一侧的接标盘150、活动设置在支撑架110上的回收桶130、动力机构以及导向组件180。其中,所述储标通120用于放置卷式标签纸,且所述储标桶120的最大径向距离可调;卷式标签纸包括了标签底纸和标签,所述剥离机构140用于将标签纸上的标签从标签底纸上剥离;接标盘150用于接收剥离后的标签;回收桶130用于接收剥离后的标签底纸;动力机构包括了主动力机构160和标签纸驱动机构170,所述主动力机构160用于驱动所述回收桶130转动以及带动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运转,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用于驱动所述标签底纸移动;所述导向组件180设置在标签纸移动路径上,用于支撑标签纸。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储标桶120包括旋转轴122和多个支撑片121,所述多个支撑片121间隔设置在所述旋转轴122的外周,且所述支撑片12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当卷式标签纸套设在所述储标桶120上时,所述支撑片121的自由端被压缩以使得所述储标桶120的最大径向距离与卷式标签纸的夹孔直径相适应,从而便于将卷式标签纸装夹在储标桶120上,而且在支撑片121在被压缩时会对卷式标签纸作用反向推力,在所述推力作用下卷式标签纸被牢牢固定在储标桶120上,而不易从储标桶120上脱落,并且储标桶120的最大径向距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适用于装夹夹孔大小不同的多种卷式标签纸,扩大了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所示的储标桶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的,为了便于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多个支撑片121形成的包裹面上设置一个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活动的凸起,所述凸起突出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且所述凸起与所述支撑片的活动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凸起的突出高度可根据卷式标签纸的夹孔直径进行自适应变化,当将卷式标签纸套设在储标桶上时,所述凸起受到挤压力,凸起将所述挤压力作用于所述支撑片121的自由端,自由端被压缩从而带动凸起的突出高度发生相应变化。

如图2所示,储标桶120带动卷式标签纸转动时,标签纸从卷式标签纸上分离,通过导向组件180进入至剥离机构140。导向组件180包括设置在标签纸移动路径上的多个导向轴182以及套设在所述导向轴182上的挡圈181,且所述挡圈181能够沿着所述导向轴182自由滑动,可以根据标签纸的宽度来调节挡圈181的位置,使得挡圈181紧紧抵住标签纸,将其在导向轴182上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其不会在导向轴182上任意滑动。

剥离机构140的结构具体可参加图3-图6所示,由图中可见,所述剥离机构140包括压块轴141、剥刀147、压板142、锁块144以及手扭146。其中压块轴141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0上,且所述压块轴141一端的部分外表面上连续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卡槽143。剥刀147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10上并置于所述压块轴141的下方,并且所述剥刀147远离所述压块轴141的一端设置有刃口148,压板142的一端与所述压块轴1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刃口148之间形成用于标签纸通过的间隙,可以根据标签纸的厚度来调节所述间隙,并且通过改变压板142和刃口148之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压板142施加在标签纸上的压力,在压板142和刃口148的作用下以及纸的张力作用下,标签纸上的标签可以从标签底纸上剥离。锁块144,其通过一销轴145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0上,且所述锁块144置于所述压块轴141卡槽143所在的一侧,在所述锁块144与所述压块轴14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43相匹配的卡齿;并且所述锁块144上还设置有一手扭146,当推动所述手扭146时,所述锁块144绕着所述销轴145转动,所述锁块144与所述压块轴141分离,所述压板142能够绕着所述压块轴141自由转动,扳动压板142,压块轴141旋转一定的角度,锁块144在复位时,其上的卡齿卡设在压块轴141上不同的卡槽143内,从而压板142和刃口148之间的间距得以改变。如图5所示,所述锁块144卡齿相对的一端与一扭力弹簧149相连,所述扭力弹簧149紧抵所述锁块144,以使得所述锁块144与所述压块轴141分离后,放开手扭146时,在扭力弹簧149的作用下锁块144能够自动复位,并且在锁块144与压块轴141相接触时,扭力弹簧149对锁块144施加一定的推力使的锁块144上的卡齿不易从压块轴141上的卡槽143内脱离。

由图5可见,所述剥离机构140的刃口148所在的一侧与一接标盘150相连,所述接标盘150上设置有多个自由转动的滚轮151,所述多个滚轮151的顶端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标签的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与所述刃口148齐平,以使得在标签剥离过程中,随着标签纸的移动,标签前移落到所述接标盘的表面,在标签移动过程中,与标签相接触的滚轮151自由转动,减小了与标签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标签能够继续前移最终完全落到所述接标盘15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接面可以为一斜面,所述承接面自刃口148方向向远离所述刃口148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便于了标签的移动。

由图7所示,标签纸上的标签经剥离机构140剥离后标签底纸经过导向板103进入至标签纸驱动机构170,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由主动力机构160带动运转,所述主动力机构的结构160参加图8所示,从图中可见,所述主动力机构160包括步进电机165、主同步带轮161、第一从同步带轮162、第二从同步带轮164、第一同步带(图中未示出)、第二同步带(图中未示出)以及张紧轮163。其中,所述步进电机165的转轴与一主同步带轮161相连;第一从同步带轮162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主同步带轮161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同步带轮162与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相连,以带动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运转;第二从同步带轮164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主同步带轮161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从同步带轮164与所述回收桶130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回收桶130与所述从第二从同步带轮(164)联动;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分别设置有一张紧轮163,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张紧力。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同步带上的张紧轮163用于控制第一同步带上张紧,第一同步带上具有足够的张紧力使得第一同步带与主同步带轮161和第一从同步带轮之间不会打滑,在步进电机165带动主同步带轮161转动时,第一从同步带轮162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标签纸驱动机构170运转,而第二同步带需保持松动,能够打滑,从而第二从同步带轮164可以不与所述主同步带轮161同步转动,这样在第一从同步带轮带动标签纸驱动机构170运转时,由于第二同步带可以打滑,故回收桶130可以不同步发生转动,避免了回收桶转动过快拉动标签底纸而将标签纸扯断。如图1所示,在主动力机构160外可以设置一外罩111,用于保护所述主动力机构160不受损害。

转至参见图7,所述标签纸驱动机构170包括主动齿轮172、从动齿轮171以及底纸导向板173,其中,主动齿轮172与所述第一从同步带轮162相连;从动齿轮171与所述主动齿轮172相啮合;底纸导向板173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172和从动齿轮171之间,所述标签底纸通过所述底纸导向板173从所述主动齿轮172和从动齿轮171之间穿出,以使所述主动齿轮172和从动齿轮171带动所述标签底纸运动,所述标签纸在运动过程中拉动所述储标桶120转动进行放料。

由图2所示,标签底纸在经过标签纸驱动机构后由回收桶130进行回收。所述回收桶130包括回收轴131以及底纸卡勾132,其中回收轴131与第二从同步带轮164连接,在所述回收轴131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底纸卡勾132插设在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所述底纸卡勾132与所述回收轴131同步运转,在本实施例中底纸卡勾132为U型管状结构。

标签底纸卡的首端卡设在所述回收轴131和底纸卡勾132之间以实现与所述回收桶130的固定连接,在回收桶130进行转动回收标签底纸时,底纸卡勾132将标签底纸的首端紧紧卡主,使得标签底纸不易从回收桶130上脱离。

由图1和图2所示,在支撑架110上还设置有把手112,在把手112的底端设置有多个指槽,拉动把手便于将该标签供料装置从主设备上拆卸下来,同时也便于安装和移动该装置。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